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羅志恒:全球糧價飆升的蝴蝶效應

2022年06月08日20:27    作者:羅志恒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羅志恒

  摘要

  當前全球多國面臨糧食短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同四十年一遇的通脹周期交織,糧價飆升成為推高全球通脹的新力量,不斷加劇全球經濟的風險。本輪糧食危機有何獨特之處?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會有哪些影響?未來誰將挨餓?

  一、當前全球糧食危機有何征兆?

  當前全球新一輪糧食危機正在臨近,具體體現在:一是全球糧價飆升,主要糧食品種價格普遍大漲、小麥期貨價格3月創出歷史新高; 二是全球糧食產量和庫存下行,美國、歐洲等糧食產地有減產預期,疊加糧食庫存下行,糧食供給短缺; 三是糧食貿易保護主義激增,多國頒布出口禁令或許可證限制; 四是面臨饑餓威脅的國家和人數擴大,全球對糧食危機的擔憂快速升溫。

  二、本輪全球糧食危機的原因幾何?

  1、俄烏沖突沖擊糧食生產和貿易。俄羅斯、烏克蘭都是全球主要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俄羅斯面臨歐美實施貿易制裁的約束,糧食出口量將減少。烏克蘭受到戰爭影響,農業生產和貿易中斷。一是烏克蘭國內20%的耕地難以進行播種、收獲,今年玉米春播面積同比減少21%,多種糧食作物面臨減產。二是烏克蘭港口遭遇軍事封鎖,運輸受阻,糧食出口或將大幅下降。

  2、油價上漲通過兩大機制與糧價共振。一是成本效應,原油價格上漲沿著產業鏈傳導,造成化肥等農資、農機價格上升,糧食生產成本抬升;二是替代效應,能源價格上漲刺激生物燃料需求增長,加重玉米等糧食短缺。

  3、氣候變化導致糧食減產。全球連續兩年遭遇拉尼娜現象,極端天氣頻發擾亂糧食生產周期。一是暴雨導致洪澇災害減產。二是持續重度干旱同時多發。今年全球多地糧食生產遭遇旱澇極端天氣沖擊,全球小麥種植地區的干旱指數創近二十年同期新高。

  4、金融市場投機推高糧價。糧食類大宗商品具有金融屬性,金融市場投機增加,抬高資產價格。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小麥非商業持倉由凈空頭轉向凈多頭,推高商品期貨價格。

  三、哪些糧食品種首當其沖?哪些國家和地區面臨危機?

  1、整體而言,由于全球糧食貿易逆全球化、油價對農產品的傳導、嚴重干旱造成大范圍減產三大因素還在發酵,出口管制沖擊的糧食貿易份額達17%,預計未來國際糧價還將震蕩攀升。

  2、從品種來看,小麥、玉米受到直接供給沖擊程度大,其價格上漲彈性更大,預計今年小麥、玉米產量將同比下滑-0.6%、-2.8%,地緣政治和出口限制還將加劇供應短缺。大米、大豆等受到間接影響,主要體現在能源價格傳導,本身供需變化相對平穩,漲幅相對有限。

  3、從地區來看,糧食對外依賴度高的經濟體,特別是中東和北非地區國家出現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大。對于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而言,可以通過收緊糧食出口,保障國內供應,防范出現糧食危機。對于糧食進口國而言,糧食進口成本大增影響國際收支,加劇輸入性通脹和貨幣貶值壓力,或將引發更大范圍的經濟金融危機。預計埃及、土耳其等國面臨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大。

  四、糧食危機或引發哪些次生災害?

  全球糧食危機愈演愈烈,將沖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或引發四大次生災害。

  1、加劇全球政局不穩定,中東地區社會動蕩風險提升。糧食危機導致政府支持率降低,或將成為中東地區國家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2、加劇全球貧富分化,非洲貧困人口面臨饑荒。北非和東非國家對俄烏進口糧食的依賴度高,如果短期難以找到合適的進口來源,將發生大面積的饑荒。

  3、加劇全球通脹壓力,歐美高通脹將持續更長時間。高糧價拉動食品CPI,抬升全球通脹中樞,延緩歐美通脹回落的步伐。

  4、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貨幣政策面臨兩難。高糧價高通脹壓制消費者信心,威脅經濟增長前景,貨幣政策面臨抗通脹和防衰退之間的選擇。

  風險提示:地緣沖突影響超預期;逆全球化浪潮持續;極端氣候加劇

  正文

  一、當前全球糧食危機的四個征兆

  今年以來,國際糧食價格連續飆升、全球糧食產量預期下降、糧食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糧食危機影響范圍不斷擴大,種種跡象顯示全球新一輪糧食危機正在臨近。

