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市場價格大戰無疑是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天還未熱,空調大戰就拉開了帷幕,繼而是彩電價格大戰,29寸彩電甩出了低于2000元的跳樓價,這些著實讓老百姓歡喜了一把,各種價格聯盟也隨之而紛紛瓦解,正是應了營銷學鼻祖菲利浦·科特勒的經典名言:“品牌忠誠度是靠不住的,兩分錢降價就能抵消。”
繼空調、彩電大戰之后,令中國消費者期盼已久的中國轎車價格戰也“猶抱琵琶”般地開始了———
奧拓降價,打響了國產轎車降價的第一槍。7月20日前,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打出了降價招牌,奧拓“快樂王子”由6.48萬元降至6.29萬元,“都市貝貝”也從6.08萬元降到5.79萬元。
7月20日,桑塔納開始讓利銷售。
7月25日,神龍公司的富康轎車降價,降價幅度從5000至1.5萬元。有人稱之為汽車價格戰全面爆發的標志。
雖然在此番降價之前,各汽車廠商以不打“價格戰”為由,拒絕降價,并達成“價格同盟”。但無論是將降價稱為“自我價格調整”,還是“促銷讓利行為”,它都使“價格同盟”出現了松動。
轎車價格降了,雖說降得有些半遮半掩,但這是否能帶動消費者買車的欲望呢?有調查顯示,80%的人的做法還是持幣觀望。等什么呢?等中國加入WTO后,中國轎車價格進一步下調,等中國加入WTO購買平價進口車。一位待購車的張先生說:“中國加入WTO以后,轎車的款式、價格都將有更大的選擇余地。”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憑什么拿著美國十分之一的工資,買同樣的車,卻要比美國貴2-3倍?那么,中國加入W TO之后,進口轎車價格是否會下降,下降幅度會是多少?能否成全中國百姓的幸福生活?業內人士稱,進口轎車價格將受以下三要素制約。
關稅小降影響有限
對于汽車而言,我國是一個高關稅國家。以轎車為例,每輛車入關時除需繳納80%-100%的關稅外,還需繳納增值稅和不等的消費稅。因而,較高的綜合關稅是造成境內外價格差的重要因素。根據有關協定,一年內的關稅降幅只有十個百分點,即轎車的稅率降為70%-80%,這一降幅對進口車的市場價影響是有限的,而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可能更大些。當然,累積數年后,車價的降幅仍然是可觀的。
匯率漲跌影響巨大
進口商在進口汽車時,到岸價均是以美元、日元或馬克等國際貨幣結算,因而車價成本與匯率有重大關系。國際匯市的漲跌,也影響著美、歐、日、韓國系列轎車的國內市場價格變化。以日本車為例,由于近半年來日元對美元的大幅升值,使得一年前花37萬元人民幣就可買到的豐田佳美2.2升轎車,到了去年秋冬,就得花44萬元人民幣。匯率對車價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非關稅壁壘不可小視
除了以上兩大因素之外,進口許可證制度、強制性商檢環保條例等均會對進口車的市價與準入車型造成重大影響。加入WTO后,進口許可證的數量在短期內不可能出現較大的變化。由于國家對某些車型限發或禁發進口許可證,勢必使得這些車型因粥少僧多以及運營成本增加而抬升車價。另外,中國的消費者一方面在承受著高關稅帶來的高車價,另一方面,又在享受著由于制度不完善所帶來的自由性。只要有進口許可證,中國的消費者可以買到任何一款自己喜歡的進口車型。而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有嚴格的安全環保條例,需由廠商或進口商按要求送新車做檢測,只有達標,方能申報進口。一旦國內有關部門如法炮制,進口商鑒于成本考慮,某些銷量小的車型,將不被列入進口名錄。事實上,自1999年7月1日起,上海已開始實施新的商檢環保條例,并已使進口車價上漲了數千元不等。在加入WTO后,商檢環保條例便將成為比關稅更為有效的汽車壁壘。(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