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中銀研究:從千家銀行榜單看疫情下全球銀行業發展新趨勢

2021年09月03日15:41    作者:中銀研究  

  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

  2021年7月,英國《The Banker》雜志發布了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并披露了榜單銀行的資產狀況、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等指標。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銀行業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分析1000家銀行的經營數據,可以對全球銀行業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提供借鑒。

  一、疫情嚴重沖擊全球銀行業經營發展

  由于疫情的沖擊,全球銀行業經營情況普遍不佳,體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2020年,全球銀行業的稅前利潤、平均ROA和ROC大幅下降。疫情下的停工停產、封鎖限制等措施對宏觀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多數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銀行大力計提撥備以緩解資產質量壓力,繼而導致全球銀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1000家銀行的平均ROC和ROA分別下降3.02個百分點和0.34個百分點,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9.2%。

  銀行業盈利能力惡化在疫情嚴重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尤為明顯。疫情控制不理想的地區,例如北美和歐洲地區,雖然成熟的銀行業風險防控體系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疫情的消極影響,但其盈利能力下降幅度仍然較大。在經濟不發達地區,例如拉美、中東、非洲和中東歐,在疫情肆虐和風險抵御較弱的雙重沖擊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下滑更加明顯。非洲地區銀行業2020年稅前利潤同比下降48.58%,拉美和中東歐地區分別下降53.7%和76.87%(圖1)。1000家銀行中的美國銀行業在2020年稅前利潤同比下降31.79%(表1)。部分美國大型銀行,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富國集團稅前利潤大幅下降,同比分別降低20.5%、42%、41.3%、97.6%。歐洲地區的銀行業也受到較大沖擊,例如2020年英國和德國稅前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3.04%和46.57%。

  在疫情防控得力的亞洲地區,實體經濟與銀行業受到疫情沖擊的影響相對較小,盈利狀況相對較好。2020年亞太區域銀行業稅前利潤逆勢上漲,同比小幅上升1.63%,平均ROC和ROA分別下降0.96和0.10個百分點(圖2),降幅遠低于其他區域,稅前利潤占全球比例進一步上升(圖3)。具體國家而言,日本銀行業的稅前利潤水平同比下降2.01%;中國銀行業則實現了稅前利潤同比增長5.68%,在全球稅前利潤排名前10的銀行中有6家來自中國,且稅前利潤同比均有所上升。

  (二)資產質量狀況惡化

  新冠疫情下,各國家和地區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下滑、生活質量受到較大沖擊,借款人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大幅下降,導致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有所惡化。

  2020年全球銀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上升0.13個百分點。在部分疫情嚴重和經濟較為不發達的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更為明顯。比如,南非銀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上升6.10個百分點,美國銀行業上升0.31個百分點(圖4)。

  整體來看,不良貸款率上升幅度相對較小。一方面,由于各國采取逆周期政策,銀行業對因疫情影響而出現短期還款壓力的企業,采取了調整貸款合同、展期等緩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不良資產率的上升;另一方面,疫情下為支持實體經濟,銀行新增信貸投放力度增大,對不良貸款率上升也起到緩釋作用。此外,銀行業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強化信用風險管理。例如,2020年中國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資產超過3萬億元,處置規模創新高,平均不良貸款率下降0.07個百分點。

  (三)銀行業風險緩釋能力穩中有升

  疫情期間,全球銀行業普遍增強風險緩釋能力以應對危機。各國加強對銀行的資本監管力度,通過延緩或暫停股票回購與派息的措施,讓銀行預留更多資本金來應對壞賬增加的壓力,從而提高風險緩釋能力。2020年,全球銀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上升0.49個百分點。各地區和國家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穩中有升,從而更好地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從區域來看,2020年,北美、亞太和歐洲地區分別上升0.81、0.50和0.46個百分點(圖5);從國別來看,美國、英國、法國分別上升0.94、1.29、1.90個百分點,中國銀行業的平均資本充足率基本穩定,小幅下降0.06個百分點。

  同時,全球銀行業普遍降低風險加權資產比例,降低風險暴露。疫情下,銀行業對經濟持較悲觀態度,傾向于將資金更多地投向低風險權重資產,以提高銀行業防控風險水平。全球銀行業平均風險加權資產(RWA)占總資產比例下降4.20個百分點,其中拉美和北美地區下降超過7個百分點,中東歐地區下降5.95個百分點,亞太地區下降約2.64個百分點(圖6)。各地區不同的疫情防控程度也影響了銀行業對RWA比例的控制。在疫情控制較好的中國,平均RWA占總資產比例下降較少,下降1.02個百分點;在疫情控制較差的國家,比如美國、法國,銀行平均RWA占總資產比例有較大幅度下降,分別為7.10和4.47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國銀行業對疫情下本國經濟形勢的悲觀態度。

  二、疫情對全球銀行業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一)銀行業資產規模繼續上升

  全球銀行業資產規模保持較快增長。在疫情沖擊下,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以美聯儲為代表的主要央行均實行了超寬松貨幣政策。在各國逆周期調控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下,銀行業大幅擴大授信規模,資產規模擴張速度相對較快,2020年全球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長16.41%。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總資產分別同比增長17.87%、15.7%和16.03%(表2),其中中國、美國和英國的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速較快,分別增加18.67%、15.52%和10.53%。