  表現一:全球糧食價格普遍大漲。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大漲。3月國際糧食市場多品種價格創歷史新高。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期貨價格在3月7日創出歷史新高,兩周內漲幅超60%;CBOT玉米、CBOT大豆期貨價格也連續上漲,接近2012年的歷史高點。

  表現二:全球糧食產量和庫存下降。今年,烏克蘭受到戰爭限制,預計小麥減產。印度小麥主產區受到高溫影響,政府預計產量同比下降10%。美國、法國也擔心天氣因素而下調了產量預期。根據美國農業部5月發布的報告,估計2022年全球小麥、玉米的庫存消費比仍將處于下行趨勢中,更低的庫存放大了供需矛盾和糧價漲幅。

  表現三:全球糧食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今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多國宣布出口進口或者限制糧食出口。5月印度頒布小麥出口禁令,引發國際糧食市場劇烈波動。未來出口禁令可能擴大至大米等更多糧食品種,引發國際社會普遍擔憂。

  表現四:全球面臨饑餓威脅的國家和人數增加。去年全球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糧食危機,創歷史新高。今年聯合國糧食計劃署(WFP)多次警告稱“人類面臨二戰后最大的糧食危機”,“糧食危機”一詞的全球關注度沖上近一年以來的頂點。

  二、當前全球糧食危機成因幾何?地緣沖突、糧油共振、氣候變化、投機炒作

  歷史上全球糧食危機的起因不同,各有側重,往往是多種供給沖擊因素的組合結果。包括戰爭影響糧食供應、油價上漲抬升農業成本、極端天氣導致減產、貨幣寬松推高資產價格等。2022年全球糧食供需更加失衡,糧價波動更大,究其原因,地緣沖突、糧油共振、氣候變化、投機交易四重因素同時疊加,或引發歷史性的糧食危機。

  1、俄烏沖突:戰爭沖擊糧食生產、割裂糧食貿易體系

  俄羅斯、烏克蘭是全球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全球小麥產地集中在北美、歐洲、亞洲。俄羅斯、烏克蘭小麥依靠低價優勢,在全球出口份額占25%,在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市場份額更高。全球玉米產地分布較為分散,烏克蘭是全球第六大玉米出口國。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烏克蘭玉米、小麥出口的國際份額12%、9%,分列全球第四、第五。此外,烏克蘭油料作物出口全球領先,葵花籽油出口份額接近全球50%,位列全球第一。俄羅斯還是農業肥料出口大國,鉀肥、氮肥出口份額均超過10%。

  俄羅斯受地緣沖突影響,體現為糧食出口受貿易制裁制約。歐美出臺一系列貿易制裁措施,制裁俄羅斯出口,而俄羅斯也對等反制推出不友好國家貿易名單,俄自身提高了小麥、大麥、玉米出口關稅,這將減少全年糧食出口量。

  烏克蘭受地緣沖突影響,體現為農業生產和貿易中斷。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烏克蘭國內20%的耕地將難以進行播種或者收獲。

  一是戰爭影響烏克蘭地區的農業播種,中斷農業人力和機械生產,進而導致全年小麥和油料作物減產。烏克蘭春播時期從每年3月延續到5月,主要以玉米、大麥、葵花為主,目前已經基本結束。截至5月19日,烏克蘭2022年春耕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僅相當于上年的75%,低于烏克蘭官方預測的84%。

  分品種來看,烏克蘭小麥生產不確定性在于秋收。烏克蘭主要種植冬小麥,春小麥產量占比僅3%。冬小麥當前仍處于季中快速生長期,如果在7月至8月的關鍵收獲期,戰爭局勢仍無法緩和,冬小麥的收成將會減少。

  烏克蘭玉米春季播種面積已大幅縮水。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烏克蘭盡量優先完成小麥、大麥重要糧食作物的播種,但本年度烏克蘭玉米春播面積417萬公頃,面積較去年減少21%。由于烏克蘭玉米產區與俄烏軍事沖突區域高度重合,一半以上的玉米產區都位于烏東南部,今年玉米生產各環節受沖擊。據烏克蘭農業部預計,2022年度烏克蘭玉米產量將由上年的4190萬噸下降至1900萬噸,降幅或達55%。

  二是戰爭導致黑海出海港口封鎖,沖擊全球糧食貿易。烏克蘭約90%的糧食出口依賴于黑海港口運輸,糧食通過陸路運輸遠遠不及港口航運。通往歐洲的陸運運力有限,并且途徑多瑙河港口的駁船運輸成本高。目前俄烏和平談判仍未取得實質進展,俄羅斯仍保持黑海地區的航運封鎖。據烏克蘭農業部,3月/4月烏克蘭糧食出口僅80萬噸/109萬噸,遠低于歷史同期。5月19日,烏克蘭農業部表示,自 5 月初以來,烏克蘭已出口 64.3萬噸糧食,遠低于去年同期出口的180萬噸。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年度烏克蘭小麥、玉米出口量將達1000萬噸、900萬噸,分別同比下滑47%、61%。

