家樂福進入中國違反程序將遭調查的傳聞沸沸揚揚,當年的家樂福到底如何引入?家樂福在北京到底用什么方式經營?由于家樂福三緘其口,始終處于你猜我猜大家猜的階段。昨日,此種局面終于被一個人物的出現而打破。當年中創商業發展公司總經理、家樂福進入北京的全程操持者——尹鐵錚,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尹鐵錚揭發家樂福
作為當年的中創商業發展公司總經理的尹鐵錚,商界之外的人并不了解,但提起他一手操辦的幾個商業項目,就無人不曉了:1992年用賽特購物中心引進了八佰伴、1995年用創益佳商場引進了家樂福、1996年用藍楓葉商廈引進了拉法耶特(老福爺)……
“家樂福的引入,在當時的法律條件下是合法的。”現任春天商業管理公司總經理的尹鐵錚對記者說,“它當時是作為商業管理公司進入中國的,根本不是零售企業,談不上違反了商業零售業法規。”根據有關法規,合資零售商業企業的進入必須向國家經貿委報批,但當時中方的中創商業管理公司和法國家樂福合資注冊了佳創商業管理公司,又在同時注冊了創益佳商場,委托給佳創商業公司管理。
尹鐵錚表示,這在當時應當算是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的創新之舉,并不違反任何法規。尹鐵錚并未回避一個關鍵問題,即家樂福作為一家商業管理公司,有什么資格在商場掛出自己的大招牌?其在創益佳商場的收益中又充當何種分配角色?
尹鐵錚介紹說,“打家樂福的招牌,在當初的托管協議中,品牌輸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商業管理公司的服務內容。其二,家樂福在創益佳商場的經營中,始終收取的是管理費用,而不參加商場營業收入的分配,這在工商、稅務部門是有據可查的。”
無論通過何種方式,家樂福的招牌畢竟已經長驅直入了,尹鐵錚并不否認當年煞費苦心的操作是一種“迂回”政策。他透露,事實上,家樂福也決不愿甘當收取管理費的角色,因為在它進入時就已預料到,中國的零售市場最終要對外開放,于是在當年進入時的發展計劃就已做到了2005年。
經過短短6年,家樂福在京已有了4家店,作為“始作俑”者,對于其他的3家店是如何經營,尹鐵錚已不了解。但他堅信自己當初的穿針引線是零售業進步的催化劑。在家樂福進入之后的一兩年,北京的連鎖超市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成為新聞追逐的熱點,家樂福無疑為此提供了好的樣板。另外,相關產業也被拉動起來,現代超市的產業鏈條初步形成。“現在算算賬,國內的超市絕對比合資超市開得多、受益大。”(晨報記者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