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內部活動發表演講,首次表態近期備受外界關注的公司更名話題: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字科技,并非放棄金融業務,而是公司業務范圍早已超出金融行業本身,所以需要一個新定位和品牌來詮釋公司變化。[詳情]
在“去金融”路上,京東金融再次將自己推在了行業前列。近日,互聯網金融巨頭,京東金融已經更名京東數科,其在微博、今日頭條等社交賬號已于昨日完成更改。[詳情]
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將其官方微博、頭條號、抖音等社交網絡賬號更名為了“京東數科”。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此次更名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的映射,京東金融內部人士指出,“京東數科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詳情]
9月17日晚,京東金融的官方微博悄悄的更了名,由“京東金融”變成“京東數科”。“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科”,雖是主動求變,更是無奈之舉。[詳情]
近日,京東金融在微博的官方賬戶悄然更換為“京東數科”,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為何京東金融選擇此時更名?是否意味著未來業務戰略的變更?數字科技是否意味著京東金融將以科技為重?[詳情]
手握用戶數據和關鍵技術的互聯網公司,因為深度參與金融業務,曾一度讓傳統金融機構有著“被拍死在沙灘上”的風險,而近年,其關鍵詞從“互聯網金融”來到了“金融科技”,轉角卻變成了“不做金融”。[詳情]
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業內人士稱,京東金融此舉背后意味著公司未來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或已發生改變,正式由一家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詳情]
由于面臨監管的壓力,螞蟻金服集團正在將業務重點從支付和消費者金融轉向科技服務,預計五年內科技服務將占螞蟻金服營收的65%,金融服務業務創造的營收將會萎縮。[詳情]
在防風險和強監管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主動收縮業務,金融科技幾大巨頭重新回歸科技定位,“去金融化”意向明顯。[詳情]
一邊是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全面發力,一邊是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宣布“去金融化”。[詳情]
矗立互聯網金融潮頭若干年后,BATJ為代表的金融服務公司紛紛表示要褪去金融光環,回撤到技術本源。[詳情]
短短幾年時間,互聯網巨頭的口號竟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顛覆傳統金融”,到如今的“不做金融,只做科技”。[詳情]
“Fin-Tech”(金融科技)還是“Tech-Fin”(科技金融),盡管沒有人能徹底明確地區分這兩者的區別,但這并不影響這一“舶來詞”在中國炙手可熱的程度。[詳情]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 新浪財經訊 10月18日,京東金融在北京亦莊京東總部舉行五周年內部慶祝活動,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內部活動發表演講,首次表態近期備受外界關注的公司更名話題: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字科技,并非放棄金融業務,而是公司業務范圍早已超出金融行業本身,所以需要一個新定位和品牌來詮釋公司變化。 陳生強表示,京東數字科技未來將成為母公司,京東金融仍會是京東數字科技旗下的子集團和子品牌。未來,金融仍然會是公司至關重要的核心業務,成為新業務重要的資源和資金支撐。同時,新業務將擔負進化公司核心能力、提升公司整體價值、為金融業務提供場景、用戶和數據基礎的重任。 關于京東金融另一重大變化,就是組織架構調整,陳生強表示此次調整,首先源于自上而下的驅動。過去的組織架構是以產品為核心,無法形成很好的用戶體驗和服務效率。因此公司必須搭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成立了個人和企業兩大服務群組。其次,是源于自下而上的驅動。京東金融團隊和員工本身就具備著自我進化的基因和驅動力,不斷把公司邊界往外延伸,推動公司不斷進化。組織架構的調整,更是為順應團隊和員工的這種進化,給予團隊更好的發展環境,讓大家有更多機會做事。陳生強也對外披露,截止2018年9月,京東金融已實現全年盈利。[詳情]
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 現有品牌已無法覆蓋所有業務 文 姜樊 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 昨晚,“京東金融”官方微博賬號于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京東金融在其他媒體平臺上的用戶名稱,也做了相應的變更。對此,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回應財聯社記者,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 昨天晚上,京東金融昨晚突然將其官方微博、今日頭條以及抖音等新媒體賬號名稱均改為“京東數科”,其logo也從此前黃底白字的JD.F改成了藍底白字的JD.D。就是這名稱從F(Finance)到D(Digital)的變化,讓京東金融未來的發展之路備受關注。 升級:現有品牌無法覆蓋所有業務 “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京東金融回應稱,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實際上,京東金融的數字科技已不局限于金融業務。 今年2月份,京東金融就成立了城市計算事業部,并聘請在微軟做了12年城市計算業務的鄭宇執掌新部門。而在京東的構想中,城市計算其實就是“云計算+大數據+AI+城市場景”。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2018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在城市信用建設方面,京東研發的智能城市信用平臺,通過聚焦化為城市信用的三大主體——政府、企業、居民,同時提供信用服務。 據了解,京東智能城市覆蓋的Top6場景分別是:智能商業、智能交通、城市規劃、環境能耗、公共安全、智能政務等,金融和醫療模塊正在添加。 此外,京東金融表示,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京東金融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金融:依然是重要業務板塊 如果將品牌升級為京東數科,是否就意味著金融板塊業務會被弱化或放棄?京東金融回復稱,這并不意味著京東金融未來將放棄金融業務,而金融板塊仍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份進行B輪融資時,京東金融的相關數據流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金融業務仍然是其盈利的主要業務。 不過,陳生強此前曾多次透露,未來京東金融將更多為金融機構提供數科方面的服務能力。在他看來,京東金融所定位的“數字科技公司”,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B2B2C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級服務,助力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實現戰略升級。 也就是說,京東金融將不以擴張資產負債表為盈利模式,而是專注于場景、獲客、運營、風控、交易和系統服務等,賺技術服務的錢。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后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讓金融回歸金融,讓科技回歸科技。 “京東金融的核心能力在技術不是資本金,京東金融未來會把資產和資金等一系列金融業務全部往金融機構轉移,包括白條、京保貝、京小貸等等。”陳生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份,京東金融已經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To C業務和To B業務明確劃分,從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大方向組建事業群,分別是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以適應其“去資產化”的戰略調整。[詳情]
