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朱克江:風險窗口期 保險業市場的“喜”與“憂”

2020年05月27日15:39    作者:朱克江  

  意見領袖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今年新冠疫情給保險業帶來較大沖擊,但總體看,疫情風險的降臨對商業保險市場還是帶來利好機遇,成為當下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期”。1-4月,保險業在經歷了前期業務受到阻滯的短暫影響之后,全力開拓市場,尤其是3月份后,隨著國內企業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秩序的逐步恢復,保險市場實現快速回暖,險企保費收入明顯回升,整個保險業發展保持健康穩定。

  但從“窗口期”發展的期望水平看,保險業發展的潛力和能量尚未足夠發揮出來,原有一些深層次矛盾問題并未得到破題解決,保險業發展呈現“喜憂參半”的局面。為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聘教授、上海交大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朱克江撰文發表觀點。

  01

  總體保險業務穩定增長,但增長的潛力能量尚未充分釋放。

  1-4月,全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9876億元,同比增長4.29%。從增長主體看,增長主要來自于上市險企和互聯網險企的貢獻。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增長6.61%,其中占保險行業總保費收入56.28%的五大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增長5.63%。此外,1-3月,眾安、安心、泰康在線、易安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高達75.25%。基礎雄厚的大公司和科技型隊伍在逆境中展現了良好的勢頭。

  從周期趨勢看,增長同時表現出令人擔憂的一面,即增速下滑的勢頭尚未遏制。自去年1月的25.05%增速過后,險企的保費收入幾乎一路下滑,盡管今年以來收入增長逐月提升,但1-4月,險企的保費收入增長仍較上年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其中,財險公司增長6.06%,增速同比下降5.18個百分點;人身險公司增長3.81%,增速同比下降12.29個百分點。從全局態勢看,今年全年能否實現兩位數的預期增長,似有很大難處。欲達到過去十年年復合增速30%左右的水平,顯然就更難可及。

  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反映的不只是險企本身的經營狀況,更多的是通過保費收入波動,折射出社會保險意識及投保參保熱情的高低變化。尤其在當下“窗口期”,無論是險企還是全社會,都應有這方面的戰略洞見和意念共識。

  02

  健康險業務快速增長,但遠未達到應有的期望值水平。

  健康保險是自2019年以來保險業的最大增長點。今年的疫情防控,對保險業市場最直接最顯著的推動,是居民在健康保障方面的意識增強,大量險企積極抓住這一機遇,奮力促進社會健康保險投保行為的轉化。1-3月,險企的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 2640.76 億元,同比增長 21.60%。其中,財險公司健康險業務實現快速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518.29億,同比增長44.09%;壽險公司健康險業務保持較快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 2122.47億元,同比增長 17.14%。有的險企如平安保險,今年前4個月,健康險業務同比增速高達65%。

  健康險業務在整個保險業中的領銜增長,符合今年保險業市場所應體現的基本趨勢。但健康險業務增長也同時存在堪憂狀況:

  一是總體增長不及預期。以2003年SARS疫情為例,4、5月份進入集中爆發期,這段時間人身險尤其是健康險需求爆發,5月健康險保費增速高達309%,此后三個月仍維持高增長,單月增速分別為265%、158%、131%。今年疫情的發生同樣也推升了全社會健康風險管理的意識,但相比之下,目前健康險業務顯然遠未達到足夠大的增長。

  二是主要板塊增長不足。主營健康險業務的人身險公司,其增長遠低于財險行業健康險業務44.09%的增幅。人身險公司業績本身還主要靠普通壽險業務增長,占人身險行業業務比重 41.79%,較去年同期提高了 6.67個百分點。而作為人身險行業重大增長點的健康險業務,又恰逢當前最佳機遇期,其雖有17.14%的較快增長,但在本行業所占比重為16.2%,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8個百分點。

  三是優勢結構產品增長乏力。健康險保費增長主要以重疾險為主,醫療險為輔。其中,長期醫療險產品很少,較難滿足消費者長期保障的需求。

  健康險是未來保險業發展的重大方向,也是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所在。對現有健康險反映出的市場與結構問題,國內險企應予高度重視。否則,就很難抓住和用好眼前機遇。

  03

  產險業務保持增長,但體現企業滲透的保險業務仍未獲得理想增長。

  產險業務是企業特別是實體企業進入保險的主要通道載體。1-3月,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961.72億元,同比增長0.30%。4月,主要上市財險公司當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1.63%,如果剔除健康險等產品保費收入,上市財險公司的其他涉企財產保險業務仍實現較快增長。

  受整個保險市場大盤影響,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產險業務的增長雖然下滑6.96個百分點,但降幅遠低于壽險、意外險等業務,表明產險業務整體上還保持著穩定。

