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蘇寧金融研究院
中國銀保監會2021年2月20日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叫停了地方法人銀行的跨區互聯網貸款業務、防止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依賴于一兩家互聯網巨頭的情況、明確了合作機構必須和商業銀行做實質性的風險共擔、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實現互聯網貸款貸前、貸中、貸后的自主可控。
雖然《通知》只是針對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板塊,但是對整個銀行生態的影響十分深遠。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進行深度解讀:一、深度解析《通知》的五大條款;二、對后互聯網貸款時代,未來銀行業務結構化調整的預判;三、對中小銀行轉型的建議。
一
《通知》五大條款解析
1、全流程風控必須自主可控
“一、落實風險控制要求。商業銀行應強化風險控制主體責任,獨立開展互聯網貸款風險管理,并自主完成對貸款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具有重要影響的風控環節,嚴禁將貸前、貸中、貸后管理的關鍵環節外包。”
在2020年銀保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銀保監會已經明確要求商業銀行在互聯網貸款的全流程“營銷、調查、授信、簽約、放款、支付、跟蹤、收回”中,全面建設自主的風控模型,包含身份認證模型、授信和風險定價模型、受托支付風控手段、風險監測預警模型、貸款用途監控、貸款清收模型等。
這條放到第一條,實際上再次強調了商業銀行的互聯網貸款的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的風控關鍵環節必須自主完成,這給中小銀行的挑戰不是一般的大。現在一些互聯網貸款場景下,貸前營銷畫像和反欺詐、貸后催收工作大多數都是合作機構完成的,因為合作機構數據更加豐富,中小銀行不掌握這些數據,合作機構為了保持對場景的控制力度,也絕不會將這些數據提供給中小銀行。
2021年,中小銀行將加緊自主風控的建設步伐,對于金融科技行業是利好。
2、合作方出資比例不低于30%
“二、加強出資比例管理。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應嚴格落實出資比例區間管理要求,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現在一些互聯網貸款的資產方發起做聯合貸款,就出象征性比例如1%的資金,這實際上讓商業銀行機構承擔較大的風險。雖然一些資產方平臺聲稱會使用自有的融資擔保公司給銀行方兜底,實際上融資擔保公司資金都非常小,在總擔保貸款額度并不能超過公司注冊資金10倍的前提下,他們基本兜不了底。
所以,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實際上將合作機構和商業銀行綁到一條船上了。平臺合作方敢出錢,才會真正和銀行機構一起承擔風險。
另外,由于缺乏存款等融資渠道,互聯網貸款資產方的資金其實并不充足。30%的出資比例,就從互聯網貸款資產方的出資要求上極大地限制了單個合作機構的互聯網貸款規模。如果原來合作方出資比例是1%,那么合作機構1億的資本金,在《通知》實行之前可以做到上百億的互聯網貸款規模,現在只能做到幾億的規模。這個下降的規模特別大。
出資比例調整到30%,也可能讓近幾年如火如荼的聯合貸款行業就此死掉了,平臺0出資的助貸業務有可能迎來發展。一些場景金融平臺也可能轉為純助貸業務模式了。但是也不排除未來會有針對助貸業務的監管規定出臺。所以,銀行還是要做長期、自立更生的戰略打算。
