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中銀研究:“十四五”時期我國銀行業信貸投放趨勢與啟示

2021年02月08日13:36    作者:中銀研究  

  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

  “十四五”時期,世界政治格局和經濟金融形勢仍將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的發展環境下,中國銀行業機制體制更加健全、監管規則更為完善、防范風險能力不斷提高、雙向開放進程加快、金融創新向縱深發展。把握銀行業信貸投放的發展趨勢,加速信貸投放布局,實現信貸投放精準、信貸結構優化、信貸質量穩定,有助于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一、“十四五”時期銀行業信貸投放“五穩”趨勢

  (一)信貸投放增速“穩”中有降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將呈現規模增加、增速減緩、結構優化的趨勢。一是經濟增速影響信貸投放。“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增長依然會維持中高速,信貸增長由經濟增長目標決定,信貸供應與經濟增長需求基本保持一致。二是貨幣政策決定信貸投放。銀行信貸增速理論上應該和M2增速保持一致,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是“十四五”金融改革方面的目標,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主要作用是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提供穩健、“不急轉彎”的貨幣政策空間,使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三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迫切要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健全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加強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完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直接融資的吸引力有所增強,直接融資比重偏低的局面將逐步改善。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重要任務。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是“十四五”對金融業發展的指導方針,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銀行業仍面臨不良資產反彈、金融同業風險暴露、金融科技“偽創新”、“假創新”等新型風險加速滲透等問題,需要審慎穩健開展信貸業務。 

  “十三五”時期,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規模延續增加態勢(圖1),從貸款規模來看,2020年末貸款余額比2016年末增加62%,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與總貸款趨勢一致,分別增加33%和81%。從貸款增速來看,信貸投放增速總體呈穩中有降趨勢,同比增速較2016年末下降0.64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增速快于短期貸款增速和總貸款增速,呈先增后降趨勢,中長期貸款占比從2016年末的59%上升到2020年末的65%,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在低利率、低增長的長期趨勢下,預計“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約為9%-10%,中長期貸款占比將超過70%。

  (二)房地產行業貸款“穩”步回落

  “十四五”時期,房地產貸款規模和增速將繼續下行。一方面,“十四五”規劃建議首提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產品和服務需要精準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農業、工業、交通業、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是金融支持的重點。另一方面,房地產貸款管理制度更為嚴格。2020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確劃定房貸“兩條紅線”,2021年銀保監會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嚴格遵守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進一步約束了商業銀行向房地產的信貸投放量。

  商業銀行信貸投向的行業偏好通常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以上市銀行為例,圖2分析了36家A股上市銀行的信貸投放行業分布,以2007-2019年平均不良率為橫軸,以2007-2019年信貸規模年均增長率為縱軸,氣泡大小代表2007-2019年對該行業的貸款投放總規模。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規模較大的行業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貸款規模增速較快、不良率偏低的行業,如水利、環境或公共設施管理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第二類是貸款規模增速一般,但不良率很低的行業,如電力、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類行業以及房地產業、建筑業;第三類是貸款規模增速較低、不良率較高行業,如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

  房地產業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偏好行業之一。“十三五”時期,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規模維持上升態勢,但貸款增速從2016年末開始呈“倒V字”型下降(圖3)。2020年末,房地產貸款余額同比增加11.7%,較2016年末下降15.3個百分點,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金融“脫虛向實”成效顯著。“十四五”時期,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大大降低,預計房地產貸款增速維持在8%-10%左右。

  (三)傳統“三高”行業“穩”步退出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對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三高”企業的貸款規模和增速將大幅下降,“三高”企業穩步退出商業銀行的“信貸圈”。一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中國始終以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監管層也明確要求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以綠色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政策推動建立綠色信貸機制,引導和督促銀行業的節能減排和綠色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向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顯著下降。二是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支持環保行業,降低碳排放強度,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銀行業需要增強宏觀大局意識,從貸款源頭上遏制高碳排放企業,幫助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盡快實現自身運營和貸款客戶的碳中和目標。

