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魏惠娟 9月28日,“北京汽車集團”和“北內集團”兩大汽車集團宣布即將合并。北汽集團與北京市政府還簽訂了《北京市企業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責任書》,正式組建了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據了解,根據北京市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北京市政府決定將“北內”并入北京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在重新核定資產的基礎上,以北汽集團總公司及其所屬企業和北內及其所屬企業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實際占有的國有資產價值量中的國有資本金,作為市政府的出資,將北汽集團總公司按《公司法》進行改制,組建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副市長劉海燕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安慶衡簽訂了《北京市企業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責任書》,授權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對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中的國有資產行使出資者權利,并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同時,《北京市企業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責任書》還對授權方、被授權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可抗力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在1994年,北京內燃機廠在業界規模大、銷路好,不但為包括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在內的北京市所有的主機廠配套,業務還發展到了外省市。由于當時的北京汽車工業集團公司的職能類似政府機構,不直接參與北京內燃機廠的生產計劃,但是很多手續的審批要經過這里,出于縮減環節、減少婆家的考慮,北京內燃機廠脫離出了北京汽車工業集團公司,成立北內集團。隨著業務的發展,北內集團很快有了上百個下屬單位,業務囊括北京內燃機廠、運輸、餐飲、旅游等,企業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集體、合資、聯營、承包經營等。自1995年起,所屬企業間相互拖欠嚴重,資金矛盾十分突出。據該年度的《北京市工業企業年鑒》載文:這一年,北內的自有資金有2500萬元,僅占所需資金總額的22%。截止到目前,資金的嚴重緊張,限制了北內的生產進度和規模,經營形勢極為嚴峻。
北京汽車工業集團公司在1995年5月擴大規模,成立了北京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當時旗下有170多家成員單位,資金總額為111億元,固定資產凈值23億元。但是近年來,北汽集團旗下的公司除了北汽福田外,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
北內的先前獨立與這次“北汽”和“北內”兩大汽車集團的合并,被業內人士稱為“北內”“回娘家”。不過這次“回娘家”,對“北內”和“北汽”來說,可以報喜的東西實在太少。首先,雙方經營狀況都不好,附帶的“債務”包袱都不小;其次,目前臨近入世,為求生存,汽車零部件企業都在創新。兩個處在困難時期的企業,綁在一起,能將不良資產轉換為有效生產力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其次雙方能否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和技術力量來共同更新產品、提高產量是個大問題。就算產品可以更新換代了,但幾年來,我國的汽車生產廠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配合默契的配套廠,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想要拓展開這個市場也有相當的難度。
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中,類似“北內”、“北汽”合作的先例已有不少。如一汽在擴大盤子時,收并了不少“經營不良”的企業,結果多年未見起色。當然,好的例子也有。北汽福田在與北汽摩托等幾家出資方進行資產整合后,三四年的時間,從一個不知名的山東諸城的小廠、一個起步非常晚的農用車生產廠發展成了現在的我國農用車產銷“老大”,不但有了自己的主機廠、指定配套廠,還率我國農用車之先“殺進”上市公司中,直至今日業績頗優。
很多人在計算我國幾大汽車生產城市時,很少將北京劃在圈內。但是近日北京汽車企業的幾大動作又不得不讓業內人重新掂量“北京汽車”的分量了。在整車方面:9月27日戴姆勒-克萊斯勒與北京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共同增資2.26億美元準備打造新吉普;目前北汽福田的業績也非常出色;在零部件方面:現在北京的主要零部件企業??北內集團即將歸入北汽集團管理經營。有人說:北京汽車業目前一系列動作可能會帶動全系統的調整,從而促進北京汽車工業的發展。不過能否使汽車工業真正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還得看這些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