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
隨著上市銀行中期業績的陸續發布,銀行業的真實處境也展現在了市場面前。
截至上周五,已披露中報的17家上市銀行中,超半數銀行的營收都是‘負增長’,尤其是股份行更是全軍覆沒,平均下降2.96%。在這其中,招行營收同比降幅最少,為0.35%。
當然,比起短期內的營收壓力,銀行業更多的焦慮還是來自長期的市場變化與風險挑戰。
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復雜局面,利率下行、經濟放緩,再加上投資、消費的增長乏力對于銀行業并不友好。與此同時,包括房地產、平臺融資等在內的風險問題也讓他們備受煎熬。
8月28日,在面向投資者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招行對當下銀行業面臨的多重挑戰,以及外界關注的風險話題都做了詳細的回應,并分享了招行在此大背景下的應對措施及未來規劃。
作為一直以來銀行業的‘優等生’,不管是招行的這份中報‘成績單’,還是其貸款質量的表現,以及對當下風險的判斷,都頗具行業代表性,值得仔細解讀。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關于風險,過去講房地產是‘灰犀牛’。面對‘灰犀牛’風險,是讓它爆發,盡快地消化、吸收、化解這個風險?還是讓這個‘灰犀牛’繼續存在、保持著,等未來再爆發?
房地產和銀行業高度相關,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房地產經過兩年的調整,實際上‘灰犀牛’風險已經爆發了。
在爆發過程中,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商業銀行有能力和實力消化房地產風險給銀行、給金融業帶來的損失。如果銀行在目前還有一定的利差、盈利能力還比較強的情況下,能夠盡快吸收房地產‘灰犀牛’風險爆發帶來的損失,這對整個銀行業的健康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他認為,化解房地產風險也帶來了啟發,接下來還會不會有其他灰犀牛?及時回避、防范其他可能發生的‘灰犀牛’或‘黑天鵝’事件,才能保障招商銀行行穩致遠。
1
房地產‘不良’或到拐點
盡管面臨多重挑戰,招行上半年的資產規模仍較上年末增長了5.93%至10.74萬億。而不良貸款率依然保持低位,且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至0.95%,該表現繼續處于國內大中型銀行領先行列。
半年報顯示,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暴露確實給招行的業務發展、‘不良’情況有一定沖擊,但整體來看,招行在地產領域的貸款質量、風險抵補能力依舊穩健。
具體來看,上半年招行房地產不良貸款率為5.45%,較上年末上升1.46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規模較上年末減少187億元,占全行貸款比重較上年末下降0.57個百分點。
對此,招行副行長朱江濤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招行在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率’上升主要是受制于不良資產處置滯后性的影響。
而整體來看,招行上半年房地產不良貸款的生成規模為48億元,同比呈現大幅下降趨勢。下半年,受到大型房企違約、商品房銷售回落等因素的影響,預計其‘不良’生成規模可能較上半年略有回升,但同比仍將保持下降。
朱江濤表示,招行在房地產貸款上的撥備比率超過公司貸款平均撥貸比的兩倍,并且還在持續上升,呈現撥備充足的趨勢。
基于對招行在房地產風險方面的整體判斷,朱江濤認為,房地產領域的不良貸款生成峰值應該是在2022年。‘如果進行比較樂觀的判斷,大概率招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率的拐點會在今年年內出現’。
招行為何能夠在房地產風暴的席卷之下從容應對?
對此,王良認為,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地產業的發展跟銀行業一直高度相關。
具體來看,房地產行業風險對于招行的影響主要涉及三部分:第一是表內貸款。第二是,理財投資的房地產企業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第三是私行代銷的信托計劃。
‘但經過兩年時間,現在基本上風險化解都已經接近尾聲,我認為經歷這個過程后招行能夠更健康地發展。’王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行業風險釋放、風險處置進度慢和業務收縮等因素是行業共同面對的挑戰,這不是某一家銀行所面臨的壓力,涉及到預期、政策、資金等多方面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7月,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665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5%,相比1-6月份5.3%的跌幅繼續擴大。同期,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5%,至此開發投資額維持15個月的負增長。
在‘高周轉、高負債、高杠桿’的三高模式下,房地產‘灰犀牛’的爆發應在意料之中。長遠來看,供需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建設和高速增長之后,疊加人口下滑、城鎮化進程放緩等因素,我國房地產市場整體已經走過了供不應求和長期過熱的階段。
有關部門也在積極引導市場走進新階段,過去一段時間,有關房地產的各項調整優化政策密集發布。
《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給出了‘認房不認貸’政策具體實施標準,并將相關政策納入‘一城一策’政策工具箱;同一日,財政部、住建部、稅務總局等三部門發布延期換購住房退還個人所得稅政策。
‘從政策落地到市場預期修復,再到形成市場實際的購買能力,這需要時間’。朱江濤表示。
2
‘零售之王’的韌性與底氣
面對當下招行及整個銀行業面對的種種挑戰,王良行長則用了‘底色沒變、底子很厚、底氣很足’來總結了招行的狀態。
在他看來,招行經營基本面的‘底色’沒變化,資本充足率依然保持良好,在剔除現金分紅影響情況下資本保持內生增長,撥備覆蓋率也很高,底子依舊扎實。
在這個基礎之上,招行有底氣可以應對未來各種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
而中長期來看,招行要保持這樣基本盤就要做到,第一繼續保持招行的高ROE水平;第二繼續保持較高的風險抵補能力;第三要繼續保持招行的資本內生能力;第四要繼續要保持較低的不良貸款率、比較好的資產質量;第五要保持良好的業務結構。包括保持以零售為主體,保持非息收入占比領先,以及保持低資金成本。
但放眼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經濟增長進入新舊動能切換的新階段,銀行業將長期面臨利率水平下行、直接融資加速、貸款需求不足等問題,營收增長承壓將成為一種常態。
那么,面對這些‘趨勢性的變化’與‘銀行保持合理盈利’之間矛盾,招行要如何‘破題’?