更名京東數科意在“去金融化”?京東金融回應:數字金融仍是重要板塊 上一輪“去金融”輿論旋渦后,京東金融悄然更名再次引發業界熱議。 近日,京東金融在微博的官方賬戶悄然更換為“京東數科”,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為何京東金融選擇此時更名?是否意味著未來業務戰略的變更?數字科技是否意味著京東金融將以科技為重? 9月18日,京東金融正式回應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 談及為何更名,京東金融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不過,就去金融化的猜測,京東金融亦回應稱,“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事實上,京東金融的更名背后和戰略調整息息相關,并早有預兆。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從2016年開始就在各種場合強化數據、技術是京東金融的優勢,在8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上,陳生強曾表示,“數字科技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傳統金融機構的力量是不可或缺,也是更為重要的。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是不分線上與線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O+O’的模式。” 在談到金融機構與數字科技公司該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時,陳生強表示,“銀行等傳統金融有網點、牌照及金融業務經驗的優勢,數字科技企業有技術、場景、年輕用戶的優勢,從中長趨勢看,雙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機,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路徑。金融機構跟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之后,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由此雙方可以更好的促進消費,服務實體企業,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自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中拆分以來,京東金融的這一年,經歷了新一輪融資、戰略的明晰調整、新業務的拓展等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的定位之爭。綜合多方分析,京東金融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以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為切入點的自營式金融服務階段,二是2016年以來以科技輸出為核心的科技服務金融發展階段。 今年5月,京東金融經歷了一次徹底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將2C業務和2B業務明確劃分,分別組建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詳情]
更名京東數科意在“去金融化”?京東金融回應:數字金融仍是重要板塊 上一輪“去金融”輿論旋渦后,京東金融悄然更名再次引發業界熱議。 近日,京東金融在微博的官方賬戶悄然更換為“京東數科”,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為何京東金融選擇此時更名?是否意味著未來業務戰略的變更?數字科技是否意味著京東金融將以科技為重? 9月18日,京東金融正式回應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 談及為何更名,京東金融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不過,就去金融化的猜測,京東金融亦回應稱,“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事實上,京東金融的更名背后和戰略調整息息相關,并早有預兆。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從2016年開始就在各種場合強化數據、技術是京東金融的優勢,在8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上,陳生強曾表示,“數字科技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傳統金融機構的力量是不可或缺,也是更為重要的。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是不分線上與線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O+O’的模式。” 在談到金融機構與數字科技公司該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時,陳生強表示,“銀行等傳統金融有網點、牌照及金融業務經驗的優勢,數字科技企業有技術、場景、年輕用戶的優勢,從中長趨勢看,雙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機,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路徑。金融機構跟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之后,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由此雙方可以更好的促進消費,服務實體企業,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自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中拆分以來,京東金融的這一年,經歷了新一輪融資、戰略的明晰調整、新業務的拓展等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的定位之爭。綜合多方分析,京東金融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以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為切入點的自營式金融服務階段,二是2016年以來以科技輸出為核心的科技服務金融發展階段。 今年5月,京東金融經歷了一次徹底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將2C業務和2B業務明確劃分,分別組建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詳情]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銀杏財經(ID:threemornings),作者:郭一刀,編輯:秦簡,原標題:《劉強東夢碎金融》。 9月17日晚,京東金融的官方微博悄悄的更了名,由“京東金融”變成“京東數科”。“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科”,雖是主動求變,更是無奈之舉。 2017年底,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從根本上就沒想做金融,但是必須要經歷幾年做金融的過程,要不然沒人搭理你。”簡而言之,他們一開始就覺得做金融企業沒前途,幫金融機構做服務卻永遠會有市場。 但事情真是這樣嗎?更早前的2017年2月10日,京東集團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為自家的金融業務唱贊歌:盡管支付業務起步較晚,但其他類別如京保貝、白條、京東眾籌等都在行業率先推出,眾籌已經占了行業超過50%以上的市場份額。 劉強東當時的期望是,“在未來,京東金融不僅僅會有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很快,我們將會進入證券、征信,包括銀行,總有一天我們會申請自己的銀行,或者控股一個銀行,這樣我們才能夠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全金融的服務。”另外,他坦承,京東正在通過申請牌照或者通過投資購買的方式進入保險,因為和電商業務有重要的正相關關系。 如今,500多天過去了,京東金融非但沒有做出這些業務,還宣布要更名了。一前一后,兩個人自相矛盾的表態,并不是誰說錯了。本質在于相關金融政策發生了變化,在不同的監管要求之下,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必須改變。 在中國創業,強如馬云、王健林這這種首富級別的人物,即便表面再風光,也只能在游戲規則內游走,而政府監管部門才是游戲規則的制定人。君不見日進斗金的騰訊也拿不到吃雞游戲版號,馬化騰至今也沒有想到解決辦法嗎?即便再大的蛋糕,政府沒批準你吃,誰也不敢上前去切。 金融就是這樣一塊大蛋糕,很多人都知道BAT是三家互聯網巨頭,卻不知道BAT三家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加起來也僅僅只有工商銀行凈利潤的一半。如果論營收,ABT三家公司2017年的營收加起來也不及以保險、銀行等作為主業的中國平安同期營收的一半。 所以,互聯網巨頭如果說自己不想吃金融這塊大蛋糕,我想是很難服眾的。沒有不想做,只有上面不讓做,這才退而求其次為傳統金融機構做服務,讓他們吃肉自己也喝一口湯,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就是這樣。 但是二者命運又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在于時機上。螞蟻金服趁監管在鼓勵民營銀行時就聯合其他幾家公司申請了網商銀行,更是作為發起股東入股了眾安保險以及控股了國泰產險。 幾乎與網商銀行設立的同一時間,騰訊也牽頭設立了微眾銀行;百度則是曲線救國,通過和中信銀行合作成立了百信直銷銀行;而小米也與新希望等一起發起設立了新網銀行。幾家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互聯網大公司里,唯一沒撈到好處的就是京東了,這才有了劉強東在2017年初申請銀行或控股銀行的表態。 在劉強東的眼中,螞蟻金服有的,京東金融也該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就是一個例子。2015年后,央行宣布停止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聯網巨頭只能通過并購的方式獲得牌照。有著支付牌照的公司,往往能找到好的退路。錢袋寶被美團點評全資收購,快錢賣給萬達,更早之前,支付寶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京東通過收購網銀在線獲得了牌照。 但是京東想做銀行,卻是來晚了。從2017年下半年起,為響應監管要求,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強調自己不做金融,只做服務和技術輸出。如果這時再申請銀行牌照,無異于是逆監管而行,這才有了陳生強后悔后勁地說“一開始就覺得做金融企業沒前途”。既然做金融沒前途,為什么當初還公開表態說要做銀行、證券、保險和征信呢?京東金融怎么可能像自己形容的那樣,一開始就云淡風輕的看著同行們廝殺只覺得索然無味呢? 壹 2006年,京東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窘局。沒錢就沒法開展業務,當時的財務狀況甚至發不起員工工資,劉強東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投資人徐新。