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魯政委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沖擊全球經濟,國際油價“閃崩”更是雪上加霜,引發全球資產暴跌。面臨陡然高企的風險和急速下降的收益,全球投資者們都在尋找一個“避風港”,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瞄上了人民幣資產。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3月12日晚,美股開盤后,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本周第二次熔斷,暫停交易15分鐘。
OECD國家3A神話已破滅
在過去,全球資產被國際投資人隱含地分為兩個世界,只有36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資產才被公認為是成熟資產,也就是優質資產,他們在2008年以前享受特別的優待,比如,這些經濟體的主權評級總是能夠享受信用評級的最高等級“3A”,在國際市場上融資暢通無阻;而另一個世界就是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被統一劃為風險資產,信用評級能夠勉強夠到投資級的邊沿“3B”已算非常不錯,而一旦任何一個新興經濟體有風吹草動,都會引發所有新興經濟體的資產被恐慌性拋售,因為在國際投資者眼里,所有新興經濟體都長得一樣,風險并不存在本質差別。
一句話,在2008年之前,OECD國家是傳統的避險資產地,而新興經濟體則是遭到“歧視”的風險資產。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此后希臘、冰島這些OECD國家出現主權違約,這才讓OECD國家優質資產的神話破滅。
國際投資者也就由此開始重新審視新興經濟體,并有了新的認識。
傳統優質資產面臨“變臉”風險
為了刺激經濟,在2008年之后, OECD國家就走上了量化寬松之路,利率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比如,美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是1.00%至1.25%,歐洲更是低至不可思議的-0.5%。那么,投資人的錢如何才能在這些國家繼續“生錢”呢?
1.信用下沉:更多買公司債,提高垃圾債的配置比例,通過承擔高風險來覆蓋成本,實現收益;
2.加大權益資產配置:更多資金往股票市場投資,這也是日本、美國等經濟體股市在2008年之后出現大漲的原因,主要流動性充沛;
3.借助發債來支撐股價:這是美股牛市11年的重要邏輯之一,不少公司雖然沒有能夠提高收入的投資領域,但他們利用低利率的環境發債,然后用發債得到的資金回購自己的股票,以此助漲股價,股價上漲反過來讓市場認為其信用狀況良好。這樣令發債成本就更低了,如此循環。而這個邏輯已經被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讓人們突然意識到需要重視公司的盈利前景,并開始擔心美國公司的杠桿率過高。
疫情讓這種看似安全的冰層逐漸浮出水面。比如,疫情的發生讓航空、酒店等場景式聚焦的企業收益銳減,信用評級面臨被降級。更危險的是,隨著占絕大比例的3B級企業被降級,他們的債權淪為垃圾債,那投資機構的垃圾債持有比例就會超過風險紅線,這讓機構不得不降低垃圾債持有比例,把大量垃圾債“掃出去”,由此可能引發更大范圍的斷層式拋售。
傳統優質資產里面已經開始出現窟窿,傳來冰層斷裂的聲音,風險大、收益低,投資者已經警覺了。讓情況更糟的是,面對經濟被疫情沖擊,OECD國家的政策轉圜空間窄,比如美國已經擴大財政赤字了,就算美聯儲降息,也只有1.00%-1.25%的空間,這也是為何美聯儲緊急降息50bp卻未在市場產生利好作用的原因;而歐元區等負利率水平的國家,政策利率已經降無可降了,財政擴張在短期內也難以協調完成。
所以說,對于全球資產來說,重新劃分陣營的拐點已經出現,過去的優質資產現在可能要成為風險資產了,而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被貼上“風險資產”標簽的歷史也將成為過去時。
中國為何是全球資產荒漠中的 “綠洲”?
在大的經濟體中,中國絕對利率相對較高,按十年期的國債利率也明顯高于其它國家,目前以10年期國債來看,中美利差處于歷史最高水平;A股的估值也是處于全球股市的洼地,股息回報率高于日本和美國,略低于歐洲,再加上我們的經濟和企業仍具備高成長性,所以對于全球資產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關于人民幣資產將順勢而為成為全球資產的“避險地”,甚至是可以長期駐扎的“綠洲”,有以下原因支撐:
1.在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趨于明朗。疫情最先在中國暴發,國內股市和政策先調整;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海外股市紋絲不動;現在疫情在海外暴發,海外市場開始大幅下挫,政策當局開始降息。從受疫情影響的角度,中國開始進入復工階段,公布的數據是過去經濟的滯后反映,未來趨勢將向好;而人們對海外的發展尚沒有明確的預期。
2.我國GDP雖有所放緩,但各方已有預期,政策空間仍然較大。至于我國的經濟減速,則已在預期之內,尤其是在疫情之前,中國企業還經歷了一輪“去杠桿”“去庫存”,疫情則進一步加快這一過程,為后續市場力量下的反彈提供了持續動力;同時,目前我們的政策空間相對最大,利率還在3%以上,遠遠高于發達經濟體。傳統的避險市場如日元、黃金、美債的收益都不高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幣資產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最高的資產。
3.堅定的改革決心。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腳步正在加快,可以因勢利導、加快改革,讓金融制度和成熟的市場接軌,為迎接全球資產做好制度建設,比如完善《破產法》,將諸多資本項下的開放舉措統一、簡化、明晰,降低交易成本,讓全球資產吃下“定心丸”,才會視中國這個“避風港”為可長期駐扎、休養生息的“綠洲”。
最后,還需要糾正一個認識的誤區是:A股跌了就不是“避風港”了嗎?這顯然是不對的,任何正常的股票市場都是有波動的,有波動是正常的;在同幣種之中,通常債券是更為經典的避險資產,目前我國主權債受到國外投資人追捧,收益率下降也很快。
本文原發于南方經濟智庫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