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付一夫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據新華社報道,8月16日,總理在深圳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時特別強調,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而參會的各省相關領導都做了發言。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7日召開的東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總理就已經明確要求東南沿海5省市要繼續挑起國家發展、穩經濟的大梁,發揮保障國家財力的主力作用;而7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再度對經濟大省發展做出了“要勇挑大梁”的部署。足以見得,高層對于經濟大省的高度信任和寄予的殷切希望。
這背后究竟有哪些深意?
1
我們知道,今年以來受國內疫情大面積反彈、海外俄烏沖突等超預期突發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運行遭受了較大的挑戰,上半年GDP能夠實現2.5%的增長已實屬不易。
不過,考慮到未來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高層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明確了“不會為了過高增長目標而出臺超大規模刺激措施、超發貨幣、預支未來”的基調。而在7月28日的政治局會議上,針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高層又再度強調“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并且不再刻意強調全年5.5%的增長目標。
受此影響,市場對于后續政策力度和經濟增長的悲觀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強化,特別是7月份多項關鍵經濟指標的不及預期,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在經濟修復進度放緩的特殊背景下,經濟大省被委以重任可謂恰逢其時。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它們在我國經濟版圖中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
從2022年上半年各省統計數據來看,此次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涉及到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和四川,正是GDP排名前六的省份,其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5%,吸納就業和市場主體數量均占全國4成以上,而6個省份中的4個沿海省份,在地方對中央財政凈上繳中的貢獻超過6成。
更進一步講,比起經濟相對落后且財政更加依賴于轉移支付的省份地區,經濟大省不僅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足夠龐大,而且普遍都具有更為完備的產業體系、更具優勢的產業競爭力、更為出眾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更為強勁的消費能力,經濟內生動力更足。這些都充分反映出,經濟大省對于穩定全國經濟發展大盤的作用舉足輕重,堪稱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如果經濟大省表現不佳,勢必會拖累其他省份乃至全盤經濟的發展,無論是產業、就業還是財政,等等。
正因如此,高層才會再三要求經濟大省“勇挑大梁”,而這也暗示了“力爭實現最好結果”絕不等同于放棄了對增長的追求,而是在承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仍可能持續存在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將擾動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繼而實現最好的經濟增長成績,充分彰顯出高層的務實和智慧,也給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
可喜的是,自7月28日政治局會議之后,有不少省份都積極主動地認領了“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重任,其中,廣東、河南、江蘇等地更是將其上升到了政治責任的高度,展現出極強的大省擔當。
與此同時,還有部分省份明確表示要完成全年經濟目標。公開信息顯示,政治局會議之后,山西、江西、江蘇、湖南、福建、河北、云南、西藏、甘肅、陜西、寧夏等13個省份都紛紛表態,要“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目標”。
按照2021年的數據來計算,主動要求“勇挑大梁”的經濟大省以及要“完成全年經濟目標”的各個省份,其GDP總和要占據全國的60%以上,在全國經濟大盤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分量,倘若這些省份都能在下半年取得不錯的經濟增長成績,那么我國經濟整體必然會穩中有進,并且有很大希望能夠“實現最好結果”。
此外,另有一些省份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要“勇挑大梁”或“完成全年目標”,但仍在能力范圍內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例如,安徽聲稱,要“努力為全國發展大局多作貢獻”;廣西則指出,要“盡銳出戰打好‘十場攻堅戰’”,這些都是頗為積極的信號,令人振奮。
而在具體實踐中,上述省份需要按照總理部署的方向,在精準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其一,在吸納就業上繼續當好“主角”,努力穩定本地和外來務工人員就業;
其二,要多想辦法促消費,擴大汽車等大宗消費,支持住房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其三,加快成熟項目建設,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帶動有效投資和相應消費;
其四,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實現互利共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近段時間持續高溫天氣席卷南方多地,個別省份出現電力供應緊張甚至短缺的情況,為了保障民生用電,不得不要求企業錯峰生產甚至停工限電,因此對于這些省份來說,當務之急可能還是要想辦法渡過眼前的電力缺口難關,從而盡可能降低其對于經濟運行的影響。
3
話說回來,除了經濟大省之外,位于中西部地區的省份同樣有必要作出自己的貢獻,而在某種意義上,中西部省份可能更容易實現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西部地區各省份經濟總量往往要小于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省份,低基數效應使得這些地區更容易保持較為良好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各省份人口密度要遠低于東部省份,新冠確診病例也較少,疫情防控壓力相對較輕,對經濟沖擊相對有限,同時這些地區的務工人員以本地人口為主,復工復產的推進更為方便順利。
從實際情況來看,上半年中西部各省份的經濟增速也的確普遍高于東部地區。例如,寧夏以5.3%的上半年GDP增速領跑全國,山西以5.2%的增速緊隨其后,江西和新疆以4.9%的增速并列第三,而西藏、貴州、內蒙古、陜西、甘肅等省份的上半年GDP增速同樣高于全國整體水平。這些也足以證明,如果沒有中西部省份的經濟拉動,上半年全國GDP的增速便很可能實現不了2.5%的增長。
那么,下半年中西部地區又該如何發力呢?
考慮到目前中西部地區正處于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不斷擴大內需的關鍵階段,因此要繼續加大中西部各省份對外開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和相關軟環境的建設,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同時也要鼓勵中西部地區利用各自的地緣優勢積極與相鄰國家建立對外貿易和外資合作,以此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此外,中西部各省份還應通過技術進步、數字化轉型、資源配置優化、規模經濟和管理改進等手段來提高生產效率,具體應在增加研發投入、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加快市場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多下功夫。
總體而言,雖說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仍然可能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但相信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必定能夠穿越不確定性,向著“最好的結果”持續邁進。
最終成績如何,年底自會給出分曉。
(本文作者介紹:星圖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專注研究消費零售、數字經濟、產業經濟等領域。)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