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蔣飛等
核心觀點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屢遭波折,俄烏沖突持續及外溢影響不斷擴大,多個經濟體通脹壓力持續升高,新冠疫情仍在反復,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長期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1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全球經濟“最糟糕的時候”還沒有到來,2023年將出現大范圍增長放緩。
經濟增長理論與各國發展經驗都表明,伴隨著一個國家經濟體量的持續增長與技術水平不斷接近世界前沿,其經濟增速會趨緩。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已經進入換擋期,2012—2021年中國 GDP 增速均值為6.7%,明顯低于1978—2011年10%的平均水平。其中2020年、2021年GDP平均增速為5.2%,2022年前三季度GDP累計增速為3%。
我們在本文嘗試測算了我國2022-2030年的潛在經濟增速,中性情形下,2021—2025年間,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下降到5.5%左右,2026-2030年潛在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降。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潛在增長率只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種可能性,實際經濟增速圍繞經濟潛在增速上下波動。一方面,潛在增長率的實現取決于經濟中各類主體在政策激勵下的行為決策。另一方面,如果未來一些條件發生變化,潛在增長率也可能隨之改變。因而,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一種反映和結果,要認識到通過恰當的改革開放創新舉措來理順激勵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潛在增長率。
我們從年初就反復提到《破舊立新,儲糧過冬》,所謂的“破舊立新”就是改革。當前中國經濟轉型進入關鍵時期,面臨著從粗放到精細,從債務推動到技術推動的重大轉變。這就勢必要求TFP增速維持較高水平。反觀過去幾年我國TFP一直處于相對較低速度。中國當前人均GDP和TFP增速大約處于德國37年前的水平,我們認為德國是中國發展的榜樣之一,應該通過加速改革,促使國內TFP增速向德國等發達國家靠攏。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由于基數的增大以及發展方式轉型,長期保持GDP較高增長可能不會是常態。我國經濟將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關注經濟規模和增長過程,轉向關注增長的結果和增長的效益;從片面重視高增長產業,轉向關注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從關注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轉向關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和要素優化配置;從關注GDP,轉向關注以人民為中心的各項制度安排和城鄉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由此可見,我們要的高質量發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發展,并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
風險提示: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不及預期;潛在經濟增速測算可能存在誤差;未來經濟潛在增速的測算存在較多假設變量,假設變量可能與實際數值不符的風險;降息降準不及預期;財政政策超預期;新冠疫情再次爆發。
1. 引言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屢遭波折,俄烏沖突持續及外溢影響不斷擴大,多個經濟體通脹壓力持續升高,新冠疫情仍在反復,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長期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1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全球經濟“最糟糕的時候”還沒有到來,2023年將出現大范圍增長放緩。
經濟增長理論與各國發展經驗都表明,伴隨著一個國家經濟體量的持續增長與技術水平不斷接近世界前沿,其經濟增速會趨緩。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已經進入換擋期,2012—2021年中國 GDP 增速均值為6.7%,明顯低于1978—2011年10%的平均水平。其中2020年、2021年GDP平均增速為5.2%,2022年前三季度GDP累計增速為3%。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四五”初期的兩年,受多方面外部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整體來看并不理想,那么測算未來潛在經濟增速越發凸顯出重要性。
如馮明等在《中國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研究:進展、共識和分歧》中提到的,從短期來看,潛在增長率水平直接影響到對產出缺口和宏觀經濟景氣冷熱度的判斷,進而影響著財政貨幣等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定調和力度把握。更重要的是,從中長期來看,潛在增長率關系到對“十四五”規劃、第二個“百年目標”等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的研判部署,以及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城市結構與鄉村治理、交通電力基礎設施投資、人口生育政策等一系列公共政策的統籌制定。因此下文我們嘗試對中國2022-2030年潛在經濟增速進行預測。
2. 模型構建與估算步驟
我們利用柯布 - 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進行估算和預測。生產函數形式如公式(1)所示,Yt 為 t 時期地區生產總值,Kt 為 t時期的資本存量,Lt 為 t 時期的勞動力投入,A 代表了技術水平,即全要素生產率。α 為資本的產出彈性,β 為勞動力的產出彈性。
(1)
公式(1)兩邊取對數可得公式(2),
(2)
通常假設α+β=1,即規模收益不變,則有
(3)
具體潛在經濟增速的估算步驟如下:
首先,利用生產函數方程進行回歸估計,得出α、β(即1-α)的參數值,也就是資本、勞動產出彈性。然后利用GDP增速、資本投入增速、勞動力投入增速及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根據公式(4)計算得出全要素增長率。
(4)
其次,使用 HP 濾波法計算勞動、全要素生產率的趨勢增長率,根據(2)式以及 α的估計值,計算得出潛在經濟增長率。
再次,通過回歸等方式估算出未來資本存量和勞動力投入,判斷估計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并利用α、β參數,計算得出潛在經濟增長率。
3. 數據選擇和處理