第一次見面,兩人從晚上十點聊到凌晨兩點,劉強東用了四個小時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徐新當機立斷,幫劉強東訂好了一起從北京去上海的機票,落地就簽了投資框架。 完成投資之后,徐新開始操心起京東的事情。 “那時候京東連專業會計都沒有,我們投資后就說得幫你找個會計呀,他回答說行,但是工資不能比老員工高。”參照當時京東老員工最高1萬的月薪,徐新挖來一個不錯的財務總監,自己又掏腰包補貼了1萬的工資。2007年4月,陳生強加入京東,負責財務。兩個月后,劉強東感慨“2萬塊錢的人果然比5000塊的好用呀”,后來陳生強曾任京東商城首席財務官。 2009年劉強東在中歐讀EMBA時,認識了同班同學趙國慶,原華貿中心執行董事/副總裁。2012年7月,想要跳進互聯網圈子的趙國慶接受了劉強東拋來的橄欖枝,出任首席戰略管。同年12月初,兼任集團副董事長。由于劉強東當時已經出國游學去了,趙國慶代表京東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供應鏈金融合作。 這次合作讓京東意識到金融的重要性,開始思考用數據變現。京東和趙國慶個人都明白,現階段的任務是供應鏈經濟,下階段下探到具體消費場景的產物則是消費金融,“京東白條”青澀的面孔很快就要躍然紙上了。 “你們誰想干,就舉手”,2013年中旬的一場內部選舉上,劉強東在挑選扛大旗的人。這時京東已經決定要將“金融事業部”獨立運作了,趙國慶第一個舉手,CFO陳生強是第二個舉手的人。陳生強此前一直在京東管財務,當時京東因為上市在即要引入新CFO黃宣德,所以他就清閑了下來。最后,陳生強擔任了京東金融CEO,趙國慶則在京東上市前夕離職,后來創建了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 貳 在與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有了供應鏈金融領域的資金來源后,京東在2013年10月第一款供應鏈金融產品“京保貝”。跟京東有3個月以上貿易合作的供應商,即可申請。無須抵押和擔保,沒有按時還款的,其業務的結算金額會優先用于還款。 供應鏈金融產品“京保貝”解決了供應商的融資需求,與之相對應的“京東白條”意在刺激消費者消費。2014年2月,白條在京東商城上線,為用戶在購物時提供“先消費,后付款”服務,可以選擇30天后免息支付或者打白條分期還款。 螞蟻花唄在2015年4月正式上線,當時主要用于淘寶、天貓購物。后來它們先后打破平臺限制,拓展到包括020、旅游、租賃等更多支付領域,使“花唄”、“白條”這樣消費場景最直觀的產品在人們心中有了“虛擬信用卡”的形象。 螞蟻借唄也是2015年4月上線,這是一款為個人消費者提供信用貸款的產品。2016年3月,京東金融也推出了現金借貸產品京東金條,為信用良好的白條用戶提供現金借貸服務。 阿里、騰訊、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做起金融來確實是威力很大的。趣店曾經接受了螞蟻D輪投資,并接入芝麻信用。得益于芝麻信用的風控技術保障和支付寶引流,趣店2016年實現利潤5.77億元,而前一年虧損2.33億元。很長時間內,趣店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一直飽受外界質疑。螞蟻金服一個態度上的轉變,都足以引起趣店股價的波動。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潛力,不止原本京東的趙國慶一人看在眼里。在很多人眼中制造業、互聯網、地產等行業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了,金融是一個體量極大短期能出彩的機會。支付功能是擺在眼前的第一道“大餐”,而無心插柳之下,他們都幸運地獲得了支付牌照。 當互聯網巨頭紛紛重兵殺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后,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陷入尷尬境地,很快就奄奄一息。事實上,過去單純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要積累上億的用戶是很難的,用戶幾乎不會為了支付而安裝一個支付工具。但用戶可能會為了使用京東去裝,這是來自維度的優勢,京東靠著平臺轉化輕松就能獲得幾億的客戶。 原本互聯網巨頭做支付與傳統金融機構可以相安無事。但是支付寶做大以后,又在2013年做了個余額寶,人們不但可以用支付寶買賣,還可以把錢存在余額寶里賺利息,本質上就相當于銀行干的事了,這會導致很多人不把錢存到銀行而是存在余額寶里,這徹底動了傳統銀行的奶酪。 叁 2015年以前,互聯網金融還在蓬勃發展。央行還在2014年底批準了騰訊旗下微眾銀行和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的設立。 2015年夏天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當時出臺的幾道文件,可以說像“圣旨”一般齊刷刷打在不少互聯網金融從業者的臉上。因為這些政策出臺后,很多業務他們都不能做了,只能交還給傳統金融機構。 比如,《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不讓第三方支付做P2P資金托管業務,就讓很多第三方公司損失了一大塊蛋糕。當時易寶支付CEO唐彬公開站出來反對說,政策不應該“一刀切”的劃分誰能做誰不能做,將資金托管業務劃分給銀行,這是標準的唯“出身論”。 央行出臺的政策對于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認證要求、支付限額、業務范圍作了較為明確的限定,簡單說你每年用支付寶余額購物不能超過20萬元,超出部門只能通過銀行卡支付,你想存入余額寶的資金也被進行了嚴格限制,很多業務他們也都不能做了,可以說這砍斷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手腳”, 原本互聯網公司還寄希望于自己能做征信,包括螞蟻和騰訊在內的8家機構還曾都被列入首批試點的名單。但是到了2017年,監管部門打算對征信進行統一管理,并于今年成立百行征信,8家機構不得單獨從事個人征信。 可以說,最近三年,監管機構釋放的信號已經越來越明顯,你們做好通道和服務就好了,別動不動就想自己做個金融機構出來。眼看著以往的寬松監管或無監管時代一去不返,螞蟻金服在2017年乖乖宣稱以后只做技術,幫助機構做好金融。不久后,京東金融也進行了類似的表態。 肆 遲遲拿不下牌照,劉強東期待的銀行和保險只能是水中月,為用戶提供全金融服務眼看是沒了著落。隨著金融夢碎,京東金融只好做金融科技服務,這就相當于從一名運動員變成了后勤人員。 2018年7月,京東金融宣布B輪融資130億元,投后估值約1330億人民幣。在這次融資時,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表態已經能夠看出京東金融即將在戰略上租出的調整和“說辭”了。他說,“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 未來這家公司將定位于數字科技,向數據服務、金融云、智慧城市等領域轉型,陳生強在內部員工大會上闡述的“B2B2C”模式已經在運行。資產和資金等一系列金融業務將被全部轉移至金融機構運作,京東數科本身不再持有這些資產,而是承擔起科技輸出的角色。 京東金融的“B2B2C”模式可以簡單理解為,從B2C到B2B2C,即從自己做金融服務客戶變成幫別人做金融服務客戶。不過,京東金融并不想把自己限制在金融這一個領域,而是想涉足任何涉及到數據和科技的服務。也就是說,除了做金融后勤人員,他們總算還找到了數字科技這條出路,可以做個運動器材提供商。 今年6月,京東金融正式發布了一款機房智能巡檢機器人——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它的任務是保證機房和數據中心穩定運行,提高機房和數據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時借助其機器人特性提升工作強度、準確性和安防能力,降低人工成本。 類似這樣的業務,對于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講,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但是對于一家做數字和科技服務的公司來講,又顯得理所應當,這或許才是此次更名背后的邏輯。 實際上,為了做好數字科技,近一年來,京東金融已經引入了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家。并在今年2月和5月,先后成立城市計算事業部、與中科院合作成立“智能金融風控聯合實驗室”。 此次公司更名的工商流程結束后,京東金融將徹底轉型數字科技公司。投入不會少,前途未可知,希望一兩年以后不會有消息傳來說,“我們從根本上就沒想做數字科技,那只是個過程”。[詳情]
上證報訊(記者 張瓊斯)京東金融18日正式回應更名一事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京東金融稱。京東金融表示,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將不斷積累相關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詳情]
新浪財經訊 9月18日消息,針對“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于17日晚間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一事,京東金融方面表示,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據了解,“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 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京東金融方面同時表示,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詳情]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 新浪財經訊 10月18日,京東金融在北京亦莊京東總部舉行五周年內部慶祝活動,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內部活動發表演講,首次表態近期備受外界關注的公司更名話題: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字科技,并非放棄金融業務,而是公司業務范圍早已超出金融行業本身,所以需要一個新定位和品牌來詮釋公司變化。 陳生強表示,京東數字科技未來將成為母公司,京東金融仍會是京東數字科技旗下的子集團和子品牌。未來,金融仍然會是公司至關重要的核心業務,成為新業務重要的資源和資金支撐。同時,新業務將擔負進化公司核心能力、提升公司整體價值、為金融業務提供場景、用戶和數據基礎的重任。 關于京東金融另一重大變化,就是組織架構調整,陳生強表示此次調整,首先源于自上而下的驅動。過去的組織架構是以產品為核心,無法形成很好的用戶體驗和服務效率。因此公司必須搭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成立了個人和企業兩大服務群組。其次,是源于自下而上的驅動。京東金融團隊和員工本身就具備著自我進化的基因和驅動力,不斷把公司邊界往外延伸,推動公司不斷進化。組織架構的調整,更是為順應團隊和員工的這種進化,給予團隊更好的發展環境,讓大家有更多機會做事。陳生強也對外披露,截止2018年9月,京東金融已實現全年盈利。[詳情]
