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吳曉波
T同學:
見信如晤。接到你的來信是荷花開的時節,現在坐下來回復,窗外的江南紅楓已開始飄落。2020年的下半年特別忙碌,仿佛一個欠債的人,趁年關將近的時候必須匆匆地把錢還掉。
從來信知道,你是一個學藝術的,前幾年搞自媒體,弄了一家公司,現在“創業失敗了”。從字里行間看得出來,今天的你,對商業充滿厭惡感,認定“商業社會就是由千千萬萬個推銷員組成的,只不過多了一個麻醉自我的方式”。你給我寫信,大概覺得我也是一個被商業耽誤了專業的誤入歧途的羔羊。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吧。
人生要學習三個相處之道,一是與自己,一是與愛人,一是與金錢。說到難易程度,恐怕沒有辦法分出。
前幾天在阿那亞碰到西川,我隨口聊起他的詩歌和他的一幫詩人朋友海子、駱一禾、楊煉,西川有點吃驚地說,你不是搞財經的嗎,怎么對我們還挺熟的?西川不知道,大學的時候,我在圖書館寫了四年的現代詩,到今天,我的書房里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書與詩歌和散文有關。
寫字的人看錢,要么高看,要么低看,很少能平視的。晉人王衍愛財,平日喜歡一個人躲在房子里數錢,他的娘子戲弄他,指著那堆錢問,這是什么?王衍死活不肯從嘴巴里說出“錢”這個字,于是稱之為“阿堵物”。
“阿堵物”很好,能夠買到世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阿堵物”也很臟,它可以敗壞世上幾乎所有柔軟的美好,從友情、恩情到心情。從事商業或創業,就是一個生產“阿堵物”的過程,那當然更是百轉千回、無比煎熬和令人倍感挫折。
阿瑪蒂亞·森所謂的“身份的焦慮”,也一度困擾過我。
這些年來,我常常被問及一個問題:“你是一個文人,還是商人?”說實在話,到今天,我還是無法做出明確的二選一。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也不會去做二選一。
創業于我,不僅是獲得財經素材和深度了解商業世界的一種手段,同時也已經是生命體驗的一部分。我享受商業給我帶來的智力挑戰,也在不斷的挫敗和質疑中去體味人生的豐富度。對我——也許對絕大多數的男生而言,這種可以被量化的、極度刺激的體驗,只有在血腥的戰爭和商場上才可能獲得。
的確,對于學藝術的你,可以把創業看成是一種可以量化的行為藝術。它的成功或失敗,與貴賤無關,與高級或低級無關,在某種意義上,只與財務報表有關。
前幾天去上海的TX淮海,那是最近滬上最火的年輕人打卡地。有一個95后的姑娘看上了一個向日葵抱枕,居然售價3000元。旁邊的男生嘟嘟囔囔地去埋單:“就這么個東西,那么貴!”女生盯了他一眼:“這是村上隆的限量版,你不知道?”
那男生估計真的不知道。
村上隆是日本的潮流藝術家,據稱他每年創作的藝術品及相關衍生品可以銷售一億美元。然而,就在今年的5月底,村上在自己的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村上隆沮喪地對粉絲們說,因為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他的工作室可能要破產了。
與此很類似的,還有一個故事。
邁克爾·波特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戰略學教授,他創作的“競爭三部曲”是所有商學院的必讀課本。可是,在2012年發生過一件轟動一時的事件,由波特發起成立的一家戰略咨詢公司摩立特,因經營不善,向法院提出了破產保護的申請。“戰略大師也救不了自己的公司”的新聞,一度讓波特非常難堪。
如果村上隆或邁克爾·波特不經營自己的公司,那么,他們一直是那個象牙塔里的“安靜的美男子”,經濟危機或疫情,對他們而言,僅僅是靈感的來源或研究的課題。但是一旦沾上了創業的泥巴,誰也逃不出財務報表的拷問。
跟“靈魂的拷問”相比,“財務報表的拷問”最大的不同是,它可以被量化。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甚至大部分有專業能力的、驕傲的科學家、知識分子都不適合創業。商業上的挫折,會讓他們產生難以言說的恥辱感,這將曲折地投影到他們對“阿堵物”的態度上。
其實,創業或金錢,如同我們生命途中曾經交集過的一位戀人,沒有那么高尚,也沒有那么不堪。它僅僅是無數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之一,選擇它的時候,不必飛蛾撲火;離開它的時候,也不必咬牙切齒。
今日中國,是一個物質繁榮而精神苦悶的時代,尤其是在思想市場,四處是禁忌和雷區,充滿著種種的不自由。相比較,商業世界倒算是一個比較公平和自由的市場,你可以在法律的紅線之上,盡情放肆地沖撞和試驗,前輩是用來弒殺的,偶像是用來推翻的,傳奇是用來顛覆的,規律是用來證偽的。
對于當代的年輕人而言,創業或參與創業,也許算是一種反抗平庸、并在時代的身上克服自己的一個不錯的選擇項。
人生要思考的問題,不是我們應該離金錢有多遠,而是我們離金錢有多近。在寶馬雕車香滿路的世俗世界里,我們終究要靠近它,親近它,與它糾纏和搏斗,享受它帶來的歡愉和苦惱。而最致命的挑戰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能被金錢吞噬,我們不能在任何的誘惑或其他境況下喪失自我。
一個獨立的自己,與你從事的職業、所在的國度和與商業的遠近,都無關。選擇了就去努力,放棄了,就不必糾結。
紙短意長,一言難盡,就寫到這里了。
現在,我要去到窗外,撿一片紅楓的落葉,夾到正在閱讀的斯文·貝克特的《棉花帝國》里。若干年后,某個情景下,也許會重讀此書,又會驀然中重逢今日的心情,想起我給你寫的這封不無枯燥的信。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作家。本專欄為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內容。)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