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冬(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
在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的前夜,美國總統拜登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請求OPEC+增加石油產量,他甚至威脅沙特和俄羅斯如果不照辦,美國可能對他們采取措施。
對于一位將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作為自己第一政績的美國總統,在尋求制止氣候暖化的最高級會議期間,撕下面具公開要求生產更多的化石燃料,這是一件極具諷刺意義的事情。
但是白宮沒有選擇。美國的汽油價格在暴漲中,而距離中期選舉不到一年時間。選民們已經在幾個地方選舉中表達了對拜登政府的強烈不滿,他第一年的支持率創下了三十年歷任總統的新低。拜登的國務卿、能源部長在四處游說產油國增加產量,政府也準備釋放大量庫存來平抑油價,不過到現在為止效果并不理想。華爾街幾家投行預測原油價格達到每桶一百美元,甚至有人提起油價沖向150美元的情景。
自從開采墨西哥灣石油和發展頁巖氣之后,美國成為能源凈出口國,對中東、西非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大幅下降,自給自足的日子過得不錯。
那么為什么出現現在的情況呢?在奧巴馬任內,美國對石油生產嚴加限制,對頁巖氣產業更施以嚴厲監管,時任副總統的拜登曾經深度參與制定這些政策,造成美國的能源投資大幅下滑。前幾年石油價格大幅下挫時,政府將頁巖氣行業看作污染行業,并未施以財政援手,坐視成批公司倒閉。
頁巖氣產業本是美國能源產能的調節器,能源價格高時候就多生產,低的時候就少生產。他們的破產令美國的能源供應失去了緩沖。只是在政治正確的亢奮中,關閉高能耗和污染環境能源生產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一旦供需出現逆轉,破產了的頁巖礦、停產了的油井是無法很快恢復生產的。加上歐洲亞洲爆發天然氣危機,直接扯高了替代能源的價格。
美中歐日英分別承諾在2030年或2035年完全停止或者減半生產燃油汽車。所以石油需求長遠來看一定會減少,化石能源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沒有了長遠需求,也就沒有了長遠投資,于是就產生出短期的錯位,短期的供需失衡加上巨大的資金炒作,將石油價格越推越高。
德國關閉核電站、中國關閉小煤礦,都是人類邁向清潔能源、安全能源的重要步驟,是最終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但是這個過程意外地觸發了本國的能源短缺,前者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后者迫使中國大面積限電限產。
減少碳排放,扭轉氣候變化的趨勢,事關人類的生存,各國都必須作出不懈的努力,但是這個過程卻可能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導致物價高漲、民生困境,甚至催生能源危機。
扭轉氣候變化這個理想十分豐滿,能源供應出現缺口這個現實卻很骨感。人類既要解決現實里的困難,又必須不忘前進中的方向。
本文原發于港經通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家,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