  (二)中美銀行業繼續領跑全球

  從全球銀行業格局來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銀行業一直表現低迷,而中國銀行業發展迅速,已與美國銀行業一起處于世界領先位置。1980年,全球前十大銀行中70%為歐洲銀行;2008年金融危機時前十位銀行中歐洲大型銀行降至4家,中國大型銀行開始進入榜單;金融危機后直至2020年,前十名銀行中大多為中國和美國的銀行,歐洲大型銀行只剩匯豐控股一家(表3)。在2021年全部榜單中,中國銀行業共有144家銀行上榜,較上年增加1家,資產總額與一級資本總額占全球1000家銀行份額分別達到25.3%和29.8%。美國共有178家銀行上榜,比上年減少6位,資產總額與一級資本總額占全球1000家銀行份額分別達到13.5%和16.0%。中美銀行業份額接近占據全球銀行業的四成,且在疫情的背景下這種趨勢仍然延續。

  在盈利性方面,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稍遜美國,但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兩者差距不斷縮小。兩國銀行業平均ROA和ROC的差距從2019年的0.6、3.4個百分點縮小到2020年的0.3、0.9個百分點。排名前5名的中國大型銀行在總資產、一級資本、稅前利潤都遠高于美國的大型銀行,平均ROA和ROC在2020年也實現了超越(表4)。良好的疫情控制水平給中國金融行業提供了樂觀的經濟預期和穩健的市場環境,使得其在疫情沖擊下仍能實現較好的發展。后疫情時代,中美銀行業領先的趨勢仍會延續,且中國銀行業持續向好態勢不會改變。

  (三)跨國銀行區域發展存在差異

  跨國大型銀行的亞太市場業績表現良好,歐美市場表現不佳。疫情給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由于各個國家的疫情防控狀況不同,其經濟復蘇水平也存在差異。2020年,匯豐控股在亞洲地區的稅前利潤達到128.32億美元,遠超在北美(1.68億美元)、中東及北非(0.19億美元)的利潤;渣打銀行在中國及北亞地區所產生的利潤占整體稅前利潤的81%;花旗銀行在亞洲的收入為158億美元,貢獻了全球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成為北美以外收入最高的地區市場;摩根大通在亞太地區的總凈收入同比增長41.46%,是所有海外市場中增長最快的,亞太地區的總凈收入已占到所有海外收入的32.25%,比上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新加坡星展銀行亞太區業務占其海外業務的87.85%;三菱日聯海外稅前利潤同比下降58.9%,但在亞太地區(除日本外)稅前利潤卻同比上升60.8%。在后疫情時代,跨國銀行在亞洲地區的業務會有更多的機遇,發展趨勢較好。

  三、對中國銀行業的啟示與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對新興領域的投入

  疫情對傳統產業造成沖擊,使銀行業傳統業務受到了較大影響,但同時也迎來了新興行業的投資機會。首先,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居家工作與生活成為常態,這使得無人配送、“云辦公”“云教育”“云醫療”和智慧城市等產業興起。其次,我國政府加大對應急物資保障領域、公共衛生服務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銀行業應抓住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契機,加大對新興行業、新基建的投入以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最后,綠色金融領域迎來新機遇。近年來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導致氣候災害頻發,引發了全球對于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關注。因此,加大對綠色金融領域,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ESG投資和綠色基金等的投入有助于銀行優化業務結構,有效減弱經濟不景氣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二)深化業務模式轉型

  新冠疫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對銀行業的服務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自疫情爆發以來,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和網銀等“非接觸”式服務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線上辦公與服務的模式可以在不影響服務要求的情況下提高效率。在后疫情時代,我國銀行業應積極布局線上產品,利用遠程辦公及線上服務的優勢,降低人工成本和業務運營成本。為了更好地支持“非接觸”式服務模式,銀行業還應利用好金融科技力量助力業務模式轉型。例如在疫情影響下,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經營狀況不佳。銀行業可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對小微企業進行精準畫像,逐漸提高線上信用貸款的比例并減小對抵押品的依賴。我國銀行業應把握好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利用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升級線上支付系統,轉型業務模式,以滿足疫情下消費者新的生活與消費方式。

  (三)審慎經營國際化業務

  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國際業務造成了很大影響,在后疫情時代我國銀行業應在海外審慎經營并確立經營目標。第一,做好國際化業務風險管控準備,應對全球風險變化。應繼續關注美國等對我國的限制政策,增強對涉美業務的風險預判與管理能力,對美國可能發起的制裁、調查、處罰等提前做好風險預案。第二,調整業務的區域布局,注重發展亞太市場的國際化業務。新冠疫情、英國脫歐和貿易摩擦給歐美業務經營帶來不確定性,我國銀行業應審慎對待,確保在風險可控范圍內發展。同時抓住亞太市場高速發展的契機,利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機遇開拓亞太市場、重點布局國際化業務。第三,把握和發展新的國際化業務機遇。由于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疫情對中小企業造成了更大影響。我國銀行業應加大對國內出口型優質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其國際化業務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務。此外,充分挖掘亞太地區的線上銀行服務和跨境電商業務潛力,關注海外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機會。

  (四)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和銀行業經營帶來了很多挑戰,我國銀行業應增強風險管控水平。第一,保持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水平,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建立銀行間的隔離和挽救機制,以免系統性風險蔓延。提升市場投資水平,做好債務違約的預判和緩釋工作。重點保障疫情下受到短期影響的企業,助力經濟復蘇。第二,關注特定行業的貸款情況。疫情對一些行業的經營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影響,例如旅游業、交通運輸、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等行業的現金流仍有較大風險。因此,銀行業在敘做業務時應做好風險排查,制作差異化信貸方案滿足特定行業的需求。第三,積極探索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面對疫情帶來的資產質量壓力,我國銀行業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對風險資產進行快速排查,對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心中有數”。可通過批量轉讓、債務置換、債轉股或尋求政府政策支持等方式靈活處置不良貸款。

  作  者:

  瞿亢      倫敦分行

  常凱文      倫敦分行 

  鄭忱陽      研究院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總行一級部門。研究領域涵蓋全球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與政策、金融市場、銀行業發展等。)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經濟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