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管清友 朱振鑫
中國經濟會不會重蹈日本覆轍,絕不是一個遙遠的宏觀問題,而是一個影響每個人的投資問題。我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當下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只是看上去像,但本質上的基因還是有巨大差異的。
1
未來二十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基本確定的,不確定的只是經濟放緩的幅度。很多學者總喜歡拿我們跟日本對比,擔心中國會像日本90年代那樣爆發金融危機,然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對股票以及各類資產來說,這也等于判了死刑,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經濟如果崩潰,資產價格也必然崩潰。當年日本經濟崩潰后,股市從接近4萬點一路下跌到1萬點,房價也跌了近70%,一跌就是十幾年,聽起來都讓人后怕。所以我們今天討論中國經濟會不會重蹈日本覆轍,絕不是一個遙遠的宏觀問題,而是一個影響每個人的投資問題。
的確,我們現在的情況很像當年的日本,都是迅速崛起中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70年代開始超過德國,中國從2010年開始超越日本,兩者都讓排名第一的美國感到了威脅。從總量看,目前中國GDP相當于美國的60%,與90年代末期的日本一樣。從人均GDP和GDP增速看,我們現在也和80年代的日本相似。不僅如此,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和日本當年也是如出一轍:
首先,都面臨人口老齡化。我國從2000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從197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目前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10%,與日本1986年的水平相當。
其次,都面臨資產泡沫化。日本經濟泡沫時期,主要是1986年到1989年。在這3年里,股市的日經225指數從13000點漲到了39000點,翻了兩倍多;東京商業用地價格指數從1985年的120漲到了1988年的334,也是3年里翻了2倍。到1990年時,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于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而中國的房價和地價在過去十年瘋狂上漲,現在京滬深的房價已經基本超過了當年日本鼎盛時期的房價,而大家知道日本的房價后來跌了一半以上,再也沒起來過,這也是大家擔心中國資產泡沫的原因。
最后,都面臨美國的遏制。兩國都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日本從1981年到1985年對外貿易順差急劇擴大,增加了五倍多,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鋼鐵和汽車出口國。尤其是對美國貿易順差急速增長,導致美國對其接連發起六次不同行業的貿易戰,結果均以日本接受強制性關稅、配額等妥協退讓而告終。而目前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的逆差來源國,也面臨最大經濟體對第二大經濟體產業升級的遏制。
2
正是出于這種種似曾相識的場景,很多人才會擔心中國重蹈日本覆轍。但歷史真的會這樣簡單的重演嗎?我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當下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只是看上去像,但本質上的基因還是有巨大差異的:
第一,日本當時城鎮化率近80%,而我國目前只有58%,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城鎮化率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提升會直接帶動房地產和基建,同時,間接刺激商業和市場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日本90年代經濟崩潰時的城鎮化率已經接近80%,2017年已經達到92%,也就是說在失落的二十年里他們基本已經喪失了城鎮化這個大引擎。而我國2017年底的城鎮化率只有58%,如果按照戶籍人口算才只有42%,還有接近6億人生活在農村,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說過,中國的城鎮化和美國的技術創新是人類21世紀的兩件大事。21世紀才過了不到二十年,中國的城鎮化這件大事遠遠沒有結束。
第二,日本當時消費對GDP貢獻占比近70%,而我國2017年僅為59%,內需還有很大潛力。日本經濟崩潰的時候不僅出口已經見頂,消費也已經度過高峰。中國目前雖然出口已經遭遇瓶頸,但由于區域差距較大,人口總數比日本多十幾倍,所以很多人的消費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內需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國家采取的減稅、降費等政策也是為了刺激消費內需。此外,今天的我們相比當年的日本還有一個重要的消費助推器,那就是互聯網。2018年的雙11讓我們再次見證了這種可怕的力量,在去年基數如此之高的情況下,今年的全網銷售額依然大增27%,超過3000億元。
第三,日本是浮動匯率制,日元快速升值導致出口受挫,而我國資本管制,匯率相對穩定。對于依靠出口起家的中日兩國來說,匯率至關重要,日本在70年代后由固定匯率轉成浮動匯率制,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再加上1985年,為了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問題,美、日、聯邦德國和英法簽訂了廣場協議,達成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讓美元對日元和馬克有序貶值的一致意見后,美元的大幅貶值而日元升值一倍,日元持續升值長達20年,這幾乎給日本的大部分出口行業判了死刑。而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再加上資本管制,這讓我們對人民幣匯率幾乎有絕對控制力,只要中央有意愿,維持匯率穩定還是小意思。
第四,日本當時出現了明顯的政策失誤,對銀行和企業放任自由,而我們大部分銀行和大企業是國有,控制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相對比較強。很多人認為日本是被1985年的廣場協議壓垮的,但這其實不是關鍵。廣場協議次年日本經濟增速的確從6.2%大幅下降到3.2%,但后面4年的年均增速已經高達5.5%。所以日本經濟崩潰不是外力的結果。關鍵還是內部的政策失誤。日本在80年代時,沒有對商業銀行采取有效監管措施,大量資金流入樓市股市,催生資產泡沫。廣場協議后,日元大幅升值,為了對沖,日本央行在之后1年里先后5次下調利率,結果造成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當泡沫達到頂峰時,又實行了過于嚴厲的緊縮政策,將利率從2%提升到4%,致使房價崩潰,經濟一蹶不振。我們前幾年也犯了類似的錯誤,所以吃了股災這樣的虧,但從2016年以來,中央已經及時糾偏,憑借對銀行和國企的控制力,堅決的擠出了泡沫,雖然經歷了陣痛,但避免了更大的危機。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譯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