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魯曉芙
在“一帶一路”推出的過程中,中國的優勢就在于,有豐富的“耐心資本”
隨著美國退場拉美,中國選擇在此時機推動“一帶一路”進入拉美。
中國為何選擇拉美作為“一帶一路”的主秀場,里面玄機可大著呢。
中國在拉美投入“耐心資本”
在10日的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中,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到,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一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了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雖然由中國發起,但是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也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于人的霸權國家。
雖然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基礎設施投資一直受到各國重視,但是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的參與度卻在下降。
近幾十年來,私營部門基礎設施投資的70%,都投向了已開發的經濟體。為了提高新興市場在基礎設施投資中的份額,世界需要一些愿意承擔早期風險,并等待項目成熟的股權投資者,去提供更多的耐心資本。
耐心資本指的是:對投資風險有較高承受力,且允許較長投資回收期的資本,期待投資報酬率介于5~10%,和創投基金要求的35%有所不同。
拉丁美洲基礎建設投資和GDP并不高,算是全球較低的地區,僅高于非洲(見下圖),因此,空白市場為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商機。“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自然延伸”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耐心資本”。
主流經濟的反思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國際經濟學界就不斷對“前”主流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以及政策進行反思。
反思之一是:經合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援助貧困國家的時候,將大型基礎設施貸款和出口買方信貸排除在外,將股權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排除在外,割裂了貿易與援助以及投資的關系,導致無法運用受援方和援助方的比較優勢,因此效果不佳。
反思之二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在進行國家債務分析的時候,主要的缺點在于,沒有把債務的不同用途區別開,比如是用于生產、投資,還是消費;它的時間期限短,也不足以衡量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中國和美國不同,是經濟轉型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國家,因此,中國經濟學界總結的自身經驗所引領的反思,特別具有參考價值。“耐心資本”則是實踐可持續性與包容性結構轉型的重要工具。
為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各大銀行的開發融資機構承諾,在未來三年內,會將私營部門的融資金額增加35%,并在實施其他重要措施的同時,擴大提供給私人投資者的風險緩釋工具。
今年2月底,美國國會制定了一項新法案,該法案一旦頒布,將建立一個新的基礎設施開發融資機構,這將取代原先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比起后者,新機構能進行股權投資。
此舉也反映出,全球日益認識到股權,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一全球轉變趨勢,卻無法解決拉美地區所面臨的挑戰:缺乏基礎設施投資。而中國的“耐心資本”,則可以有效彌補拉美地區的缺陷。
中國具備比較優勢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使中國與拉美正式展開貿易。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資本得以崛起,開始對拉美地區原物料大規模采購,并對拉美基礎建設進行大規模投資。如今,中國已成為巴西、智利、秘魯的最大貿易伙伴,除此之外,中國更成為拉美多國基礎建設長期的投資來源。
中國在提供“耐心資本”上,有以下雙重比較優勢。
第一個比較優勢是,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具有豐富的“耐心資本”,能夠與發展中國家實現共贏。
中國資本輸出的投資期限,大都在10年以上,均屬投資于國家實業或基礎設施項目的“耐心資本”。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具有成本優勢,相較于發達國家,中國修建高速鐵路的成本僅為前者的2/3,建筑工程的勞動成本則為前者的1/8。
第二個比較優勢是,中國的政治體制穩定,足以支持較長遠投資的計劃。
為加強南美洲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南美洲和亞洲市場的連接,早在2014年,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就已在修建“兩洋鐵路”上達成共識。
2016年11月發布的第二份《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檔》使中拉整體合作,正式進入機制化的新階段。
到2017年底,獲準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有巴西、秘魯、委內瑞拉、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厄瓜多爾, “建設大陸和海洋一體化的大聯盟”,將是下一階段,中國和拉美深化合作的重點。
因此,中方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拉美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源等建設和投資上,未來將有更多的中拉海洋航道、直航航線橫跨大洲。
“國家風險”待克服
盡管中國在提供“耐心資本”上,具備比較優勢,但是并不保證能無往不利。“國家風險”是投資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挑戰。
所謂“國家風險”指的是: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面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和自然等領域的各種風險。誠然,拉美擁有豐富的資源,市場規模大,而且還鄰近美國這一世界最大經濟體。但是長期以來,拉美的“國家風險”卻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比如委內瑞拉。
除國內因素外,近年來拉美國內對此發展模式,展開反思。
2017年9月,巴西和秘魯總統曾討論借助歐洲銀行貸款,修筑兩洋鐵路,選擇并不完全依賴中國的600億美元貸款。此舉表明,部分拉美國家不想讓中國逐步接替美國,成為本國商貿投資的主力。
兩洋鐵路,是指橫跨南美洲大陸,連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鐵路建設項目。2014年7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首都會見秘魯總統烏馬拉,明確表示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將就開展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鐵路合作共同發表聲明,并建議三國組建聯合工作組。
但是最近,德國相關技術和建筑公司,連同法國和瑞士的銀行,開始介入這個大項目,并與相關國家簽署了初步合作意向書。看起來,中國要面臨來自歐洲的激烈競爭。
坐吃山空的委內瑞拉,力不從心的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以及智利,都希望自己可以擺脫那種,只依靠犧牲本國資源,而獲得發展動力的模式,這些拉美國家,未來發展更加強調獨立性,這些都是中國投入“耐心資本”時應當注意的。
“一帶一路”不是短期工程,也不是暫時倡議,而是直接決定中國崛起與否的長期戰略,它與中國這個國家品牌密切相關。
就拉美而言,“兩洋鐵路”、”是“百年工程”的標志性代表,但是巴西和秘魯的“國家風險”不容低估,如何克服上述對“耐心資本”的挑戰,將決定“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地區“自然延伸”的成敗。
(本文作者介紹:旅居歐洲,金融從業,葡萄牙政府“投資大使”。微信號:Xiaofu_Lu)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