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 現有品牌已無法覆蓋所有業務 文 姜樊 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 昨晚,“京東金融”官方微博賬號于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京東金融在其他媒體平臺上的用戶名稱,也做了相應的變更。對此,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回應財聯社記者,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 昨天晚上,京東金融昨晚突然將其官方微博、今日頭條以及抖音等新媒體賬號名稱均改為“京東數科”,其logo也從此前黃底白字的JD.F改成了藍底白字的JD.D。就是這名稱從F(Finance)到D(Digital)的變化,讓京東金融未來的發展之路備受關注。 升級:現有品牌無法覆蓋所有業務 “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京東金融回應稱,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實際上,京東金融的數字科技已不局限于金融業務。 今年2月份,京東金融就成立了城市計算事業部,并聘請在微軟做了12年城市計算業務的鄭宇執掌新部門。而在京東的構想中,城市計算其實就是“云計算+大數據+AI+城市場景”。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2018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在城市信用建設方面,京東研發的智能城市信用平臺,通過聚焦化為城市信用的三大主體——政府、企業、居民,同時提供信用服務。 據了解,京東智能城市覆蓋的Top6場景分別是:智能商業、智能交通、城市規劃、環境能耗、公共安全、智能政務等,金融和醫療模塊正在添加。 此外,京東金融表示,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京東金融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金融:依然是重要業務板塊 如果將品牌升級為京東數科,是否就意味著金融板塊業務會被弱化或放棄?京東金融回復稱,這并不意味著京東金融未來將放棄金融業務,而金融板塊仍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份進行B輪融資時,京東金融的相關數據流出,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金融業務仍然是其盈利的主要業務。 不過,陳生強此前曾多次透露,未來京東金融將更多為金融機構提供數科方面的服務能力。在他看來,京東金融所定位的“數字科技公司”,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B2B2C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級服務,助力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實現戰略升級。 也就是說,京東金融將不以擴張資產負債表為盈利模式,而是專注于場景、獲客、運營、風控、交易和系統服務等,賺技術服務的錢。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后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讓金融回歸金融,讓科技回歸科技。 “京東金融的核心能力在技術不是資本金,京東金融未來會把資產和資金等一系列金融業務全部往金融機構轉移,包括白條、京保貝、京小貸等等。”陳生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份,京東金融已經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To C業務和To B業務明確劃分,從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大方向組建事業群,分別是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以適應其“去資產化”的戰略調整。[詳情]
更名京東數科意在“去金融化”?京東金融回應:數字金融仍是重要板塊 上一輪“去金融”輿論旋渦后,京東金融悄然更名再次引發業界熱議。 近日,京東金融在微博的官方賬戶悄然更換為“京東數科”,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為何京東金融選擇此時更名?是否意味著未來業務戰略的變更?數字科技是否意味著京東金融將以科技為重? 9月18日,京東金融正式回應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 談及為何更名,京東金融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不過,就去金融化的猜測,京東金融亦回應稱,“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事實上,京東金融的更名背后和戰略調整息息相關,并早有預兆。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從2016年開始就在各種場合強化數據、技術是京東金融的優勢,在8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上,陳生強曾表示,“數字科技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傳統金融機構的力量是不可或缺,也是更為重要的。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是不分線上與線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O+O’的模式。” 在談到金融機構與數字科技公司該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時,陳生強表示,“銀行等傳統金融有網點、牌照及金融業務經驗的優勢,數字科技企業有技術、場景、年輕用戶的優勢,從中長趨勢看,雙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機,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路徑。金融機構跟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之后,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由此雙方可以更好的促進消費,服務實體企業,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自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中拆分以來,京東金融的這一年,經歷了新一輪融資、戰略的明晰調整、新業務的拓展等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的定位之爭。綜合多方分析,京東金融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以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為切入點的自營式金融服務階段,二是2016年以來以科技輸出為核心的科技服務金融發展階段。 今年5月,京東金融經歷了一次徹底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將2C業務和2B業務明確劃分,分別組建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詳情]
之所以發生去金融化轉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金融監管趨嚴;另一方面,科技屬性能夠增強一家企業的資本估值 在“去金融”路上,京東金融再次將自己推在了行業前列。近日,互聯網金融巨頭,京東金融已經更名京東數科,其在微博、今日頭條等社交賬號已于昨日完成更改。 金融嚴監管背景下,BATJ為代表的金融服務公司紛紛表示要褪去金融光環,回撤到技術本源,早在今年5月份,《財經》記者就曾獲悉,京東金融為增強其科技屬性計劃更名名字。 對于更名的考量,京東金融的官方回復為,“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京東金融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在名字的寓意上,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事實上,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也曾表示,“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對于該表述,當時市場爭議不斷。 “雖然在戰略轉型,但京東金融也不會放棄拿牌照。” 陳生強之后表明京東金融不會放棄拿牌照,市場對于京東金融不做金融的理解才不再模糊。“沒有牌照,無論是基金、支付還是小貸,所有的事情全部做不了。” 京東金融在改名之際也再次聲明,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京東金融戰略轉型并非獨家,去年初,螞蟻金服宣布未來只做tech,幫助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牌照只是其鍛煉techfin的試驗田。 螞蟻金服向金融機構提供理財平臺和AI(人工智能)技術。