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7月27日 17:38 南方周末
------“中國第三汽車集團老總答記者問” 記者:三汽集團打算生產什么車? 三汽老總:私人用經濟型家庭轎車。 記者:價格定位在多少? 三汽老總:人民幣10萬元,但不排除由于成本等原因價格上浮到20萬元。 記者:這樣的價格老百姓買得起嗎? 三汽老總:價格低了我們喝西北風? 記者:你們和一汽二汽等存在競爭嗎? 三汽老總:都是國家企業,談不上競爭,大家分一口飯吃...... 民間對中國汽車業的失望積累多年,民怨鼎沸,其中最為難以理解的是為何國產轎車價格如此之高?憑什么拿著美國十分之一的工資,買同樣的車,卻比美國貴2--3倍? 汽車三商的答案是現在的汽車基本無錢可賺,理由是我們的功動力雖然便宜,但形不成規模,產生不了規模效益,產品成本居高不下。 如此程序化的表白和無關痛癢的解釋,在通用別克的巨大成功面前,不但無法獲得市場認同,反招致市場人士針鋒相對的詰問。 據公開披露的消息稱,上海通用別克投產當年就獲巨額贏利,被作為中美合作的典范,產量尚未達標,2萬輛就贏利6億元。照此推算,利潤率高達16%,126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到2005年即可全部拿回。 正因為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爭先恐后地上馬汽車,為什么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大大小小整車廠114家之多。 關于規模經濟,一位觀察人士更進一步質疑道:“我的理解是:賣得不多,所以很貴。我想問一句,如此之貴,如何賣得多?況且,以桑塔納今年23.1萬輛的規模,還算形不成規模?據我所知,汽車生產規模超過15萬輛時,生產成本就會大幅下降。對于汽車,我是外行,揪光了頭發也弄不懂--國外大汽車集團開發設計一個新產品的費用動輒幾億美元,車還是那么便宜,為什么我們既沒有設計開發的費用,勞動力成本又低,產品也有了規模,成本還會那么高?” 堅決不降價的理由之二是,降價不會使消費者的實際購車成本大幅下降,于事無補,因為“不合理的收費使消費者苦不堪言,有些地方甚至與車價相當,降兩三萬究竟能不能啟動令人懷疑。” 有一個細節莫名其妙地被很多市場人士忽略了。去年上汽集團以優惠價---總價(包括車價和牌照等)低于市場3萬--4萬元的價格內部銷售了1萬輛桑塔納系列的轎車。 如果汽車降價3萬,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汽有費稅、購置附加費、城市增容費等各類收費,一般來說占車價的30%--40%,即可少交0.9萬--1.2萬元稅費,兩項相加,消費者的實際購車成本大致下降3.9萬--4.2萬元左右。 因此有人一邊背誦著營銷學鼻祖菲利浦.科特勒的經典名言:“品牌忠誠度是靠不住的,兩分錢降價就能抵銷。”一邊建議汽車官員和車商最好在百忙之中抽出點空來,認真研究一下車價與車市的辯證互動關系,并且要以量化的方式。比如說車降價1萬,需求可以增加多少?平均成本降低多少?降2萬、3萬呢? 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去年上汽那批優惠車,如果不降,究竟有多少人會去購買值得懷疑。 此前家電業的腥風血雨大浪淘沙是個很好的行業案例,正是一波波血流成河的廝殺成全了消費者的幸福生活。對那購私家車的消費者來說,道理非常簡單:你廠商表現得好就給你掌聲、鮮花還有大把的銀子,你表現不好就一邊玩去,和家電沒什么兩樣。 對真實成本的探討,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保持著暖昧的沉默。那水究竟有多渾無人知曉,但是在渾水上之上升騰而起的一股怨氣卻吐音清晰---都是媒體“誤導”惹的禍。 這一派的觀點認為,轎車市場的疲軟并不是由于國民經濟的因素造成的,而是一些有影響的汽車專業報刊,不負責任地編造市場趨勢,最終導致占中國轎車市場69%的私家車和出租、租憑的轎車銷售嚴重萎縮,甚至有人把這些媒體比喻為“叛軍逼宮”。 這一邏輯推導出的最后結論有些殺氣騰騰,先是警造這些媒體“亡羊補牢并不太晚”,繼而指出如若不然,“誤導用戶的媒體很可能進入經營困境”。 縱觀中國商戰史,這一類最后通牒式的戰斗檄文可以稱得上前無古人。只是媒體真有這等排山倒海的力量嗎?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本網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網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