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東北亞經濟研究院
本文作者:周建平(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專家與學術委員會委員)
一、東北的重要性
東北問題為什么會引起全國包括中央的高度重視,歸納為三點:
第一,我國形成現在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東北地區的貢獻功不可沒。之所以中國現在有這樣的發展,讓美國忌憚,東北地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歷史上看,國家三線建設時,得到了東北企業的支持,包括圖紙、資料、設備、人員等。例如,二汽是一汽援建的,東方電機是哈電援建的。
第二,東北土地肥沃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做了很大貢獻。東北三省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0%左右,商品糧產量占全國的40%左右,每年調出的商品糧占全國的60%。江浙地區地少人多,所以糧食產量主要靠東北。
第三,東北地區老工業企業的存在,使得我國企業在對外合作中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老工業企業有較高的生產力,盡管做出來的有些產品與國際水平相比有差距,但這些企業的存在,使外國公司到中國來投資的投資成本大大降低。例如,沈陽制造的百萬噸級的石化乙烯壓縮機,這個壓縮機如果不能制造出來,那么買外國人的設備就接近二千萬元人民幣。因為我們自己能夠生產制造,所以外方設備的價格馬上可以降到一千多萬元人民幣。另外,像高檔的數控機床,外方都是向我們要高價,我們一旦能做,他們就馬上降價40%~60%不等。因此,東北在這方面的貢獻是非常明顯的。
二、認真領會堅決貫徹黨中央對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牽掛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對于東北地區的作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如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有兩方面建議:一是“怎么看”,即認真領會、堅決貫徹中央對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二是“怎么辦”,即全面正確地認識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形勢;三是“怎么干”,即明晰新時代推進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任務。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擼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環境、重振雄風,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這是總書記對東北發展的殷切希望。
(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振興東北的重要講話精神
1. 三個“事關”
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和批示里特別把東北地區發揮的作用和地位用“三個事關”給出了充分肯定。第一,事關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現;第二,事關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第三,事關我國周邊和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穩定。這三個“事關”充分說明了東北的重要性。
2. 兩個“歸根結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東北當前遇到的困難,歸根結底仍然是體制和機制問題,是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還要靠深化改革。在世界經濟周期性的調整,特別是世界經濟整體下行的趨勢下,我國經濟發展承受了很大壓力。在這個時候,東北首當其沖,承受的壓力更大一些。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東北存在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思路。
3. 四個“著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東北全面振興時,專門提出了四個“著力”: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非常深刻的認識。
4. “三長三短”“五頭五尾”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做到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提出東北振興發展的路徑要油頭化尾、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說出了東北未來的發展方向。
5. 深入思考、深入琢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現在已經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應該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新時代東北振興,一定要有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解放思想,轉變思路,抓住機遇,跟上時代,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打好發展的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在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時,一定要深入思考、深刻琢磨兩個概念:一是什么是東北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二是什么是東北高質量發展。
什么是東北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呢?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即要求不再單一地講東北的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而是要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角度來審視。要從老工業基地調整的單一角度跳出來,統籌推進結構優化、經濟轉型,特別是要使思想觀念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相適應,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適應。
什么是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提出要高質量發展。東北經濟怎樣才能高質量地發展?這也是我們應該很好學習和深入思考的。
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來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彼時正是我國經濟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2017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新發展理念,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2018年年底,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高質量這一主題做了詳細的闡述,明確提出了八項任務:
第一,高質量發展要解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第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
第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城市群質量,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第五,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有序放寬市場準入,促進貿易平衡,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第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解決教育就業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第七,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八,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中國的經濟結構,在世界統計門類中占了95%,在國家統計的300多個大類里,基本95%以上都供大于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存在產能過剩和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的矛盾。由于供給側上存在問題,所以我們不能很好地研發制造出用戶需要的產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是我國經濟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時當前和今后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將深刻影響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
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華為、北斗、5G、智能制造等進行打壓,說明我國高質量發展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提升,這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二)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東北地區要高質量發展,應該怎么做?研究認為,至少有九個方面應這樣做:
