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安妮·凱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和公共事務榮譽教授;安格斯·迪頓,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經濟學和公共事務榮譽教授、南加州大學經濟學首席教授。他們合著有《絕望的死亡和資本主義的未來》。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一個巨大失敗是它沒有為所有人服務。受過教育的少數群體——三分之一的擁有四年制大學學位的成年人口——繁榮了,但大多數人失敗了,不僅是相對的失敗,也是絕對的失敗。事實越來越清晰,不容忽視。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美國人的前景越來越糟:他們正在遭受物質損失,承受更多的痛苦和社會孤立,他們的壽命也越來越短。
1970 年之后,美國進步的引擎開始動搖。從 1980 年代初開始,經濟增長放緩,曾經基本平等的收益分配變得越來越頭重腳輕。經濟學家 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和 艾曼努爾·薩伊茲(Emmanuel Saez)對美國稅務記錄的重要研究表明,那些處于最高層的人過得最好。
雖然許多持不同計算方法的評論者質疑收入不平等加劇的程度,但沒有人成功反駁這一趨勢。也有人認為,只要每個人都在繁榮發展,就不必擔心。對他們來說,具體指標下降的證據是一個更嚴峻的挑戰。在沒有大學學位的男性中,實際(經通貨膨脹調整后的)工資中位數經歷了 50 多年的下降趨勢——在經濟繁榮期間被打斷過,但從未恢復到之前的峰值。即使在新冠疫情前的繁榮高峰期,工資中位數也低于 1980 年代的任何時候。
批評者認為,這些數據沒有包括各種工人福利,例如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險。然而,這些福利成本的異常增加本身就是導致工資下降和低技能人士就業機會減少的原因。在分析中包含這些好處就像搶劫某人還要向他收取攻擊成本一樣。
我們對“絕望之死”的調查結果再次削弱了盡管具體證據指向反面,但美國工人仍在繁榮的論點。死亡比實際收入更容易衡量。 1992 年,擁有大學學歷的男性和女性在 25 歲時的預期壽命比沒有大學學歷的人長兩年半。到 2019 年,這一差距已經擴大到六年半;從 2010 年到 2018 年,沒有學位的人在25 歲的預期壽命每年都在下降。
意外藥物過量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 1980 年代末以來,絕望死亡人數增量的一半以上來自藥物過量。在 1980 年代末,美國每年約有 60,000 人死于毒品、酒精和自殺。疫情爆發前夕,每年因絕望而死亡的人數為 170,000 人——每年增加了超過 100,000 人——其中藥物過量死亡占最大份額,但不到總數的一半。一半多一點的增量是由于藥物過量,也許美國之疫真的不是絕望,而是藥物過量。這是歷史上社會不得不忍受的事情,而且毫無疑問將再次忍受。
藥物還是絕望?
區別很重要。如果死亡“只是”藥物過量,那么可以歸咎于一些不道德和監管不足的制藥公司和分銷商。社會沒有根本性問題,當然也沒有跡象表明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存在嚴重缺陷。相比之下,絕望是美國工人階級——沒有學士學位的人——之病,他們的工作機會、婚姻以及社會和經濟制度在過去半個世紀里被削弱了。藥物流行的故事是少數壞蘋果之一。絕望的故事是一個沒有為廣大人民服務、實際上將他們視為二等公民的社會的故事。
許多跡象表明,沒有大學學位的美國人普遍感到絕望。該群體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指標逐年攀升。他們經歷廣泛記錄的疼痛增加——這個問題在晚出生的人群中非常嚴重,以至于中年美國人現在報告的疼痛比老年人還要多,而歐洲并非如此。
藥物流行不像蝗災或地震。它們折磨著已然陷入困境的社會。
就美國而言,此前最重要的阿片類藥物流行發生在內戰期間和之后。在較小的范圍內,美軍在越南廣泛使用鴉片和海洛因。當士兵們從半個地球之外的無聊中恢復過來,在家里過上有保障的、有意義的生活時,這些藥癮大部分都消失了。當前藥物死亡人數的激增幾乎完全集中在沒有大學學位的人身上,絕望和衰敗是讓毒販站穩腳跟的先決條件。
也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自殺率的變化。世紀末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涂爾干(émile Durkheim)認為受過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自殺,而當今美國沒有學士學位的人的自殺率更高。
相比之下,過去二十年世界自殺率一直在下降,包括在歐盟和其他高收入國家。就連日本和芬蘭這兩個長期受自殺困擾的富裕國家,現在的自殺率也低于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國家的利率也出現了特別快速的下降——自 2000 年以來下降了一半。雖然俄羅斯的自殺率仍然高于美國,但美國越來越像從前的自殺熱點。
自殺率提高絕非資本主義民主繁榮的象征。資本主義原則沒有問題,但今天美國所流行的資本主義有很大的問題。
(本文作者介紹: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專欄”,作者來自全球頂級經濟學者、諾獎得主、政界領袖,主題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塑造者的觀點,為全球讀者提供來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創文章、最具深度的評論,為解讀“變動中的世界”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