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2月27日 12:29 南方網
經貿委拒發“身份證” 2月8日,家樂福在北京的四個分店正搞元宵節促銷熱賣活動,印刷精美的促銷手冊背面印有支持北京申奧的宣傳語。而同一天英國《金融時報》卻發布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家樂福違反了中國政府關于零售業開放的有關規定,中國政府將對家樂福采取整改措施。報道稱,家樂福的主要違規之處在于它在中國開設的許多分店都只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而沒有獲得中央政府主管部門(國家經貿委)的批準。報道援引經貿委一位官員的話稱,經貿委已令家樂福進行整頓,具體整改措施將在2個月后出臺。據該報道分析,今年家樂福要在中國增開10家以上分店的擴張計劃將因此受阻,因為在沒獲得經貿委的批文之前,家樂福不太可能再開新店,因為在雙方協商出滿意的整改措施之前,經貿委不會再給家樂福簽發合法身份證。 誕生于1963年的法國家樂福,經過幾十年風雨,如今已是全球零售業中的老二。迄今為止,它已在歐、亞、美洲的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280家超市,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折扣店、便利店等,共有超過8800多個連鎖店。 它還是法國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場資本為490多億美元,雇員達24萬,每年服務的顧客量在2億左右。1995年,家樂福首次進駐中國內地。短短5年,它在中國上海、深圳、北京、沈陽、武漢、重慶、大連等15個城市開了28家分店,年銷售額達60億元。1999年,家樂福在中國零售業50強中名列第三,在全國連鎖企業中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聯華超市。至2000年底,家樂福在北京已有創益佳、馬連道、方莊、方圓4家連鎖店,年銷售額數十億元,僅創益佳店的年銷售額就達到6億元人民幣。記者曾多次光顧家樂福北京方圓店和天津南開店,對其火爆的銷售場面并不陌生,F在家樂福這樣一個國際知名企業卻成了“不完全合法”的樣板,真出人意料。 零售業開放有點亂? 中國從1992年開始進行零售業對外開放試點,當時地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等六個城市和深圳等五個特區,每個城市允許試辦一到兩家合資零售商業企業。批發業則一直禁止外資進入。1999年7月,國家經貿委與外經貿部聯合發布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將開放地域由原來的11個城市擴大到所有的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和中心城市,除了可以辦單店,也可以辦連鎖店,經濟中心城市可以增加一到兩家試點。在四個直轄市則允許對批發業進行合資合作試點。外商投資比例限制也有所松動,原來外資不可以控股,現在經國務院特批的個別企業,外資股份可超過51%。 《試點辦法》對于設立合營商業企業規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首先,中國合營者向所在試點地區經貿委報送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有關文件,試點地區經貿委會同內貿主管部門按規定程序報國家經貿委。國家經貿委征求外經貿部意見后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批準后,由試點地區外經貿部門按規定程序向外經貿部上報合同、章程,外經貿部對合同、章程予以審批。獲得批準設立的合營商業企業,應自收到批準證書之日起1個月之內,憑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頒發的《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手續。違反《辦法》規定的,由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會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查處。 由于國家審批非常嚴格,到1999年底,中央正式批準進入的中外合資零售商業企業只有21家,但實際上進入中國的外資商業企業近300家。大部分外資進入中國走的是其他渠道:如建立外商獨資的零售企業;地方政府自行批準一些中外合資、合作零售企業;國內一些零售企業委托、聘請或承包給外商進行管理;中外合資,實際上由外方公司進行管理;中外雙方成立合資的商業咨詢公司(或為了便于審批,只叫“咨詢公司”),然后直接管理國內商業企業以及外資企業提供的專用品牌等多種方式。 家樂福只是出頭鳥 家樂福也是這樣。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家樂福和一家中資的中創商業公司在中國注冊了合資的“家創商業管理公司”。當時,合資的商業管理公司是國家允許的,而且,也已有燕莎和百盛2家這樣的企業在運作,但按規定,商業管理公司只能做咨詢管理,不能投資。這就是說,家樂福只能做商業管理的輸出,而不能真正注資連鎖企業的經營業務當中去。于是中創商業公司又注冊了一家空殼的商業公司“創益佳商城”,作為中創全資的子公司,創益佳就可以不受國家有關政策的限制而進行商業經營活動,然后創益佳公司把一切業務全部托管給了合資的家創商業管理公司。作為家創公司的大股東,家樂福集團自然而然地介入了北京創益佳公司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的超市連鎖店的經營業務中去,并打出了醒目的“家樂!闭信。 在近300家企業中,違規的顯然不只家樂福,對合資零售業的整頓也早就開始了。早在1997年8月國務院就已經下發26號文,對合資零售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并禁止地方擅自批準這類企業的進入。2000年11月份國務院再次下文重申禁令。這也是一些有外資背景的連鎖企業未能實現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的原因。