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留意,央行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最近是有所松動,可能現在市場對這個理解還不是太充分,其實這是貨幣放松的信號。
經濟周期階段從滯漲往衰退走,貨幣政策開始慢轉彎。
只不過以前大家覺得放松,是刺激地產、老基建,這一次刺激的是新基建和新能源,利好的量級是萬億級的。
新能源應該是未來5~10年的機會,雖然它可能也會調整,但是調整完了、這個行業的景氣度還會再創新高。
時代轉身了,未來20年中國經濟的發動機是新基建、新能源、數字經濟、健康醫療這些行業,它們相當于2000年初的房地產、互聯網和重化工業。
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央行給商業銀行的利率是低的,那么商業銀行再給相關的企業貸款的利率也是低的,相當于定向的降息和再貸款。
我們大致測算每年碳減排支持工具將釋放1萬億級別的增量資金。
什么概念?這個級別相當于兩次降準,但是,它不是全面降準,它是定向給了這些減排的領域,這個是大家需要留意的、很重要的政策信號。
迎接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國有望彎道超車,新能源產業4大板塊: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風電、儲能、電力設備。
房地產融資的至暗時刻正在緩解。
現在央行要求各大商業銀行要滿足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還有最近連續兩三個月專項債在放量,所以說未來的基建投資也會回升。
房產稅是大勢所趨,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了,但長期影響可能不會是大部分人想得那樣。
這輪調控,如何既能實現房地產去金融化泡沫化,又能實現軟著陸、避免硬著陸?我們建議,在適當調整過緊政策的同時,關鍵在于構建長效機制,即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和房產稅,改變過去重抑制需求輕增加供給、重行政手段輕市場手段的做法,采取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給,金融是杠桿。隨著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入,通過“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定實現供求平衡,房價是供求的結果,進而實現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美聯儲開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但是,我給大家做一個判斷,美國的貨幣政策易松難緊……我們要保持我們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中國其實已經領先于美國經濟和貨幣政策正常化至少三個季度。
這是經濟學家任澤平11日對經濟形勢最新的解讀和觀點,還對貨幣政策、央行碳減排工具、新能源、共同富裕、數字經濟、房產稅等作出了進一步的分析。
任澤平博士發言的內容如下:
貨幣政策其實有所松動
現在經濟周期階段應該是滯脹往衰退走
最近宏觀經濟還是發生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說最近經濟下行的壓力,客觀來講是有所加大的。
第二個,就是大家留意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最近是有所松動,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可能現在市場對這個理解還不是太充分,其實這是貨幣放松的信號。
只不過以前,大家覺得放松,是刺激地產,基建,這一次刺激的是新基建和新能源,利好的量級是萬億級的。
還有最近一些地方債、也開始放量發行,經濟在加速的下行,其實貨幣政策也開始寬松。
現在來看,房產稅試點的腳步臨近了,你有可能在未來就要交房產稅了,這個可能是大勢所趨。
第一個方面內容,是關于當前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導向。
從去年二季度,中國經濟開始復蘇,到了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們的煤、鐵礦石、螺紋鋼、銅等等大宗商品價格甚至創了歷史新高,最近保供穩價調控、又有所調整。
今年上半年進入一個過熱和滯脹的階段。
什么是衰退?就是價格和經濟同步下行。價格在高位,經濟下行,實際上是屬于滯脹的階段。
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增速從5月份以后開始放緩,到8月份放緩有所加大,房地產銷售、基建下滑,消費低迷,三駕馬車里面只有出口還在那頂著,出口的增速高達20%以上。
出口之所以這么強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就是中國的復工復產是領先于全球的,而且我們的產業鏈很完整,全球大的經濟體里面,只有中國有這么完整的產業鏈,而且可以復工;
第二個就是全球經濟的復蘇;
第三個就是商品價格的上漲,最近出口除了量的漲,還有就是價格的漲。
那么,往后看半年一年,有可能出口的增速會高位放緩,但是基建投資尤其新基建投資有可能會頂上去。
為什么這么說?
一個就是大家看到,最近央行給了萬億級的利好——碳減排工具,央行鼓勵商業銀行對綠色經濟給予支持。
所以光伏、風能、動力電池、新能源、氫能這些行業都是受益的,希望加大對這方面的貸款和投資的支持力度,后面這方面的融資會改善。
還有,最近的專項債也開始放量,應該是在明年,基建投資我估計可能會有所改善。
貨幣政策開始慢轉彎
我原來講過,貨幣政策會經歷四部曲,不急轉彎、慢轉彎、轉彎、轟油門,我也說過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是貨幣的晴雨表。
那么未來貨幣政策會怎么走?
上半年是不急轉彎,但是現在這個時點,我們看到比較明顯的貨幣政策開始慢轉彎;
為什么開始慢轉彎了?
有幾個信號:
一個,央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實際上是什么?就是過去我們刺激經濟,刺激房地產、基建、重化工業,屢試不爽,一刺激經濟就起來、大約隔一兩個季度。
但這一次中央明確講房住不炒,未來我們要高質量發展,宏觀調控要跨周期調節,什么叫跨周期調節?兼顧短期的穩增長和長期的調結構以及高質量發展。
所以這時候我們刺激什么?
