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任澤平、熊柴
人口問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灰犀牛之一,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挑戰遠大于機遇。
我們長期呼吁,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以提升總和生育率至世代更替水平,加快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系以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醫。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雖不能阻止老齡化,但可延緩老齡化。并且,全面放開生育是將選擇權還給家庭自主,鼓勵生育并不是強制生育。
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爭議仍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盡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我們更期待立即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
近期各界對放開生育的共識逐漸形成,相關政策箭在弦上。2020年10月,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長期以來,某些保守派人口學者學術不嚴謹,多次在預測中夸大生育政策調整效果,最后與事實出入極大,誤導社會輿論和中央決斷,導致生育政策一再被拖延。近期一些保守學者態度發生180度轉彎,轉而呼吁自主生育,并將當時預測離譜甩鍋調研對象,不負責任。但是,我們對保守派學者正視現實、迷途知返表示歡迎,大家一起為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建言獻策,為放開生育呼吁,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1 老齡化少子化挑戰日益嚴峻,放開生育雖不能阻止但可延緩老齡化
由于計劃生育長期推行,中國人口形勢較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更為嚴峻,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1950-2019年全球婦女總和生育率從4.97降至2.27;而中國從1970年之前的6左右快速下滑至2000年后的1.4-1.6,目前低于高收入經濟體的1.7,居全球倒數。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我們長期呼吁盡快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
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雖不能阻止老齡化,但可延緩老齡化。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雖不能影響未來幾十年內老年人口規模的變動,但可相對擴大總人口使得老年人口占比相對下降,并在長期逐漸深刻改善人口年齡結構。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總和生育率為1.5。從長期趨勢看,由于生育堆積效應逐漸消失、育齡婦女規模持續下滑,當前出生人口仍處于快速下滑期,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一方面,20-35歲主力育齡婦女規模在1997年達1.86億的峰值,2030年將比2019年減少約28%,2050年將較2030年再減少約19%。另一方面,當前二孩出生人口占比仍高于一孩,表明全面二孩的政策生育堆積效應仍存,隨著政策效應徹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進等,未來總和生育率或下滑至1.0-1.2左右。并且,必須認識到,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全局,應對老齡化是局部,前者重要性高于后者。
根據我們的情景分析,若未來十年中國總和生育率降至1.0,則到2050年、2100年中國人口將分別為12.1億、5.2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分別達31.2%、53.4%。若未來十年中國總和生育率逐漸提升至2.1左右,到2050年、2100年中國人口將分別為14.0億、12.9億,老年人口比重將分別達26.8%、26.7%。從如下四個方案看,通過生育率提升延緩老齡化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2 部分保守派學者學術不嚴謹拖延了生育政策調整,最近將當時生育預測離譜甩鍋調研對象
獨生子女政策原本預期實行30年,但有關人士擔憂放開二孩將導致生育率大幅反彈、人口失控問題,因此生育政策調整屢屢受阻、屢屢被拖延。1990年代中國總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1之下,20世紀末開始部分學者開始建議逐步過渡到全面二孩政策,但在有關保守派人士影響下,2006年12月中央《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仍要求,清醒認識全面加強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2010年1月全國人口計生工作會議提出開展“單獨二孩”試點,2010年11月原國家計生委形成分省逐步放開“單獨二胎”的方案并上報國務院,2011年6月原國家計生委形成新的“單獨二孩”方案上報國務院,但均被擱置。因此,嚴格計劃生育政策直到2014、2016年才先后調整為單獨二孩、全面二孩。
長期以來,某些保守派人口學者學術不嚴謹,多次在預測中夸大生育政策調整效果,最后與事實出入極大,誤導社會輿論和中央決策,導致生育政策一再被拖延,人們獲得生育自主的權力一再被剝奪。某著名人口學者曾測算,若2012年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將導致婦女累積生育能量的突然性釋放,出生人口和婦女時期生育水平出現劇烈波動,未來4年年度出生人口將分別達到3540萬、4995萬、4025萬、3540萬,婦女時期總和生育率峰值可達4.5左右。因此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條件尚不成熟、風險很大。在2014年啟動“單獨二孩”前,該學者測算政策將在4-5年內使出生人口年度新增130-160多萬人;實際上,2014年出生人口1687萬、僅比2013年增加不到50萬,2015年為1655萬。2016年啟動“全面二孩”前,該學者又測算政策將使出生人口年度新增160-470萬,2017-2021年分別為2110、2189、2077、1936、1689萬人;實際上,2016年出生人口雖攀至1786萬,但2017-2019年分別降至1723萬、1523萬、1465萬。
在當前嚴峻人口形勢下,近期一些保守學者態度發生180度轉彎,轉而呼吁自主生育,并將當時預測離譜甩鍋調研對象,不負責任,阻撓、拖延生育政策調整的行為讓人深感遺憾。某保守學者在接受采訪時聲稱,預測結果與實際效果的差距與當時調查時群眾反應的情況和大家生孩子的時間分布的有關,在調查當中大家生育的愿望比較高,回答的比較熱情。學術研究須嚴謹科學,影響公共政策的學術研究更應如此,在實踐中,調查生育意愿往往高于實際生育結果,將預測離譜甩鍋調研對象只能說明學術研究態度不嚴謹、水平低下。
但是,我們對保守派學者正視現實、迷途知返表示歡迎,大家一起為應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建言獻策,為放開生育呼吁,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3 老齡化不可逆轉,挑戰遠大于機遇
老齡化是是經濟社會進步下人口再生產方式轉變的結果,由低生育率和壽命延長共同作用,是人類社會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人口再生產雖然是個體行為,但整體決定于社會生產方式。從采集狩獵時代到后工業時代,人口再生產類型逐漸從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走向超低出生、低死亡、負增長。一方面,社會生產方式進步對人口數量要求逐漸下降、但對人口質量要求提升,對應個體生育行為逐漸從本能到功利需求到死亡率下降驅動、再從情感需求到成本約束,因此總和生育率從5-6以上逐漸下滑至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下。另一方面,隨著生產力發展使得食品豐富、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等,人類平均壽命逐漸提升,死亡率逐漸降低。根據Gapminder數據庫等統計,1800-2019年全球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28.5歲升至72.6歲。聯合國中方案預計,到2100年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將達82.9歲,人類已經進入長壽時代。總體而言,平均壽命延長是社會進步,但低生育率則是社會進步的副作用。
