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27歲的東京市民Atsushi Maeda代表著一類消費者。長久以來,他一直摒棄豐田車,因為它是“老家伙們擺弄的品牌”。而今,他也開始對“bB”熱血沸騰起來。Maeda聲稱,“bB”的設計“不像豐田的風格”。最近,他已經加入了“bB”車迷俱樂部。
像他這樣的消費者目前正在成倍地增加,這令“bB”在日本迅速成為熱門車型,每輛車的售價介於130至160萬日元之間。豐田計劃建立起一個由新近調整過的經銷商組成的網絡,來專銷類似“bB”的車型,并將其稱之為“Netz”,這個詞在德語里意即“網絡”。豐田掌管Netz運作的主管神尾勝結城(Katsuyuki Kamio)聲稱,最終,“僅僅憑借Netz,我們企盼著能擊敗本田所有的產品。”最新的數字顯示,今年前8個月,Netz在日本售出297,247輛車;與此相比,本田一共售車290,362輛。
本田堅信,從長遠來看,反擊豐田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市場上依靠新產品將其擊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田一直在□試提升其生產的靈活性,磨練其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獨一無二車型的開發能力。在日本,部分為了還擊豐田連珠炮般的新品發布,本田將在3年內集中推出20款新型或改進型車型。20年前,本田也正是運用同樣的戰術才頂住了來自雅馬哈汽車公司(Yamaha Motor Co.,J.YMM)的挑戰,當時本田以讓人看不懂的速度——一星期推出一款新車型——連續轟擊市場。
與此同時,豐田也正謀劃著砍掉本田的另一大優勢——對生態環境負有責任感的形像。據豐田一位高級官員稱,早在1996年,奧田就已決意要提高“綠色”推進技術在其長期核心戰略中的分量。一年之內,豐田推出了使用電子汽油混合燃料的Prius車,這令本田的工程技術人員們為重新奪回優勢而展開了一場搏殺。由於開支高昂而信心受挫,本田較早地放棄了一個混合系統的開發,及至豐田於1997年12月推出Prius之時依舊無所作為。日本本田研發部門主管福井五郎(Takeo Fukui)坦言,這一舉措“讓我們感到驚慌”。
由是,福井馬上重新啟動了混合燃料計劃,他的目標是在美國以及其他海外市場上擊敗豐田。1999年末,本田在日本、歐洲和美國幾乎同步推出了Insight車型,該車使用混合燃料,根據駕駛狀況的不同,每加侖可行駛61至70英里。豐田公司則到今年7月才僅在美國揭開了Prius另一個版本的面紗,這是能與本田的混合燃料車相匹敵的同類車型,這種小轎車每加侖燃料的行程為45至51英里。
豐田的經理們認為他們後發進入美國市場并不算是個特別的退步。次川表示,他們認為雙座的Insight是“騙人的匆忙之作”,其目的是為了能趕上豐田的產品。對於他們的說法,福井部分地承認其有道理。福井聲稱,本田希望Insight能發展成四座家庭小轎車,但是由於將精力都集中在對燃料的充分利用之上,以壓倒Prius的性能,從而耗盡了時間。Insight車身全是用鋁制成的,其他技術也代價不菲,因此售價高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本田的一位官員聲稱,公司方竟控制該車的行銷活動,以使其銷量不出現驟升的局面。
目前,本田正在策劃發動一場新產品的閃電戰,以遏制豐田的攻勢,其中包括使用混合燃料的四座Civic車。公司將趕在明年之前將其迅即打入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市場。本田還希望能將混合燃料系統迅速擴展到其他車型上。本田研究開發經理橋本聲稱,他相信只要公司方不將任何額外的財務負擔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早至2005年也許就會有150萬、或占市場10%的美國消費者購買這些用上了電子汽油混合燃料的車型。
在來自豐田所有的攻擊中,最激怒本田經理們的就是這個競爭對手在賽車道上以詭計勝過他們。1996年,豐田開始參加美國汽車大賽冠軍(Championship Auto Racing Teams,CART)系列賽,這也是它首次對美國汽車運動的最高層次展開突襲。豐田掌管賽車的主管富田勉(Tsutomu Tomita)聲稱,公司的一大主要目標是贏得那種曾幫助本田變得如此強大的生機勃勃的形像。然而,在頭四年里,豐田動力引擎在一場接一場的比賽中屢出洋相,或是引擎炸裂,或是煙霧噴涌,或是汽油飛濺,有時破碎的部件散落到賽道上,中斷了比賽的進行。賽車手和他們的車隊都在抱怨,豐田引擎對他們的安全構成了威脅。他們通知豐田,應給引擎包上尿片,這樣賽車就不會在賽道上油花四濺了。管理賽車運動的委員會也對豐田發話,要求他們拿出設計圖,重新測試其動力系統。賽事旁觀者則發牢騷稱,豐田正在令這項競賽變得乏味。
盡管一度成為笑柄,豐田引擎卻在今年突然大放光彩。6月份,由豐田提供動力的賽車贏得了米爾沃基(Milwaukee)賽事的冠軍,這令豐田在78場競賽中首度獲得了勝利。豐田的富田表示,公司在引擎技術上作了數處修改。在本賽季經歷了17場賽事後,豐田作為引擎供應商的排名緊隨福特和本田,位居第三。
本田承認引擎的改進有助於豐田在賽道上的表現,但是它聲稱,豐田從本田處盜竊來的新冠軍車隊令之獲益巨大。奇普.蓋納希是該車隊的擁有者,在1996至1999年間總共72場比賽中,他駕駛著本田引擎賽車累計取勝30場。蓋納希聲稱,他在轉向豐田一事上接受了“300至500萬美元”的補償金,這在一般收入不高的、低調的CART世界里是異乎尋常的新聞。豐田的富田證實,豐田向蓋納希支付了錢款,不過他沒有透露具體的數目。蓋納希則表示,他感到將豐田作為引擎供應商,自己的前途更加穩固。他說道:“比較而言,本田只是不具備豐田所擁有的智慧和才略。”
自蓋納希用上豐田引擎後,豐田馬上發起了一場令本田惱怒的電視廣告攻勢。就像在底特律汽車展上的展示一樣,豐田宣稱蓋納希的賽車隊是它在CART的四冠王車隊,而不言及這支車隊是開著由本田提供引擎的賽車而四度奪冠的。福井聲稱:“這些廣告全然是在誤導,我們從不求助於這類嘩眾取寵的花招。我們是有自尊的。”
9月16日,他觀看了保羅.特雷西(Paul Tracy)駕駛著一輛由本田提供引擎的賽車參加預賽,以爭得9月17日決賽的領先車位。福井口出豪言,本田在競賽中不會放棄對豐田領先地位,他說道:“眼下,我們必須趕在他們完全被鼓舞之前給予他們迎頭痛擊。”(完)
By NORIHIKO SHIROUZU and YUMIKO ONO
Staff Reporters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