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專欄作家 曹中銘
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對于超高價發行的新股,也要進行重點監控。如果上市后一兩年內出現業績“變臉”甚至快速、大幅“變臉”現象,也有必要啟動調查程序。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2年上市的400多家企業中,超募企業有約200家,占比近一半,合計超募資金達1265億元。而無論是從超募金額還是超募比例前五的上市公司看,業績出現變臉甚至是快速變臉的卻占據多數。個人以為,其中不排除某些超募公司在IPO申請文件中粉飾報表的可能。基于此,建議對高超募后業績變臉公司啟動調查程序。
當年創業板公司華寶新能發行新股,每股發行價格237.5元,發行市盈率84.6倍,實際募資58.29億元,超募49.18億元,超募比例超500%。該股也屬于明顯的“三高”發行。盡管上市當年華寶新能實現的凈利潤同比出現小幅增長,但該公司預計2023年虧損1.4億元~2億元。股價表現方面,4月2日報收于61元。與發行價格相比,跌幅超過七成,高位買入股票投資者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華寶新能上市前的業績堪稱“耀眼”。2019年至2021年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645萬元、2.34億元、2.79億元。上市當年實現凈利潤為2.87億元,增持態勢持續。但2023年高增長不再,反而出現大幅虧損。其中的原因,真的為上市公司所聲稱的市場競爭加劇、計提資產減值等方面的原因嗎?
另一家上演同樣故事的萬潤新能亦如此。該公司計劃募資15.05億元,實際募資63.89億元,超募48.84億元,超募比例高達324%。雖然2022年萬潤新能實現凈利潤9.59億元,但2023年預計虧損15.05億元。與該公司業績“變臉”一起出現的,還有其股價的持續下滑。該股4月2日以45.65元收盤,與當初高達299.88元/股的發行價相比,跌幅超過八成。
兩家上市公司當年能夠以超高的價格發行新股,既與其所處的行業有關,顯然也與發行新股前“漂亮”的業績有關。畢竟,高增長、高企的每股收益,成為其高價發行的強勁支撐,最終也導致了高超募現象的出現。
不過,兩公司上市后,卻沒有繼續延續其高增長的“神話”,不僅均出現業績變臉,而且均出現了巨虧的現象。問題是,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嗎?
為了上市,A股市場不乏實現財務造假的公司,不乏欺詐發行的公司,也不乏粉飾業績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企業通過包裝粉飾,不僅成功躋身于資本市場,而且在新股發行時還能享受高溢價,并以高價發行完成了“圈錢”的過程。客觀上,某些高超募的公司,是存在這種可能的。
“三高”發行特別是出現巨額超募的“三高”發行,個中的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不僅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遭到扭曲,也會造成市場寶貴資源的極大浪費。不僅對市場資金面造成壓力,也會嚴重打擊投資者對于市場的信心。
但是,注冊制下的市場化發行,卻導致“三高”發行成為“常態”,也導致某些粉飾業績的企業,也能享受到注冊制的紅利,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個人以為,投資者對于新股“三高”發行要有敬畏之心。對于超高價格發行的新股,最好敬而遠之。否則,就有可能踩到像華寶新能與萬潤新能這樣的“雷”。而其中導致的損失,往往有不可承受之重。
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對于超高價發行的新股,也要進行重點監控。如果上市后一兩年內出現業績“變臉”甚至快速、大幅“變臉”現象,也有必要啟動調查程序。特別是對于當年新股IPO的申請文件,個中是否存在財務造假、粉飾業績等現象,都須進行重點核查。一旦發現其中存在違規甚至是違法行為,定要嚴懲不貸。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