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崩盤,A股成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來新浪理財大學,聽開年重磅專欄“交易日財經早報”。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利明
當疫情沖擊波與全球石油戰黑天鵝相遇,一場史詩級的全球金融風暴來臨,并席卷全球金融市場以及油市。全球金融市場的劇震還將繼續,而全球經濟被帶入衰退的風險正在不斷加大,中國股市在遭遇沖擊短期調整之后有望繼續獨立行情,并進一步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給投資者一個定心丸就是,今日凌晨作為A股的先行指標,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在一度跌逾1%的情況下,最終反彈翻紅漲1.03%。3月9日,在中國股市滬指暴跌3.01%、深指暴跌4.09%之后,美國股市更是走入比慘模式——道瓊斯指數暴跌7.79%、納斯達克暴跌7.29%,并且盤中均一度觸發熔斷機制。巴西股市暴跌12.17%也一度觸發熔斷機制。
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等歐洲國家股市幾乎全線暴跌,幅度在7%-13.39%。歐洲斯托克50指數暴跌8.26%,希臘股市更是暴跌13.39%。全球股市紛紛跳水模式,山崩地裂,全球無眠,鮮血淋淋,就是三個字“慘、慘、慘”!
事實上,我們在最新一期的《尺度財金內參》中已經持續提示了市場受疫情帶來的全球金融風險并預警,包括對中國股市帶來的短期調整風險,甚至這一預警還是未全面考慮石油戰黑天鵝突襲帶來的沖擊波。
問題是這一輪全球金融風暴還將持續多久,幅度多大,會否直接將A股帶入雪崩節奏?全球金融市場又到底發生什么,如此引發金融風暴,并席卷全球?
問題既來自于疫情全球蔓延下的沖擊,更來自于另一只黑天鵝——新一輪石油戰爭。
由于全球經濟一直在復蘇與衰退邊緣徘徊,全球石油需求不旺之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之間為期3年的擴大減產談判。但,石油減產談判一直是久拖不下。可是自今年1月引發的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以來,全球范圍內蔓延愈演愈烈,不僅短期沖擊著中國經濟,更沖擊著全球經濟面臨短期停擺風險,全球石油需求更加萎縮。
由此,以沙特一派為代表的產油國為應對疫情影響,希望通過減產談判來維持油價,成為產油國間更加迫切的需求。
3月6日,談判以破裂而告終,強硬的俄羅斯拒絕支持進一步減產,OPEC則回應以完全解除產出限制。由此,談判桌上兩個談判主力沙特與俄羅斯大打出手。
沙特宣布4月原油官方售價大打折扣下調6-8美元,并有消息稱將在4月的產量遠超過1000萬桶/天,甚至可能達到1200萬桶/天的紀錄高位,并各路接觸全球買家以搶占市場份額。
這由此引爆原油市場的一片腥風血雨,石油大戰拉開大幕,國際油價上演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日跌幅。布倫特原油期貨在周一亞洲早盤開盤后短短數秒之內崩跌31%,WTI原油盤中一度跌破30美元/桶關口。
受此談判破裂影響,3月8日沙特股市開盤下跌7.15%,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開盤即跌破發行價,中東產油國股市也出現暴跌,科威特KWSEMP指數盤中跌超過10%,觸發熔斷。3月9日下午歐洲股市暴跌,晚間美國股市暴跌,而且是以各種熔斷崩盤形式紛紛上演跳水慘劇,全面雪崩。
面對暴跌沖擊波,俄羅斯回應:即便未來6至10年內油價維持在每桶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仍有充足儲備來彌補收入損失。看起來,俄羅斯已經做好石油價格戰進入持久戰的準備。不過,美國卻跟著著急了。消息稱,特朗普悄悄要求沙特停止原油價格戰爭。
我們需要理解的是,美國的著急,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劇震,核心原因就來自石油美元體系。自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美元就和黃金脫鉤了,變成了無錨貨幣,不過美國很快就找到了另一種替代品,那就是石油。美元跟石油掛鉤,從金本位向石油美元轉變,讓美元霸權又維持至今。石油美元體系實質上就是美元在全球范圍內的一個大循環。