  2、糧油共振:成本效應、替代效應加劇糧食供不應求

  本輪糧價走勢與油價走勢的相關性較高,油價對糧價的影響,體現為成本效應與替代效應。

  替代效應——高油價使得生物燃料替代需求增加,擴大了糧食需求。糧食作物可以加工提煉出生物燃料,如豆油、棕櫚油,還有通過玉米和甘蔗發酵制成燃料乙醇。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陸續頒布各種法案促進國內燃料乙醇發展,還出臺稅收抵免政策鼓勵國內乙醇產業發展。目前美國玉米消費第一大用途就是提煉燃料乙醇,占比接近50%。今年4月,美國拜登政府宣布開放使用含有更高比例乙醇的混合汽油(E15),意圖緩和油價上漲壓力,但會增加玉米的需求。

  3、氣候變化:旱澇極端天氣擾亂糧食生產預期

  拉尼娜現象是指冬季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持續下降,致使冬季氣溫明顯偏低,降水更加不平衡,旱澇災害可能連發重發。歷史上,2007-2008年,2010-2011年秋冬季的拉尼娜現象,旱澇極端天氣導致部分地區糧食減產。而 2020-2021年、2021-2022年秋冬季連續兩個年度出現拉尼娜,由此引發極端天氣頻發,不斷擾亂糧食生產預期。

  一是暴雨導致洪澇災害減產。我國河南等糧食大省2021年接連出現特大暴雨,“超級暴力梅”對小麥種植不利,田地內澇容易造成爛根。二是持續重度干旱同時多發。持續干旱會破壞糧食生產和河流運輸。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 2021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約高出了1.11(±0.13)°C,已經是連續七年氣溫偏高超過1°C,創下了有紀錄 以來最暖的七年。

  2022年全球多地糧食生產遭遇旱澇極端天氣沖擊。Gro Intelligence機構監測的全球干旱指數顯示,2022年全球小麥種植地區的干旱指數創近二十年同期新高。3月中旬以來,印度遭遇高溫,氣溫達到1901年以來的同期極值。印度氣象局預計高溫仍將持續,而當前印度小麥處于關鍵生長期,面臨減產風險。印度農民協會稱,氣候因素導致此次收獲季印度小麥單產或將下降至少10%。美國小麥則面臨南北天氣差異的影響,今年美國南部平原天氣炎熱,68%以上的冬小麥處于嚴重干旱狀態,美國北部平原過度降雨,導致春小麥播種推遲。此外,作為歐盟最重要的小麥主產國,法國農業同時遭遇干旱缺水、能源成本上升的沖擊。

  4、投機交易:期貨市場投機推高糧價

  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期貨市場投機情緒高漲,做多頭寸激增推高商品價格。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統計,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小麥非商業持倉由凈空頭轉向凈多頭,5月做多頭寸連續三周凈增加,顯示金融市場做多情緒還在升溫。其他品種相對平穩,玉米、大豆非商業持倉的凈多頭處于高位震蕩。

  國際四大糧商參與期貨市場投機從暴漲中牟利。歐美大糧商不僅寡頭壟斷糧食貿易,掌握信息優勢,還設立金融部門同時從事商品期貨對沖和投機交易,導致糧價走勢劇烈波動。2021年財年,國際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Bunge)、美國嘉吉(Cargill)以及法國路易達孚(LDC)營收和凈利潤雙雙高增長,2022年度業績可能續創歷史新高。據ADM預測,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格局還將持續到2024年。

  三、全球糧食危機沖擊的重點品種和脆弱地區

  今年,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創出歷史新高,糧食市場波動劇烈。未來糧價走勢該如何看待?哪些糧食品種受影響更大?哪些脆弱地區受沖擊更加嚴重?

