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梁建章 黃文政
盡管臺灣的經濟成就有諸多因素,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快速增長是重要的基礎性因素。但近十年來,跌入超低生育率的臺灣,經濟萎靡不振,從2012至2017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2.3%,生活質量幾無改善。
據我國臺灣地區最近公布的數據,2019年1月到6月,臺灣出生85961人,死亡88098人,出生比死亡少2137人,半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由正轉負。盡管目前還不能確定2019年全年人口是否負增長,但臺灣正在進入長期人口萎縮通道已經確定無疑,這點可從臺灣出生人口與總人口對比,以及生育率數據得到確認。
臺灣2018年總人口為2358.9萬。按80歲的預期壽命來計算,平均每歲人口為29.5萬。但臺灣2019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換算成全年僅為17.2萬人,在2018年全年也只有18.2萬人。即使18萬人也僅有維持現有人口規模所需的29.5萬人的61%。就算未來每年能出生18萬人,臺灣也僅能保持在現在人口規模61%的水平。
但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維持出生人口穩定的前提是生育率達到2.1左右的更替水平,可是臺灣近年的生育率卻僅有更替水平一半。比如,2018年臺灣的生育率僅為1.06,在2019年有可能更低。在這樣的生育率下,出生人口數量每一代會減少一半。在30年后,臺灣的年出生人口可能從現在的18萬人,降到9萬人。可以說,臺灣人口的負增長只是剛剛開始,除非生育率大幅回升,臺灣人口的萎縮將不斷加速。
在過去幾十年里,臺灣的人口形勢和人口政策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1946到1951年,由于大量外省人遷入,臺灣人口年均增長率超過5%。在1950年代,伴隨著嬰兒潮的出現和死亡率下降,臺灣人口自然增長率一度超過3%。對此,臺灣“農業復興委員會”主委蔣夢麟于1959年發表《讓我們面對日益迫切的臺灣人口問題》,認為臺灣面臨嚴重人口壓力。這一主張在當時的臺灣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和激烈的爭論。
1961年,臺灣“人口研究中心”成立,并于1963年在臺中市推行節育實驗。1964年,臺灣“衛生署”成立“家庭衛生委員會”,全面推行節育政策,并在1967年表示,希望民眾婚后三年才生育、間隔三年再生育、最多不超過三個孩子。從1971年起,臺灣提出“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的口號。與大陸嚴厲的生育限制政策不同的是,臺灣的節育政策并非強制性的,而是通過輿論倡導、生殖服務、政策傾斜等柔性的方式來實施。隨著節育政策的推行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臺灣生育率從1960年代接近6的高位下降到1970年的4.0,到1984年進一步降到更替水平之下后繼續快速墜落。
生育率的不斷下滑引發了臺灣社會的反思。在1990年,臺灣當局修訂“人口政策綱領”,提出“兩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多”的口號,正式放棄節育政策轉而開始鼓勵生育。接著,又提出“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的口號。2010年,臺灣“內政部”評選鼓勵生育創意標語,給予最高獎獲得者100萬元新臺元獎金。入圍標語有:“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帥哥美女靠創造,不生永遠看不到”、“孕釀下一個希望”、“為愛而生”、“一‘生’幸福”、“孕味、乳味,最有女人味”、“結婚,我愿意!生子,我樂意!”、“幸福很簡單,寶貝一、二、三”、“孩子到位,幸福歸隊”、“生!就對了”、“好孕好運到”等。
臺灣提升生育率的方法不止于輿論倡導,更體現于各種生育扶助政策。比如,2012年起實施新的育兒福利政策就規定,所得稅率在20%以下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照顧2歲以下的孩子,每名每月至少可領2500元新臺幣,中低收入戶可領4000元新臺幣,低收入戶可領5000元新臺幣。此外,不少市縣也出臺了各自的鼓勵生育政策。澎湖縣規定,該縣婦女生育第1胎獎勵3萬元新臺幣、第2胎獎勵5萬元第3胎獎勵7萬元新臺幣。2016年5月20日,臺灣地區新任領導人在就職演說中提到臺灣面臨的前五大挑戰中,有三個與人口直接有關,即“年金制度”、“人口老化”、“出生率低落”。
然而,社會的關注、當局的重視和具體鼓勵政策的實施,都沒有阻止臺灣生育率的不斷下滑。從1990年放棄節育并轉為鼓勵生育開始,臺灣生育率整體上不升反降,先是從1990年的1.81略降到1997年的1.77,之后急轉直下。到2004年降到1.18后,臺灣生育率一直在1.2以下的超低水平徘徊。過去十多年來,我國的臺灣與香港、澳門等地區以及那些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如韓國、新加坡一道,成為全球生育率極端洼地。最新出生數據表明,臺灣的超低生育率趨勢形勢在進一步惡化。
由于臺灣與大陸同文同種,人口的變遷和政策變化也要早于大陸,臺灣人口形勢對大陸有警示意義。從基礎條件來看,臺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50人,是大陸每平方公里145人的4.5倍,而且臺灣地勢崎嶇,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超過200座,適宜于居住的低平地僅占全域面積的1/3。即使與大陸相比,臺灣也可以說是地少人多,但這些現實條件并沒有妨礙臺灣過去的人口增長大大快于大陸。