我們主要參考馬曉玲、蒙衛華《“十四五”時期廣東潛在經濟增長率研究》以及劉希哲、陳彥斌《“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測算》中的數據處理方法。選用 1978—2021年為本模型的樣本區間,樣本數據來源于同花順數據庫以及國家統計局。
產出(Y)代表實際 GDP,是以1978年為基期,選用《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不變價GDP數據,并由統計局公布的不變價GDP同比值倒推得到。
資本存量(K)代表資本投入,是以 1978年為基期,通過永續盤存法計算而來。參考張軍、吳桂英等人(2004)關于計算資本投入的公式, 即 Kt =It /Pt +(1-δt )Kt-1, 其中,Kt為t時期實際資本存量,Kt-1為t-1期實際資本存量,δt 為 t 期的固定資產折舊率,Pt為t 期的固定資本價格指數,It為t期的名義投資。
關于名義投資 It,使用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數據。關于固定資產折舊率 δt,孫輝、支大林和李宏瑾(2010)等人選取的折舊率為6%;張軍(2004)等人計算得到折舊率為9.6%;劉哲希、陳彥斌(2020)對資本折舊率采取分段設定的方式,1978—1990年設定資本折舊率為 5%,1991—2007年設定為 6%,2008—2019年設定為 7%。我們綜合考慮,最終選取折舊率為5%。
關于固定資本價格指數 Pt,1990 年之前的數據根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2004》中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數,測算得到所隱含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1990 年-2019年的數據源于 2019 年的《中國統計年鑒》,2019-2021年的數據由PPI生產資料回歸測算。關于基期資本存量,參考張軍等人(2004)的研究,將全國1978 年我國資本存量確定為 6267億元。
勞動力投入(L)使用年末從業人員數。就勞動力投入數量而言,國際上一般以勞動時間來衡量。但由于我國在此方面缺乏統計資料,國內大多專家學者用全社會就業人員數代替勞動時間。本指標參照李小平(2004)等做法選取從業人員數代替勞動力存量。
4. 未來8年潛在經濟增長率的預測
4.1 資本、勞動產出彈性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的估計
在建立回歸方程前,我們對方程變量實際產出、資本存量和勞動力投入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表明,ln(Y)、ln(K)、ln(L)都是一階單整,并通過了協整關系檢驗。建立方程可以避免偽回歸,因此該方程的回歸估計是有意義。
按照方程(4)進行回歸,得出如下結果:
ln(Y/L)=-0.897125+0.808635*ln(K/L)+[AR(1)=0.891596, MA(1)=0.753669]
(t,Prob.)(-17.282,0.000) (30.462,0.000) (11.629,0.000) (4.363,0.000)
R2=0.9997 Adjusted R2=0.9996 D.W.=1.6693
回歸結果表明,方程擬合優度很高,且通過了F檢驗和DW檢驗,常數項和各解釋變量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因此得出我國資本的產出彈性 α 為 0.81,勞動力的產出彈性 β 為 0.19。
接下來,利用公式(5)計算全要素生產率(TFP)。TFP 包括技術進步、資源配置效率、產業結構調整、規模效益的變化、生產組織與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制度變遷、教育進步和各項改革等,是扣除了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貢獻以后上述其它能推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總和。在利用生產函數方法測算全要素生產率時,假設規模收益不變和希克斯中性,此時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就等于技術進步率。具體計算結果見表1,計算結果表明,1978年至今,資本積累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其貢獻率遠遠超過勞動力投入和TFP的貢獻率。
圖1:測算TFP增速與海外機構對比
圖2:測算TFP增速與國家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速走勢接近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我們測算出的TFP增長率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所測算的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同比走勢大部分時間是一致的,不過2010年至今兩者出現較大差別,我們認為這可能與模型構建、數據處理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過我們測算的TFP增長率與統計局公布的國家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走勢明顯一致,這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我們的計算方法。
表1: 1978—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要素分解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4.2 1978—2021年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產出缺口測算
參照吳國培等(2015)觀點,實際資本存量本來就代表了資本投入的潛在水平,因此本文只需對勞動力投入增長率和TFP增長率利用 HP濾波法(lambda賦值100)進行估算,得出趨勢勞動力投入增長率和TFP增長率。最后將結果代入公式(2)即得出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結果見圖3。吳國培等(2015)提到產出缺口為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之差,產出缺口比率為產出缺口占潛在產出的比重。本文我們用潛在與實際GDP增長率的差額簡單代替產出缺口。
圖3:1978—2021年中國潛在與實際GDP增長率對比(單位:%)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從圖中可以看出,1978—2011年,我國潛在GDP增長率基本處于較高水平,2012年以來,潛在增速逐漸下降,而實際GDP 增長率基本在潛在GDP增長率上下浮動,實際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的缺口可清晰反映出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變化,與我國宏觀經濟的經驗較為吻合。1978年-20010年,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差別較大,產出缺口在1980年代初期、1990-1991年等時期較為明顯。2011年至今,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同步放緩,產出缺口逐漸縮小。這可能表明該階段實際經濟增長率呈現出的特征,主要由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引致,因此實際經濟增長率下降不是周期性的,而是一種長期趨勢。
