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專欄作家 陳錦興
這輪港股科網股的調整,至今歷時約三個月,回調幅度約30-50%,無論以時間及幅度計,都可以滿足一般的調整要求。
當前,環球股市處于觀望階段,內地和香港股市持續在區間上落。一方面經濟正逐步復蘇,惟疫情在個別地區反復;另一方面,量寬加財政刺激撐起經濟,惟通脹勢頭不可忽視。因此,股市氣氛轉向猶疑,市場對消息敏感度轉弱,對內地和香港股市而言,更有五一長假的因素,令市況更難突破,估計要到5月中,大型科技股公布季績后,港股才會有較明確的方向。
雖然市場有炒作個別績優股如鋼鐵、銅、航運及體育用品等,但始終未能帶動整體大市向上。匯控首季業績勝預期,友邦及港交所亦不讓市場失望,惟市場仍欠缺氣氛,而A股股王茅臺季度盈利增長放慢,間接影響港股。此外,預期內銀季績雖有改善,但按季盈利增長或轉弱,而市場對內地中性略緊的貨幣政策,以及華融債務問顯,仍有疑慮,估計內銀也難推動大市突破。
相反,近期科技股有回穩跡象。這輪港股科網股的調整,至今歷時約三個月,回調幅度約30-50%,無論以時間及幅度計,都可以滿足一般的調整要求。此外,內地反壟斷持續,針對阿里巴巴開出罰單、向美團立案調查及針對短視頻平臺電影版棹侵棹等負面消息相繼入場,市場及股份都有能力消化,反映壞消息出盡,出現市場承接力有轉強的訊號。
還有,科網藍籌大型配股,未見沖擊市場。早前,騰訊、美團及藥明生物先后有股東套現及公司集資行動,涉及資金近2000億港元,不單配售反應不俗,配售后的股價表現也硬凈,這反映市場資金非常充裕之余,機構投資者對相關公司的增長前景,仍是充滿信心,亦間接顯示港股市底并不弱,只是等候真正的催化因素入場。
市場催化劑可能是內地和香港通關的時機,也可能是科網巨企的業績。預期騰訊、美團及小米等藍籌科網企業將于五月中后,公布其首季業績,相信她們的業績可維持增長,市場關注點將會落在如何應對平臺經濟的監管環境、美團小區團購的增長動能及小米造車的具體布局等。其他平臺股如京東、B站及快手等,其首季業績,都會反映不同平臺股的發展情況。內地經濟全面復蘇,平臺經濟及營運生態也同步不斷發展。在估值相對合理之下,科網股的季績或是新的催化因素。
四月份的港股,高低波幅在收窄中,板塊輪動加速,績優、企業并購、股權轉變及行業轉勢等題材涌現,中小型股轉趨活躍,動輒掀起倍計的升幅,顯示大市沉悶,個股精采。雖然五月傳統上偏淡,但港股是似淡未淡,投資者宜靜待變局,待時而動。
(本文作者介紹:畢業于香港大學經濟系,具20年股市分析經驗,深明股市中的風險與機遇。此外,曾擔任一家本地精品投行的首席分析師,專門研究本地的中小型股。現任英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不時在香港的電臺、電視及報章雜志評論港股。)
責任編輯:馬婕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