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元春
為客觀辯證認識當前經濟增長形勢,為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場提供決策參考,5月6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經濟增長形勢分析閉門座談會”,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會議并作發言時表示,當前須多維度研究經濟運行新規律新問題,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一枝獨秀”,但壓力尚存,宏觀經濟尚未常態化,亟須關注美國疫苗接種情況,中美關系再接觸、再評估、再定位,區域性金融風險和國企改革,以及16歲~24歲年輕人就業等重點問題。
劉元春表示,未來,個別風險事件將很容易觸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在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地方投融資平臺債務和地方國企債務的三重壓力下,地方國企改革、金融機構重整將面臨重要窗口期。宏觀經濟正進入穩增長、低壓力的窗口期,國企改革和金融調整將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如果錯失機會,將很難再真正調整市場結構、全面恢復民營企業的投資預期。
核心觀點
?目前我們基本延用同比數據、定基比數據和環比數據來評估經濟復蘇情況。事實上,如果沖擊類型變化導致經濟總體動力出現變異,結構出現重大調整,那么單獨或配合使用任何一類數據都很難準確把握經濟形勢。
?二、三、四季度經濟復蘇仍會持續,環比增速會進一步抬升,但同比增速可能會從一季度的18.3%回落到二季度的9%;三、四季度同比增速會繼續回落到6%左右。因此,四季度將是經濟增速常態化的一個重要節點。
?在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地方投融資平臺債務和地方國企債務的三重壓力下,地方國企改革、金融機構重整將面臨重要窗口期。如果錯失機會,將很難再真正調整市場結構、全面恢復民營企業的投資預期。
?在就業政策常態化、企業招聘策略常態化、居民就業心理常態化的情況下,局部就業問題很可能演化成社會問題。近期某明星引發的兩極化輿論爭端,顯示出互聯網社會就業風險正在發生著變異,值得高度關注。
以下為發言實錄。
正確認識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須多維度研究經濟運行新規律新問題
第一,目前我們基本延用同比數據、定基比數據和環比數據來評估經濟復蘇情況。事實上,如果沖擊類型變化導致經濟總體動力出現變異,結構出現重大調整,那么單獨或配合使用任何一類數據都很難準確把握經濟形勢。一季度同比增長18.3%,環比增長0.6%,兩年平均增長5%,定基比增速10.3%。這些數據能否傳達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向位?我認為很難。以環比數據為例,目前環比季調仍按照過去的結構性方法進行,在分析季度波動特性時就會失效。因此,不能因為環比增速僅0.6%,低于去年三、四季度3.1%、4.1%的水平,就判定中國經濟不僅沒有穩步改善,反而在逐漸收縮。即使配合使用三類數據,也要謹慎分析。
第二,要正確把握大沖擊帶來的變化,尤其是存量因素的變化。大疫情、大戰爭之后,潛在增長速度的測算方式會與以往有較大區別。本次疫情沖擊使得存量人力資本、物質資本損失嚴重。在供給損失導致基數發生重大變化時,如何測算潛在增長速度、如何匹配增量和存量之間的關系,變得尤其重要。
第三,要匹配好宏觀和微觀數據、當期和預期數據。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僅為2.3%,但大家普遍持有樂觀情緒,因為參照系水平較低。2021年如果簡單地用利潤、成本、資產負債的同比增速來解讀微觀數據,差別就會很大。
總體來看,清晰判斷當前經濟形勢,需要在數據解讀方面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同比、環比、定基比要相互協調;第二,微觀數據要互相匹配;第三、要區分外生沖擊和內生沖擊的差別;第四、要正確把握不同沖擊對存量、增量的影響。
宏觀經濟正步入增速常態化的新階段
目前看來,疫情造成的缺口已經基本補齊,但增速還沒有常態化,宏觀經濟正步入增速常態化的新階段。
疫情造成的缺口被基本彌平,這一判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依據:第一,市場活力重啟。中小企業PMI指數連續兩月轉正,景氣指數開始從大中型企業向中小型企業蔓延。受疫情沖擊最嚴重的餐飲業收入同比增速175.8%,兩年平均增速基本為零,補齊了疫情的缺口。五一長假期間,出行數、交通數、企業運營狀況等各類數據基本與2019年持平。第二,需求加速復蘇,供需缺口呈現收窄態勢。去年,供給端恢復速度快于需求端。5月份以來,即使很多數據仍沒有常態化,但供需缺口收窄,3、4月份核心CPI上升,非食品價格環比上升0.2%,擺脫了物價負增長的通縮困局。第三,雖然就業形勢依舊嚴峻,但就業質量、就業數量明顯改善。