4.3 2022-2030年潛在經濟增長率測算
在進行潛在產出測算時,我們假定國際環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國內通貨膨脹在正常區間波動,資本、勞動得到充分利用,社會達到長期供需平衡,從而測算出潛在的最大產出。
1. 資本存量增速預測
觀察歷史數據,資本存量K的增長有較明顯的趨勢性,我們通過建立多項式,找出資本存量K與時間t的關系,K= -0.027t^5+3.001t^4-104.7t^3+1550.8t^2 -7727.3t+17584,模型R方大于0.999。其中t為1978年以來的時間期數,1978年t=1。以此公式預測2022-2030年資本存量及其增速,詳見表 2。
2. 勞動力投入增速預測
在供給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是未來就業的約束條件,因此可以在勞動年齡人口與就業人數之間建立模型。1978—2021年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數(GD)與就業人數(JY)可建立模型如下:JY=0.429*GD+33501.5。關于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數,我們參照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2022—2030年中國 15~64歲人口的預測數據,再結合上文勞動年齡人口與就業人數之間的關系,可預測全國2022年-2030年就業人數。
3. 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預測
根據前文測算,1978—2021年中國 TFP年均增長率為-0.27%。其中,1978—1990年平均增速為-0.5%,1991—2010年平均增速為0.68%,2011-2015年平均增速為-2.48%,2016-2021年年均增速為-1.05%。“十三五”時期增速回落程度較“十二五”時期要小。
對于2022年-2030年TFP的增長率,我們從三種情形進行假設。(1)我們認為德國是我國經濟發展學習的榜樣。德國人均GDP大約領先中國37年,我國未來的發展可以繼續參考德國的道路,比如全要素生產率。樂觀情形下,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可以保持德國1985年之后的平均生產率增速;(2)悲觀情形下,國內全要素生產率保持過去五年的增速。(3)中性情形下,TFP增速可能是前兩者的簡單平均。最終我們選擇根據中性可能預測未來潛在經濟增長率。
圖4:德國TFP增速大約領先中國37年
圖5:德國人均GDP領先中國37年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4. 2022—2030年潛在經濟增長率預測
根據上述各指標預測值及 α、β 的估計值,計算得出 2022—2030 年潛在經濟增長率,見表2。
圖6:三種情形潛在經濟增速預測
資料來源:IFIND,長城證券研究院
2022—2030 年,長期以來形成的資本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短時間難以改變,資本存量增長將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關于勞動力投入增長,整體全國勞動人口數量增速放緩趨勢仍將主導。雖然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但在沒有轉化為實際勞動力前,勞動力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持續減弱。中性預測顯示,2021—2025 年間,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下降到 5.5%左右,2026-2030年潛在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降至3.6%左右。
表2: 2021—2030年中國經濟增長要素分解
5. 小結
我們在上文嘗試測算了我國2022-2030年的潛在經濟增速,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潛在增長率只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種可能性,實際經濟增速圍繞經濟潛在增速上下波動。一方面,潛在增長率的實現取決于經濟中各類主體在政策激勵下的行為決策。另一方面,如果未來一些條件發生變化,潛在增長率也可能隨之改變。因而,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一種反映和結果,要認識到通過恰當的改革開放創新舉措來理順激勵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潛在增長率。
我們從年初就反復提到《破舊立新,儲糧過冬》,所謂的“破舊立新”就是改革。當前中國經濟轉型進入關鍵時期,面臨著從粗放到精細,從債務推動到技術推動的重大轉變。這就勢必要求TFP增速維持較高水平。反觀過去幾年我國TFP一直處于相對較低速度。中國當前人均GDP和TFP增速大約處于德國37年前的水平,我們認為德國是中國發展的榜樣之一,應該通過加速改革,促使國內TFP增速向德國等發達國家靠攏。
6. 風險提示
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不及預期;潛在經濟增速測算可能存在誤差;潛在經濟增速測算可能存在誤差;未來經濟潛在增速的測算存在較多假設變量,假設變量可能與實際數值不符的風險;降息降準不及預期;財政政策超預期;新冠疫情再次爆發。
參考文獻:
[1]王滿倉,吳登凱.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在增長率研究[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1,34(01):19-27.DOI:10.19331/j.cnki.jxufe.20210114.003.
[2]劉哲希,陳彥斌.“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測算——兼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改革,2020(10):33-49.
[3]馮明.中國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研究:進展、共識和分歧[J].財經智庫,2020,5(05):29-57+140-141.
[4]馬曉玲,蒙衛華.“十四五”時期廣東潛在經濟增長率研究——基于生產函數法的預測[J].廣東經濟,2019(07):72-77.
[5]吳國培,王偉斌,張習寧.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分析[J].金融研究,2015(08):46-63.
[6]孫輝,支大林,李宏瑾.對中國各省資本存量的估計及典型性事實:1978~2008[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0,25(03):103-116+129.
[7]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10):35-44.
[8]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2004[M].北京:中國統計局出版社,200
本文來源:“蔣飛宏觀研究”微信公眾號,相關測算數據可在其后臺發送關鍵詞”潛在增速“獲取
(本文作者介紹: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專注大類資產配置)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