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似乎和殯葬天生有緣,中國最早的殯儀就是壟斷的。
文·本刊記者 吳仕逵/圖·本刊記者 梁海松
某實習生和師傅抬尸時,把死者的帽子碰掉了,他以為撿起戴上就行,卻發現家屬臉色陡變,嚇得他拔腿就跑,而留在原地的師傅則被人家打了一頓。喪事無小事,由于對當
地的喪葬風俗了解不夠,揍了常常是白揍。
某殯儀館整容師忙中出錯,從冷藏室中將某位先生的父親的遺體當作他人遺體提取,并提前火化,導致幾十位親朋好友前來作遺體告別時未能見親人最后一面。后多次道歉,并給予近2萬元的補償,才達成了諒解,火化費也不敢要了,一下損失兩三萬。
同時,為遺體整容很容易傳染上肝炎、肺結核等疾病,即使戴了口罩、手套,也有危險。但是仍有很多人惦記這份工作,原因是在殯儀館,火化工和防腐整容師的工資最高。據記者調查,廣州殯儀中心在職員工平均工資在5000—6000元左右。
其實,中國人自古就注重喪葬,“隆喪厚葬”,所謂“事死,如事生”。死者一般都要舉行沐浴禮,沐浴時脫去死者的衣服,用盆盛水,用勺子舀水往尸體頭上身上澆灑,再用細葛制成的稀巾洗擦。沐浴以后便要舉行“斂”的儀式。“斂”,又作“殮”,意思是給尸體穿衣下棺。斂有小斂和大殮之分。小斂指給尸體裹上衣裳,地位越高貴,所裹的衣裳越多;大殮則是指把裹上衣裳的尸體裝棺材。小斂大殮又統稱為“入殮”。入殮時要往死者的口中放些米,這也叫做“飯”。也可放些玉、壁、珠、貝殼等物,這叫做“含”。具體放些什么東西,一般以死者的身份不同而有區別。
老百姓重喪,隨著經濟的好轉,治喪就會成為熱門,對遺體的處理就特別慎重。一般來講,第一步是將面部用酒精清洗,接著小心翼翼地給遺體梳理頭發、上底粉、涂胭脂,使遺體的臉色慢慢變得“紅潤”,然后是給遺體描眉、涂口紅、擦油。對非正常死亡的遺體,如車禍、自殺、毒殺、兇殺等,處理起來相對復雜一些,其中車禍而死的遺體最多,處理也最難,遺體一般死得很難看,有的頭部就只剩下一張皮,殯殮人員就要給死者整容,哪里碎了就縫哪里。
然而,壟斷似乎和殯葬天生有緣,中國最早的殯儀就是壟斷的。西周出現的“冢大夫”和“墓大夫”,只為國家官吏提供殯葬服務,而且世代世襲。
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拼爭。在唐代,長安城里出現了不少的兇肆,拼搶殯葬市場。唐代傳奇小說《李娃傳》中的滎陽生,淪落到“兇肆”,即當時出售喪葬用品并承辦喪事的場所,當了一名挽歌手。他被“東肆”的人請去,與另一“兇肆”、“西肆”的挽歌手比歌,爭奪客戶。就是這樣的商業環境,在現今的許多地方,還只是消費者的空想。
《英才》雜志系列文章:
“死有多貴”:黑色暴利中國殯葬業調查
終結黑色暴利的五種力量
民營殯儀館的死路
寄居靈魂有多貴
墓穴=聚寶盆?
經“喪”有道
誰可以樹葬
資料:殯葬可能產生的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