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管清友
編者按
當前經濟正處于復蘇向類滯脹切換的過程中,經濟周期變化又與大類資產輪動密切相關。為更好把握經濟周期節奏,跟蹤經濟增速和通貨膨脹數據十分必要。其中PMI是最有效的經濟先行指標,能幫助我們第一時間了解經濟增長的變化情況,判斷經濟何時從加速轉向放緩,下面我們就來結合6月PMI數據具體分析。
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下行,關注下半年經濟回落壓力
6月PMI 50.9%,略高于預期 50.8%,稍低于前值 51%,雖然PMI繼續處于景氣擴張區間,但已是三個月連續下降,從3月最高的51.9%到現在的50.9%,已經回落了1個百分點,經濟復蘇動能邊際減弱,經濟復蘇拐點已經確認。但從降幅上看,4月最高為0.8個百分點,5月和6月均為0.1個百分點,降幅明顯收窄,表明制造業PMI運行平穩,韌性猶存,短期下行風險仍相對可控,不至于失速。
國內需求回暖,出口訂單有所回落,內外需不均衡問題有所緩解
反映內需的變化的新訂單指數為51.5%,一改3月以來的下行趨勢,較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表明國內消費還在繼續恢復,特別是受618大促因素催化,消費明顯回暖,6月消費品制造業為52.2%,高于上月1.6個百分點,也是近5個月以來的最高點。但反映外需的變化的新增出口訂單指數為48.1%,連續3個月回落,近兩個月均在榮枯線之下,這并非外需減弱,因為反映中國出口景氣度指數的CCFI和SCFI持續創新高,中國作為出口國優勢依舊明顯,短期更多是主要出口大省廣東受疫情沖擊,還有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大漲加大成本壓力、運力緊張推高運輸成本,出口商暫緩接單所致,不必過度擔憂。但拉長周期來看,海外經濟復蘇,生產逐步恢復,中國出口替代效應降低,上半年一枝獨秀的出口,下半年恐難以為繼。
生產回落至年內低點,生產擴張放緩,受多重因素影響
通常需求回暖,為了保障供給跟得上需求,理應加大生產力度,但6月生產指數僅為51.9%,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生產活動已下滑至年內低點。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一是廣東疫情,作為制造業大省,疫情防控影響工業生產;二是芯片短缺,全球缺“芯”,手機、電腦、汽車等領域生產會受到沖擊;三是煤炭漲價,上游煤炭價格上漲,加大火電廠運營成本,影響電力供應,電力供應緊張,導致多地錯峰用電,限制生產;四是設備檢修,6月夏天雨季是設備檢修維護高峰。
價格指數高位回落,上游原材料價格調控初見成效,中下游企業壓力有所緩解
發改委聯合多部委連放大招后,雖然海外主導的原油價格連創新高,但由國內外共同主導的LME銅6月跌幅超過8.6%,由國內主導的SHFE螺紋鋼微漲1.59%,增速明顯放緩,上游原材料單邊快速上漲的趨勢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61.2%,較上月回落11.6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為51.4%,較上月回落9.2個百分點,且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與出廠價格指數差額明顯收窄,有助于緩解中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避免盈利空間被過度擠壓。
價格指數高位回落,上游原材料價格調控初見成效,中下游企業壓力有所緩解
6月小型企業PMI為49.1%,較上月上升了0.3個百分點,逆轉了上月的回落走勢,且生產、需求指數都有一定的改善,特別是新訂單指數從47.7%到48.8%,上升了1.1個百分點,生產指數從49.6%到49.7%,上升了0.1個百分點,但需要關注到小型企業的主要PMI指數仍在榮枯線之下,且明顯低于大中企業。所以在下半年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小型企業的政策傾斜也要跟上。
非制造業PMI環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廣東疫情沖擊短期回落
非制造業PMI 53.5%,遠低于預期的55.3%,也明顯小于前值55.2%,環比下降1.7個百分點,降幅比較明顯。分項來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1%,與上個月持平,且為年內最高點,由于短期基建和地產韌性猶存,持續高景氣運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下滑了2個百分點,服務業消費市場快速降溫,拖累效應明顯,主要是廣東等局部地區突發疫情,線下服務消費再次受到沖擊,線下活動明顯減少,導致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廣東作為消費大省的影響不可小覷,但隨著廣東新增本土病例清零,服務業商務活動會逐步回歸正常。
總體來看,6月PMI小幅下行,經濟走弱,但這更多是疫情等短期因素擾動,不必過度反應,更應該擔憂的是下半年經濟下行
主要表現為以下四方面:
一是出口,由于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疫苗接種加速,生產逐步恢復,“替代效應”減弱,再加上大宗商品漲價潮推升企業生產成本,擠壓中下游企業盈利空間,出口競爭優勢逐漸降低,而且去年高基數效應明顯,出口雖會保持一定增長,但增速邊際放緩。
二是地產,上半年超預期,主要是受火爆的銷售支撐,地產投資有韌性,下半年房企融資受限,新開工放緩,居民房貸收緊,投資有回落風險。
三是基建,上半年本來表現就不及預期,下半年對于地方政府,防風險比穩增長更重要,基建投資沒有太大的增量空間,先行指標挖掘機銷量持續回落,基建投資放緩,仍有下行空間。
四是消費,上半年雖有所修復,但仍相對疲軟,并未恢復到2019年正常水平,且增速趨于放緩,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速還未回到疫情前水平,經歷疫情沖擊后,預防性儲蓄動機強烈,消費意愿不強,下半年也沒有明顯改善的跡象。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