增速沒有常態化,這個判斷來自于以下關鍵數據:第一,中小企業PMI指數剛剛轉正,中小企業景氣度的全面逆轉并沒有完全實現。第二,投資意愿持續低迷,投資兩年平均增速僅2.35%,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未達預期。第三,消費缺口依舊較大。雖然五一出行人數同比增長3%,但門票收入僅為2019年的77%,出行消費下跌30%。第四,16歲~24歲年輕人就業、農民工就業問題依舊突出。
目前,復蘇進程已經全面開啟,復蘇慣性和內生動能已基本形成。二季度同比增速會出現明顯下滑,但環比速度會持續、顯著抬升。
第一,疫情錯位帶來的供求錯配,使得中國出口的“窗口期”依然存續,并有大幅上揚態勢。二、三季度,美國需求持續上揚、我國競爭國的供給能力持續受到制約,這將導致整個經濟復蘇過程中的供求錯配。從數據來看,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上行、出口集裝箱價格指數快速上揚,預示著二、三季度中國出口勢頭較好,且尤其利好制成品行業。
第二,“十四五”布局已經開始,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鄉村振興等重大舉措已與地方完成戰略對接,甚至出現了層層加碼的跡象。該跡象雖然受制于地方債務約束,但投資沖動可能較2019年有所上揚。本輪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是否會實質性減弱?還是會在層層加碼中掀起新的浪潮,埋下新的風險隱患?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第三,消費態勢整體向好。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布局了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城市住房等領域,對消費是重大利好。未來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的制定出臺,也會對穩定中低收入階層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二、三、四季度經濟復蘇仍會持續,環比增速會進一步抬升,但同比增速可能會從一季度的18.3%回落到二季度的9%;三、四季度同比增速會繼續回落到6%左右。因此,四季度將是經濟增速常態化的一個重要節點。
二、三季度宏觀經濟中的關鍵問題
第一,三季度,如果美國疫苗接種迅速,美國實施全面開放,將構成對我國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中國能否全面開放?社會秩序會受到多大程度的沖擊?這些問題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第二,中美關系會經歷再接觸、再評估、再定位的過程,三季度才可能有明顯分曉。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在第二階段的實施力度如何?如果延續第一階段的政策力度,下半年中國對美貿易將繼續承壓;如果中美關系再定位發生變化,也會帶來新的轉機。
第三,政治局仍高度關注區域性金融問題,特別是高風險機構。央行金融穩定報告顯示,四季度10級以上的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從84家上升到96家,去扛桿、防風險壓力進一步加碼。去年,宏觀杠桿率提升了26%,這直接導致區域性金融壓力產生變異。部分地級市廣義債務杠桿超過600%,20多個城市超過了300%。未來,個別風險事件將很容易觸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在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地方投融資平臺債務和地方國企債務的三重壓力下,地方國企改革、金融機構重整將面臨重要窗口期。目前來看,經濟增長內生動能已經形成,政策基調保持連續,宏觀經濟正進入穩增長、低壓力的窗口期。這意味著國企改革和金融調整將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如果錯失機會,將很難再真正調整市場結構、全面恢復民營企業的投資預期。
第四,要關注16歲~24歲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今年新增大學生就業規模超過900萬,疊加去年、前年延遲就業人口,整體就業壓力較大。在就業政策常態化、企業招聘策略常態化、居民就業心理常態化的情況下,局部就業問題很可能演化成社會問題。近期某明星引發的兩極化輿論爭端,顯示出互聯網社會就業風險正在發生著變異,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因此,雖然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一枝獨秀,但壓力尚存,宏觀經濟尚未常態化。與此同時,當下也正是深度改革、深度調整的重要窗口期,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連續,以維系復蘇態勢,壯大內生增長動能。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范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