  解釋產險業務增長上的乏力,很難用GDP下行的經濟環境順周期影響來完全說明,其根本原因在,我國企業風險意識及參與保險的熱情一直未能發揮出來,而保險機構對企業承保的重視和開發程度不夠,使得企業通過購置保險轉移相關風險的意念不強,企業直接購買的財產保險甚少。

  這幾年,財險行業的發展無論是增長還是規模占比,都遠不及人身險行業。在財險行業內,企業財產保險的占比也一直不高,并呈多年下降趨勢。今年1-3月,企業財產保險業務增長基本持平,所占本行業比重較上年雖有所提升,達4.8%,但仍未達到前幾年的較高水平。其他與生產經營相關的貨運險、工程險等保費收入均有所下降。

  04

  償付能力較為充足穩定,但險企的實際賠付水平大幅度下降。

  從178家險企發布的2020年1-3月償付能力報告看,其中116家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00%以上,占比超65%。從前后比較看,險企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較去年末有所下降,但整體看,行業的償付能力依然比較穩定,表明目前國內保險業抵御風險、服務社會的“彈藥”充足。

  但另一方面,1-3月,險企的賠款和給付支出 3031.24 億元,同比下降 8.65%。并且,無論財險公司還是人身險公司,賠款和給付金額都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其中,產險業務賠款 1261.07 億元,同比下降 11.67%。壽險業務給付 1164.53億元,同比下降 11.42%。健康險是今年遭遇疫情最敏感的險種產品,其賠款與給付 541.29億元,占到保險業賠款與給付的 17.86%,同比提高了 2.67 個百分點,但按今年疫情發生所反映的實際市場需求看,這個比列是不高的。

  保險公司的賠付,是險企服務市場能力的根本體現,也是在市場獲客的重要手段。客觀上講,今年以來因為疫情沖擊,保險公司的理賠時效受到一定影響。但賠付的差距,實質是反映許多險企在開拓和服務市場的不足。其中,有些是險種產品的涵蓋范圍所限,無法實現賠付,如絕大多數重疾險產品不承保新冠肺炎,商業健康保險的賠付就較為有限;有些是險種產品的指向所定,如由于疫情導致的死亡病例相對較少,因而身故給付就相對有限;有些雖屬潛力險種但產品比重不大,如財產險中營業中斷損失保險、雇主責任保險等占比都比較小,保險公司的實際賠付也就不多;有些則是險種產品結構原因,客觀導致險企的賠付壓力有所偏差。

  今年1-3月,財險公司的主要賠付是在信用和保證保險,賠付率分別為 49.93%和 101.85%,同比分別上漲 11.15 和 31.75 個百分點,預計后續賠付還將持續增加。其中,主要還是融資性信保業務的賠付增加,這恰恰又是被嚴控監管的產品領域。而反映實體企業在疫情風險高發當期的一些保險索賠需求,如非融資類信用保證險以及營業中斷險、雇主責任險等,盡管報案數量和索賠金額大量增加,但實際理賠卻嚴重不足。

  05

  主要大公司績效持續改善,但多數中小險企經營尚不穩定。

  今年以來,主要保險企業表現出良好增長勢頭,在前十大保險公司中,除個別出現負增長,其他均保持較快增長。而眾多中小保險企業則經營困難,較多公司出現了負增長。從財險公司看,1-3月,超一半的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呈現下降,降幅最大的超過 90%。從人身險公司看,主要七家大公司的保費收入7981.88 億元,同比增長 3.08%;其他中小型壽險公司保費收入 5105.73億元,同比下降 0.28%。這一方面,表現出行業集中度上升的順周期趨勢,另一方面,也反映大量中小險企面對今年保險市場的難得機遇,未能充分展現險企所應有的市場開拓能力和創新活力。

  研判當前保險業的發展,要努力放開眼界,善于從風險檔期看保險、從市場需求看保險、從未來趨勢看保險,更多發現問題,尋求突破辦法。現有許多問題,在業界看來似乎都已“司空見慣“,容易不以為然。但我們應清醒意識到,只要是尚未解決的就永遠是我們值得面對的問題,需要通過有效路徑盡快加以解決。有時累積性老問題比起新問題更可怕。當下,新冠疫情已趨于穩定,由此帶來對人類的侵襲和傷害,將極大地刺激和推動全社會保險保障意識的增強,這對保險業長期發展無疑起著鋪墊和催化作用,并帶來比任何一個行業都更加利好的機遇。保險企業應緊緊抓住這樣的窗口機會,切實把當下的“窗口期“真正變為保險業發展的”紅利期“。

  在當下風險“窗口期”,保險業務建設應重在五個環節上狠下功夫:

  1、突出產品導向,實現保險業發展立足點的根本轉變。按照保障型方向,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進一步豐富保險產品供給,針對新發生風險事件,如傳染病健康保險;針對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專屬保險;針對續保的確定性,如長期醫療險;針對企業特定需求,如企業責任保險、營業中斷險、巨災險等,鼓勵和推動保險公司開發設計責任更廣的保險產品,同時有針對性完善產品技術和服務體系,不斷擴大商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和受眾人群。現有許多產品設計,如健康險,往往難以進入客戶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認可度很難提高。目前,這方面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相似度較高,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設計不足,因而無法滿足客戶健康服務的實際需求。

