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
本文作者:劉昆 財政部部長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上表示,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做好財政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他提出,2021年財政工作有以下十大主要任務:
第一,精準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第二,強化財稅政策支持和引導,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第三,推動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第四,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基本民生保障;
第五,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第六,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大力推動綠色發展;
第七,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確保財政經濟穩健運行、可持續;
第八,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
第九,健全制度機制,進一步強化財政管理和監督;
第十,深化對外財經務實合作,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
以下為講話全文。
這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傳達學習貫徹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要求,總結2020年財政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財政工作。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有效頂住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破解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難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從容應對前所未有嚴峻復雜的中美斗爭,堅決捍衛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新高度。取得這樣的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掌舵領航、引路指向,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強大感召。實踐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都作出英明的決策判斷,這是我們一步步取得勝利的基石,越是形勢紛繁復雜、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黨中央治國理政、當家理財,財政部做具體服務保障工作,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自覺將財政工作放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謀劃、部署、推進,更好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
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20年財政工作成效明顯
2020年財政工作面臨的困難之多、挑戰之大,是多年未有的。疫情暴發蔓延時,全國財政收入大幅下滑,收支矛盾異常突出,地方財政運轉尤為困難。嚴峻形勢面前,部黨組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迎難而上、擔當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制定出臺了擴大財政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一攬子政策舉措,既為抗擊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恢復經濟贏得了主動。大戰大考面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克服重大困難挑戰,圍繞“六穩”“六保”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財政運行逐季好轉,預算執行總體良好,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有力推動經濟恢復和社會大局穩定,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經此一役,廣大財政黨員干部“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自覺。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生命至上,全力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財政系統聞令而動、聽令即行,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來抓。第一時間明確提出“兩個確保”。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經費,加快資金撥付使用,確保人民群眾不因擔心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11月底,各級財政疫情防控資金支出超過4000億元,為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加強應對疫情財稅政策保障。圍繞減輕患者救治費用負擔、提高疫情防治人員待遇、保障醫療防控物資供應、加強科研攻關特別是藥物和疫苗研發等方面,出臺實施一系列針對性強的財稅政策。大力支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能力水平。加強抗疫國際合作。同時,加大政策解讀和宣傳力度。組織召開系列新聞發布會,編寫發布財政支持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問答、“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等,增強社會各方面信心。
(二)加大政策對沖,促進經濟企穩回升。加強經濟財政運行分析和宏觀政策謀劃,探索創新突發沖擊下的宏觀調控新路子,有力有效應對疫情沖擊。及時出臺規模性助企紓困政策,以合理適度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將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增加1.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強化減稅降費階段性政策,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企業稅費負擔,預計全年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湖南、江蘇等加強政策宣傳輔導、效果評估,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取得較好效果。創造性設立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大幅提高政策效率。通過改革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直達機制,搭建監控系統,推動資金快速精準投放到終端,省級財政既當好“過路財神”又不當“甩手掌柜”,為基層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提供有力支撐。在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下,僅用20天時間,就將90%的中央直達資金下達市縣基層,省級財政細化下達時間平均只有1周,速度前所未有。廣東、新疆、湖北、四川等創新工作機制,探索管用做法,確保直達資金安全精準高效落地。
(三)精準聚焦發力,推動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強化攻堅保障,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支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聚焦剩余貧困縣和貧困人口,精準落實各項幫扶措施。2020年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用于扶貧的資金繼續較大幅度增加,并向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掛牌督戰地區傾斜。加大對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支持力度,著力解決“苦咸水”等“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山東、云南等扎實做好涉農資金整合工作。推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引導黃河全流域開展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推動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注冊掛牌。福建、江西等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防范化解風險取得積極成效。隱性債務風險進一步緩釋。從專項債務額度中安排2000億元,支持地方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四)突出民生兜底,優先穩就業保民生。針對疫情對就業和低收入群體帶來的影響,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堅決守住“六保”底線。著力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實施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政策,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通過保市場主體穩定和擴大就業。同時,拓寬就業資金保障渠道,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體系。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河南、廣西、貴州等出臺各有特點的新政策新措施,有力促進穩就業。扎實做好基層“三保”工作。最大限度下沉財力,大幅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強化庫款調度,防范支付風險,基層“三保”得到較好保障。穩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統一全國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加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力度,進一步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擴大低保、臨時救助范圍,健全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監管長效機制。完成93家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約1.68萬億元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工作。支持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甘肅、寧夏等扎實做好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工作。