平臺上的金融機構不再只是金融產品的后端提供者,可以利用螞蟻金服提供的用戶連接、用戶畫像、精準營銷等一系列算法工具,構建直連用戶的自運營模式。 近兩年來,以BATJ為首的互聯網金融巨頭紛紛扛起科技大旗,重申其起家之本。(詳情見《財經》報道“BATJ‘去金融化’虛實:主動放棄巨大商業空間?”。 之所以發生上述轉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金融監管趨嚴;另一方面,科技屬性能夠增強一家企業的資本估值。 BATJ最新估值數據顯示,百度金融約為224億-240億元人民幣,螞蟻金服約為1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萬億元),光大證券給騰訊金融及云業務的估值為7200億元,京東金融達1650億-1900億元。 對于京東金融之外的人都能看得出來,更名表明京東金融戰略轉型的決心程度,但是,其金融光環能否褪去,一則要看其金融的業務營收占比;再則要看其金融之外的內在科技發力如何。 目前,京東金融旗下具有小貸、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金融牌照。如果京東金融憑借京東白條、京東支付、京保貝和京東財富等金融業務,業績表現不可謂不亮眼。 券商中國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京東金融的營業收入為103.3億元。消費金融板塊占比51%,支付業務營收占比15.49%,供應鏈金融占比14.52%,財富管理占比11.91%。 對于金融金融戰略回撤,京東金融的高管在公開場合也都并未逃避。京東金融副總裁、金融科技事業部總經理謝錦生此前曾向《財經》記者表示,京東金融做了四年金融科技業務,一開始發展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再往前走會進入到不屬于他們的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在一些能力上一定比不過銀行。 “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朝著符合自己的利益方向發展,這也是京東金融從AI行業吸引頂尖人才的原因。” 謝錦生坦言。 不得不承認,京東金融在科技輸出上也著實走在比較靠前的位置。某業內人士表示,京東金融主要靠自營金融產品階段形成的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白條風控能力,根據銀行需求做金融場景下的科技能力輸出,同時將資金和資產端轉移給金融機構。 進入2017年,BATJ分別與農行、建行、中行以及工行等四大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東金融與工行推出了“工銀小白”“無人貴金屬店”產品。 依靠計算能力、行業背景知識,京東金融城市計算持續發力,據《財經》記者了解,京東金融城市計算瞄準智慧城市,進行to G to C(對政府后對個人),作為系統科技工程下的布局。[詳情]
更名京東數科意在“去金融化”?京東金融回應:數字金融仍是重要板塊 上一輪“去金融”輿論旋渦后,京東金融悄然更名再次引發業界熱議。 近日,京東金融在微博的官方賬戶悄然更換為“京東數科”,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為何京東金融選擇此時更名?是否意味著未來業務戰略的變更?數字科技是否意味著京東金融將以科技為重? 9月18日,京東金融正式回應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 談及為何更名,京東金融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不過,就去金融化的猜測,京東金融亦回應稱,“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 事實上,京東金融的更名背后和戰略調整息息相關,并早有預兆。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從2016年開始就在各種場合強化數據、技術是京東金融的優勢,在8月29日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上,陳生強曾表示,“數字科技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但傳統金融機構的力量是不可或缺,也是更為重要的。未來的金融服務將是不分線上與線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O+O’的模式。” 在談到金融機構與數字科技公司該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時,陳生強表示,“銀行等傳統金融有網點、牌照及金融業務經驗的優勢,數字科技企業有技術、場景、年輕用戶的優勢,從中長趨勢看,雙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機,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路徑。金融機構跟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之后,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由此雙方可以更好的促進消費,服務實體企業,為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自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從京東集團中拆分以來,京東金融的這一年,經歷了新一輪融資、戰略的明晰調整、新業務的拓展等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的定位之爭。綜合多方分析,京東金融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以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為切入點的自營式金融服務階段,二是2016年以來以科技輸出為核心的科技服務金融發展階段。 今年5月,京東金融經歷了一次徹底的組織架構大調整——將2C業務和2B業務明確劃分,分別組建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詳情]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銀杏財經(ID:threemornings),作者:郭一刀,編輯:秦簡,原標題:《劉強東夢碎金融》。 9月17日晚,京東金融的官方微博悄悄的更了名,由“京東金融”變成“京東數科”。“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科”,雖是主動求變,更是無奈之舉。 2017年底,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從根本上就沒想做金融,但是必須要經歷幾年做金融的過程,要不然沒人搭理你。”簡而言之,他們一開始就覺得做金融企業沒前途,幫金融機構做服務卻永遠會有市場。 但事情真是這樣嗎?更早前的2017年2月10日,京東集團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為自家的金融業務唱贊歌:盡管支付業務起步較晚,但其他類別如京保貝、白條、京東眾籌等都在行業率先推出,眾籌已經占了行業超過50%以上的市場份額。 劉強東當時的期望是,“在未來,京東金融不僅僅會有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很快,我們將會進入證券、征信,包括銀行,總有一天我們會申請自己的銀行,或者控股一個銀行,這樣我們才能夠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全金融的服務。”另外,他坦承,京東正在通過申請牌照或者通過投資購買的方式進入保險,因為和電商業務有重要的正相關關系。 如今,500多天過去了,京東金融非但沒有做出這些業務,還宣布要更名了。一前一后,兩個人自相矛盾的表態,并不是誰說錯了。本質在于相關金融政策發生了變化,在不同的監管要求之下,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必須改變。 在中國創業,強如馬云、王健林這這種首富級別的人物,即便表面再風光,也只能在游戲規則內游走,而政府監管部門才是游戲規則的制定人。君不見日進斗金的騰訊也拿不到吃雞游戲版號,馬化騰至今也沒有想到解決辦法嗎?即便再大的蛋糕,政府沒批準你吃,誰也不敢上前去切。 金融就是這樣一塊大蛋糕,很多人都知道BAT是三家互聯網巨頭,卻不知道BAT三家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加起來也僅僅只有工商銀行凈利潤的一半。如果論營收,ABT三家公司2017年的營收加起來也不及以保險、銀行等作為主業的中國平安同期營收的一半。 所以,互聯網巨頭如果說自己不想吃金融這塊大蛋糕,我想是很難服眾的。沒有不想做,只有上面不讓做,這才退而求其次為傳統金融機構做服務,讓他們吃肉自己也喝一口湯,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就是這樣。 但是二者命運又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在于時機上。螞蟻金服趁監管在鼓勵民營銀行時就聯合其他幾家公司申請了網商銀行,更是作為發起股東入股了眾安保險以及控股了國泰產險。 幾乎與網商銀行設立的同一時間,騰訊也牽頭設立了微眾銀行;百度則是曲線救國,通過和中信銀行合作成立了百信直銷銀行;而小米也與新希望等一起發起設立了新網銀行。幾家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互聯網大公司里,唯一沒撈到好處的就是京東了,這才有了劉強東在2017年初申請銀行或控股銀行的表態。 在劉強東的眼中,螞蟻金服有的,京東金融也該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就是一個例子。2015年后,央行宣布停止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聯網巨頭只能通過并購的方式獲得牌照。有著支付牌照的公司,往往能找到好的退路。錢袋寶被美團點評全資收購,快錢賣給萬達,更早之前,支付寶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京東通過收購網銀在線獲得了牌照。 但是京東想做銀行,卻是來晚了。從2017年下半年起,為響應監管要求,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強調自己不做金融,只做服務和技術輸出。