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的一、二級市場如豆萁相煎的兄弟,而且吃虧的總是老弟。一級市場是老大,靠強大的資本把新股撈到手之后,再進入二級市場轉手倒賣,牟取暴利;而作為老弟的二級市場則為一級市場這位仁兄打工,常常是攤不上工錢還要賠本。但最近卻出現了異乎尋常的變化,"兄弟反目"成了"哥倆好",一級市場牟大利,二級市場走牛步,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股市無定數。1999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市場人士對一級市場這位貪得無厭的"仁兄"口誅筆伐的時候。有投資者甚至將一級市場稱為二級市場最大的"抽血機"。自1996年以來,中國股市就逐漸形成了一支專門申購新股的專業隊伍,新股申購資金1998年前后在2000億-2500億元之間,以后呈穩步增多之勢,1999年達3000億-4000億元。與此相對應的是,二級市場人氣低迷,成交萎縮,股指陰跌不止,股民怨聲載道。由于一級市場囤積大量資金而導致二級市場嚴重失血、行情持續低迷,使管理層倍感頭痛,不得不于2000年初出臺了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辦法。盡管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做法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但2000年2000點的大牛市行情如期而至。與1999年底低迷不振的股市相比截然不同的是,在一級市場囤積資金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二級市場仍然處于歷史高位區。滬市綜合指數從年初的1341點上漲到11月23日的2119.43點,漲幅高達58%,目前股指仍穩穩地站在2000點之上。二級市場漲上去,一級市場也跟著漲上去,雙雙并駕齊驅。伴隨著新股的密集發行,一級市場資金的空前增多,滬深兩市的綜合指數也連創新高,與歷史上一、二級市場此消彼漲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2000年1月至11月,一級市場凍結資金總體上呈快速、大幅上升趨勢。7月份之前,凍結資金在1400億-3600億元之間,7月-11月凍結資金上升至2900億-5100億元以上。進入11月份,一級市場聚集的資金總量約5000億-6000億元。從目前一級市場新股發行節奏來看,巨額資金聚集的狀況還將持續。近日酒鋼、中外運和蘭太股份發行新股中簽率公布,其有效申購股數分別為96.8億、127.1億和215.4億股,申購資金分別為532億、1817億和1697億元,加上同一時段民生銀行申購資金4014億元,一級市場申購資金合計達8060億元。剔除其中約1000億-2000億元的重復申購部分,一級市場資金囤積新紀錄達到6000億-7000億元。總之,今年在二級市場持續牛市行情的同時,一級市場的申購資金也不斷增加,基本上不受二級市場漲跌的影響,不像去年底之前一級市場對二級市場資金分流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一種長期求之不得的股票一、二級市場的和諧局面已經形成。那么,"哥倆好"的奧妙何在?總是來說,是今年與去年以前相比,流向股市的資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股市由資金短缺型變成了資金充裕型,股市這張填不飽的大肚皮有了余糧剩米。一是投資者隊伍迅速擴大,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明顯增多,成為最主要、最直接的資金來源渠道。從新開戶情況看,截至2000年7月31日,滬深兩市個人投資者已增加到5208.84萬戶,去年底為4443.48萬戶,增幅為17.222%;而機構投資者總戶數35.67萬戶,較去年底28.2萬戶增長26.49%。目前,滬深兩市投資者總戶數已超過5500萬戶,據估計,新增加的投資者為股票一、二級市場帶來了約400億元的資金。二是包括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國有控股企業在內的這三類企業入市資金大幅度增加。目前僅上市公司的現金和銀行存款就有2000億元,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的現金和銀行存款近5000億元。按現行政策規定,這些企業的資金既可以直接進入二級市場進行股票投資,也可以滯留在一級市場申購新股。在行情向好和政策寬松的大背景下,它們必然會選擇較為安全的方式進入股市。
三是證券經營機構大面積增資擴股,并允許進行中短期融資,也給市場輸送了大量資金。目前有自營資格的券商資本金為500多億元,剔除維持正常運轉所需和原有證券投資的沉淀部分,估計可入市資金約300億元,加上部分證券抵押融資和短期拆借資金,可能達到500多億元。還沒有取得自營資格的部分券商以及信托投資公司在其身份沒有最終明確前,仍會繼續其自營業務,估計總規模不會低于300億元。因此,來自證券公司的入市資金不會低于800億元。四是在特定的時期內,金融市場各個分市場之間會因逐利需要而引發資金流動。經過自1996年以來的7次利率下調和利息稅開征之后,國內利率水平已經處于歷史地位,債券市場總體上波瀾不興,獲利空間非常有限,這會使部分追逐安全性的資金流出債券市場,轉而流入股票一級市場,以謀求更高的投資收益。五是不排除有部分銀行和非金融機構資金違規進入股市的可能性。由于股票一級市場可以獲得遠遠高于銀行儲蓄存款利率的無風險的穩定收益,加上申購資金凍結時間短,違規行為難于覺察,因此,雖然存在明文的政策限制,但高額的收益率也可能會吸引部分銀行或保險公司所屬基層經營機構的資金以及其它非金融機構的大量資金進入股票一級市場。總之,資金的供給大幅度增加,而需求增加的速度即使在目前新股擴容加快的情況下也仍然有限,于是資金有了剩余,不僅作為一級市場的老大由于營養過剩得了肥胖病,而且作為老弟的二級市場也無斷炊之虞,于是兄弟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從投資者利益分配的角來看,股票一、二級市場"哥倆好"局面的形成,對中小投資者來說并不見得好,這種局面的形成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為前提的。比如對大機構資金開"小灶"。雖然新股發行實行T日申購、T+4日資金解凍,但一些證券公司和證券公司特別容許的機構投資者卻私下實行T+3日資金解凍。有關結算業務人士估計,一級市場大約有1000億元至2000億元的資金在享受這種特殊待遇。對大型機構申購資金網開一面,有違證券市場的"三公"原則,實際上是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而更多的中小投資者由于缺少資金實力,根本不可能與專業機構及個人大戶在一級市場角觸。他們明明知道一級市場毫無風險、收益穩定,但也只能望洋興嘆。他們只得在二級市場接高價的二手貨。據有關專業人士統計,新股上市后70%-80%高開低走,因此他們在接貨之時,往往就成了挨套之日。就這樣,在這一拋一接之間,二級市場的高成本股票轉化成了一級市場的超額利潤。高市盈率新股把指數推上去了,而中小投資者的錢包卻沒能鼓起來。(特約撰稿:何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