第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是保持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地方經濟有一些波動,這是隨著世界經濟波動而變化,是應該有的,但是這個波動的波幅應略小,要熨平,要把波峰盡可能降到低點,對經濟方面的影響小一點。另外,間隔期或者持續的時間不能太長,太長對經濟影響太大。如何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把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各個環節關系處理好,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區域政策,能及時跟上、協調好,是門大學問。
第二,產業結構實現合理化和高級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和基本路徑。在高速增長階段,經濟發展主要靠生產能力的擴張,導致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產能過剩,在這一階段生產什么都賣得出去,往外賣什么東西都能賺錢。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這種狀況已經不復存在,生產的東西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并且要環保、綠色,同時性價比要高,否則會被市場淘汰。因此,要提高產品的價值鏈、附加值,使經濟向中高端發展。
第三,投入產出效率要不斷提高。效率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標準,高質量發展必然伴隨著高效率。如果效率很低,經濟發展就肯定會受到很多制約。當前,經濟發展受到環境問題、土地問題、勞動力問題等的約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這就更要求經濟發展提高有效供給,盡可能地降低和不產生無效供給。
第四,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土地的約束越來越強,過去主要靠土地、資源、勞動力紅利的投入,這種主要靠要素成本投入來擴張發展的路子越走越難,因此現在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從國內來看,應該像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樣,騰籠換鳥,走創新的路子,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依靠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的投入,來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五,商品和服務質量持續提高。進入高質量經濟發展階段后,要從過去的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不斷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
第六,綠色可持續發展。過去高增長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不可再持續下去。現在中央對環保的督察非常嚴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盡可能小地消耗資源,同時要對環境進行很好地保護,通過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體系,通過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七,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城市群質量。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水平。
第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不斷滿足。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講話里說得很深刻,用四字成語歸納起來,即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概括起來一句話,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及時地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九,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出口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未來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很重要。
三、全面準確認識當前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
隨著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政策落地,東北經濟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經歷了2014—2016年的低谷后,從2017年開始,東北經濟形勢出現了變化,回穩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特別是遼寧省,主要經濟指標都由負轉正,也結束了增速連續兩年全國墊底的局面。
(一)工業增速
2018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為9.8%、5%和3%(同期全國增速為6.2%),如圖2-1所示。可以看出,東北三省全國墊底的狀況大大改善,形勢喜人,東北三省已經從谷底走了出來,這是非常強的利好信號。
(二)投資增速
2018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分別為3.7%、1.6%和-4.7%(同期全國增速為5.9%),如圖2-2所示。
(三)消費增速
2018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分別為6.7%、4.8%和6.3%(同期全國增速為9%),如圖2-3所示。
(四)進出口增速
2018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約為7 546億元、1 363億元和1 748億元,分別增長11.8%、8.6%和36.4%(同期全國增速為9.7%),如圖2-4所示。
(五)財政收入增速
2018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約為2 616億元、1 241億元和1 283億元,分別增長9.3%、2.5%和3.2%(同期全國增速為7%),如圖2-5所示。
與2018年相比,2019年東北地區經濟釋放出更多回穩向好的信號,其中遼寧省經濟運行基本已度過了最困難時期。初步研判,2019年東北地區經濟回穩態勢將更加穩固。
預計遼寧省將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黑龍江省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考慮到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數據做實等因素,吉林省經濟數據將出現一定波動。同時,東三省內部不同地區的行業企業的分化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一些重點領域的風險變化需要高度關注。
四、東北經濟持續向好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在講到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東北經濟也有很多問題。要做到穩中不忘憂,好中知難,越是形勢有所好轉,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大量的體制性機制性的結構性的深層次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如何加快統籌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轉型,仍需要付出艱辛努力,這也是東北發展中繞不過去的坎。
(一)產業轉型
要由傳統工業產業為主向科技創新型服務產業為主轉變。東北過去主要是提供單一設備為主,現在的要求是為客戶提供精準化、差異化和定制化的服務,提供總體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提高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另外還要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
(二)城市轉型
由城市功能缺失、單一型向承載集聚、輻射、引領帶動型轉變。要改善城市功能規劃的問題,比如沈陽、大連作為遼寧的中心城市,要起到承載、聚集、輻射、綜合帶動作用,這是過去比較欠缺和不足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問題、市政基礎設施的優化和功能園區問題、完善城市配套服務的問題,以及如何打造宜居的環境,這些都對城市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轉型要求。
(三)社會轉型
由事后扶貧濟困型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型轉變,這也是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從更高的要求來說,能夠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重點解決好就業、養老、醫療、住房、入托、出行難等問題。這也是全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初衷,要始終把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四)生態轉型
由工礦生產型向山、水、林、田、湖、草和諧共生和宜居、宜業、宜游型轉變。有些城市因礦而設,因工業而發展,這種工礦型企業,對城市周邊的發展考慮不多,很多城市在礦山環境地質災害處理、水體環境、城市綠化和生態修復等方面,存在綜合治理的問題,這也是繞不過去的坎。
(五)文化轉型
由計劃經濟長期影響形成的習慣思維向市場經濟努力創新、奮斗拼搏的思維轉變。
(六)體制機制轉型
按市場經濟需求,由過多依賴“有形之手”向更多依靠“無形之手”轉變。
五、當前面臨的“四個短板”