如果這時再申請銀行牌照,無異于是逆監管而行,這才有了陳生強后悔后勁地說“一開始就覺得做金融企業沒前途”。既然做金融沒前途,為什么當初還公開表態說要做銀行、證券、保險和征信呢?京東金融怎么可能像自己形容的那樣,一開始就云淡風輕的看著同行們廝殺只覺得索然無味呢? 壹 2006年,京東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窘局。沒錢就沒法開展業務,當時的財務狀況甚至發不起員工工資,劉強東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投資人徐新。第一次見面,兩人從晚上十點聊到凌晨兩點,劉強東用了四個小時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徐新當機立斷,幫劉強東訂好了一起從北京去上海的機票,落地就簽了投資框架。 完成投資之后,徐新開始操心起京東的事情。 “那時候京東連專業會計都沒有,我們投資后就說得幫你找個會計呀,他回答說行,但是工資不能比老員工高。”參照當時京東老員工最高1萬的月薪,徐新挖來一個不錯的財務總監,自己又掏腰包補貼了1萬的工資。2007年4月,陳生強加入京東,負責財務。兩個月后,劉強東感慨“2萬塊錢的人果然比5000塊的好用呀”,后來陳生強曾任京東商城首席財務官。 2009年劉強東在中歐讀EMBA時,認識了同班同學趙國慶,原華貿中心執行董事/副總裁。2012年7月,想要跳進互聯網圈子的趙國慶接受了劉強東拋來的橄欖枝,出任首席戰略管。同年12月初,兼任集團副董事長。由于劉強東當時已經出國游學去了,趙國慶代表京東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供應鏈金融合作。 這次合作讓京東意識到金融的重要性,開始思考用數據變現。京東和趙國慶個人都明白,現階段的任務是供應鏈經濟,下階段下探到具體消費場景的產物則是消費金融,“京東白條”青澀的面孔很快就要躍然紙上了。 “你們誰想干,就舉手”,2013年中旬的一場內部選舉上,劉強東在挑選扛大旗的人。這時京東已經決定要將“金融事業部”獨立運作了,趙國慶第一個舉手,CFO陳生強是第二個舉手的人。陳生強此前一直在京東管財務,當時京東因為上市在即要引入新CFO黃宣德,所以他就清閑了下來。最后,陳生強擔任了京東金融CEO,趙國慶則在京東上市前夕離職,后來創建了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 貳 在與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有了供應鏈金融領域的資金來源后,京東在2013年10月第一款供應鏈金融產品“京保貝”。跟京東有3個月以上貿易合作的供應商,即可申請。無須抵押和擔保,沒有按時還款的,其業務的結算金額會優先用于還款。 供應鏈金融產品“京保貝”解決了供應商的融資需求,與之相對應的“京東白條”意在刺激消費者消費。2014年2月,白條在京東商城上線,為用戶在購物時提供“先消費,后付款”服務,可以選擇30天后免息支付或者打白條分期還款。 螞蟻花唄在2015年4月正式上線,當時主要用于淘寶、天貓購物。后來它們先后打破平臺限制,拓展到包括020、旅游、租賃等更多支付領域,使“花唄”、“白條”這樣消費場景最直觀的產品在人們心中有了“虛擬信用卡”的形象。 螞蟻借唄也是2015年4月上線,這是一款為個人消費者提供信用貸款的產品。2016年3月,京東金融也推出了現金借貸產品京東金條,為信用良好的白條用戶提供現金借貸服務。 阿里、騰訊、京東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做起金融來確實是威力很大的。趣店曾經接受了螞蟻D輪投資,并接入芝麻信用。得益于芝麻信用的風控技術保障和支付寶引流,趣店2016年實現利潤5.77億元,而前一年虧損2.33億元。很長時間內,趣店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一直飽受外界質疑。螞蟻金服一個態度上的轉變,都足以引起趣店股價的波動。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潛力,不止原本京東的趙國慶一人看在眼里。在很多人眼中制造業、互聯網、地產等行業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了,金融是一個體量極大短期能出彩的機會。支付功能是擺在眼前的第一道“大餐”,而無心插柳之下,他們都幸運地獲得了支付牌照。 當互聯網巨頭紛紛重兵殺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后,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陷入尷尬境地,很快就奄奄一息。事實上,過去單純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要積累上億的用戶是很難的,用戶幾乎不會為了支付而安裝一個支付工具。但用戶可能會為了使用京東去裝,這是來自維度的優勢,京東靠著平臺轉化輕松就能獲得幾億的客戶。 原本互聯網巨頭做支付與傳統金融機構可以相安無事。但是支付寶做大以后,又在2013年做了個余額寶,人們不但可以用支付寶買賣,還可以把錢存在余額寶里賺利息,本質上就相當于銀行干的事了,這會導致很多人不把錢存到銀行而是存在余額寶里,這徹底動了傳統銀行的奶酪。 叁 2015年以前,互聯網金融還在蓬勃發展。央行還在2014年底批準了騰訊旗下微眾銀行和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的設立。 2015年夏天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當時出臺的幾道文件,可以說像“圣旨”一般齊刷刷打在不少互聯網金融從業者的臉上。因為這些政策出臺后,很多業務他們都不能做了,只能交還給傳統金融機構。 比如,《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不讓第三方支付做P2P資金托管業務,就讓很多第三方公司損失了一大塊蛋糕。當時易寶支付CEO唐彬公開站出來反對說,政策不應該“一刀切”的劃分誰能做誰不能做,將資金托管業務劃分給銀行,這是標準的唯“出身論”。 央行出臺的政策對于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的認證要求、支付限額、業務范圍作了較為明確的限定,簡單說你每年用支付寶余額購物不能超過20萬元,超出部門只能通過銀行卡支付,你想存入余額寶的資金也被進行了嚴格限制,很多業務他們也都不能做了,可以說這砍斷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手腳”, 原本互聯網公司還寄希望于自己能做征信,包括螞蟻和騰訊在內的8家機構還曾都被列入首批試點的名單。但是到了2017年,監管部門打算對征信進行統一管理,并于今年成立百行征信,8家機構不得單獨從事個人征信。 可以說,最近三年,監管機構釋放的信號已經越來越明顯,你們做好通道和服務就好了,別動不動就想自己做個金融機構出來。眼看著以往的寬松監管或無監管時代一去不返,螞蟻金服在2017年乖乖宣稱以后只做技術,幫助機構做好金融。不久后,京東金融也進行了類似的表態。 肆 遲遲拿不下牌照,劉強東期待的銀行和保險只能是水中月,為用戶提供全金融服務眼看是沒了著落。隨著金融夢碎,京東金融只好做金融科技服務,這就相當于從一名運動員變成了后勤人員。 2018年7月,京東金融宣布B輪融資130億元,投后估值約1330億人民幣。在這次融資時,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表態已經能夠看出京東金融即將在戰略上租出的調整和“說辭”了。他說,“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 未來這家公司將定位于數字科技,向數據服務、金融云、智慧城市等領域轉型,陳生強在內部員工大會上闡述的“B2B2C”模式已經在運行。資產和資金等一系列金融業務將被全部轉移至金融機構運作,京東數科本身不再持有這些資產,而是承擔起科技輸出的角色。 京東金融的“B2B2C”模式可以簡單理解為,從B2C到B2B2C,即從自己做金融服務客戶變成幫別人做金融服務客戶。不過,京東金融并不想把自己限制在金融這一個領域,而是想涉足任何涉及到數據和科技的服務。也就是說,除了做金融后勤人員,他們總算還找到了數字科技這條出路,可以做個運動器材提供商。 今年6月,京東金融正式發布了一款機房智能巡檢機器人——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它的任務是保證機房和數據中心穩定運行,提高機房和數據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時借助其機器人特性提升工作強度、準確性和安防能力,降低人工成本。 類似這樣的業務,對于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講,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但是對于一家做數字和科技服務的公司來講,又顯得理所應當,這或許才是此次更名背后的邏輯。 實際上,為了做好數字科技,近一年來,京東金融已經引入了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家。并在今年2月和5月,先后成立城市計算事業部、與中科院合作成立“智能金融風控聯合實驗室”。 此次公司更名的工商流程結束后,京東金融將徹底轉型數字科技公司。投入不會少,前途未可知,希望一兩年以后不會有消息傳來說,“我們從根本上就沒想做數字科技,那只是個過程”。[詳情]