從1950年到1980年,再到2018年,大陸人口從5.46億增長到9.81億,再增長到13.95億,增幅分別為79.5%和42.2%。在此期間,臺灣人口從756萬增長到1781萬,再增長到2359萬,增幅分別為136%和32.5%。也就是說,從1950到1980年,臺灣的人口增長率遠高于大陸,但在1980到2018年則要略低于大陸。值得一提的是,外省人遷入臺灣主要發生在1950年之前,而且外省人占臺灣人口的比例一直很低,在1956年的人口統計中,加上軍人在內的外省籍也只占臺灣總人口的13%。因此,臺灣在1950至1980年的人口增幅遠超大陸的主因,是生育率高于大陸或者死亡率下降更快。
很多人誤以為中國在1980年實行一胎化之前,人口增長過快。但實際上,從1950年到1980年,中國的人口增長在發展中國家中幾乎是墊底的。在1950年全球人口最多的30個國家里,中國的人口增長幅度要慢于阿根廷之外的所有發展中國家。這一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導致預期壽命大幅延長。相對來說,發達國家在1950到1980年的人口增長緩慢,是因為這些國家之前已經經歷過了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帶來的人口擴張,而其過去的人口擴張幅度大都高于中國在1950到1980年所對應的幅度。
簡言之,中國在1980年之前人口增長過快只是關起門來的說法。從歷史比較的角度來看,中國正好在這段時間經歷了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帶來的人口擴張,擴張幅度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幾乎是最小的,這點也可以從中國人口占全球比例的快速墜落得到印證。在200年前,中國占全球人口約35%,到1980年只占22%,到2018年則降到僅占18%,而現在出生人口只占全球約10%,在一兩代人之后將降至5%以下。除非生育率大幅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未來出生人口乃至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將加速萎縮。臺灣人口增長由正轉負,并將很快開始快速萎縮,是大陸這一趨勢的預演。
我國臺灣地區自1964年開始推行節育,到1990年轉向,節育政策持續了26年。相比之下,大陸的計劃生育從1971開始,到現在已持續整整48年,到今天依然沒有完全放開。即使是嚴厲的一胎化政策,也從1980年一直執行到2015年底,持續長達35年,比臺灣的柔性的節育措施都要多出9年。也就是說,大陸限制生育不僅遠比臺灣力度更大,持續時間也要長得多,導致大陸生育文化遭受更嚴重的破壞。這表現為,大陸的城市家庭已經把生育一孩當成默認選擇,而農村在向城市看齊。臺灣雖然結婚率更低,但成家的年輕人如果開始生育,很少會只生一個孩子。即使如此,臺灣的生育率也只有更替水平的一半。隨著全面兩孩政策帶來的暫時性的堆積生育反彈逐漸結束,即使全面放開并像臺灣那樣大力鼓勵生育,大陸未來自然生育率之低可以想象。
再者,臺灣在生育率降至1.7以下時就意識到低生育率的危害,果斷停止節育政策,并在不久之后就開始鼓勵生育。而根據近年出生人口推算,在扣除全面兩孩政策導致的暫時性出生人口堆積反彈之后,大陸目前的生育率不到1.2,但迄今還在執行人類歷史上僅次于一胎化政策的兩孩政策。就是到今天,對三孩家庭強制征收所謂的社會撫養費的消息依然層出不窮。這些現象都預示著,大陸未來的低生育率危機將更加嚴重,也更難以應對。
由于人口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人口結構的老化和數量的萎縮勢必嚴重拖累經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這點為臺灣的經驗所印證。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臺灣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增長率一度超過10%。盡管臺灣的經濟成就有諸多因素,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快速增長是重要的基礎性因素。但近十年來,跌入超低生育率的臺灣,經濟萎靡不振,從2012至2017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2.3%,生活質量幾無改善。
大陸的變化與臺灣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時間上要晚于臺灣。從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和達到1.3以下的超低水平來看,大陸生育率的墜落,要比臺灣晚七八年左右。但是,由于大陸人口限制政策遠比臺灣嚴厲,政策轉向時間卻滯后于臺灣30年,大陸人口形勢的惡化速度可能比臺灣更快。按目前的趨勢,大陸人口將在幾年之內進入負增長。在經濟發展方面,大陸人均GDP比臺灣滯后大約20年??紤]到大陸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依然顯著低于臺灣,而且科技競爭優勢才剛剛開始發力,大陸人均GDP的提升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長期來看,如果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大陸也將步臺灣的后塵而進入經濟萎靡的狀態,并最終陷入人均GDP乃至生活水平相對下降的通道。
(本文作者介紹: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
責任編輯:趙子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