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伍戈
核心觀點:
1.行勝于言。近期房地產新政開啟,超長期國債發行,無不觸及市場的敏感神經。政策頻發,最終效果將會如何?多大程度上能緩解地產的單邊預期?多大程度能改變物價的持續低位狀況?即使政策短期力度有限,但是否意味著背后邏輯出現顯著變化?
2.與過往不同,本輪地產面臨的環境更具挑戰性。供給端不僅有龐大的新房庫存,還有高企的二手房掛牌。需求端購房者關注的不僅是地產行業政策,還有未來還款能力相關的就業、收入等宏觀變量的考量。而地產新政的初衷側重“防風險”而非“穩增長”。
3.近期財政發債進度慢于過往,固然與各界擔心的融資成本與收益匹配難度加大等長期因素有關。但今年項目申報的啟動和額度的下達均較歷史偏晚,對發行、使用進度也未見明確要求,加之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平緩,或折射出“穩增長”的迫切性有別過往。
4.展望未來,地產新政能緩解非線性調整的預期。房貸利率下限取消、首付比例調降也能促進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但其對投資的拉動作用短期難見,基建等實物工作量明顯滯后。不過,外需向好等變化有助于二三季度名義GDP邊際回升,但彈性較溫和。
正文:
地產新政開啟,超長期國債發行,無不觸及市場的敏感神經。政策頻發,最終效果將會如何?多大程度上能緩解地產的單邊預期?多大程度能改變物價的持續低位狀況?即使政策短期力度有限,但是否意味著背后邏輯出現顯著變化?
一、地產新政,實效如何?
從“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到“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再到“房地產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中央對穩地產愈加重視。區別于此前市場化出清,近期供給端呈現公共資金介入跡象,地方國企收購現房有別于項目“白名單”等政策。
若用足3000億保障房再貸款額度,或可消化現房約6000-7000萬平,占商品住宅待售面積15-20%。即便如此之后,現房庫存仍處歷史高位,此外還有高企的二手房掛牌。美日等經驗顯示,公共資金介入到風險出清仍需加力過程。
圖1. 供給端:公共資金介入,風險偏好修復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風險為房企海外債信用利差,庫存為商品住宅待售面積。
當前首付比、限購等行業政策已顯著放松,但以實際利率表征的宏觀變量仍對需求形成掣肘。不過,房貸利率下限打開后或有40BP左右的調降空間,疊加物價邊際上行,將促使實際利率溫和下行,有助于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
圖2. 需求側:實際利率方向改變,但力度待增強
來源:WIND,各級政府官網,筆者測算
二、財政發債,實效如何?
財政發債進度慢于過往,固然與融資成本與收益匹配難度加大等長期因素有關。但今年項目申報的啟動和額度的下達均較歷史偏晚,對發行、使用進度也未見明確要求,加之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平緩,折射出“穩增長”的迫切性有別過往。
圖3. 發債節奏偏慢,與經濟目標實現難度相關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發行進度為較季節性差值。
類比土地出讓回落且發債后置的年份,二、三季度地產基建投資及實物工作量難有明顯改善,四季度前后或有一定回升。全年GDP平減指數同比預計維持在-0.5% - 0%的低位區間,名義GDP的向上彈性仍溫和。
圖4. 地產、基建投資及實物工作量仍將滯后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投資21年及23年為復合增速。
三、基本結論
一是行勝于言。與過往不同,本輪地產面臨的環境更具挑戰性。供給端不僅有龐大的新房庫存,還有高企的二手房掛牌。需求端購房者關注的不僅是地產行業政策,還有未來還款能力相關的就業、收入等宏觀變量的考量。而地產新政的初衷側重“防風險”。
二是近期財政發債進度慢于過往,固然與各界擔心的融資成本與收益匹配難度加大等長期因素有關。但今年項目申報的啟動和額度的下達均較歷史偏晚,對發行、使用進度也未見明確要求,加之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平緩,折射出“穩增長”的迫切性有別過往。
三是展望未來,地產新政能緩解非線性調整的預期。房貸利率下限取消、首付比例調降也能促進商品房銷售降幅收窄。但其對投資拉動作用短期難見,基建等實物工作量也明顯滯后。不過,外需向好等變化有助于二三季度名義GDP邊際回升,但彈性溫和。
風險提示:貿易摩擦超預期。
(本文作者介紹: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