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 未來戰略發展“轉向”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徐文擎 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業內人士稱,京東金融此舉背后意味著公司未來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或已發生改變,正式由一家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 對此,京東金融回應稱,“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另悉,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據記者觀察,京東金融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在業務內容、投資方向、人才引進等方面已流露出“轉向”的痕跡。 改名透露戰略新方向 據記者了解,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京東金融表示。 事實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從2016年就開始在多個場合強調數據、技術是京東金融的核心優勢。這個判斷很快推動京東金融完成了1.0到2.0的升級,即把自己的技術能力輸出給金融機構,讓業務模式從B2C轉變為B2B2C。所謂“B2B2C模式”,即通過服務B端金融機構,最終達到提升金融機構C端用戶客戶體驗的目標。這次升級,京東金融也對外一直強調“從一家金融公司變成一家科技公司”。 據記者觀察,在1.0階段,京東金融致力于風險定價,將數字資產化,開發出數字化的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模式,助力制造業、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企業的升級,并幫助小微企業、95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以及“三農”客戶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服務。到了2.0階段,京東金融的新定位是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用B2B2C的模式,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的企業服務。數字資產化、資產數字化,是京東金融在現階段的著力點。 業內人士稱,此次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背后意味已經不言自明。未來,京東數科的業務將遠遠超出服務金融機構的范疇,例如城市計算、智能機器人、數字化企業服務等,都是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 “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我們會不斷積累相關的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京東金融表示。 投資、人才引進“不含糊” 為了順利實現轉型,陳生強曾表示,在數據技術及相關人才引入方面無上限。近年來,無論數據技術高層人才引入、數據技術相關業務落地、外部合作達成、外部投資以及公司投入重心,都強化了在“數字科技、人工智能、技術”層面的布局。 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到今年7月,共有7位高層次人才被引進京東金融,包括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薄列峰加盟京東金融AI實驗室,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學院彭健博士擔任實驗室的首席顧問;前微軟城市計算負責人鄭宇出任京東金融首席數據科學家;睿大中華區CEO姚誠彰加盟并負責公司戰略規劃與實施;另外,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長李尚榮、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助理王鈺、北歐銀行原副總裁張旭等金融業“干將”也陸續加盟京東金融,在信用卡數字化運營、數據資產體系搭建等多個方面深耕。 在與數據、技術相關的投資方面,京東金融在過去三年多里也多有布局。2015年11月,京東金融投資聚合數據并與其達成戰略合作;2018年5月,云簡科技獲得京東金融數千萬元A輪戰略投資;2018年,京東金融戰略投資海益科技;2018年6月,京東云、京東金融聯合戰略投資BoCloud博云;2018年7月,京東金融聯合京東集團、紅杉資本中國基金、IDG資本領投投資加推科技公司等。 “從轉型方向上看,‘京東金融’這一名稱顯然‘兜不住’它的業務發展方向了,改名‘京東數科’,其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會更加明晰。”業內人士表示。[詳情]
上證報訊(記者 張瓊斯)京東金融18日正式回應更名一事稱,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京東金融表示,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京東金融稱。京東金融表示,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將不斷積累相關能力,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產品、優化用戶體驗,在依法合規下開展業務。[詳情]
新浪財經訊 9月18日消息,針對“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于17日晚間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一事,京東金融方面表示,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據了解,“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 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進行更名,是因為當前集團除了數字金融業務之外,還推出了京東城市、數字化企業服務,智能機器人等業務。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所以說,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京東金融方面同時表示,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詳情]
新浪科技訊 9月18日晚間消息,“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于17日晚間更改名稱為“京東數科”,對此京東金融方面表示,京東金融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我們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京東金融稱,雖然進行更名,但數字金融業務未來仍會是整個集團的重要板塊。 據知情人士稱,京東金融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架構調整,在保留金融業務的基礎上,公司將定位于數字科技,向數據服務、金融云、智慧城市等領域轉型。 此次更名也意味著自今年年初,京東金融將業務模式調整成為B2B2C所開啟的去資產化、去金融化轉型已階段性完成。 京東金融定位科技公司的去資產化戰略,最初來自于京東金融CEO陳生強今年2月4日在2018京東金融內部員工大會上的演講。當時,陳生強表示,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金融機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求,京東金融需要洞悉趨勢,順勢而為,發揮B2B2C模式的獨特優勢。 他認為,B2B2C的模式,是一個全新時代下的全新的商業模式,是用科技解決金融的問題,再把金融的業務還給金融機構,實現“金融回歸金融,科技回歸科技”。這種商業模式有很大的機會能創造出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相關言論一度被解讀成為拋棄白條、供應鏈金融等業務的信號。不過,陳生強很快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澄清,去資產化并非要拋棄金融業務,而是收入結構將在未來發生變化。 陳生強說:“來京東金融的收入,將來源于服務金融機構產生的服務性收入,而不是擁有資產所獲得的收益。” 此后,京東金融用改組為對去資產化轉型提供了更明確的解讀。 今年5月,京東金融改組成為個人和企業兩大服務群組。其中,個人服務群組由消費金融部,財富管理部,證券業務部,眾籌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渠道部,保險事業部與支付業務部等C端業務部門組成。而企業服務群組則由供應鏈金融部,金融科技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信貸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B端業務部門組成。 在內部信中,京東金融提及:在京東金融成立之初,其模式為B2C,直接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當京東金融積累了風險定價、客戶運營等能力之后,開始轉變為B2B2C的模式,利用以往對消費者和供應商的經驗積累,為金融機構提供數據和科技服務。[詳情]
京東金融不見了?更名京東數科,原來的兄弟你在哪 券商中國 繼2018年7月融資130億后,京東金融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在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的官方賬號名稱更改為“京東數科”,其微博認證仍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為何更名為“京東數科”?京東金融負責人回應券商中國記者稱:“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 ”據券商中國記者觀察,京東金融更名其實早有信號,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曾在博鰲亞洲經濟論壇上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京東金融在變。同時,京東金融目前的定位是數字科技公司,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B2B2C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級服務,不以擴張資產負債表為盈利模式,而是專注于場景、獲客、運營、風控、交易和系統服務等,賺技術服務的錢。京東金融表示:“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后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讓金融回歸金融,讓科技回歸科技。”更名“京東數科”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微博更名為京東數科,并表示,“今天是特別的一天”。同時, 京東金融的抖音和今日頭條的官方賬號也已改作“京東數科”,logo從此前黃底白字的JD.F改成了藍底白字的JD.D。“數科像是數字科技Digital Technology的縮寫,這樣可以解釋京東金融的英語簡稱從F(Finance)到D(Digital)的變化 。”