  制造業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偏好行業之一(圖2),但不良率高始終是制造業的痛點,尤其低端制造業高污染、高能耗的形勢依然嚴峻。商業銀行應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信貸資源流向高端裝備制造業、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加快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的資金退出。“十四五”時期,預計制造業各子行業貸款規模分化明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制造業貸款規模和增速明顯壓降,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科技創新制造業迎來信貸投放熱潮。

  (四)跨境貸款回歸“穩”定區間

  “十四五”時期,疫情態勢依然嚴峻,優先推動“內循環”是經濟發展的重心,但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銀行業的跨境信貸提供新的機遇,既要防控疫情、防范風險,又要抓住機遇、穩步推進“外循環”,商業銀行跨境貸款增速回歸穩定區間。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跨境貸款發展的機遇主要有兩點,一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國際信貸業務“量質”雙升。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優質企業走出去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外國企業引進來加大中國銀行業信貸投放力度,人民幣國際化深入發展為人民幣跨境流通使用創造更好的條件,有助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中國銀行業的跨境結算業務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二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利于深化金融業投融資合作。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深化公共衛生、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科技教育合作等是“十四五”規劃建議在推進“一帶一路”方面的新內容,為銀行業在“一帶一路”中的金融服務指明方向,銀行業下一步重要的發力點在于支持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加強對國際公共衛生、數字經濟、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   

  “十三五”時期,金融機構跨境貸款規模平穩增長,增速呈現“波浪式”下降。2016年初,世界經濟增速整體放緩,增長預期不斷下調,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仍在繼續,受此影響,中國金融機構跨境貸款同比增速下降29%(圖4),經濟下行期銀行對海外信貸較為謹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世界經濟,金融機構跨境貸款再次下降,同比增速由正轉負,隨中國經濟的逐步修復,2020年末跨境貸款同比增速為5.6%,回歸正常增長區間。“十四五”時期,在海外疫情仍未結束、經濟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預計跨境貸款增速維持在7%-8%左右。

  (五)消費信貸“穩”中有序發展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的消費貸款將在穩定中有序發展。一是居民過高的負債率擠壓消費。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較快已是不爭的事實,居民償債壓力增加,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收入增長或財產升值有限,進一步擠壓居民消費。隨“去杠桿”政策逐步發力,消費貸擴張步伐迅速放緩。二是消費金融業務也迎來新的機遇。“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以消費帶動經濟增長。商業銀行會把握政策機遇,積極促進民生便利化,以優質的公共消費、汽車住房消費、城鄉消費、服務消費等金融服務抓住潛在零售客戶,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銀行也會繼續減費讓利,降低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創新個人消費金融產品,聚焦消費場景、風控建設、資金獲取、金融科技等核心要素,全力推進消費金融業務轉型升級。

  “十三五”時期,商業銀行的住戶貸款規模穩步增加,增速持續下降,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末,住戶貸款同比增加14.2%(圖5),較2016年末下降9.3個百分點。其中,住戶消費貸款余額與住戶貸款余額變化趨勢相同,年末同比增加12.7%,較2016年末下降19.5個百分點,住戶經營性貸款逆勢增長,年末同比增加20%,較2016年末提高17個百分點。“十四五”時期,預計商業銀行住戶貸款增速為14%-16%左右,住戶消費貸款增速保持在12%-14%的穩定區間,住戶經營性貸款有望進一步提高,增速在20%以上。

  二、“十四五”時期銀行業信貸投放“五進”趨勢

  (一)綠色貸款積極推“進”

  綠色金融業務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衍生的金融服務需求,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金融服務將成為新的信貸業務增長點。一方面,綠色復蘇是各國疫情后期經濟復蘇的優先選項,綠色金融是支持綠色復蘇的“利器”。“十四五”規劃建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綠色發展提到更重要的政治位置,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推動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另一方面,在碳中和目標下,銀行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向低碳產業傾斜。氣候投融資會成為銀行綠色金融的重要領域,金融業在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方面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外,2021年1月4日財政部發布《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新增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指標,綠色信貸占比成為其中的重要考核指標,信貸支持會更多地流向綠色產業。