  1、國際糧價易漲難跌,小麥、玉米價格上漲彈性大

  整體而言,由于全球糧食貿易沖擊持續,油價對農產品的傳導尚未結束,嚴重干旱等極端天氣可能造成大范圍減產,預計未來國際糧價還將震蕩攀升。首先,逆全球化重塑糧食貿易格局,全球糧食供應鏈成本上升,加劇全球糧食上漲壓力。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統計,2022年全球已經有20多個國家開始限制部分糧食的出口,品類包括小麥、玉米、面粉、豆類、植物油等,出口管制影響的糧食貿易份額持續擴大,不斷加劇全球糧食短缺。其次,能源價格繼續向農產品價格傳導。能源供給偏緊,歐盟能源制裁事件懸而未決,仍有推高油價的可liang能性。最后,極端天氣不斷,減產預期還將進一步發酵,糧價易漲難跌。

  分品種來看:小麥、玉米受直接供給沖擊大,價格上漲彈性將更大。美國農業部5月最新發布的全球農產品供需報告預計,2022年度,全球小麥總產量為7.7億噸,比上一年度減產450萬噸,同比下滑-0.6%,系近四年以來首次下降。全球玉米總產量11.8億噸,比上一年度減產3500萬噸,同比下滑2.8%,系近三年以來首次下降。在供應緊缺的環境中,后續小麥、玉米價格受到地緣政治和出口限制等因素影響導致的波動更大。

  大米、大豆等受到間接影響,主要體現在能源價格傳導,本身供需變化相對平穩,漲幅相對有限。俄烏不是大米、大豆的主要產地,二者價格受到地緣沖擊影響小。國際大米市場供需較為充裕,糧農組織預測本年度大米產量和消費量基本持平,庫存也處于高位。大豆市場供給格局調整,主要是因為南美大豆生產尚處于旱災后恢復期,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處于擴張期,今年大豆價格會隨著供需缺口修復而逐漸平穩。后續受到糧食品種間波動傳導、種糧肥料成本上升影響,大米、大豆等品種價格也會出現一定程度波動。

  2、進口依賴度高的中東地區出現糧食危機可能性大

  分地區來看,國內糧食對外依賴度高的經濟體,特別是中東地區國家出現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大。對于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而言,可以通過收緊糧食出口,保障國內供應,防范出現糧食危機俄烏沖突后,俄羅斯第一時間提高糧食出口關稅,烏克蘭管制關鍵農產品出口。全球糧食安全重要性上升的大背景下,各國搶購儲備推動糧食漲價。對于糧食進口國而言,全球糧食貿易供應鏈受阻,進口成本大增影響國際收支,加劇輸入性通脹和貨幣貶值壓力,或將引發更大范圍的經濟金融危機。預計埃及、土耳其、利比亞等嚴重依賴俄烏小麥的國家受到的直接沖擊更大,國際采購來源不足,國內糧食儲備告急,面臨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大。例如黎巴嫩國內CPI同比突破200%,土耳其CPI同比突破70%,國內物價和國際匯率劇烈波動,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都面臨巨大挑戰。

  四、全球糧食危機或引發四大次生災害

  “人類面臨二戰后最大的糧食危機”,將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影響,或引發四大次生災害:加劇全球政局不穩定性、加劇全球貧富分化、加劇全球通脹風險、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

  一是加劇全球政局不穩定,中東地區社會動蕩風險提升。本輪糧食危機疊加美聯儲加息,中東地區國家面臨糧食進口成本上升和貨幣貶值的雙重壓力。并且埃及、摩洛哥、突尼斯、伊拉克和約旦國內社會局勢也很緊張,糧價暴漲會直接加重民眾不滿情緒,糧食危機導致政府支持率降低,增加政權被顛覆的風險,或將引發饑餓暴動。2010年全球糧價飆升,是導致中東地區多國上演“阿拉伯之春”的重要原因。

  二是加劇全球貧富分化,非洲貧困地區面臨饑荒。北非和東非國家對俄烏進口糧食的依賴度高,如果短期難以找到合適的進口來源,將產生大面積的饑荒。4月28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稱,氣候沖擊、地緣沖突、新冠疫情影響下,糧食價格不斷攀升,可能導致81個國家至少4700萬人瀕臨饑荒。

  三是抬高全球通脹中樞,歐美高通脹將持續更長時間。今年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遭遇糧食短缺,糧價大漲加劇了通脹壓力。食品價格上漲對通脹的拉動在增加,接力油價成為通脹韌性的新力量。高糧價直接拉動食品CPI,延緩歐美整體通脹回落的步伐。

  四是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貨幣政策面臨兩難。高糧價高通脹壓制消費者信心,抑制居民消費需求,威脅經濟增長前景。2021下半年開始,OECD經濟體CPI同比從4%一路攀升至8.8%,消費者信心指數從高點拐頭向下。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通脹并行,對新興經濟體沖擊更大。糧食進口價格上升導致進口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增大貿易逆差,加劇本幣貶值,可能引發金融風險。高通脹與經濟金融風險加大了貨幣政策選擇的難度。

  (本文作者介紹: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注冊會計師,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學博士。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宏觀經濟第三名(團隊)。研究方向:宏觀經濟、財政理論與政策。)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