(五)加強創新引領,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浙江、安徽、深圳等強化政策資金保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天津、大連、青島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支持小微企業紓困發展。落實小微企業稅費減免政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農支小、降低擔保費率。上海、寧波等支持發展普惠金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強化糧食能源安全保障。支持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4000萬畝。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鼓勵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打好黑土地保衛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六)深化改革開放,提高財政治理水平。一方面抓財稅改革與財政管理,另一方面抓國際財經合作,內外發力,形成服務財政中心工作合力。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修訂后的預算法實施條例頒布施行,契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順利出臺。生態環境、應急救援、自然資源、公共文化等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印發實施。國際財經合作持續深化。推動達成并穩步落實中美經貿協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完成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籌建,支持亞投行成員擴大到103個。成功舉辦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財政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制定出臺全國統一的預算管理一體化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初步建立起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制度+技術”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規范推進PPP工作。深入開展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提升專項工作。加強會計審計監管,嚴厲打擊財務造假。強化會計人才培養和資格評價,加強注冊會計師和資產評估行業管理,支持國家會計學院、財政科研和財經智庫建設。海南、陜西等高標準開展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北京、河北、西藏、廈門等扎實推進績效管理、零基預算等相關工作。山西、江蘇、重慶等嚴把支出關,著力調優財政支出結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斷加強財政制度建設。監管局轉型取得實效。各監管局全面融入主體業務,持續提升履職能力,狠抓直達資金和扶貧資金監管、地方政府化債情況核查、屬地中央單位預算審核等工作,發現并推動解決了一批問題,工作成效明顯。
(七)強化政治擔當,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樹牢政治機關意識,努力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積極配合中央巡視。落實落細管黨治黨責任。制定部黨組、機關黨委、黨支部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對部機關司局政治機關建設開展專項巡視,充分發揮財經新聞出版的宣傳和意識形態陣地作用。作風和紀律建設進一步加強。支持紀檢監察機構履職盡責,發揮機關紀委和專兼職紀檢干部作用,選優配強監管局和部屬事業單位紀檢組長和紀委書記。堅決守住精文減會硬杠杠,統籌規范督查檢查。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持續提升。開展強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燈下黑”問題專項整治,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支持和保障離退休干部發揮作用、貢獻余熱。干部隊伍建設穩步推進。選人用人滿意度顯著提升。組織實施政治素質考察,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財政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干部教育培訓,組建首批4個專家工作室。調整優化司局職能和事業單位布局,機構職能體系不斷健全。
一年來,財政工作成效明顯,成績得來十分不易。各地面對極為突出的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克服困難、積極作為,保障了本地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一些省市為全國財政平穩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各地在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過程中,聚焦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堅持以改革應對難題,推出一批實招硬招,創造了許多好的做法和經驗。這次會議專門對地方財政廳(局)工作總結進行了匯編,部分地方還作了大會交流發言,希望各地互學互鑒、取長補短,共同把財政工作做得更好。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我們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奮斗歷程,財政改革發展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一是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在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情況下,五年收入總量達到88.6萬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38%,這是在高基數基礎上的增長。二是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有力保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堅持開源節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五年支出總量達到109.8萬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56%,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減稅降費力度空前,有效促進市場主體和實體經濟發展。堅持算政治賬、長遠賬,連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十三五”時期累計達到7.6萬億元左右,在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財政再困難,也堅決保障好民生支出。五年來,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5.9%。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每年都不低于4%。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城鄉低保等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國社保基金規模穩步擴大。五是國家重大戰略支撐有力,持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國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10.9%。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農民生活、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六是財稅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基本確立現代財政制度框架。預算管理更加科學規范,績效管理改革全面實施。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分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陸續出臺。明確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七是全球經濟治理參與度提升,進一步增強國際財經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關稅總水平從9.8%降至7.5%。支持亞投行、新開發銀行順利籌建運營,推動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大幅躍升。有效運籌多雙邊財經關系,全方位多領域對外財經合作體系初步形成。
五年來,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進一步完善財政工作理念、思路、方法,深化了對做好財政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一是更加注重以“政”領“財”,把準財政工作方向,切實把黨中央交給的“責任田”種好管好。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系統謀劃提出預算安排建議,優化財政政策供給,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二是更加注重激發市場活力,改進財政宏觀調控,加強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調整赤字率、債務規模,集成各項財稅政策工具,積極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有效支持市場主體,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更加注重精準有效,完善財稅政策體系,聚焦短板弱項發力。圍繞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特別是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弱項,明確主攻方向,集中政策和資金予以保障。四是更加注重節用裕民,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把錢花在刀刃上。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優化資金使用結構和方式,進一步突出支持重點。五是更加注重向內挖潛,提高財政治理效能,協同推進財稅改革與財政管理。蹄疾步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管理、監督、績效評價、評審、信息化等基礎工作,不斷提升財政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六是更加注重統籌內外,深化國際財經交流合作,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大國思維和全球視野,深化與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經濟組織交流合作,努力營造有利外部環境。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把舵定向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攜手奮進的結果,也是財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奮發有為、努力拼搏的結果。
