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歐洲站站長 郝倩 發自瑞士日內瓦
1917年,一戰期間,德國和沙俄在東線的立陶宛激戰。只因一支饑餓的狼群突襲附近的村莊以及軍隊,兩支軍隊首領迅速達成一致,暫時停火,共同抗擊狼群。結果兩軍共同奮戰殺死了五十幾只窮兇極惡的野狼。
因為狼群這個特殊的敵人入侵,就算兩軍對壘都可暫時放下成見共同應對。所以市場對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可以“休戰”,協同抗疫充滿希望。原本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將油價壓低了大概20美元/桶,可因同時遭遇需求降低,供應增加,和存儲空間的三重挑戰,油價徹底被打入谷底。
倘若在3月初石油產出國就能夠拿出當年德國和沙俄的魄力,在新冠疫情帶來需求面急速下跌的背景之下統一行動,油價大概不會下跌的如此之慘,揚湯止沸也好過加一把柴火。雖然這周末石油之戰終于初見曙光,但要守得云開見月明,依然要等全球抗疫取得成果之后。現在,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上一輪石油價格下跌拖垮了委內瑞拉,不論這一回倒下的會是誰,煉油公司都會倒閉一片,失業,降薪,以及減少投資都是已經在發生的事實。
全球新冠肺炎今日確診超過100萬。全球確診病例從10萬到100萬不過一個月。就在過去一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翻番。
這其中,有幾個數字需要強調一下。在這100余萬確診病例里,美國占1/4;歐洲占一半,也就是超過了50萬。
歐洲即將迎來復活節假期。我住在法國,昨晚看法國總理菲里普在疫情爆發以來第數次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視講話與答疑。他規勸法國人不要在復活節假期出去旅行。很多巴黎人在上高速或是趕火車的路上已經被憲兵截了下來趕回家。菲利普說了一句經典之語:“也許你要度假,但是病毒沒有假期。”菲利普說這話的背景,是歐洲疫情風聲鶴唳,還遠沒有到放輕松的時候——雖然在全國禁足超過兩周之后,法媒已經迫不及待開始談論如何解禁了。
面對這一世紀性的災難事件,歐洲很多國家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封城,禁足,加大執法力度,調配醫療資源和軍隊力量,舉全國之力推出經濟救濟計劃來減緩沖擊。雖然歐洲各國保衛本國人民已經捉襟見肘,但還是盡可能地援助他國。如歐盟所公開宣稱的,在這場危機中,沒有贏家和輸家,要么一起贏了這場戰爭,要么全盤皆輸。
就在昨日(2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意大利媒體刊文,標題就是“對不起,歐盟現在與你并肩”,文中對歐盟“未能第一時間專注意大利疫情,協同抗疫”表示道歉。
的確,在這場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的戰役中,一榮共榮,一損皆損。這一點,從第一季度全球股市的表現就可以一目了然。
全球股市第一季度慘淡收官,美股歐股33年以來最大跌幅——這已經基本表明長達11年的牛市結束,并創下史上最快陷入熊市的記錄。很多人將此次股市大跌和2008年金融危機對比,可很多人忽視了一個細節:2008年,股價在517天內下跌56.8%,但2020年,股價下跌二成,只用了21天。
同樣的“自由落體”還體現在油價下滑速度中,上一輪的油價大跌出現在2014和2015年,油價在72周內跌去68%,這一次只用了12周。
這個碩大的多米諾骨牌是怎么被推倒的這么徹底和迅速?推倒之后,又如何重塑?再強調一遍,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戰役,沒有贏家和輸家。
這一切從年初中國工廠暫時關張開始。以汽車市場為例,2月份中國新車購買量同比跌去8成之多,這引發諸多汽車企業業績預警。更深層的影響,是中國是歐美的汽車/其他工業產品交付期延長,全球供應鏈受損。類似的狀況發生在諸多制造產業。
同時,由于1月底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游客和消費大幅度減少,讓2月份和3月份全球仰仗中國消費的行業受損頗深,例如航空物流和奢侈品通常有三成,甚至更高比例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或者中國消費者,這一部分銷售自然受到不小的影響。
但當時市場普遍觀點是中國疫情度過之后,會迎來一波反彈,所以上述對全球經濟影響都應該是暫時的,也是可控的。
中國之后也的確快速遏制住了疫情蔓延,并在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和生產。只是之后歐美的反轉迅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第二波打擊。歐洲國家疫情迅速加重,多個國家從“封城”演化為“封國”,也就是全國性的禁足。根據法國的國家統計局報告,全國禁足期間三成以上的經濟活動消失,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接連取消所有“非必須”的商業活動之后,對經濟損毀的形勢更加惡劣。
兩周前航空公司還在計劃裁員2成,或者4成,但還沒到四月份,已經幾乎家家都是9成員賦閑在家,情況好的拿著政府補貼的失業金,不好的直接失業,或者自請降薪一半。再過兩周,一個月,2個月?一定會有航空公司,郵輪公司破產。航空公司的供應商單子,他們曾經允諾買下的那些空客和波音,都將化為烏有。
根據之前德意志銀行發布的分析報告,在各國開始采取封鎖性措施后,歐美市場非年化GDP很可能會下降15-30%。但并不一定意味著相關市場二季度的GDP也將繼續同比例縮水。經濟降幅最終將取決于封鎖性措施的時點、時長,以及解封后經濟復蘇的步伐。
目前,歐洲大部分地區已經處于封城或是類似狀態,第一季度GDP環比收縮或達4%-6%。英國和美國的措施有所滯后,影響將更集中在第二季度。若封城狀態下的經濟活動只比正常水平低15%-30%且時間僅持續一個月,疫情便有所緩解,經濟活動逐漸復蘇,則歐洲和美國第二季度的GDP環比下滑或為10%左右。
若后期實際情況較上述預測更為嚴峻,即封鎖措施持續更久且更嚴格,歐洲和美國GDP環比收縮規模可能高達25%。
在這期間,每一間大公司的掙扎,都會引發幾個甚至幾十上百種小公司的倒閉,只要來一波裁員,降薪潮,消費者就會更加捂緊錢包,讓更多企業的復蘇之道更加艱難。況且這一波危機過后,人們的生活還要多久才能回歸正常,人們又還會像以前那樣生活么?有多少企業會被迫轉型,又有多少企業能夠做得到成功轉型?這一切,又需要多久?
我們期盼中的“V”型復蘇,大概要比預想中的更加艱難。一切依然如歐盟所公開宣稱的,在這場危機中,沒有贏家和輸家,要么一起贏了這場針對病毒的戰爭,要么全盤皆輸。
(本文作者介紹:新浪財經歐洲站站長。工作十余年,從社會新聞到財經新聞,從上海到倫敦,從第一財經日報到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