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彭文生、謝超、陳濟等
國際社會對于綠色轉型的目標有基本共識,各國間尤其是大國間關于實現路徑的選擇并不完全一致。以經濟規模相當且減排力度較大的中國與歐盟為例,過去十年兩大經濟體新能源裝機相對規模與碳價之比走勢相反,凸顯了對綠色轉型路徑的不同偏好。從《碳中和經濟學》一書關于綠色溢價的分析看,中歐減排之路均有利于全球綠色轉型。所謂綠色溢價,衡量的是清潔能源成本與化石能源成本之差,推動綠色轉型就是要采取措施降低清潔能源成本或提升化石能源成本,最終讓綠色溢價轉負。因此,綠色溢價的概念蘊含著實現綠色轉型的兩個基本路徑:一是通過碳市場、碳稅等碳定價機制提升化石能源成本,在需求側抑制高碳活動,歐盟采取的是這種方式;二是通過科技進步與綠色投資來加大新能源供給,降低清潔能源成本,這是中國推動綠色轉型的主要方式。
判斷綠色轉型路徑是否有效的基礎在于能否糾正外部性。對于碳排放而言,收益是個體的,損害由整個社會乃至全球來承擔。碳市場、碳稅等碳定價機制要求個體為碳排放支付價格,將負外部性造成的社會成本內部化,由此實現對外部性的糾正。同樣的邏輯也適用理解供給側發力路徑??萍佳邪l與綠色投資具有正外部性,投入的成本由個體承擔,形成的技術進步與綠色產能卻是整個社會受益更多。如果沒有政策激勵,則個體對科技研發與綠色投資的投入意愿低于整個社會的合意水平。政府可以通過補貼或者其他政策措施將正外部性內部化,以激勵個體進行綠色科技研發與產業投資??傊?,從糾正外部性的角度看,綠色溢價所蘊含的需求側發力與供給側發力兩條路徑都可以促進綠色轉型。
需求側發力本質上是一種減法措施,通過碳定價機制糾正負外部性難免付出經濟代價。如果碳市場要兼顧減排與增長,則需要背離“減法促減排”的初衷,將碳市場做成為供給側發力提供資金支持的融資手段。問題是碳市場存在交易成本高、碳價波動大的內在缺陷,用碳市場去間接支持供給側發力不如直接以供給側為政策發力點更有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解釋了,為什么歐盟碳市場的活躍度、碳價格都比中國碳市場高很多,但在促成新能源裝機方面遠不如中國有效。作為“加法促減排”的轉型思路,供給側政策可以更直接、更有效的將綠色創新、投資的正外部性內部化,以充分發揮新能源的規模經濟效應,進而更有效推動全球綠色轉型。這或許也是歐美近期更多采用中國式供給側發力思路的內在原因。
制造業屬性賦予了新能源規模經濟性。通常而言,制造業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研發投入成本、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固定資產投資成本(設備、廠房等)三類,生產規模擴大可以攤薄三類固定成本進而降低平均固定成本,使得大多制造業表現出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下降的規模經濟效應。新能源產業具有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制造業屬性,初期研發投入和初始設備、廠房等投資成本較高,十分依賴輸配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單個新能源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小的特點,保證了其具有足夠大的生產制造規模,可以盡可能地攤薄上述固定成本。中國既是制造業大國,也有超大規模市場,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具有顯著規模優勢。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的發展成績,不僅是受益于產業政策,更是受益于中國產能龐大、種類完備的制造業體系。
綠色產業天然帶有數字化基因,數字經濟本身有很強的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效應,可以增強包括新能源在內的整個綠色產業的規模經濟性。當數據進入生產環節后,數據要素使用量的提高可以提升資本和勞動等其它要素的邊際生產效率,進而降低邊際生產成本,放大新能源作為制造業的規模效應。綠色產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還衍生出諸多綠色數字服務形態,相關數據越多越能改進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助力綠色產業發揮更強的規模效應。綠色產業通常更依賴綠色主體間的聯結,具備網絡效應和外部規模效應的特征。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對于充電樁密度和數量的要求遠高于燃油汽車,意味著對于同樣規模的汽車保有量,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將形成更加龐大和密集的互動網絡,帶來外部規模效應。
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大國優勢還體現為更有能力克服土地規模不經濟的約束。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功率密度普遍比化石能源低得多,意味著綠色轉型需要使用的土地面積將顯著提升。研究表明,如果用清潔能源替代現有化石能源,所需土地面積將至少占到全球的2.6%[1],而現階段全球所有能源僅占用全球土地面積的0.4%[2]。與此同時,土地使用具有天然的競爭性和排他性,綠色轉型可能加劇不同土地用途之間的競爭,放大土地規模不經濟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大國優勢不僅體現為人口規模大、經濟體量大,也包含陸地、海洋等國土面積大。國土面積廣大,通常意味著有更多閑置土地資源來發展新能源產業,盡可能削弱綠色轉型與其他土地用途之間的競爭性;面積大的國家通常跨越多個經緯度、包含多種地貌,具有更顯著的時間、氣候等時空差異,可統籌發展水電、太陽能、風能等多樣化的清潔能源,增強能源供應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有規模未必有規模效應,在當前形勢下充分發揮新能源的規模經濟性,中國需要重視如下三個問題。(1)作為高耗能行業,全球數字經濟耗電量增速已經達到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速的2-3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全球領先,有必要在加強數字治理的探討中增加綠色維度。(2)中國分散的清潔能源用地管理機制,導致綠色轉型過程中存在一些低效的區域競爭問題,清潔能源裝機存在一定的區域割裂性。未來可能需要加大清潔能源土地使用的統籌力度,加快跨區域電力交易市場建設,通過全國一盤棋來充分發揮中國的空間大國優勢,以削弱土地規模不經濟的約束。(3)由于地緣政治、能源供應安全等非經濟原因,制造業產能去中心化是逆全球化的核心訴求之一,新能源的制造業屬性或增強貿易保護主義動向。中國需要更加充分地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放綠色產業鏈,讓更多小型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分享中國的規模優勢,以推動全球實現更低成本的綠色轉型。
?。ㄔd于: 中金點睛)
(本文作者介紹: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