京東金融對此回應稱:“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但從企查查顯示的信息來看,目前,京東金融的運營主體名還是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也沒有發生變化。事實上,京東金融近兩年一直在不斷改變,無論是運營模式、盈利模式還是對于科技的投入。京東金融還在今年5月成立個人服務和企業服務事業群組。2018年7月,京東金融正式對外宣布近期已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人簽署了具有約束力增資協議計劃,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后估值約1330億人民幣,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并購金融牌照、技術研發和市場投入等。陳生強也曾表示:“未來三年,京東金融將繼續加大技術領域的資金、資源投入,每年增長幅度不低于100%,而且上不封頂。”京東金融的三大改變運營模式之變??京東金融到底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變?第一種就是運營模式的改變,在新一輪的變革中,科技公司將助力傳統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事實上,京東金融之前一直注重做數據驅動下的風險定價,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數據模型產品,創立前兩年就已經建立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七大業務板塊,即用科技來提高業務的效率與成本。但這種運營模式的問題是凈資本會限制業務規模。陳生強坦言,“我們的發展規模上限是考量凈資本,跟團隊、技術能力和團隊基因實際上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凈資本的基礎上,讓資金利用效率更高,風險更小、風控引擎可以做得更好,僅此而已。”因此,“變”成了京東金融2018年的關鍵詞:將精力集中在用戶的運營層面,利用科技能力為金融機構做服務。技術能力之變??要想做真正的融合,京東金融還需要技術之變,簡單的科技已經不能滿足京東金融的業務需要。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基礎,但單純利用人工智能有時無法解決運算速度的問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京東金融又搭建了一系列的Graph(圖計算)技術,以提高整個運算的速度。具體而言,因原先的數據都是存在表結構里面,要抽出來做復雜運算,一般的模型無法操作,但采用Graph技術,完成了從表結構到圖形結構的轉變,加快整個過程的運算速度,包括能夠找到數據跟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盈利模式之變??陳生強認為,市場上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公司多數為產品導向,為經營過程負責,卻不能給金融機構帶去新的用戶以及商業模式的升級。因此,京東金融已經變為從自營金融轉為金融機構服務的公司,即帶著用戶和場景以及自營業務積累的經驗服務金融機構。對此,陳生強表示,京東現在搭建金融板塊,并不是為金融而做金融,這個模式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后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金融未來將不再持有金融資產,會把一系列金融業務往金融機構轉移,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端、資金端業務,并共同聯合操作客戶運營。值得注意的是,因以上的戰略變化,京東金融的收入模式也發生改變。京東金融之后的資金池也將轉移至金融機構,也就是說京東金融整個運營鏈上業務開始到終結業務,盈利來自于金融機構而非消費者。陳生強表示,收益來源從資產所獲得的收益轉換為運營所產生的服務的收入,這是最根本的一點。成立個人服務和企業服務事業群組在陳生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京東金融去資產化”的戰略方向后的兩個月,也就是2018年5月25日,京東金融就開啟了組織架構大調整。此次調整的核心是將To C業務和To B業務明確劃分,從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大方向組建事業群,分別是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新的結構如下:新成立個人服務群組(C-SBU),由消費者金融部、財富管理部、證券業務部、眾籌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渠道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C端業務部門組成,以期打通C端產品,整合用戶,將C端業務風控和C端前臺研發職能統一。此事業群組組長由許凌擔任。新成立企業服務群組(B-SBU),由供應鏈金融部、金融科技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信貸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B端業務部門組成,以期打通B端,將B端的業務風控、前臺研發職能統一。此事業群組組長由姚誠彰擔任。京東金融在C端業務上搭建了大數據風控能力,積累了對用戶行為的理解,C端與B端是閉環而不是割裂的。并且在此次架構調整中,風控和研發都做了B端和C端的劃分,也是為了在業務轉型中,令公司員工提升服務意識。來源:券商中國 [詳情]
上海金融報 ■記者李思 近幾年,BATJ等巨頭相繼完成從互聯網企業向互聯網金融企業“蛻變”。而在強監管下,互金巨頭紛紛表示“去金融化”,強化科技屬性,爭做向傳統金融機構輸出技術的服務商。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成為業界矚目焦點。 互金巨頭“去金融化”探由 互金巨頭為何要“去金融化”?招銀前海金融互金行業研究員詹瑩雨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監管趨嚴是互金巨頭去掉金融‘標簽’的重要原因。2017年,從P2P、ICO、互聯網資管、互聯網小貸、現金貸到第三方支付,一系列專項整治文件下發,為互聯網金融劃上合規紅線。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4月初下發《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必須持牌上崗,這令許多平臺的主要盈利業務受到巨大打擊,如支付業務、征信、基金銷售、小額貸款、消費金融等領域,都受政策制約。強監管背景下,做傳統金融的‘挑戰者’越來越難。另一方面,金融牌照是互金企業‘必爭之地’,而在獲取牌照的過程中需投入大量資金。定位于科技則能更快開拓市場,且能比金融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 詹瑩雨向《上海金融報》記者進一步表示,互金巨頭“去金融化”,更多是意識到科技在未來競爭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普惠金融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數字化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共享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的力量,能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詹瑩雨表示,首先,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業務仍需抵押物才能完成授信,風控成本較高。而大數據可以深入各種場景,既有效管理風險,又保證用戶體驗。其次,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自學”來有效識別欺詐,為風控提供多重維度,規避隱蔽的行業交叉風險。第三,傳統銀行信貸風控流程存在“重貸輕管”的軟肋,而貸后管理恰恰是持續時間最長、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提供貸后預警機制,判斷貸后發生逾期的可能性。 投入金融科技生態圈建設 當下,“去金融化”的互金巨頭紛紛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技術輸出。那么,未來金融科技將如何發展?詹瑩雨向《上海金融報》記者指出,“科技賦能實體經濟,不僅要向傳統金融機構輸出技術,還要讓中小微企業獲得普惠金融服務,并讓監管機構和政府的監管能力得到提升。換句話說,‘三向’科技賦能(面向傳統金融機構、面向中小微企業、面向監管部門)將成為金融科技未來發展趨勢之一。不過,隨著監管不斷完善,若單純復制商業模式且缺乏自主科技創新能力,將被市場淘汰。” 詹瑩雨認為,真正有生命力的金融科企,除了有強大的技術實力,還應積極投入金融科技生態圈建設,包括與外部機構合作及企業內部生態構建。“一方面,金融科企應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圍繞產品、渠道用戶、大數據風控、生物特征識別、智能客服等,共同孵化、創新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打造數字化的技術支撐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科企應根據業務類型及定位,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切入保理、供應鏈、消費金融、互聯網普惠金融、融資租賃、資產管理等細分領域,打造金融科技閉環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迅速推廣,詹瑩雨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對銀行來說,人工智能可以提高自助服務水平,幫助客戶快速辦理業務,提高服務的可獲得性。而遠程客服、線上客服等智能客服體系的鋪開,智慧柜員機等機具的推廣應用,將有效降低客戶對金融服務有形渠道的依賴,實現銀行業務流程精簡與再造,進一步挖掘人員潛能。”[詳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