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更好履行財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職責使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集中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許多方面都涉及財政,對發揮好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關鍵在于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把握“三個新”的核心要義。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這是做好財政工作必須辨明的歷史方位。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這個理念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這是做好財政工作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格局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這是做好財政工作必須錨定的目標方向。只要緊緊圍繞全會精神來謀劃和落實財政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就一定能開拓財政改革發展新局面。
現在,“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十四五”新篇待啟。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財政部門要自覺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認真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積極貢獻。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把“兩個維護”貫徹到財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財政工作有著鮮明政治屬性,財政部門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科學判斷、決策部署上來。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苦功夫,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進財政工作的實踐力量。切實履行黨中央賦予財政部門的職能職責,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創造性開展工作,以扎實行動和務實作風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財政系統落實落地。
(二)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財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引導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在國民經濟循環體系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都與財政相關。財政部門要精準施策,資源配置、政策供給向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用力。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既掌握各自內涵,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使發展的各方面相互促進,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把握工作著力點,緊緊圍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等方面,完善財稅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重視預期管理和市場行為引導,提高財政宏觀調控的科學性,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科學謀劃相關財稅政策措施。要加大統籌內外力度,深入開展國際財經合作,推動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堅持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既是用好寶貴財政資源的必然要求,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在財政領域的重要體現。對黨中央關心的重大問題、提出的重大戰略、作出的重大部署、交辦的重大任務,要不折不扣保障到位、落實到位。要增強財政資源配置的完整性,加強公共資源綜合管理,把政府各類收入按規定全面納入預算,實現政策集成和資金協同。提高財政資源跨期配置效率,從更長周期、更廣范圍謀劃政策和預算安排,加強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完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以豐補歉、削峰填谷。強化技術支撐,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推動各部門各領域信息整合和共享,更好滿足財政資源統籌需要。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時刻把群眾的困難和訴求記在心里,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進一步履行好分配調節職能,統籌三次分配領域的相關政策,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確保民生支出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切實增強民生政策的可持續性。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基礎上,結合實際探索建立民生支出清單管理制度。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五)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把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作為長期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現代化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財政部門必須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要把預算管理作為過緊日子的重要抓手,科學核定預算,該砍的要砍,該減的要減,預算執行中要強化約束、及時糾偏。過緊日子不是財政部門一家之事,要壓實預算單位主體責任,推動部門在預算編制、執行、政府采購、資產配置使用等方面,做到厲行節約。突出建章立制,強化財會監督,推動建立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的長效機制。
(六)堅持改革與法治精神,推動財政更好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財政部門要把財稅改革和財政法治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堅持兩輪驅動、深度融合,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聚焦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的新任務,進一步提高認識和推動深化改革的政治站位,堅決防止把黨中央關于改革的戰略部署當作一般政策、常規工作來抓,哪里矛盾和問題突出,就重點推動哪里的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財政法律制度體系,依法履行財政職能,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強化對財政核心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著力提升財政干部法治素養。既做好頂層設計,又鼓勵基層創新,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七)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高度警惕防范涉及財政領域的重大風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更為重要。財政是發展和安全的基礎,也是發展和安全的保障,必須牢牢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支持構建大安全格局。要首先做到財政自身安全,平衡好促發展和防風險的關系,合理安排赤字、債務及支出政策,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確保可持續。著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針對影響經濟安全的薄弱環節和短板不足,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實現重要產業、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同時,密切關注事關全局的其他重大風險,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防止向財政轉移集聚,防止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一旦出現重大風險,要果斷決策、果斷出手,不能優柔寡斷、貽誤戰機。
三、扎實做好2021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做好財政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對2021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我們要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
(一)2021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初步安排
