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游凜峰:借助人工智能 做“久期”基金經理
談到投資邏輯,他表示,“我注重橫向比較觀察,通過橫向觀察系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這個系統可以協助我尋找市場上最熱、最有潛力的標的。這種標的用傳統方法不一定很容易找到,但通過一個機制、系統,就可以比較有效的找到頗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本文為新浪財經對話基金大咖特約撰稿件)
文/新浪財經 石秀珍
游凜峰:斯坦福大學統計學專業博士,國內外從業經驗超21年,國內外基金經理從業期限超15年。其管理的工銀全球股票(QDII) 近3年凈值增長率超53.80%(截至2017年12月29日),同類QDII排名第一。管理的工銀量化策略基金超過5年,近3年回報63.73%(截至2017年12月31日),是國內為數極少同時管理QDII與A股基金的基金經理之一。
游凜峰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非常關注,認為“人工智能使人類進入比過去更具顛覆性的時代”。未來他最看好數據計算和傳輸方面的投資標的,“其中一類是科技問題的解決者,如人工智能方向上的半導體、芯片等公司;另一類是此類技術應用的受益者,如美國的臉譜、亞馬遜、奈非、谷歌,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均屬于初期人工智能的很大受益者。”
游凜峰是一個把問題看得很透徹、善于尋找共性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套投資方法,擅于學習、勇于試錯,經過市場檢驗,其投資系統很有效。在他看來,如果確定有市場空間,就可以大膽布局,有試錯的思想準備和相應的糾錯機制,投資方法就是完整的,如此既有信心去爭取最好的結果,同時也不會被可能發生的挫折影響到自信心。
生活方面,“白羊座”的他是一個心態好、公益性強、樂于分享的人,他會詳細地寫下自己對重要的市場發展趨勢及調研結果的心得,與公司同事分享。
美股已經有十年大牛了,您覺得未來會怎么樣?——美國近十年的牛市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次貸危機后從2009年3月市場底部開始,這波牛市由傳統上游行業如有色、基礎金屬、傳統能源開啟,傳導至金融與消費行業。第二波是從2012年科技行業的云計算行情開始,為2014-2015年以來的人工智能行情做了鋪墊。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是歷史性的,比過去兩波的科技重大進步都更具顛覆性。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可以投資的標的就很清楚了——數據計算和傳輸。
談到美股的未來,首先要分享一下現在這個時代與過往兩波重大科技進步時期的比較。第一波重大科技進步是計算機的出現,特別是1985-1986年微軟的上市,是科技大進步、跳躍階段。第二波是2000年左右互聯網的出現,至2004-2006年移動互聯網出現,手機變成智能手機,這些都是與互聯網相關的第二波,盡管當時并沒有太多應用落地,但今天看來其意義可能是史無前例的。第三波就是現在,大家或許覺得人工智能帶來的革命性沒有上述計算機和移動互聯網強,但事實剛好相反,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具顛覆性。
受益于互聯網的領域很多,包括現在的電商、進步很快的科技生物領域等,很多貌似跟互聯網沒有直接關系,其實都得益于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比如我所關注的免疫腫瘤治療技術,我認為其熱度應該排在生物科技領域前列,同時也是該領域三十年來最重大的突破。它在2017年里程碑式的發展(首例療法已獲美國藥監局批準),就充分受益于當前超高能力的大數據分析、相關專業知識的信息共享與交流。過去你說一個人可能被取代嗎?不可能。但現在,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個人很有可能被取代。PC時代是不是有人被代替?有,但這個代替率很小,互聯網時代也很小,未來將逐漸增多,從工廠的流水線到簡單重復的服務業、再到較為高級的心理服務等等,都有可能被代替。
