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楊斌
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
——蔡元培
01
學好(hǎo,三聲),學習好,是教師或者親友經常勉勵學生努力的目標。
初聽,大都認為是希望“學得好”,功課學得好,成績考得好,名次排得好,如果是研究生的話,還可能有:論文發得好,工作找得好。
但我想這只是學生求學問道的第一層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教與學的目標只停留在突出顯性指標的這一層,顯然是很不夠的。
02
學好(hào,四聲)是第二層境界。
讀音不同,含義也不同。
這第二個“好”字,說的是好奇的心態,好學的習慣,好問的精神,好研究問題,好挑戰現狀。
學變成了人生的一“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好,“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的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好。
習近平總書記說,學習對青年人來說,不僅應該“作為首要任務”,還應該“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正是希望大家達到這一層境界。
跟“五唯”那些定量指標比起來,這第二層境界的衡量,沒那么數字化,卻也并非無跡可尋——你看那好學之人眼中的光,看那好思之人沉靜的神情,看那種好戰之人攻堅克難時“福流”沉浸的狀態。
教育一旦讓學習者達成這種“好”的境界,不管在學期間的知識帶走了多少,便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再無所謂畢業或者離校了。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達到這個境界,學習者方可稱作是“主動學習者”。
03
第三層境界的學好(hǎo,三聲),讀音相同,含義卻不同。
這次,說的是品德、修養與價值觀。
百姓口中說先生教人學好,孩子跟人學好,重音放在這個好字上,略微帶點兒化音處理,強調的卻是學習最要緊的目的——立德樹人。
“德者,本也”,一個人有再多知識,有再大本領,有好學習慣,但沒有這第三層境界,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準繩,沒有了做人的基礎。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蔡元培先生說“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清華學校校歌也說“器識其先,文藝其從”,都在彰顯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層境界,深入到教與學的最核心處。
德該不該衡量,上下共識很強,“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但該怎樣科學有效公平地衡量“德”,才能真正促進教育者教人學好、促進學習者學好德行,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卻是在破掉“五唯”后擺在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答不出來,“五唯”還會去了再來;答好了,立起來了,學風教風會為之一新,對后來者而言,仿佛“習慣之為常”。
這第三層的“學好”境界,關系重大,值得“眾里尋他千百度”。
三層境界的“學好”,說的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從知識而習性再德行,是一個圓由外向內的遞進。
三位一體,由表及里,“然后君子”。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