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鵬
未來貿易摩擦仍可能具有常態化、長期化的態勢,因此在策略上絕不能以強硬應對強硬、以扭曲應對扭曲,而是需要有更開放的平常心態、更主動的積極作為來應對。
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在程序上仍未結束,但聯系到中國最近擴大開放的舉措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經濟顧問對此的回應,此前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輿論已經大幅緩和。不過,大事能化小、小事難化無,未來貿易摩擦仍可能具有常態化、長期化的態勢,因此也需要一個長期的策略,有更開放的平常心態、更主動的積極作為來應對。
在前不久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政府宣布了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等擴大開放方面的四大舉措,并向世界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盡管中國官方不情愿將其與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相關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這些擴大開放的措施早就有了“腹稿”,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則在客觀情勢上為其推出創造了某種契機和氛圍,達到了給美國發出積極明確信號的效果。另外,其他方面新的積極因素也在增多。例如,美國商務部證實中國沒有操縱匯率讓人民幣貶值,中國3月份錄得2017年2月以來首次月度貿易逆差,等等。
但是,這個時候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尚未完全煙消云散,中國正在等待美國政府下一步采取何種行動,美國也在觀察或評估中國的承諾及其落地的效果。此間也穿插一些不祥的信息出來,最新的消息是美國商務部剛剛宣布將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筆者認為這與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直接相關,只是影響不好。
從長期來看,未來貿易摩擦具有常態化、長期化的態勢,這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或者背景。一方面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成為國際貿易主角的同時,也日益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重鎮”。據統計,自1995年以來,截至2016年,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并自2006年以來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盡管沒有2017年最新的數據,從常年的趨勢來看也是不樂觀的。
2018年發生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這樣一個嚴重的事態,實際上是老問題的新反映。中美經貿關系嚴重失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出口導向的加工貿易比例過高,而加工貿易本身扭曲了貿易的不平衡程度,并且加工貿易越大扭曲程度越高。盡管中國提出了擴大開放的重磅措施,但經濟轉型升級、解決貿易失衡在短期內邊際改善的速率都不會很快,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和過程,并且一步到位的風險和代價也非常大。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先生認為,“中美貿易問題是2018年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最壞情況看,如果中美貿易實現基本平衡,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降低約2.5個百分點,會影響中國非農就業約1400萬人?!笨梢姡@個問題解決慢了不好,解決太快也不好。
另一方面就是,從全球范圍來看,考慮到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業已簽署、美國考慮重回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因素,如果未來中國游離于這種新的貿易框架和規則之外的話,新舊貿易摩擦風險可能會相對凸顯,不排除未來在WTO框架下仍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量變引起質變。因此,中國不可能不關注和因應外部情勢的發展變化,還會有一個擴大開放再對標的過程。
客觀來說,貿易摩擦對于當事國而言都不單純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或者說貿易摩擦表面上是經濟問題,本質上是政治問題。對于中國而言,堅持底線、保持開放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國必須據理力爭,同時更要想辦法化解。盡管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度占比在下降,但畢竟涉及到很多出口型企業的生存和群眾的就業,轉型升級固然是最終的訴求,民生則是最大的政治。
對于美國而言也是如此。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限制投資等壁壘,則是由于美國國內部分產業和企業的壓力,以及媒體或公眾的呼聲。盡管中國商品對于美國整體來說福利遠超過負作用,但美國局部行業、部分老百姓利益分配的相對變化也著實在發生。當然,美國這部分人的民意代表不了其他人的民意。但是,不同國家的民意、民生的本質都是政治。
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貿易摩擦的長期性,同時注意到政治的存在及其影響,在應對策略上要務實靈活注重長遠,積極推進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把中國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格局推向更高的水平。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陽光私募,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