做好2021年財政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大優化支出結構力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全面落實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的要求;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可持續”主要從支出規模和政策力度著眼,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保持政府總體杠桿率基本穩定,為今后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留出政策空間。合理確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保持適度支出強度。與此同時,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大力盤活存量資金,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支持地方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主要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著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著力在及時、精準、有效上下功夫,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一方面,建立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2020年的實踐證明,直達機制極大豐富了“精準滴灌”的政策工具箱,推動宏觀政策與微觀需求緊密結合,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確保了財政資金用到基層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領域。2021年要繼續堅持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研究解決2020年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常態化制度化安排,使資金管得嚴、放得活、用得準,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效能。另一方面,落實好“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在預算編制、執行中始終厲行勤儉節約,推進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下更大力氣優化支出結構,把嚴把緊預算支出關口,深入挖掘節支潛力,加大重點領域和剛性支出保障力度。大幅度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和公用經費,并對一些重點項目和政策性補貼按照從嚴從緊、能壓則壓的原則進行壓減。地方財政也要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寶貴的財政資源騰出來,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同時,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各地要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要求,扎實做好2021年預算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強2020、2021年預算統籌平衡。各地要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努力實現跨年度平衡,政策不急轉彎。要嚴格控制2020年支出,堅決防止年底突擊花錢,盡量節省部分資金用于平衡2021年預算。用好抗疫特別國債資金,按規定將剩余資金結轉到2021年使用,用于滿足抗疫等支出需求。另一方面,切實提高財政收入質量。2021年財政收入恢復增長后,各地要抓住有利時機,努力提高財政收入質量。要抓好2020年收入執行收尾工作,嚴格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壓實2020年財政收入基數。根據財政經濟形勢科學確定2021年收入預算,與經濟發展指標保持大體協調。
(二)2021年財政工作的主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021年經濟工作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展開。我們要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2021年要扎實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第一,精準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進一步完善并抓好直達機制落實。按照“擴大范圍、完善機制、嚴格監管、強化支撐”的原則,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擴大中央財政直達資金范圍,將直接用于基層財力保障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對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具備條件的專項轉移支付納入直達范圍,基本實現中央財政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同時,提高直達資金管理水平,完善監控系統,增強直達機制政策效果。持續推進減稅降費。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和實施助企紓困政策需要,要保持一定的減稅降費力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各地要加大各類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堅決防止弱化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適當放寬發行時間限制,合理擴大使用范圍,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債券資金主要用于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領域項目,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后續融資。各地要提早做好項目前期準備、評估遴選等工作,加快項目申報審批,避免“錢等項目”。
第二,強化財稅政策支持和引導,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拓展投資空間。用好中央基建投資、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優化投資結構,重點用于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進“兩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設。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推動PPP規范有序發展。促進擴大居民消費。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快補齊農村流通短板,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渠道。優化進口關稅結構,增加優質產品進口。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加快出臺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財稅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支持西藏、新疆社會經濟發展財稅政策體系。推動財政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東北振興等相關政策措施更好發揮實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住房租賃市場發展,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用好中央財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健全成本分擔機制,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第三,推動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加大對高水平創新人才及團隊、科研機構穩定支持力度。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統籌相關資金,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支持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擴大政府采購支持首臺(套)推廣應用試點產品和地區范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切實緩解小微企業等融資難融資貴。
第四,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基本民生保障。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等,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的幫扶,推動穩住就業基本盤。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進一步改善中西部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支持高職院校擴招,分類推進“雙一流”建設。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推進全國統籌。支持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繼續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深化投資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做大做強戰略儲備基金,加強劃轉中央企業國有股權管理,提升地方委托養老基金管理效能。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支持發展文化事業產業。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蓋面和實效性。完善相關資金基金管理機制,支持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在制定和落實民生政策過程中,各地要進一步增強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續性,使民生支出建立在更有效、更可持續的基礎上。一是加強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對擬出臺的民生政策和項目,全面分析對財政支出的短期和長遠影響,對評估認定財政難以承受的,一律不得實施。二是推動建立民生支出清單管理制度,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本地區出臺的各領域民生政策進行梳理,逐步建立本地區民生支出清單,明確相關政策名稱、保障范圍、支出標準、備案流程等,按程序報上級政府備案,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