  “十三五”時期,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投放規模平穩增加,2020年末,本外幣綠色信貸余額為11.95萬億元(圖6),環比增加3.46%,較年初增長17%。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在加快綠色發展、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也將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十四五”時期,預計商業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將超過15萬億元,環比增速有望提高至10%。

  (二)普惠金融貸款扎實推“進”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將繼續維持高增。一是國內經濟穩步恢復,但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較大。疫情境外輸入、境內反彈風險持續存在,生產活動和經濟社會循環尚未完全恢復,商業銀行需要繼續承擔保市場主體、支持小微企業的社會責任。二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增強金融普惠性。監管部門將繼續引導銀行下沉客戶群體,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增加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商業銀行將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有發展前景的小微客戶提供資金支持力度,強化普惠金融服務,信貸投放將切實下沉到基層客戶。

  “十三五”時期,我國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高速增長,2020年末,普惠金融領域貸款總額為21.53萬億元,同比增加24.2%(圖7)。其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15.1萬億元,同比增加30.3%,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為5.99,同比增加11.5%。疫情期間,商業銀行積極落實“六穩”“六保”政策,信貸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扎實推進普惠金融事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預計商業銀行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增速將維持在20%以上,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高于30%,農戶生產經營貸款規模繼續增加,有望突破6.5萬億元。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加速推“進”

  “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將快速增長,規模和增速或創歷史新高。

  一是符合國家戰略導向。“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2020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銀行信貸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供給發展的主要融資渠道,商業銀行會與創投機構、政府產投基金等加強合作,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優質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全周期、綜合化金融服務。此外,2021年1月4日《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新增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指標,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占比是重要考核指標之一,這也加速了商業銀行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投放。

  二是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是提高實體經濟質量、全面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的重要引擎。“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產業鏈重塑,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三是加速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通常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多方面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和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也表明中國需要重點突破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四)“三農”信貸推“進”鄉村振興

  “十四五”時期,“三農”貸款規模和增速會進一步提高,以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一方面,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補“三農”短板、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是重要任務。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精準扶貧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金融機構以“三農”貸款支持農村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脫貧增收工程,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另一方面,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商業銀行會積極落實金融引導政策和財政扶持政策,深入農村地區布局、發展業務,緊抓縣域經濟“藍海”,創新農村產品和服務,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用更多資金支持“三農”領域。 

  “十三五”時期,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商業銀行加大向“三農”領域業務布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顯著提高、金融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數字普惠金融加速推進。2020年末,商業銀行向“三農”領域的信貸投放總額為38.95萬億元,同比增加10.7%(圖8),增速較2016年末提高4.2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改善。“十四五”時期,預計商業銀行向“三農”領域的貸款總額將突破40萬億元,貸款增速維持在12%-13%左右。    

  (五)信貸投向區域“進”軍城市群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將進軍城市群,以城市群帶動區域信貸均衡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市群是縮小地區信貸差距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繼續疏解非首都功能,貸款規模預計仍會維持穩定;長三角將強化城市群“領頭羊”作用,綠色金融、民營經濟將拉動貸款增速維持高增;粵港澳大灣區的信貸資源會流向科技創新和高端服務業,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成渝經濟圈是潛在的經濟增長城市群,成都、重慶曾提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消費金融業務有無限潛力,在RCEP簽署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的背景下,成渝地區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可大力發展服務跨境貿易和商業。

  “十三五”時期,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區域不平衡趨勢有所緩和,但信貸資源地區分化依然存在。表1顯示東部地區信貸占比從2007年的61.3%下降到2019年的55.4%,2016-2019年,東部地區的信貸投放占比維持55%左右的穩定態勢,50%以上的信貸資源依舊集中在東部地區。2007-2019年中西部地區信貸投放占比分別提高2.8、4.2個百分點,信貸資源逐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尤其2016年中部地區的信貸占比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金融支持中部崛起戰略成效明顯。東北地區的信貸投放延續下降趨勢,與當地經濟增長后勁不足和金融機構不良率較高有關。

