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黃益平:中國保持對外開放、融合的態度不會變

2021年09月08日19:36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益平

  中國有可能提前達到世界高收入經濟體門檻

  受疫情沖擊以后,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明顯復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從全球經濟來看,疫情期間中國的經濟表現相當不錯,但整體而言,經濟復蘇領域存在不平衡現象。

  2020年,政府采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增加公共衛生支出、稅收減免以及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等“不計一切代價”的政策來穩定經濟主體,在控制國內疫情的前提下,有效穩住經濟主體,經濟反彈比較強勁,尤其是出口,增長迅猛。

  疫情后期,經濟反彈主要靠出口帶動,投資和消費領域的增長動力不太平衡,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比較強,制造業的投資一般;消費領域,高收入家庭的消費比較強勁,中低收入家庭相對疲軟。

  疫情期間能夠保持較高出口量,因為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發展,恢復了生產。未來,等全球大部分國家控制住疫情,逐漸恢復生產之后,中國的出口量是不是還能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就不好說了。

  《中國2049:走向世界經濟強國》是疫情之前出版的,書中提到,2025年前后,中國可能達到世界銀行設定的高收入經濟體門檻。現在看來,也許中國不需要等到2025年。根據世界銀行及聯合國的指標,高收入國家門檻被定為人均GDP12600美元。去年中國人均GDP已經接近11000美元,只要保持平穩增長,明后年中國應該可以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老百姓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人均收入增長。但由于國內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地區差異,可能東南沿海大多數城市早就是高收入經濟體,但西部、北部地區人均收入仍然低于平均值。當然,世界各國都存在地區差異或者群體差異,即便像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國土面積不大、已經是高收入經濟體,內部收入差異依然存在。中國地域相對更大,差異性也更明顯。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迫在眉睫

  1978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時,人均GDP只有156美元;43年后,人均GDP增長了60多倍。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正好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同步發生。中國依靠低成本優勢,迅速崛起,成為世界重要的出口國之一。目前,中國企業正在面臨失去低成本優勢的經濟挑戰。

  上面所提到的中等收入陷阱,指大多數國家都有能力從低收入水平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但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很難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因此,多數國家達不到高收入國家門檻。由于成本提高,必然要求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缺乏足夠能力進行創新,無法適應市場需求,最后只能陷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全球有很多國家長期處在中等收入水平。

  對中國而言,未來兩三年可能將跨越中等收入的挑戰,而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對創新能力的依賴度會越來越高。現在,一部分中國企業在創新上做得非常好,5G、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中國有明顯的優勢。中國的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水平大體匹配,但與發達國家尤其是一些科技領先國家相比,創新方面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比如說中國的知識產權數量很多,但質量很難與領先國家相比,絕大部分是應用型的,甚至就是改變包裝,“黑科技”很少。所以,中國需要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持續、快速地逼近國際技術的前沿。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中國緩解因為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中國2049:走向世界經濟強國》中提到,中國從2019年到2049年可能面臨老齡化過程,人口撫養比會上升至66%,勞動年齡人口起碼減少1.7億人。勞動人口越來越少,供給、生產能力降低后,經濟發展就很難持續高速發展。比如,日本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之后,勞動力總量減少,經濟增長肯定就不像過去那么強勁。

  當下世界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數字技術的發展,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緩沖或者抵消這種勞動力短缺,減輕老齡化沖擊的程度。未來,越低端的勞動越容易被機器替代,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可替代的技能水平會不斷提高。簡單來看,重復、低技能、不需要個性化情感應對的勞動,比較容易被機器替代。未來,隨著科學大幅度進步、計算機技術顯著提高,也許有一天機器人可以替代醫生直接給人看病。

  的確有人擔心,人工智能的應用可能會對就業市場產生很多消極影響,產生新的社會矛盾。任何技術革命,都必然會帶來正面的效率的提升和負面的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等問題,所以,社會政策應該高度重視。如果一部分低勞動技能的崗位被機器替代,社會政策應及時跟上,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勞動者失業后的生活,有相對公平的收入分配,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標。

  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目前數字經濟在全球迅速崛起,尤其在疫情期間,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迫在眉睫。疫情也可能產生所謂“破窗效應”,一方面對經濟活動造成重大沖擊,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許多新的經濟機會,數字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在疫情結束之后大大加速。

  保持開放,短期對國內的經濟大循環更加重視

  過去40年,中國是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當下,中國如果想繼續依靠外部市場以及外國的直接投資,靠大進大出支持國內的經濟增長,難度越來越大。一方面有逆全球化政策對中國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規模、體量已經很大,如果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中占比不斷增長,也會帶來不平衡。

  中國的一舉一動,同樣會對別國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在經濟發展中,任何時候任何國家要從一般規模的經濟體變成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肯定要受到外部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如果中國變成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正面影響是能持續保持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帶動很多國家一起走;而負面影響是會引發一些結構的調整,比如市場份額再分配。當中國在國際市場、國際經濟增長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容易掉入“修昔底德陷阱”。如何處理好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比較敏感,但不可回避。

  從目前較為復雜的國際環境來看,未來中國可能無法繼續保持高出口率。客觀做一個預測,我覺得現在國內經濟內循環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我并不認為中國由此就采取對內的政策導向。中國保持對外開放、融合的態度不會變,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國內和國際經濟大循環相互合作。

  強調國內經濟大循環的重要性,符合經濟發展邏輯。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的經濟力量非常弱,需要通過國際經濟大循環和國際融合、通過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的高速增長,帶動中國經濟快速成長。那個時期,國際經濟大循環很成功。發展到今天,國內市場變得越來越大。目前,由于貿易沖突、經濟關系緊張等因素,出現了逆全球化的新挑戰,此時,把重心轉回國內,構建或者改善國內經濟大循環,很有意義,也很重要。

  國內大循環,一方面可以增強國內的需求消費,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供給方面的問題,提高創新力和效率。有必要強調的是,中國繼續保持開放的經濟政策是不會逆轉的,只是在短期策略上,需要更加重視國內的經濟大循環。

  企業面對逆全球化挑戰,一方面是保持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企業要抓住大的國內經濟循環戰略,把精力和關注點放在國內的市場上。不是不關注國外市場,今天我們講國內經濟大循環,是因為當下國際市場發展變得相對困難,國際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肯定也會減弱;再加上中國沒有低成本優勢,所以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更好地關注挖掘國內市場的潛力,關注中國的消費趨勢,肯定是新的熱點。

  隨著中國經濟體發展水平越來越高、越來越成熟,增長速度會不斷放緩,這是一個一般規律。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可以簡單地學習其他國家既有的技術或者管理經驗,發展經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當中國越來越逼近國際經濟技術前沿,需要更高的原創能力,經濟發展速度也必然會放慢。但這并不影響中國將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從而順利地實現中央提出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黃益平 北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