3、25%的集中度限制門檻
“三、強化合作機構集中度管理。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與單一合作方(含其關聯方)發放的本行貸款余額不得超過本行一級資本凈額的25%。”
這對于大銀行來說問題不大,因為大銀行在合作機構的互聯網貸款占本行一級資本凈額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很多城商行、農商行卻不同,他們做了互聯網貸款之后,發現貸款上量特別快,嘗到甜頭,就很容易對某家合作機構形成依賴性,有的銀行甚至百分之百新增互聯網貸款全部來自于一二家互聯網巨頭。這條規定會減少中小銀行對互聯網流量巨頭的依賴。另外,這對于一些對外提供聯合貸款的互聯網銀行也會有影響,將會限制互聯網銀行資產在中小銀行資產中的比重。
4、自主線上貸款產品必須要搞了
“四、實施總量控制和限額管理。商業銀行與全部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的互聯網貸款余額不得超過本行全部貸款余額的50%。”
這條實際上將倒逼商業銀行發展自己的互聯網貸款產品和本土渠道流量。要建立自己的貸款品牌,發展自己的線上貸款生態,打造自主的線上貸款業務系統和風控平臺,難度非常大,一些地方型銀行,只有少數出類拔萃的代表打造了品牌鮮明、有穩定自生流量的自主線上貸款。
和合作機構做互聯網貸款也沒有錯,可以快速學習合作機構的營銷、產品模型建設、用戶體驗、風控等先進經驗,但是有一些銀行機構也沒學到經驗。這是因為,一方面,一些合作機構對產品控制較嚴,銀行機構只能作為資金提供方的角色參與互聯網貸款業務,對互聯網貸款的營銷、風控、貸后管理等精髓知之不深;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專業人才、新型人才較少,向合作機構輸送資金可以,但缺乏可以學習和實踐互聯網貸款思維和技術的人才。
5、跨區互聯網貸款被叫停
“五、嚴控跨地域經營。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主要在線上開展,且符合銀保監會其他規定條件的除外。”
互聯網貸款的邊界已明確。這條給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等地方法人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劃下了非常明確的邊界,要求他們經營好當地客戶,不能從線上跨區搶客戶了;對全國性大銀行、直銷銀行和沒有線下實體經營網點的新興民營銀行是利好的。
但是,《通知》對于可以做跨區互聯網貸款的銀行也是有影響的,因為互聯網渠道減少了,可以聯合的資金也減少了,這些可跨區的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量也會大大降低的。這也許就是政策的深意,銀行未來的線上個人信用貸款業務減少了,資金被趕往小微金融和產業鏈金融里面去了,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也許是這個政策的目標。
二
銀行業務面臨結構化調整
《通知》對中小銀行、地方法人銀行的中、短期業務發展影響是明顯的,將會把全國范圍內的銀行競爭焦點下壓到省市等地方區域,加劇了區域內的銀行貸款業務的全面競爭態勢。
做互聯網存款較多的是中小銀行、地方法人銀行,互聯網存款新規基本叫停了地方法人銀行異地吸收存款,本次《通知》又進一步將地方法人銀行的貸款業務拉回到本土區域,在經濟規模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本土區域的客戶量、存款量、融資需求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中小銀行在息差業務上的PK將是空前的、慘烈的。