2019年全球油氣交易額約為4800億美元,如果以主要產油國家的主權石油基金資產規模計算,石油美元累計已超過4萬億美元規模。而以石油相關資產來綜合計算,石油美元累計涉及資產將更是驚人。這也是為何石油戰爆發之后,全球市場加速雪崩的直接原因。
不過,這幾年由于美國的煉油技術,頁巖氣頁巖油技術快速發展,讓美國在油氣產量變成全球第一。同時,就在2019年,這也讓美國自1973年以來首次成為石油凈出口國。此番疫情蔓延,疊加石油戰大背景之下,石油美元體系將進一步受到沖擊。
毫無疑問,低油價環境持續時間將會拉長。但有一種說法是,沙特此次主動降價策略,更多是以苦肉計的方式來逼迫俄羅斯和其他產油國回到談判桌前,以迅速扭轉產能激增帶來的“一場沒有贏家的石油價格戰”。
對于強硬的俄羅斯而言,這也許并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全球市場崩盤模式開啟,既與當下新冠病毒疫情蔓延相關,也與低利率環境、量化寬松的大放水有關——帶來信貸泡沫。因此,有部分投資者認為,進一步的零利率與量化寬松均無法讓泡沫再次吹大。正是在量化寬松大背景下,美國股市走出連續11年的大牛市,但從2月24日以來走出的斷頭鍘走勢,似乎凸顯了這場量化寬松復蘇牛已經走出熊市信號。
事實上,在全球疫情蔓延之下,作為全球經濟火車頭之一的中國經濟短期進入停擺,但在國家強力防疫抗疫之下如今已快速恢復,股市也持續走出相對獨立行情。只是,全球疫情卻不斷蔓延,并引發全球經濟短期沖擊波,也引發中期衰退的風險預期。
正如我在《尺度財金內參》所提到的,從歷史角度來看,尚未有任何一次大瘟疫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都未令全球經濟走入衰退和持續大暴跌。但是,時移世易,當下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全球貿易占據各主要經濟體的GDP比重都不小,且當下全球經濟依然在復蘇邊緣。因此,全球經濟的沖擊和金融市場的沖擊進一步加大是在所難免的,而中國企業、投資者乃至官方應該做最壞的準備來應對此輪沖擊波。
石油戰帶來的黑天鵝,疊加疫情沖擊波,全球金融市場的劇震甚至短期崩盤也就隨之來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此前貿易戰大背景下,全球貿易一體化還將因此而減速。美國也因此進一步要求制造業回歸回流。全球各國加速全產業鏈發展、產業回歸帶來新的理由和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是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全球石油價格戰反而對中國是有積極正面影響因素,包括借此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同時,由于中國在過去數年中的去杠桿和供給側改革,雖然貨幣政策有所寬松,但并未大放水強刺激,在疫情加速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探底的情況下,也給中國經濟帶來進一步貨幣寬松與財政刺激的空間。
從今年春節開市首日暴跌后迅速反彈的中國股市來看,持續的萬億成交凸顯的中國居民財富資產重配之路,經濟不佳甚至短期停擺下的持續放水刺激預期,以及中國股市的加速開放與國際接軌,令中國股市整體扛跌,甚至走出一枝獨秀的走勢。
短期受外圍股市暴跌沖擊,中國股市的波動將會在所難免,但短期依然相對扛跌。并且,從中長期投資的估值角度,從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來看,中國股市的估值相對于全球股市都具有吸引力。因此,對于中國而言,短期是風險,中長期卻是機會,而中國市場也有望在短期沖擊之后進一步成為全球資金的新避風港。
(本文作者介紹:尺度APP/德林社創始人,曾任新京報、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多年主導“尺度投資年度峰會”云集投資大咖,并長期為上市公司提供價值管理傳播咨詢。)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