未來被人工智能代替的案例和行業將數不勝數,背后的共性是數據量暴增。PC、互聯網初期,數據增量有限,而現在,數據幾乎可以與宇宙大爆發相比擬,一天收集到的數據可能比過去上千年還多。
例如無人駕駛、AlphaGo、高爾夫機器人(19.100, 0.28, 1.49%)等,這些技術的應用都有兩個共性,一是數據采集并計算以產生有價值信息,另一個是數據高速傳輸,非常高速的傳輸。這也是為什么通訊行業5G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把現象看透,知道他們的共性是什么,就可以捕捉到一些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中概股怎么看?——前面提到人工智能這波是很震撼的,其中受益的標的有兩類,一類是先鋒、問題的解決者,也就是解決數據傳輸問題、解決大數據計算的公司,例如半導體公司、芯片公司;另外一類是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公司,例如中概股中的阿里巴巴、騰訊,這兩個公司今年的股價都翻了一倍以上,他們也說要做人工智能、芯片,但這些其實并不是他們的主業,他們的主業應該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顛覆不同的傳統及新興行業,屬于初期人工智能的很大受益者,但不是終級的解決者。
當前,技術的解決者主要還是美國的一些公司,不少中國公司也有雄心在技術方面趕超美國并最終成為技術的解決者。
回顧您的投資生涯,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秘訣是什么——我是注重橫向的人,有一個比較有效的觀察系統。這個橫向系統,會幫我找到市場上最熱的、將來最有潛力的東西。確定這個系統有市場空間,有信心會做得很厲害,之后自己像木工一樣,不斷的在修正、完善投資系統,爭取做得最好。
您的投資邏輯或理念——A股、美股兩個市場有個性也有共性,橫向比較可以將兩個市場里所有的股票一起進行比較,這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研究盲區。當然,依靠大腦邏輯思維也是一個辦法,但依靠一個比較系統會更為有效。
我們每天都需要觀察投資機會,首先要有一個觀察系統,用它來觀察哪些行業最有潛力,同時讓它幫你找到市場上最熱、將來最有潛力的機會。要做到這點并不復雜,例如Wind里有一個熱點行業,其中有150個左右熱點行業,如果你每周、每月都持續關注,這就是初始點,通過定時觀察,你就會對最熱的行業及其股票更敏感。
觀察系統建立好后,需要驗證其是否足夠好。對于好的投資機會,初期觀察系統可能沒能抓住,但在它漲了一段時間后發現了,就說明這個觀察系統是有效的。足夠好的觀察系統是尋找最佳投資機會的起點,通過進一步研究加上好的交易方法,就能產生完整的投資策略。
您的有什么具體投資經歷感悟較深?——通過橫向觀察系統,在美股里邊抓到牛股概率很高,經常能找到市場上最牛的股票,而在A股抓到牛股的機會相對較少,因為A股最牛的股票大多數是事先你看不到的,通過借殼什么。我事先都是看不到的,這個不在我范圍里邊。但我2015年也碰到一個股票(具體不方便說),在短短幾個月里邊翻了5倍,當然它是被鎖了兩三年。但整體收益和年化收益都還是不錯的。
進入投資領域——1996年在所羅門兄弟擔任股票分析策略師算起至今超21年;
擔任基金經理至今——2002年擔任美林美集中20基金和美林保本基金的基金經理開始至今超15年;
基金經理工作經歷中最有成就感的是——能夠用長期累積的經驗及方法,包括上述的觀察系統,找到市場最佳投資機會。
基金經理工作經歷中最大的困難點是——相比美國的股票投資者,A股的股票投資者對投資回報預期很高、投資期限較短。投資者更愿意投短期表現超好的基金、對長期業績關注度相對較低。對我來說要做的只有努力適應、爭取短中長期更好的業績。
做基金經理,需要具備條件——像我們這樣的行業,“久期”是很重要的。我們所說的“久期”不是說混二三十年,而是要業績保持中位數以上,同時也不是說你血壓越來越高,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而是身體健康、心態淡定,把市場這個東西看透了,之前沒想到過的東西出現時,你仍然能很坦然的面對。