(一)體制機制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東北地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2013年,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的第一次批示就講到了東北的體制機制問題。如何找到解決出路,要從四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營商環境優化還需持續加力,加快構建新型的“親”和“清”的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二是國有企業改革進展不夠快,需要解決發展的歷史包袱問題;三是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四是一些領域顯性和潛在的風險仍然較大,需要解決好民政領域的短板、欠賬等問題。
(二)經濟結構短板
經濟結構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從東北的情況看,經濟結構不優已經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
1. 經濟發展方式,要從過去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 經濟發展驅動力,要從過去主要靠土地資源勞動力等廉價要素投入,轉向科技創新驅動。
3. 經濟發展理念和思維習慣,由以往習慣發文件、檢查管制,向學習使用經濟、市場、法律和政策手段管理經濟轉變。
4. 從產業結構上看,傳統產業占比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低。
5. 從產品結構上看,產品主要集中在產業上、中游居多,初加工居多,集成度低,缺少產業集群。
6. 從技術結構上看,多數產品技術處于中低端,且原創性少,仿制的多,附加值低。
7. 從企業所有制結構上看,國資長線過長,集中度低,民企發展不充分,且缺乏龍頭企業。
8. 從綜合競爭能力上看,企業投入產出等經濟性指標,財務盈利指標較多低于市場水平。
9. 從市場適應能力上看,對市場變化的反應和靈敏度低,往往是去找市長而不是積極去找市場。
10. 從區位條件上看,東北物流成本、采暖成本均要高于中部和東部地區。
(三)開放合作短板
1. 在對外開放方面,對外貿易中高附加值產品占比低,尤其是服務貿易不發達,服務外包業務總量還很小。
2. 在區域合作方面,對內開放格局不大,區域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不突出,對國家推動區域協作的政策、戰略把握不深、運用不夠。
3. 在融入國家開放戰略方面,對外開放平臺、通道、貿易和投資之間缺乏統籌推進,外向型經濟建設滯后,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大格局尚未形成。
(四)思想觀念短板
1. 體現為“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不透。
2. 體現為“以官為本、權力至上”,仍然存在“我管的企業” 這種思想。
3. 體現為“多諾少信、前后不一”,有的干部對企業不講誠信。
4. 體現為“坐而論道、說多做少”,表態調門高,具體執行落實差。
5. 體現為“視野狹窄、自我封閉”,站位不夠高、眼界不夠寬、格局不夠大。
6. 體現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的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不足。
7. 體現為“坐等靠要、怨天尤人”,有的干部存在畏難情緒。
六、新時代推進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出了東北高質量發展的“六項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既是路線圖,又是方法論,為新時代東北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則和行動指南,對于我們推動新時代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有著重要意義。
(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良好的營商環境具有“洼地效應”“連鎖效應”,能使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不斷匯流聚集,形成強大力量,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體制機制是東北優化營商環境的深層次、根本性問題,最核心的是處理好“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關系,政府對企業應是“無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難事不放手,好事不伸手”,要改變辦什么事都要找人、托人的現象。只有打贏這場攻堅戰,才能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水平,真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環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二)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堅持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積極扶持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盡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要“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直擊制約東北振興發展的要害。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和問題?唯有持續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和支撐作用,通過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揚長補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1. 激發創新動力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關鍵是要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住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推動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向產業鏈的中高端邁進,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2. 激發創新動力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重點是要積極扶持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一方面,傳統產業“老”中生“新”,不斷實現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各類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疊加共振,為振興發展積聚了后勁。
3. 激發創新動力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根本在于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東北地區科研院所、高校眾多,是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家底”。但目前看,這一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優勢,科研投入少、成果轉化難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深入推進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創新高地建設,拓展創新發展空間。通過不斷加強科技供給能力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4. 激發創新動力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人才是第一資源。應根據東北地區的具體情況,針對管理、科研和企業發展的問題和需要,深化穩定人才政策、激勵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政策和優化人才政策,激發人才的活力與潛力。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進入新時代,“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不應再成為“流行曲”,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才是未來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主旋律”。要拿出時不我待的干勁、百折不撓的韌勁、敢想敢干的闖勁,牢牢把握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加快結構調整和新動能培育,堅定走對、走實、走好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優質發展的振興之路。
(三)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合作,形成東北地區協同開放合力。要以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為依托,深入推進東北振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對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動起來。
1. 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哈大齊工業走廊,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動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東北地區擴大開放提供載體和平臺;積極主動推進遼寧與江蘇、吉林與浙江、黑龍江與廣東、沈陽與北京、大連與上海、天津與長春、哈爾濱與深圳對口合作,在互動交流中實現互惠共贏。
