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凱盛專家
連日來,由長春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記錄造假引發的疫苗安全話題的持續升溫。不僅是長春長生,多家問題疫苗事件都被牽連發酵。為什么沒有在問題疫苗流入市場前被制止?效價不合格是否和儲存運輸有關?疫苗事件懲罰力度是否過輕?一系列疑問和責問交織,而拿著孩子“小綠本”的媽媽也在等待能讓眉頭舒展的答案。
5%抽檢率下的漏網之魚
據報道,2017年11月武漢生物和長生生物的問題百白破疫苗簽發合格,但市場抽檢卻不合格。為什么同是有效性查驗卻有兩次截然相反的結果?
事實上,根據我國的疫苗檢驗制度,疫苗出廠前先有廠家質檢。所以產品送批簽發的前提是質檢合格,但由于我國對于國產疫苗的安全性檢驗采用的是按批查驗,但在有效性檢驗上是隨機抽取5%的產品進行檢驗。所以,有效性不合格的批號若沒有在5%的抽檢范圍內,就有可能在簽發后流入市場。
但正是為了避免不合格疫苗成為漏網之魚,國家相關部門會隨機從市場上抽檢這些已上市的疫苗。這可能就是百白破疫苗上市后再被抽檢發現不合格的原因。換言之,所有上市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有效性可能存在不合格的情況,這個是難以避免的。
事實上5%的有效性抽檢比例是全球疫苗的抽檢慣例,而且從疫苗供應的周期來講,如果100%查驗有效性,查驗時間會很長。疫苗有效期較短大概在兩年左右,檢查完后流通期可能就只剩一年左右的時間,這種狀況下疫苗流通和使用過程中就出現效期太短,捉襟見肘的情況,甚至有可能導致市場上缺貨。所以,5%的有效性抽檢比例還考慮到了疫苗的及時穩定供應。
運輸失效是“借口”
除了上文提到的出廠不合格情況,目前還有運輸不當導致效價不合格的說法,并引發了大家對疫苗運輸這一塊的擔心。
但其實儲存不當導致藥效損失只是理論概念。如今疫苗的穩定性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很多。2016年山東疫苗事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的疫苗并沒有恒溫儲存在2°—8°之間,大多疫苗只是隨意放置在倉庫中。即便這樣再加上對疫苗重新檢測時產品已經過期了1到6個月的條件下,檢測的結果仍然是全部合格。于是當時的調查組發出公告表示,接種了這些山東問題疫苗的孩子不需要補種疫苗。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疫苗是具相當穩定性的,只要不是惡意毀損,合格疫苗出廠以后經過運輸儲存等環節后造成質量問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旦感染,補種也無力回天
隨著疫苗事件甚囂塵上,市場上也流傳出了“反疫苗”的論調。先不說這個觀點的不科學性,這更像是家長一時的憤怒之言。因為疫苗對孩子是有切實保護力的,就算所打的疫苗效果差一點,也比不打疫苗“裸奔”要強。
每個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個司機準備上路行駛,司機上路前應該先做好什么?——系好保險帶。如果寶寶不接種疫苗就相當于沒有系好保險帶,在駕駛的過程中就有可能被各種微生物感染中招,因此及時系好保險帶是必要的。有人說如果只是推遲接種呢?推遲接種疫苗其實就是在一定時間段內讓寶寶裸奔,一旦感染再補種疫苗也無濟于事了。
所以,不打疫苗或者是推遲接種疫苗都是不推薦的。如果擔心國產百白破疫苗問題,可以選擇五聯疫苗來替代百白破疫苗。國產百白破疫苗里的百日咳工藝確實存在落后的情況,這時可用于預防多種疾病(如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五聯疫苗)的五聯疫苗是不錯的替代品。
懲罰不該只看已見后果
問題疫苗事件在輿論場逐步發酵后,深交所曾詢問長生生物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時的情況時,該企業回復表示,“公司判斷該事項不屬于重大應披露的信息”。而這才過去了不到一年,長春長生生物就再次被檢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之前的“敲打”并沒有給其帶來足夠的震懾。
目前來看,沒有安全問題的百白破疫苗事件似乎比沒有造成實質后果的狂犬疫苗造假問題罰的更重。實際上相比于百白破問題疫苗對人體的無害性,作假狂犬疫苗一旦出事帶來的是難以預測的后果和危害,狂犬疫苗性質更為嚴重卻因為沒有造成可見的嚴重后果而只是受到相對較輕的收回相關《藥品GMP證書》的懲罰。
另外,除了疫苗生產記錄造假,長春長生或許存在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從公布出的2017年年報來看,其研發投入1.22億元,遠低于銷售費用5.83億元。加之2003年長春長生就曾有過行賄行為,此次問題狂犬疫苗得以流入市場是否是因為行賄已經成為猜疑重點。
自2016年山東疫苗事件以后,自費疫苗流通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疫苗采購權集中在3000個區縣疾控中心手里,如果長春長生有意行賄,區縣疾控中心是存在被賄賂風險的。而且長春長生的狂犬疫苗市場占有率也令人生疑,從理論上來說,遼寧成大的狂犬病疫苗只需要接種四針、去三次門診,價格也更便宜。應該會比長生的要打五針去五次價格還更貴的狂犬病疫苗更具優勢,但從市場占有比例來看成大狂犬疫苗卻被長生趕超,這其中值得深究。
收獲理解要先開誠布公
此次不合格疫苗事件發生,除了問責問題企業,還有一部分人在等待國家相關部門給出一個合理的交代。事實上國家一直很重視檢測的技術問題,在檢測過程中增加了多個環節,這些并不方便對外公布。
但在這事件疫苗事件的推動下,到底是疫苗制造過程中的工藝問題還是檢測工藝的過失,這一點值得國家重視,甚至開誠布公的放到臺面上聊。問題發生了應該先承認問題,然后組織專家積極整改、技術攻關。這樣的問題處理態度其實會更好,老百姓一聽也更能理解。
總結這次疫苗事件來看,想要重建大家對國產疫苗的信心需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加強懲罰制度的建設。不能因為沒有引發可見的危害結果,懲罰力度反而比沒有健康危害的行為更低。二是政府的信息要透明公開,應及時履行檢測和公布結果的承諾。三是向社會公開批簽發的檢測數據,即每個企業每個批號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標檢測結果,這些大數據會被專業人員或機構做成疫苗質量評分,公眾只需要看評分就知道不同廠家產品的優劣,就可以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讓企業真正把產品質量當作生命線。四是合理疫苗采購價格,給企業技術改進注入資金動力。當然,采購價格低不是生產不合格疫苗的理由,但資金是技術改進的必要條件。
本文作者為凱盛專家:陶黎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管理碩士,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成員,疫苗專家。在疫苗接種領域擁有15年管理經驗,熟悉疫苗采購、疫苗選擇和接種政策。
(本文作者介紹:凱盛專家是一家專注產業經濟的嚴肅內容供應商,由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一線專家對行業熱點和前沿議題進行深入分析。)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