之前一段時間,現金貸、線上信用貸款風起云涌,地方法人銀行的貸款業務同質化情況就很嚴重,風控數據雷同、產品利率雷同、產品客群定位雷同。如果說做跨區互聯網貸款業務倒還好,因為合作平臺對客戶的產品形態基本統一,而且平臺有足夠的海量客群空間做流量挪騰空間,倒也不需要銀行貸款產品做較多的差異化。以后就不行了,在本土區域的短兵相接的競爭,需要貸款產品的更多差異性或者附加價值。
《通知》發布以后,地方法人銀行等中小銀行的線上互聯網貸款業務量的壓降規模腰斬都不止,據筆者所知,某地方法人銀行線上貸款客戶95%以上都來自于合作平臺在省外的客戶,而且以個人信用貸款客戶為主。
在急缺資產的情況下,中小銀行會發現以前看不上的傳統業務又香了,也不盲目追求線上化了。某發達地區的城商行甚至在慎重考慮后,全面放棄了線上互聯網貸款業務,回歸線下做小微貸款、做本區域的制造業貸款業務。線上只能是一種維度的貸款服務手段,真正有溫度、持久、能給小微企業帶來粘性的動作,都在線下,嘮嘮嗑、談談經營的困難、走街串巷,也許比純線上風控更能發現企業風險和痛點。
另外,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是,產業鏈金融的發展需求空前。在《通知》發布的同時,監管對于銀行小微貸款的“兩增兩控”的要求絲毫沒有放松,中小銀行的小微貸款的批量獲客需求依然巨大。在中小銀行的消費金融板塊受到明顯壓降的情況下,小B和對公貸款板塊將會被進一步壓實到產業鏈中去,尋找優質、真實的產業鏈互聯網客戶將成為中小銀行的頭等大事,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正優質的客戶早就被低價、服務能力強的國有大行牢牢把持住了。
筆者知道的一個區域性的制造產業鏈客戶,由于成立時間不滿3年,不滿足銀行風控分類要求,2020年某城商行根本看不上,但到了2021年初,該銀行開始主動降低風控要求、積極上門服務了。中小銀行的B端客群將進一步下沉。
現在一些頭部的餐飲、出行、生鮮、先進制造、能源、新基建、高質量貿易服務等平臺都開始建設基于數據、客群和生態優勢的產業鏈互聯網了,在這些平臺上的財務管理、供應鏈融資債券、小微企業經營、票據、應收賬款、支付結算等都有中小銀行機構服務的空間。實事求是地講,在這些傳統業務上,中小銀行相比國有大行的優勢還是有的,決策快、定價靈活、對本土產業鏈理解深刻等都是明顯的優勢。
作為商業銀行,KPI始終都在,為股東創造效益的責任始終都在。貸款業務空間已經被壓縮,中小銀行為了彌補存貸息差業務收入的大幅度降低,必然會開始發展工資代發、小微企業支付結算、理財、投資銀行、數字政務、領域業務支持,以獲取中收業務收入。未來區域型銀行將會掀起理財子公司的申請浪潮。
三
給中小銀行的四點建議
除了壓降互聯網貸款規模,中小銀行需要在最晚執行時間(2022年1月)之前,尋找新的立身之本和盈利來源。在此,嘗試給出四點建議:
1、面向C端,堅定建設本土生活場景平臺
中小銀行要放棄幻想,開始建設本土生活服務場景。這樣可以幫助中小銀行擺脫對互聯網平臺聚人氣的依賴。中小銀行要通過助農、餐飲、出行、便民服務等,形成面向C端用戶的持久粘性,還可以幫助聚集小B商戶生態。
另外,本土生活場景要聚焦,聚焦有限的場景做到功能和體驗的極致。光大銀行的支持220個繳費項目的云繳費APP,招行的聚焦影票飯票和購車的掌上生活APP,濟寧銀行的聚焦美食、家政的慧濟生活APP,浦發銀行的聚焦購車、購房的甜橘APP,常熟農商行的聚焦農產品直播電商的濃農生活APP,都是本土生活場景平臺的優秀代表。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金融機構多如牛毛,金融資源過度供給時代,沒有自建場景,你的C端貸款、理財業務很難發展起來,也留不住客戶。中小銀行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殘酷的,他們面臨互聯網金融機構和國有大行的雙重降維打擊。
2、面向B端,開發非貸款綜合金融服務
現在銀行都比較青睞優質的國企、上市公司和新動能客戶,中小銀行可以問問自己,這些客戶自己能抓得住、抓得牢么?