刺激新基建、新能源、數字經濟,去年大家知道我曾經發過一篇文章叫《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全網過億的閱讀,后來從學術討論上升到公共政策。我們還出了一本書《新基建》,這本書獲得了國家的大獎。
作為學者,最大的成就,就是對于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一些微薄的貢獻。
在過去這兩年,新基建,新能源、數字經濟恰恰是中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投資最重要的機會,這兩年是非常明顯的,
而且我認為新能源應該是未來5~10年的機會,雖然他可能也會調整,但是調整完了、這個行業的景氣度還會再創新高。
大家如果展望一下中國經濟未來10年20年,大家想一想,未來10年20年,中國經濟靠什么?
過去10年20年中國經濟靠房地產,靠老基建對吧?未來20年還能靠這個東西嗎?不可能。
時代轉身了,未來20年中國經濟的發動機是新基建、新能源、數字經濟、健康醫療這些行業。
所以說,大家一定要領會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后的深刻內涵,就是經濟的動力結構將會發生深刻的變革。
這將會整個的改寫我們投資的邏輯、產業的邏輯、經濟形勢分析的邏輯,包括貨幣政策框架。
房地產融資的至暗時刻正在緩解
大家留意房地產融資的至暗時刻正在緩解。
現在央行要求各大商業銀行要滿足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
還有最近連續兩三個月專項債在放量,未來的基建投資也會回升。
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第一部分,概括講,經濟形勢在加速下行,當然商品價格還在高位,屬于一個滯脹往衰退轉換的非常典型的特點。
貨幣政策從不急轉彎到開始進入慢轉彎和轉彎的階段。
還有再給大家強調經濟是有自身的運行規律的,大家不要相信偶然,不要相信這次不一樣,要更多的相信邏輯,相信框架,經濟總是從衰退復蘇過熱滯脹周而復始。
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逐步釋放萬億級別貨幣量
相當于兩次定向降準
11月8號央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其實這個政策工具已經討論了有大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就首次提出設立碳減排工具,后來在博鰲論壇上又提出了碳減排的支持工具。
通過設立專門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支持碳減排,那么這一次碳減排支持工具正式亮相,簡單講,相當于定向降息、再貸款來支持新基建、綠色經濟和新能源,將逐步釋放萬億級別的貨幣量。
那么它傳遞出最重要的信號是什么?
就是未來我們經濟不好、要穩增長,不再刺激房地產和老基建了,而是刺激或者說發力新基建、新能源和數字經濟。
我們預計,未來以新能源、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基建,會成為跨周期調節、穩增長寬信用的主要工具,以代替過去刺激房地產、老基建和重化工業作為穩增長的主要手段。
定向降準、降息,結構性的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都正在來的路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工具箱正在形成。
碳減排支持工具有幾個特點,
第一,它支持的三大領域,包括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
那么從操作的方式上叫先貸后借,什么意思?
就是說金融機構你先給這三大領域貸款,完了以后,大約其中有60%可以再找央行要,央行再給你60%錢。
為什么說它有定向降息意義?
現在很多企業要從銀行貸款基本都要5~6%的利息,對吧?
但是,你從商業銀行貸新能源、減碳相關的納入到這個政策工具的貸款利率只要3.85%,這個錢的60%,商業銀行可以再跟央行要錢,而且央行給的錢的利率只有1.75%。
這一算大家明白了,中間有2.1%的差價,這個2.1%的差價就是商業銀行的利潤。
央行給商業銀行的利率是低的,那么商業銀行再給相關的企業貸款的利率也是低的,相當于定向的降息和再貸款。所以商業銀行有動力給綠色經濟增加貸款。
大家會問這個量有多大?
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我們整個的綠色貸款累計余額是14.78萬億,我們大致測算按照每年比如說20%多來增長,也就是每年碳減排支持工具將釋放1萬億級別的增量資金。
什么概念?
這個級別相當于兩次降準,但是,它不是全面降準,它是定向給了這些減排的領域,而且有時間期限。
所以,這個是大家需要留意的、很重要的政策信號。
第三次能源革命,
新能源產業4大板塊,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風電,儲能,電力設備
為什么公共政策包括方方面面對新能源這么重視?