  “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區域分化依然存在,但城市群是信貸投放區域的亮點。從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四大經濟圈主要城市的貸款情況來看(圖9),2015-2020年,京津冀地區的貸款規模整體較為穩定,北京、天津、河北的貸款增速分別為44%、49%和87%,河北省得益于雄安新區的發展,貸款增速較高。粵港澳中廣東地區的貸款總額超過了其他地區各大城市,2020年末,貸款總額為19.6萬億元,較2015年末增加1.05倍,貸款規模維持高增。長三角中江蘇和浙江的貸款總額增速較高,分別為93%和88%,發達的民營經濟為兩地帶來更多的金融支持。2020年剛起步的成渝經濟圈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重慶和四川的貸款規模基數不大,但貸款增速分別為83%和84%,超過了北京和天津地區的貸款增速,“十四五”時期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三、“十四五”時期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布局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商業銀行在信貸投放方面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切實服務實體經濟,但仍然存在貸款行業較集中、新興行業和綠色行業投資力度不足、對東北、邊疆等落后地區信貸支持不夠、信貸科技化手段不健全等問題。在“十四五”新發展階段,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有以下建議:

  (一)優化信貸投放渠道

  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與國家政策高度重合,充分表明政府對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調節力度較大,尤其在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領域信貸投放市場化運作水平有待提高。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商業銀行應拓寬信貸投放渠道,優化信貸投放結構,在政府的宏觀監管作用下依法合規穩健經營,加大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調節力度,促進信貸投放直達實體經濟,防止金融“脫實向虛”。

  (二)增加信貸投放行業的多元化

  金融機構需要改變新增貸款向大企業、大項目、大行業集中的信貸投向特點,將信貸資源向小微企業、農村農戶、欠發達地區傾斜,實現信貸投向多元化。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應該緊跟“十四五”時期的“五進”趨勢,搶爭國家戰略導向型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基礎設施(5G、高鐵)、數字產業、綠色產業、縣域產業等將成為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集中行業。此外,制造業中升級轉型、有潛力的子行業,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是“十四五”規劃建議下新的政策關注行業,信貸投放可優先流向這類推動企業技術革新的新興行業,適當增加中長期貸款占比,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

  (三)差異化政策支持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四大城市群新興產業的發展轉型,對商業銀行的區域聯合授信、多元化融資支持、高水平跨境金融服務創造了政策紅利。重點城市群將強化在交通、信息等基建領域的一體化布局,也會激發大規模、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商業銀行需要合理分配信貸資源,實行差異化的授信和信貸政策,東部地區加大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產業領域的信貸投放;中部地區加快對新基建、新制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信貸支持;東北和西部地區把握國家戰略和政策支持,緊抓政府平臺業務和能源項目類業務,為當地政府做好產業投資、產業孵化和產業經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銀行業要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信貸投放力度,適當增加東北部地區的信貸投放,東北地區的縣域經濟業務布局是信貸投放的重要突破口。

  (四)利用金融科技助力貸款精準投放

  金融科技改變了傳統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提供方式,依托先進的科技系統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和信貸投放精準度,為金融發展注入活力。商業銀行可充分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推動智能合規審查系統與授信審批文件庫建設,實現授信審批全流程移動辦公,減少貸款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同時,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借力應用場景提升小微金融服務的精準度,通過數字技術降低融資成本和信貸風險,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五)支持對外開放,推動國際信貸發展

  隨著中歐投資協定、RECP等國際經貿規則的落地,我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國內大型商業銀行可憑借多年精耕海外業務的先發優勢,抓住自貿區網絡、“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區域的業務機遇,拓展跨境結算、跨境貿易融資、全球現金管理等國際化業務。同時加強對境外分支機構的管理,防范市場風險和區域風險,把握好金融開放的力度和節奏,在穩健經營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總行一級部門。研究領域涵蓋全球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與政策、金融市場、銀行業發展等。)

責任編輯:譚兆彤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