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諸建芳
核心觀點
近期美元走弱、黃金走強,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外部風險累積增多。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認為,“內循環”絕非“自我封閉”,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本質上,我們是通過“內循環”促進“雙循環”,包括以不斷擴大消費市場讓世界分享中國增長紅利、以產業鏈優化升級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以新型城鎮化提供我國更持續的增長潛力等。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不單單是擴大國內消費,也包括加大產業鏈投資和城鎮化投資等,補短板和鍛長板共同發力。中國將通過自身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繼續帶動全球經濟恢復和增長。
摘要
▌ “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疊加美國經濟歷史性衰退和美國大選前國內政治形勢不確定性增強,美元出現持續性走弱、黃金出現趨勢性走強;而應對疫情沖擊,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大規模的資產購買或許會侵蝕美元信用的根基;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仍較強,特別是在美國大選臨近之際,美國一些政客可能繼續釋放反華言論。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認為,“內循環”絕非“自我封閉”,從歷史上看,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夠持續發展,我國對此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從我國自身來看,以“內循環”為主體,帶動“雙循環”,正是順應我國內需占比不斷擴大、消費占比不斷提升這一轉型升級的過程。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中指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一直以來我國在全球發展中倡導的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 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21日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可以看出,暢通“內循環”,也是為了促進“雙循環”,以中國經濟發展帶動世界經濟復蘇。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不單單是擴大國內消費,也包括加大產業鏈投資和城鎮化投資等,補短板和鍛長板共同發力。我們認為,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至少包括三個重要方面:一是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讓世界分享中國擴大內需戰略的發展成果;二是優化升級我國產業鏈布局,提高高科技產業規模占比,以此促進穩定全球產業鏈,提高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三是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促進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設,培育新的增長極,夯實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繼續發揮好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
正文
▌ “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討論時再次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21日企業家座談會上,完整地論述了雙循環的發展邏輯,即“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主要考慮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對我國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7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們認為,“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面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因素增多、中美不確定性加大這樣的國際背景,通過疏通“內循環”帶動“外循環”、通過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帶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這一戰略舉措使世界進一步分享中國大規模內需市場的潛力,促進中國在穩定全球經濟中更好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美元走弱、黃金走強,反映國際形勢較為復雜、風險因素較多
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疊加美國經濟歷史性衰退和美國大選前國內政治形勢不確定性增強,美元出現持續性走弱、黃金出現趨勢性走強。由于二季度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二次反復并迅速擴散,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二季度GDP環比折年率跌幅高達32.9%,創下二戰以來最大幅度的單季跌幅,其中消費成為當前拖累美國經濟最為嚴重的需求側變量,對二季度美國經濟的拉動率為-25.1%。從全球來看,印度、巴西等國家的疫情也仍未見拐點。
應對疫情沖擊,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大規模的資產購買或許會侵蝕美元信用的根基。當前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在3個月的時間內迅速膨脹,6月10日達到最大值7.22萬億美元,近兩個月的擴張速度放緩,7月29日的最新值為7萬億美元。美聯儲大規模擴表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后遺癥。從美元走勢上看,在3月全球流動性緊張時,美元指數突破了100,但是目前美元指數已經從2020年3月20日最高點103.01震蕩下行至7月30日的92.93,同時倫敦金價已于7月29日創下近30年來的高點1980.8美元/盎司。雖然黃金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與全球通脹預期下實際利率進一步走低有關,但是“弱美元、強黃金”的組合還是反映出了市場對“美元信仰”的擔憂。
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仍較強,特別是在美國大選臨近之際,美國一些政客可能繼續釋放反華言論。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美國關閉中國駐美領館,打壓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限制中國記者在美正當新聞活動,限制中國留學生入境,干預香港事務,借南海問題挑撥中國與地區國家關系,干預西藏、新疆事務,以及對臺軍售,企圖通過制造事端來分散國內民眾的注意力,意圖在于減少因疫情防控不力而造成的選舉壓力。這些做法給中美關系帶來了變數,極大地增加了我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面對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我國提出的“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