在招行看來,銀行業是比拼‘長跑’耐力而非短期‘沖刺’速度的行業,尤其是在外部市場環境并不友好的情況下,低風險運營是打開盈利空間的重要前提。
所謂低風險,主要來自資產端的運營。典型如全球銀行業標桿摩根大通就是‘低營收、低風險、盈利可持續增長’的典型代表,在金融危機之后美國銀行業營收集體承壓的背景下,其通過超強的風險管理能力驅動凈利潤大幅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向來風格穩健的招行也是如此。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二季度招行零售貸款增量超過920億,創階段性新高,但不良率和關注率卻出現同比小幅下降。
具體來看,作為中國銀行業的‘零售之王’,招行在個人貸款方面,始終堅持以抵押貸款為主的發展策略。抵押貸款的占比較高,始終保持在80%以上(截止到2023年6月末數據),這是招行零售貸款的‘基本盤’。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消費需求的復蘇,招行的信用類貸款則保持了較快增速。并且,在消費貸款風險加速暴露的大環境下,依舊維持了穩健的資產質量和較好的盈利能力。
中報顯示,招行信用卡貸款余額9058.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5%;貸款不良率1.68%,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
零售貸款的結構變化和適時調整,正是招行應對當下銀行業發展‘矛盾’的解法之一,但前提是其能夠把控好風險。對此,招商銀行行長助理王穎認為,招行之所以能夠對資產質量做到‘心中有底’,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客群的自信。
招行在信用類貸款發展上堅持優質客群,并通過穩固的量化風控手段、貫穿全鏈條的風控能力支撐業務持續發展。最終,按照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原則,信用類貸款占比的提升帶來相應收益的提升。
中報顯示,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招行零售客戶總數達到1.9億戶,較上年末增長3.26%,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分別較上年末增長7.19%和6.21%,零售AUM在邁上12萬億臺階之后,較上年末增長5.9%至12.84萬億。
在王穎看來,決定風險的因素不只是擔保方式,最重要取決于客群質量。優質客群的信用貸款的資產質量比高風險評級的抵押貸款的資產質量更好,所以擴大信用貸款的增量并不意味著招行下沉了風險。
3
‘價值銀行’的挑戰與堅守
事實上,零售銀行的這一業務思路也充分體現了其‘價值銀行’的戰略目標。
作為對過去零售銀行和輕型銀行戰略的傳承,價值銀行被認為是前兩者的升華和集大成者。招商銀行在堅持零售銀行的弱周期優勢和‘輕型銀行’的資本內生增長優勢基礎上,秉持商業共贏、商業向善理念,打造價值銀行,追求客戶、員工、股東、合作伙伴、社會綜合價值的最大化。
‘價值銀行也是全行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他表示,仍要始終如一地繼續鞏固零售銀行業務的優勢,不斷創新零售業務,形成新的服務經營模式,繼續鞏固市場領先地位,以更好地將優勢轉變成招商銀行應對未來經濟周期變化的勝勢。同時,堅持輕資本消耗的發展方式,保持資本內生能力,為股東創造更好的回報。
不過,在實施‘價值銀行’的戰略目標時,也要根據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來調整策略,尤其圍繞招行的不同發展階段,還要對策略進行不斷的優化。
談及下一階段招行如何開新局,王良總結了五個‘破局點’:
一是要靠管理制勝。銀行過去靠粗放式管理、利差很高,賺錢比較容易的年代過去了。現在要靠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管控好成本、管控好各項業務,管控好風險來獲取利潤。
二是要靠科技賦能。要加大科技投入、數字化轉型、智能化運營。
三是要創新驅動。在目前的情況下,招商銀行過去的發展在每個不同階段都是保持創新,走在前列,才取得了先發優勢。當前,要解決目前營收增長乏力、利差收窄的困境,就需要創新,才能取得領先優勢。
四是區域戰略。
五是打造新的細分領域優勢。
放眼未來,中國經濟短期內仍將在曲折中前行,而在這個行業下行周期中,招行‘逆流而上’的底氣和穿越周期的韌性,無疑源自其對‘零售立行’數十年的堅守,以及保持戰略迭代、因勢而變的魄力。
誠如招行董事長繆建民在2022年年報致辭中援引的一句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