通俗來講,作為一個好的基金經理,我覺得首先要有自信,要形成自己的方法;還要有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精神。屢敗屢戰不是單純的回到原來的起點,而需要不斷提高。“提高”指的是不斷完善投資方法:投資機會兌現最大化、控制風險在容忍的范圍內。只有擁有好的心態才能做得長久,累積更豐富的經驗,形成職業良性循環。這點不僅適用于職業投資者,對理性個人投資者同樣適用。
智能金融對基金經理/投資工作的影響?——人工智能對行業的沖擊肯定是在發生,但是不是明天我們就會被取代掉?我覺得不會這么快,但是它實實在在的每天都逼近我們。如果不把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我們的競爭力會越來越低,因為信息量爆發式增長,有效梳理信息變得越來越困難。
人工智能我認為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機器會自己學習,會幫你規劃、幫你做任何事情。目前看還很遙遠。另一類是需要人來規劃,設定一個方案、模型,然后讓這個模型來協助運作,例如量化。
第二類應該是人工智能的初期,在這個方向上,我們有一個策略,稱之為“智慧阿爾法”,較之前的擇時模型或算法更為先進。過去的擇時模型無外乎用宏觀經濟數據歸因市場方向找出規律,或者干脆用量價均線判斷市場的走勢,而我們用的是得過計算機領域最高獎圖靈獎的算法,依據大數據用算法預測市場的走勢是趨勢型還是箱體震蕩型。
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我的職業規劃其實很清楚、很簡單,就是不斷完善我的投資方法,這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投資方法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包括之前提到的觀察系統也可以不斷完善,因為我認為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您是什么星座——我的生日在4月初,應該是白羊座
最大的性格特點——我把好多東西看的比較淡,心態相對較好一些;目標比較單一清晰,比較專注。
把自己的經驗、感悟與同事分享,學習他人經驗是很有意義的事。例如我到硅谷參觀之后,寫了一份大概六七頁的觀感,認真整理后分享給了同事。我也會不斷地跟不同行業的專家了解一些重要細節,我覺得很有意義。
最大的業余愛好——足球。我們有一支足球隊,我會經常組織大家活動。
最愛看的書——我書看得很多,比較雜。過去在大學的時候看錢鐘書寫的《圍城》,很有意思。
最愛看的電影——電影我也經常看,但最愛的電影倒沒有。
睡眠時間——睡眠7個小時左右;
最感恩的人——感激父母與家人的容忍、理解與愛,同事與朋友的幫助。
最欣賞的投資人物——我最欣賞的投資人并非巴菲特,盡管巴菲特是股神,但他管理的資金量很大,我們的資金量與他相比要小得多,從我們市場容量角度考慮,他的投資方式會受到限制。我記得巴菲特本人在一本書中說過,若他所管的投資資金只是在百萬與千萬級別,他的投資回報目標會是每年50%。所以我們的投資可以比巴菲特更靈活一點。我欣賞的是那些沒有巴菲特、彼得林奇、約翰?內夫等家喻戶曉的職業投資經理名氣那么大,追求最高收益同時又有縝密風控機制的專業投資者,美股市場上誕生過不少此類的投資者。
【第一期】國泰基金程洲:堅定買低估值股票
【第二期】南方基金史博:投資沒有全壘打
【第三期】中歐基金周蔚文:投資不能跟風
【第四期】景順長城基金余廣:用實業的眼光做投資
為讓投資者更好的走近優秀“基金經理”,了解這些“精英”群體的投資理念、投資感悟,以幫助他們樹立更好的投資觀念,更好的挑選基金產品,也為了讓優秀的基金經理能更好、更立體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向市場傳遞自己的聲音,新浪財經特推出《對話基金大咖》系列原創,撥開投資迷霧,啟迪財富人生。
面向優秀基金經理征稿 郵箱:xiuzhen@staff.sina.com.cn liuchen3@staff.sina.com.cn 分機:010-6267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