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靳毅
一方面,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保持寬松的情況下,負債端成本市場化占比較高的銀行有望維持凈息差不變。另一方面,隨著后續銀行下沉信用資質,貸款端具備優質中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資源、風控體系較為完備的銀行將更為受益。
點評
8月17日,央行公告表示為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利率傳導效率,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
本次改革重點包括:1)報價方式從原來銀行自主報價改為銀行按照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加點的方式報價。
2)報價品種由原有1年期一個期限品種擴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期限品種。銀行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參照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定價。
3)報價銀行范圍從原來10家(工農中建交、招商、中信、浦發、興業、民生)擴展至18家,新增了2家城商行(西安銀行和臺州銀行)、2家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和廣東順德農商行)、2家外資行(渣打和花旗)和2家民營銀行(微眾和網商)。
4)計算方式由原來按照上季度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加權平均改為算術平均。
5)報價頻率從原來每日報價改為每月20日(節假日順延)。
LPR改革推進貸款端利率并軌,疏通貨幣傳導機制。事實上,前期監管層多次發言也表示要推進利率并軌,強調存貸款利率要分開走,先推進市場化報價利率取代貸款基準利率,此次LPR改革是利率并軌的關鍵一步。由于本次LPR改革采用新老劃斷的方式,所以貸款基準利率將伴隨存量貸款存續一段時間,而后伴隨存量貸款到期或將退出歷史舞臺,實現貸款端的利率并軌。
LPR前期報價方式雖然為銀行自主報價,但各大行報價時多參考貸款基本利率進行報價,個別銀行通過協同行為以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倍數(如0.9倍)設定隱形下線,使得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傳導路徑受阻,進而影響貨幣政策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效用。而本次LPR改革后將會形成“貨幣政策利率→LPR→貸款利率”的貨幣傳導機制,有助于疏通貨幣傳導機制。
后續LPR下降幅度仍有待觀察。基于監管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扶持實體經濟的初衷,后續央行降低MLF的動機較強,所以短期內LPR大概率下行。但考慮到LPR最終報價仍取決于各個銀行加點情況,因此最終下降幅度和效果仍有待觀察。
優質中小企業或更為受益。而最終銀行對企業的實際貸款利率仍取決于企業議價能力,大企業議價能力較強,貸款利率下行幅度有望與LPR下降幅度保持一致。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將會進一步出現分化。具體來看,伴隨LPR中樞的下移,銀行凈息差將會收窄,銀行不得已提升風險偏好,下沉信用資質,此時相對優質的中小企業貸款或將受到追捧,因此相對優質的中小企業將會受益。
商業銀行分化將會進一步加劇。對于商業銀行而言,LPR改革引導貸款利率下行,行業凈息差將會收窄,考慮到采用新老劃斷的方式,所受沖擊相對有限,但后續銀行業將會進一步分化。一方面,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保持寬松的情況下,負債端成本市場化占比較高的銀行有望維持凈息差不變。另一方面,隨著后續銀行下沉信用資質,貸款端具備優質中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資源、風控體系較為完備的銀行將更為受益。
風險提示:1)經濟下行超預期;2)LPR改革不及預期。
國海研究 靳毅團隊
(本文作者介紹:國海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負責人。)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