隨著老齡化加深,人類社會將逐漸從青年步入中老年,雖然對健康、財富管理等部分行業是機遇,但對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是嚴峻挑戰,延遲退休不可避免。人口發展既決定于經濟社會發展,又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勢大力沉的反作用。1950-2019年,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從5.1%升至9.1%,人口年齡中位數從23.6歲升至30.9歲,聯合國中方案預計到2100年將分別升至22.6%、41.9歲。其中,2100年部分國家老年人口比重將超過50%。從需求側看,老齡化將使得人類社會需求結構深刻改變,未來健康管理、財富管理的需求將日趨上升。從供給側看,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下滑,社會撫養比攀升,全球經濟社會將隨之面臨深度調整。依靠人口質量紅利驅動經濟增長終有盡頭,未來全球經濟增速或不可避免下滑至中低水平,并且社會階層將日趨固化,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拉大。一些人將過去幾十年全球老齡化水平與經濟增長數據直接對比,論證老齡化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作用,甚至有利經濟增長,這從科學的角度是偽相關。
4 放開生育是把選擇權還給家庭,不是強制生育
全面放開生育是把生育權從國家計劃回歸家庭自主,是把生育數量多少的選擇權交回給家庭決定,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生育意愿。1949年以來,我國生育政策經歷了從早期短暫鼓勵生育到節制生育,到1970年代“晚稀少”寬松計劃生育,到1980年開始以獨生子女政策為主的嚴格計劃生育,再到2014年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嚴格計劃生育有所放松的轉變。中國生育政策收緊很急很快,但放開卻是小步微調。十九大以來,相關文件中“計劃生育”字眼消失,而代之為“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但生育權仍未明確回歸家庭。全面放開生育是尊重基本人權的需要,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應有之義。
全面放開生育并鼓勵生育不是、也不能強制生育,否則又將回到計劃生育的老路。一些人看到鼓勵生育就直接等同于強制生育,這屬于受傳統計劃生育的影響太深。從現實看,全面放開生育的效果將極其十分有限,因為總和生育率遠低于2,表明當前二孩都沒有多少人生,三孩、四孩將更少。要促進中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未來必須鼓勵生育,但鼓勵生育絕不是制定指標要求每個家庭強制生育多少,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政府作用降低生育養育成本,引導家庭實現社會預期生育目標。從發達國家看,盡管近幾十年已逐漸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生育支持體系,但尚未有一國從低生育率水平回到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回升到1.8的總和生育率水平都非常難,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在鼓勵生育方面必須花大力氣。一些人以全面放開生育后窮人富人多生、而中間階層少生的情況反對,這反映了對生育數量公平問題的關心,但不能因此剝奪他人自主決定生育的基本權利。政策部門在鼓勵生育時應對中間階層的生育問題予以特別關注。
5 呼吁盡快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
21世紀的大國競爭主角是中美印三國,中國人口形勢已對民族復興并長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形成嚴重制約。人口問題是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中國要順利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并長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正確認識人口發展的內在規律,必須正確認識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發展的關系,必須堅決摒棄人口是負擔觀念,更加以人為本,加快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我們呼吁,立即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發展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面對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生育政策越早調整越好;因為每推遲一年,人口就老一歲,育齡婦女數量就少一些,調整將更為艱難。
一方面,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當前許多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生得起、養不起。建議:一是要加快構建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公平有效的生育成本分擔機制。二是建立健全差異化的經濟補貼和個稅抵扣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至學歷教育結束。三是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大力提升0-3歲入托率。四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并對企業實行生育專項稅收優惠。五是加大教育醫療等民生投入,構建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讓每個人住有所居。
另一方面,加快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系,讓每個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醫。平均壽命延長將使得帶病生存狀態延長,健康管理和財富管理需求將日益上升。建議:一是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優化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發展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的第二、第三支柱,構建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二是改善勞動力有效供給,除放開并鼓勵生育外,從總體上縮短從小學到大學的學制年限、促進勞動力稍早進入市場,優化不同年齡退休的養老金安排,小步、分階段、漸進式提高退休年齡,加強老年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開發老年人口紅利。三是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服務。四是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五是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
考慮到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盡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并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但必須強調的是,如果能盡快全面放開并鼓勵生育,就應果斷執行、不再拖延。
(本文作者介紹: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