第五,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持耕地質量保護和地力提升,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實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支持農業良種培育和種業發展。優化糧食儲備結構,增強國家糧食調控能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加大先進、高端、智能化農機補貼力度。積極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大災保險試點范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穩定,重點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加強資金資產項目管理。扎實推進定點幫扶工作。
第六,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加強污染防治。鞏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成果。支持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推動長江、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源頭防控。探索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推進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引導重點生態功能區把發展重點放到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上。推動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基金。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整體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治理。積極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推動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支持優化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等重大工程,強化森林、草原、濕地、荒漠保護修復和治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問題。
第七,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確保財政經濟穩健運行、可持續。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這項工作必須持之以恒、一以貫之、不留后患。堅決防范基層“三保”風險。各地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將“三保”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堅決杜絕出現拖欠教師工資等問題,確保“三保”不出風險。要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地位,將“三保”作為2021年預算安排的重點足額編列、不留缺口。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市縣預算的審核,督促市縣打足“三保”預算。加強執行監測,結合直達資金管理,動態掌握基層執行情況,嚴禁擠占挪用“三保”支出,對“三保”保障不到位的地區,要督促地方及時調整預算予以補足,采取加大轉移支付、提高資金留用比例等措施予以必要支持。
第八,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完善稅收制度。健全地方稅體系,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改革并下劃地方。通過稅收立法授權,適當擴大省級稅收管理權限。研究適時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推進增值稅、消費稅等稅收立法。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養老保險等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積極推動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大力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建設,強化標準應用和調整機制。加快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加強和規范政府購買服務。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扎實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相關工作。健全國有金融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改革。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不斷完善國資報告機制和成果運用。
第九,健全制度機制,進一步強化財政管理和監督。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嚴格執行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安排支出。強化預算對執行的控制,加強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嚴禁超預算、無預算支出。進一步加強地方財政暫付款管理。加快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各地要盡快完成系統建設,與財政部全國預算管理匯總系統對接。中央一體化系統建設要抓緊研究推進。完善財會監督體制機制。建立健全以政府部門財會監督為主導的體系框架,加大財會監督與其他監督的貫通協調。推動會計準則高質量實施,進一步加強會計審計監管。更好發揮監管局作用。各地監管局要在聯席會議機制領導下,聚焦財政中心工作,推動重大財稅政策在地方落實見效,強化部門預算和轉移支付監管,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第十,深化對外財經務實合作,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統籌用好G20、APEC等多邊合作交流平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強化對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新機構戰略引領,深化與世行、亞行等傳統機構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制定關稅減讓實施方案,加快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地工作。加快中日韓自貿談判進程,研究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進一步完善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政策,研究出臺有利于自貿試驗區實現自身功能定位的政策措施。綜合采用貼息、專項補助等政策工具,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改革發展工作大局。推動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有效運作。積極參與經濟數字化國際稅收規則制定。繼續牽頭做好參與世行營商環境評估工作。
四、堅持和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財政系統黨的建設質量
黨的領導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能脫離的最大國情。我們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堅持和加強黨對財政工作領導的重大意義,深入推進財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一)著力提高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更好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南針”和“定盤星”,堅持讀原著、悟原理,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重要著作,持續拓展理論學習的廣度深度。完善經常性學習機制,突出“關鍵少數”和年輕干部,用好財政大講堂、干部教育在線等平臺,有計劃、分層次抓好學習教育。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認真開展黨史學習。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學風,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財政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
(二)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持續增強踐行“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不斷深化對財政工作政治性的認識,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持續提升堅決維護的定力和能力。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財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要事項、重要情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立場堅定批駁謬誤。
(三)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努力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財政干部隊伍。樹牢正確選人用人導向,落實好干部標準,統籌推進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政治素質把關,選優配強“一把手”,完善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培養機制,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推進完善“一庫兩池一室”建設。強化大抓基層、大抓支部鮮明導向,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四)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狠抓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加強對部機關司局、監管局、部屬單位黨建工作分類指導。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鞏固深化基層減負成效。精準化、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大力支持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執紀問責。狠抓內控制度執行,提升內部巡視和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強化對財政權力監督制約。
2021年財政工作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為虛名、不務虛功,立足當下踏踏實實地干,努力做好各項財政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本文源于《中國財政》2021年第1期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