  堅持基于真實保障需求有效供給的“產品導向”,是對現有“銷售導向”的重大變革,它不再狹隘地從保險企業自身利益出發,而是突出以消費者保險需求為中心,多從投保人角度考量,通過產品設計和創新,最大程度滿足廣大社會旨在抗御風險的保險保障需要,這是保險業發展和轉型的根本方向。

  2、抓住企業主體,培育保險業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銀行保險業的根基在實體,未來發展的希望也在實體。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疫情發展、經濟金融走勢尚有很大不確定性的形勢下,保險業要更多關注和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積極滿足實體企業保險保障的需求。對生產性企業,要特別關注疫情影響可能觸發的政府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責任險)、企財險(中小企業營業中斷損失保險和取消保險)和責任險(雇主責任險)方面的需求。對大量中小企業,要高度關注“可持續性經營”的風險暴露,通過營業中斷保險、取消保險等產品和服務的完善,增強企業的保險補償能力。

  這部分涉及企業應對風險所需要的保險產品服務,既是保險業支持實體企業的重要途徑,更是未來我國保險市場亟待開發的新的巨大增長點。

  3、用好科技手段,突破保險業發展中痛點難點問題的解決。風險社會的顯著特征就是“不確定性”。應對未來眾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科技是最好手段。保險業對科技的理解運用,目前多是聚焦營銷角度,許多保險公司都把直銷渠道代替傳統線下經營作為戰略主攻方向,這顯然是保險企業以銷售為導向的一種慣性延伸。線上運營、精準營銷,僅是保險科技的一部分。科技對保險企業的最大價值,實際是它對保險企業在產品優化設計(包括需求測定、價格確定)以及風險管控能力提升等核心要素環節上的有效支撐,這才是保險科技的重要方向。

  實現窗口期、機遇期的新發展,要有新手段新辦法。保險企業要善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重點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包括持續的風險評估、實時監控和風險預防。如醫療保險方面,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大多為一年期,根本原因在于風險。在客戶、保險和醫療機構之間都存在明顯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保險公司的風控能力很難不受到限制。現在,迫切需要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提高對信息共享程度和大數據掌握的支撐能力,進而擴大保險數據的獲取范圍,提高信息的實時性、透明性和利用程度,以便于保險公司切實提升風險選擇和管理的能力,從而實現對風險的主動管理。并且,通過科技賦能,使保險公司業務從事后補償逐漸轉向事前“預警”,檢測欺詐行為,大幅度減少理賠,改善保險損失率,實現包括風險預防、救援保障和損失補償在內的一體化風險機制。從遭遇風險后的對沖補償,到爭取規避風險乃至不發生風險,這無論對投保人還是險企本身來說,都是一件極具價值的利好事情,更是保險企業取信社會、服務消費者能力的突破性躍升。

  4、扎牢信用根基,打造保險業發展用好機遇期的過硬本領。保險公司的市場信用,始終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也是掣肘保險業發展不可回避的障礙,成為保險業能否用好當前機遇期的關鍵。要著重從營銷和理賠這兩端環節上,盡快予以突破解決。營銷端環節上,主要是優化代理人隊伍和機制,全面提升銷售人員的信用素質;理賠端環節上,要努力實現及時賠付、足額賠付和便捷賠付。某種程度而言,保險的作用是“賠”出來的,即保險保障的作用更多是看其賠付了多少保險金。保險企業要恪守信用,嚴格兌現保險條款,消除和杜絕任何隱藏性條款,下決心解決一直被人詬病的理賠難現象,體現“保險向善”,以誠信博取消費者信任,極大地引發社會所蘊藏的巨大保險保障需求,切實用好保險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期。

  5、充分釋放監管紅利,形成保險業發展的長期繁榮健康局面。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監管的加強,是保險業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監管最嚴時期,往往就是發展最好時期。今年1-3月,全國銀保監系統共開出470張監管罰單,總金額7254.16萬元,涉及140家保險機構。4月份,中國銀保監會地方派出機構針對保險業又發布134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金額2108.29萬元,同比增加67%。強大的監管態勢,促進了保險業的規范健康運營,這將是未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保險企業要更多適應這一趨勢變化,善于在嚴格監管的環境下開展企業運營。

  當下,我國保險業界同時存在“行為失規”和“發展不足”的問題。監管行為本身要充分體現發展的精神,通過監管實施對保險業的有效指導和引導,防止和避免“一罰了之”,同時鼓勵保險企業探索創新,以收獲更多監管“紅利”,推動保險業實現更大發展、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為實現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模式創立的國際化金融學院。)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