此次對家樂福的整改無疑向其他違規外資零售企業發出了警告:中國政府在加入WTO之前將比以往更加積極地執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法規。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之所以頒布有關規定和條例,采取逐步開放中國商業零售市場的政策,一方面是為了規范市場,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護尚顯稚嫩的國內企業,給它們一個學習和積蓄力量的時間,迎接入世之后的全面開放。 “家樂!狈ㄕZ意為十字路口,取其便捷之意。但也許繞過中央政府進入中國市場太便捷了,F在,家樂福在中國,也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醣緢笥浾邉熚錆h報道 新開張才一個月,崇光(SOGO)百貨就嘗到了武漢商戰的殘酷。這家與武漢廣場相隔百米之遙的商場,除了在新開張的頭幾天曾創下300多萬元的日均銷售額外,此后日銷售額一直在百萬元以下。即使在春節前后的商業黃金周,武漢其它主要本地商場日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崇光百貨也同樣維持著可憐的百萬元左右,與崇光北京總部下達的銷售計劃相去甚遠。這家由香港莊勝集團投資,自稱攜日本崇光現代商業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叫板武漢商業的商場,現在不得不開始“整柜臺”。 實際上,早在崇光之前,一批外資甚至外地商場就已經紛紛敗走江城。上海商城1996年9月來武漢開業,1998年就歇業;香港陸氏集團投資興建的佳麗廣場在去年宣布徹底退出武漢百貨業,轉由臺灣太平洋百貨接手;另一家港商在武昌閱馬場開的“天合百貨”也已關門大吉。而中華路的“珠江商城”、和平大道的“佰匯商場”,也在“慘淡經營”。 外資或外地商場兵敗江城,真的表明武漢本土的商業巨頭不可戰勝,還是僅僅意味著大規模的反攻還在其后? 地方保護作怪? 無論是外資商場,還是外地商場,其敗走江城,似乎沒有充足的理由。這些商場所在地段都是黃金商業區。比如當初佳麗百貨進軍武漢時就宣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優勢:地處漢口江漢路商業旺鋪中心,得地利;開發商是香港大財團陸氏集團,香港的上市公司,有人和;而武漢素有“貨到武漢活”之說,天時也沾上了。因此,外資、外地商場兵敗江城的現實就不僅令人心生疑惑:難道是武漢的地方保護作怪?武漢市商委的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事實絕非如此。 他說,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交通便利,輻射力強,向來為商家必爭之地。但競爭也因而空前激烈,輕易入市,吉兇難料。據統計,從1993年開始,武漢的社會零售總額一直以20%的速度遞增,商業占武漢市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在16%以上,在全國銷售額前十名的商場中,武漢一直有兩到三家商場上榜。而商場面積更有近200萬平方米,按城區常住人口430萬和流動人口100萬人計,人均擁有大商場面積0·38平方米,比西方發達國家都高好幾倍。倉儲式商場、大型超市迅猛發展,低價位競爭十分激烈。商場如無特色,難以立足。兵敗的這些商場,定位都為綜合性百貨商場,而武漢的大型百貨商場早已飽和,武商、中商、中百、漢商等巨頭構成了壁壘森嚴的競爭門檻。因此,是外地商場“水土不服”,并非地方保護作怪。 殘酷“洗牌” 其實,早在外資外地商場敗走江城之前,武漢的本土商場已經完成了一輪殘酷的“洗牌”。這幾個通過競爭淘洗出來的本地巨頭各自劃江而治,相安無事;而那些初來乍到的外資外地商場卻很難撼動它們的地位。 90年代后期,武漢商戰進入一個相互揉搓、犬牙交錯的階段,傳統的、被默認的地盤在商戰中被打得七零八落,代之而起的是一個全新的格局,一批商場在商戰中被兼并,從1998年開始,武漢市股份制商業企業相互收購資產在50億元左右,最后在這種烈火烹油的局面中,形成了漢陽、武商、中商“三國演義”的局面。 買方市場的形成使武漢商戰愈演愈烈,現在武漢商戰不得不從原來的單一業態競爭走出來,開始進行多元化的競爭。 2000年中,武商集團把下屬的三大毗鄰商場武漢商場、武漢廣場、世貿廣場聯成一個超大型購物群,總營業面積高達20萬平方米,并起名為武商摩爾商業城,強調“大而全”。而以前在商戰被動挨打的中心百貨也在去年一扭頹勢,借發展百貨連鎖、加快發展倉儲超市連鎖經營并培育醫藥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82%和152%,而今年一月份銷售再創新高,實現銷售額2億元,把漢陽商場甩在后面,出了悶在心里多年的一口惡氣。 在經歷了“地盤戰”、“兼并戰”、“打折戰”、“業態戰”之后,武漢各商家的排序由此又發生變化,但這并不能說,武漢商戰已進入收官階段。 大規模反攻還在后面 雖然外資商場暫時受挫,但這并不意味著外資商業“搶灘”的步伐就此停止,而據有關專家分析,隨著加入WTO后國內商業政策進一步放開,外資將大規模反攻。 港資佳麗百貨出局后,臺灣太平洋百貨集團接手。其管理層人士說,佳麗失利只證明其經營有問題,并不表明國內的市場有問題。他聲稱,太平洋百貨將改變定位,主營流行服飾,年輕人將成為其主要消費群體。 而崇光百貨也同樣申明了自己進軍國內市場的信心。經此一役,崇光百貨管理層反思,商場銷售額止步不前,除了新開張處在培育期等非經營性因素外,定位和經營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據介紹,崇光百貨將利用春季的商業淡季進行調整。崇光將采取“錯位經營”的戰略,既然武漢廣場定位于“大而全”、“大而新”,那么它就定位在“武漢最高檔商場”,加大引進國際品牌數量,豐富已有的國際品牌品類,走“流行精品百貨”路線。同時,崇光百貨還將探索“本地化”,對員工進行專門培訓,推行適應本地消費的服務方式。 武漢市外經委一位官員也認為,商業已成為武漢今年外資投資的新熱點。自法國家樂福落戶武漢后,德國商業巨頭麥德龍也計劃于今年一口氣在洪山、漢口規劃建設兩座大型超市,年內將相繼開業。 在經過暫時的水土不服后,外資商業將經過本土化的歷練,依靠其資本和管理的優勢,卷土重來,到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21世紀經濟報道》詠弘) 所屬專題:家樂福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