從歷史上看,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夠持續發展,我國對此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根據金星曄等(2019)的計算,1500年至工業革命前,中國GDP在世界總GDP中的比重始終在26%以上,1600年達到峰值34.6%;而工業革命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大幅提升,由于中國自我封閉對外關閉門戶和市場,停止接受創新和新技術的輸入,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斷崖式下滑。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世界GDP的比重仍然非常低,但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正是因為在深化改革的基礎上,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才得以實現了近代以來歷史性的迅速增長。
從我國自身來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正是順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近2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和2000年初相比:一方面,經濟體量明顯擴大,2000年我國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只有3.6%,到2019已經超過16%;另一方面,彼時我國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非常明顯,但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投資和消費雙輪驅動、消費占據主導的內需驅動型經濟體。也就是說,“雙循環”的戰略論斷,是順應我國經濟的這些發展特征,指引我國從“世界工廠”向“全球消費中心”發展轉變的重要思路。
我國倡導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越來越大。2013年3月23日,習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時首次系統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并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20年6月18日,結合當下疫情形勢,習總書記寄予了“一帶一路”倡議新期待:“我們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
我們認為,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至少包括三個重要方面:一是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讓世界分享中國的擴大內需戰略;二是優化升級我國產業鏈布局,提高高科技產業規模占比,以此促進穩定全球產業鏈,提高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三是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促進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設,培育新的增長極,夯實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繼續發揮好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
以不斷擴大消費市場讓世界分享中國增長紅利
根據eMarket的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零售消費市場,系一個多世紀以來首次超越美國,預計到2020年末中國的零售消費市場達到5.07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4.894萬億美元;到2024年,中國零售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6.123萬億美元。伴隨著居民購買力的提升和消費市場規模的擴大,近二十年來中國進口占世界進口的比重不斷提升,2018年已達13.9%,未來在“雙循環”格局之下,這一比重料將持續提高。
以產業鏈優化升級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
WTO 發布的全球價值鏈報告顯示,與 2000 年相比,2017 年中國、美國、德國成為全球三大供給中心,2000 年時最大的三個供給中心還是美國、德國和日本。中國供給不僅輻射周邊國家,還輻射歐美。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產業鏈結構的優化升級將通過全球產業分工這一渠道擴散至其他國家,有助于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
從這次全球新冠疫情的沖擊情況來看,由于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而且能夠較快地組織形成醫療物資、居家辦公設備等產能,因此在外需下降較為明顯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增速仍維持穩定,對穩定全球產業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長期來看,我國加工貿易占比仍較高,很多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市場、資源兩頭在外”。我們認為,我國高技術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將進一步豐富我國高、中、低增加值的生產環節,并在內循環和外循環的兩大循環內形成多個產業鏈閉環,以此進一步提升我國產業鏈和全球產業鏈抵抗外部沖擊的能力。
以新型城鎮化提供我國更持續的增長潛力
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一個前提是仍要維持我國經濟中高速的增長,在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較大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好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這意味著中間有16.22%的差值,對應著2.27億人口還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落戶。同時,按照世界城市化發展的“S型”規律曲線,城鎮化率顯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仍處于中期,未來還存在繼續提高的空間。
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將帶來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從而帶來更多的投資和消費,提供經濟增長持續潛在動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此前表示,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初步估算,今后十年,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至少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
通過培育新的城市增長極,促進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是“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涵之一。從數據上看,中國GDP占全球的比重不斷提升,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逐步提升,2019年這一數值已達到32.36%,預計疫情沖擊之下的2020年該數值仍將進一步提升,只有未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才能更好地發揮全球經濟中流砥柱的作用。
總的來說,在長期戰略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將更加堅定信心和意志,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絕不意味著“自我封閉”,而是通過深挖內需、擴大消費市場,讓世界分享我國的發展成果,從而促進內外雙循環。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于長期的發展方向問題,會在今年10月即將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進一步明確。我們相信,未來在我國暢通內循環、促進雙循環的戰略部署下,中國與世界經濟會形成更為良性的互動,以此應對各種風險沖擊。
(本文作者介紹: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