2. 面向省內,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發揮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其他城市和區域的發展。
3. 立足東北,要形成東北地區協同開放合力,加強各省份在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的合作。以深入融入“一帶一路”為契機,探索共建“東北亞經濟走廊”,引領東北地區實現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4. 放眼全國,要深入推進與國家重大戰略的對接和交流合作。當前,東北地區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地區的合作仍然不夠緊密,有非常大的交流合作空間。一是要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合作,共同打造環渤海經濟圈。與遼寧省緊鄰的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對東北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巨大。二是全方位推進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東北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是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東北振興與“三大戰略”對接融合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跨區域合作、實現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
5. 推動互鑒政策經驗,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借鑒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優化投資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加強對接省市民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完善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金融環境和法治環境等。
6. 搭建平臺載體,探索共贏發展路徑。加強重點區縣和功能區合作,促進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臺之間的交流對接,確定各對接省份內部區縣之間的合作關系。
(四)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和深化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監管、國家公園、生態補償等生態文明改革舉措,加快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東北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
1. 切實加強糧食生產。要加快糧食生產結構調整,穩定發展水稻生產,重點支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發展優質粳稻,并在其他水土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適當發展水稻種植。
2.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東北地區以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區域性特征明顯的特色農業。東北地區要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全力抓好特色產業的提質增效,做大做強,鞏固品牌地位。
3. 完善農業體制機制。充分結合東北地區自身特點,積極發展合作制經濟,將家庭聯產承包制、商品經濟、股份制經濟引入合作制經濟中,大力發展高水平的集體經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科學、現代的經營管理促進特色農業發展。
4. 加快建設一批生態旅游目的地,使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巨大優勢。要充分利用獨特資源和優勢,建設冰雪運動基地,推進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等發展,承辦大型冰雪賽事,開展冰雪人才培養培訓。
(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對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提出一系列要求。要把對外開放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構建內外聯動、陸海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1. 突出東北特色,構建開放格局
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和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為支撐,以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為龍頭,以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依托,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互利共贏。
2. 提升能級水平,打造平臺載體
進一步發揮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東北沿邊地區的開放帶動作用,以主要交通干線為軸線,以沿海港口和沿邊口岸為支點,做強開放型經濟。建設大連中日韓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和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
一是要加快探索創建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16+1”經貿合作示范區,使其成為遼寧全面開放的標志性品牌。
二是要完善重點邊境口岸基礎設施,逐步形成現代化國際航運中心服務體系和開放口岸。
三是要推進大連金普新區、長春新區、哈爾濱新區以及一批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升級,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聚集度,使其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
(六)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要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按時完成脫貧任務,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好城鄉生活困難人員的基本生活。要加大東北地區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支持東北地區軌道交通、集中供熱、網絡寬帶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1.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政府貼息、銀行貸款墊付等方式,沖抵養老保險缺口,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2. 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資源枯竭城市和獨立工礦區、老工業城市、國有林區和墾區以及重點鎮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任務。
3.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大力支持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對吸納就業量大的產業進行政策和資金扶持。支持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4.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優化發展高等教育,實施高等教育提升工程,加強高校能力建設,以學科建設為重點,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群,建立具有科研及人才培養強大實力、產業化發展前景廣闊的學科體系和研究生教育保障體系,提升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七)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東北振興的堅強保證
東北振興,關鍵在黨,確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必須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1. 要加強東北地區黨的政治建設,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社會氛圍。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2. 要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專業化水平。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樹立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把擔當作為者大膽用起來,讓敢于擔當蔚然成風。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出真招、辦實事、求實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本文作者介紹:東北亞經濟研究院是東北財經大學匯聚校內外優勢資源創建為服務國家面向東北亞需求的高端新型智庫、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和研究人才的培養基地,將為建言獻策、服務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組織、資源和機制保障。)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