我們是金融科技銀行?不好意思,金融科技和我們客戶需求沒什么關系,另外你真的有核心金融科技么?傳統銀行一個產品的科技投入超過你全行的科技投入。
貸款利率比拼?別鬧了,也許,你們中小銀行加權后的負債成本比大行的貸款利率還要高。
優質的客戶,向來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你一定要有具體的特長,才能贏得客戶。一些銀行號稱有企業金融服務工具,但是除了企業網銀、高利率的理財收益特征,就什么也沒有了。在B端非貸款綜合金融服務上,浙商銀行走在了前列,B端獲客和產生收益能力超強。
具體來說,浙商銀行積極通過非貸款金融服務促進供應鏈金融獲客,比如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融資管理等非貸款服務能力。浙商銀行非貸款金融服務已經包括易企銀(虛擬財務公司)平臺、涌金司庫、池化融資平臺等。涌金司庫是集賬戶管理、支付結算、資金融通、金融資產管理、流動性管理、風險管理、征信管理等于一體的金融、科技綜合解決方案,可降低企業融資敞口、降低企業財務成本、提升企業內部資源余缺調劑的能力。
依托非常實用的非貸款金融服務,浙商銀行走出去面向產業互聯網的獲客能力很強,目前已經落地項目33145個,獲客數58356個,融資余額6549億元。易企銀平臺可幫助大機構管理下屬子公司的融資和財務功能,該平臺已經覆蓋很多地方國資和控股公司。結合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產品,一個易企銀平臺的公司客戶就可以給浙商銀行貢獻日均存款4.5億。
3、發展財富管理等非息收入來源
財富管理、托管等業務不但可以幫助銀行沉淀存款,還可以增加非息差收入,促進銀行不完全依賴于生息資產,實現輕型化發展,具有對沖貸款業務風險的好處。
招行是發展非息收入的優秀代表,通過財富管理和托管業務獲得不菲的非息收入。2020年Q2末,招行理財投資銷售金額4.7萬億元,理財投資客戶數665.62萬戶;2020年前三季度,招行實現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563.38億元,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72.60億元。
財富管理方面,招行對產品和服務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招銀國際、招銀理財等有資產創設能力的公司豐富理財產品貨架,覆蓋理財、信托、私募、公募、保險、存款等產品;另一方面,通過招商銀行APP為客戶提供覆蓋“售前—售中—售后”所有接觸點的全旅程“財富陪伴”服務,實現理財資訊內容推送+投資教育+陪伴在線上的完美融合。2020年客戶經理通過招行APP向客戶推送訂單的成交額同比增長300%。
除了財富管理,招行還積極挖掘專門市場資金托管和存放帶來的非息收入。招行2020年Q2末托管資產余額14.56萬億,通過銷售、投資和配套服務組合拳,積極開拓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和保險的托管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招行獲得多地的專項債業務主辦銀行,在29省中標職業年金受托資格(受托635億元),積極爭取養老金第三支柱試點,獲取境內上市企業募資專戶覆蓋率達37.93%,其中科創版專戶覆蓋率45.65%。
4、不盲目迷信線上,建設線下小微金融隊伍
現在銀行做小微金融言必稱線上其實很片面,線下的小微客戶經理隊伍依然重要。追求純線上小微金融業務不僅沒意義,也會讓銀行離客戶越來越遠。
其實最優的模式不是純線上小微金融,而是全流程線上的小微金融產品結合線下小微金融客戶服務。線下團隊才能看到小微企業真正的風險和潛在的價值貢獻點,這些線上很難看出來。
寧波銀行是典型的線上產品結合線下團隊的模式。
在線上產品方面,寧波銀行擁有“快審快貸”、“捷算卡”等特色產品,并不斷升級“貸易融”等傳統產品。
在線下團隊方面,寧波銀行打造了“團隊、產品、政策和服務”四專的小微金融服務模式,設置了2000人專職小微金融隊伍——零售公司部,并擁有小微金融團隊專屬的IT支持部。寧波銀行基于數據分析建立線下按產業、按聚集區劃分的大網格、小網格,推動客戶經理按網格進行線下上門走訪,為客戶提供融資、結算、國際結算有機結合的綜合小微金融服務,不僅發展貸款業務,也有很強的小微存款獲得能力。
截至2020年6月末,寧波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超過800億元,較年初增加140多億元。普惠小微企業客戶戶數超過5.5萬戶,較年初增加8000多戶。2019年末寧波銀行小微客戶存款達到924億。
四
總結
互聯網貸款時代落幕的這一天早晚會到來,網絡小貸公司新規出臺后,有識之士就預見到銀行側的具體通知很快就會出臺。
純粹依賴平臺的互聯網貸款業務,銀行培育不出核心場景能力、深度行業金融服務能力,互聯網貸款業務會讓銀行高端服務能力退化。
未來的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時代,一定是收入來源多樣化的輕型銀行、和本土經濟緊密融合的場景銀行,這才是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麗模樣,金融行業也會因為多樣化而更有生機,具備更深層次的自生長動力。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旗下專業研究機構。研究領域涵蓋宏觀經濟、消費金融、銀行業發展、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等。)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