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能源正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新能源中國發力的比較早,而且很多技術能夠自主可控,更重要的是什么?我們的產業鏈比較完整。
我們可能正在迎來新能源革命或者說第三次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動力裝置是蒸汽機,能源是煤炭,交通工具是火車,
第二次能源革命,動力裝置是內燃機,帶來了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模的應用,交通工具是汽車,
我們處在第三次能源革命,就是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技術的快速進步,它的能源就是風能、電能、太陽能這些可再生能源,它的交通工具就是新能源車。
第一次能源革命,英國超過了荷蘭,第二次能源革命,美國超過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國有望換道超車,我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新能源產業主要4大板塊,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風電,儲能,電力設備。
新能源汽車最近這幾年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售了200多萬輛,去年是136萬輛。
按照市場的預算,可能今年我們新能源汽車銷售可能達到300萬輛,是翻倍的增長。
從滲透率來看,歐洲的滲透率其實比我們高,我們比美國高,歐洲的很多國家要求在未來,比如說2030年、2035年要禁售燃油車,那么這就帶來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爆發。
大家知道我們乘用車存量是3億輛,每年我們銷售的汽車是大約2500萬輛,那么現在我們的滲透率大約是15%左右,
按照國家的規劃,我們可能再過兩三年,我們滲透率可能達到、超過20%-30%,也就是說以后我們賣的車里面10輛有2~3輛是新能源汽車。
再往后你比如說按照歐洲,它的滲透率就要達到100%,
所以新能源的這種大爆發帶來了萬億級的產業鏈,產業鏈非常的大,是足以能夠替代像房地產、重化工業的這種產業鏈條。
它的上游包括鋰礦資源,包括電解液、正負極材料、隔膜,中游主要是大家說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下游包括汽車整車的組裝制造還有充電樁。
這個行業長期的景氣度是可以期待5~10年以上的。我打一個比方,我們的新能源,還有我們數字經濟,大致相當于20年前的互聯網和房地產,代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動力和新希望,是我們新基建的核心領域。
房產稅是大勢所趨
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了
下面給大家講講房產稅,為什么在這個時點推房產稅,會有什么影響?
房產稅是大勢所趨,為什么是大勢所趨?
我跟大家說一個數據,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是63.9%,但是中國有2.89億的農民工,你考慮到在農村留守的家屬,這意味著什么,就是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其實已經達到了75%。
也就是中國城鎮化大約還有10個百分點左右,因為發達國家的平均的城鎮化率大約是85%,也就是再過10年,中國房地產的大開發時代就結束了,進入一個存量房的時代。
這就意味什么?
這就意味著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了。
因為大家知道,我們原來地方的財政很重要一部分是靠賣地以及房地產交易相關的稅收,未來沒有新房賣了,然后的話地也沒什么可賣的,
怎么辦?只能在存量房上征房產稅,也就是保有環節征房產稅,
所以說房產稅替代土地財政是大勢所趨。
其次,房產稅試點怎么做?
第一個是稅源,我認為可能會選擇過去兩年房價上漲壓力比較大的熱點城市來試點。
大家留意,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一些熱點城市,可能會被試點房產稅。
第二個,扣稅對象是以存量房為主。
第三個,課稅的依據我估計可能是從價征收,比如說這個房子是100萬、500萬、1000萬乘上一個稅率,是0.5%、 1%還是1.5%,這個由地方來制定,國務院給一個區間,
當然這里會可以抵扣面積,比如說你家庭有多少人,人均抵扣多少平,也根據撫養負擔生育狀況,特殊群體給一些抵扣。
從稅率來看的話,可能大致在0.5~2%左右,然后也會從稅收優惠上給予免征面積。
那么這里當然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因為我們現在的房地產交易、本身交易環節的稅費已經比較重了,所以說,在開征存量環節的時候、會增加老百姓的稅賦負擔。
那么我們建議,在開征存量環節的房產稅的同時,降低交易環節的契稅等,這是第一個。
第二,要給個明確的說法,因為現在居民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不是永久產權,開征房產稅,要明確說70年以后怎么辦?給一個穩定預期。
第三,就是推出的時點。大家知道最近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按說推出房產稅最好的時點,是房地產市場景氣向上的時候。
我估計大方向肯定要推,很有可能是在未來的不久的時候,我們的一些熱點城市就要推房產稅了,
房產稅推出后會有什么影響?
那么毫無疑問第一個,多套房、投機炒房可能會受到抑制。
比如你拿的房子越多,如果再實行累進稅率,你的持有成本就會明顯的上升,
肯定對房價多少會有影響,說對房價沒影響的人,我覺得肯定是一種誤讀。
但是,我認為它的影響主要是短期,長期來說,一個地方房價還是取決于它的供求。
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如果一個地方人口是源源不斷的流入,又沒有供地,房子供不應求,這個稅是可以轉嫁的。
你比如說美國、日本、香港地區都有房產稅,那該漲還是漲,該跌還是跌,比如美國兩大海岸線房價創了歷史新高,房產稅都實行了很多年。
不要指望就房產稅這一招就把房價控制下來了,它只能說是長效機制的一個手段,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供求。
這輪調控,如何既能實現房地產去金融化泡沫化、改變房價只漲不跌投機永遠贏的目標,又能實現軟著陸、避免硬著陸、防止升級成為系統性金融風險?我們建議,在適當調整過緊政策的同時,關鍵在于構建長效機制,即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和房產稅,改變過去重抑制需求輕增加供給、重行政手段輕市場手段的做法,采取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給,金融是杠桿。隨著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入,通過“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定實現供求平衡,房價是供求的結果,進而實現房地產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