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溫彬
國家統計局今天上午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2%,環比下降0.2%。其中,城市同比上漲0.2%,農村上漲0.1%;食品價格上漲1.0%,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0.3%,服務價格上漲0.9%。1--~5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8%。
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6%,環比下降0.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3%,環比下降1.1%。1~5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3%。
5月CPI同比上漲0.2%,環比下降0.2%,符合市場預期
豬肉弱周期與季節性供給充沛推動食品價格回落。5月豬肉價格繼續保持底部弱勢,但環比2.0%的跌幅已連續數月持續收窄。一方面天氣回暖導致肉類需求回落,另一方面龍頭企業規模化生產導致產能去化進程放緩,豬肉價格仍處在長周期中的磨底階段。牛羊肉在進入淡季后價格分別環比下降0.9%和0.4%。蔬菜價格在5月中旬見底回升,但全月平均仍低于4月,環比下降3.4%。水果價格自季節性的頂部回落,較4月環比下降0.3%。糧食、食用油、蛋類、奶類價格也均環比回落。
整體看5月食品受季節性供給充沛因素影響,價格環比下降0.7%,但降幅低于歷史平均5月的淡季水平,受此影響本月食品價格同比增速回升至1.0%。
能源價格環比小幅回落但跌幅收窄。5月國際油價受全球經濟放緩預期影響保持低位振蕩,國內成品油價格在4月末、5月中兩次下調,CPI中的能源分項環比回落,交通工具燃料和水電燃料均環比下跌0.2%,但其中交通工具燃料環比跌幅明顯收窄。
核心CPI仍處在偏弱區間。5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環比持平,同比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至0.6%。節日因素消退導致的服務品價格回落以及大件耐用消費品價格保持弱勢是主要原因。
耐用品價格保持環比回落。“耐消三大件”中,家用器具環比下降0.6%,為連續第二個月環比回落,近期房地產市場復蘇受阻,影響了家具家電的需求回暖。交通工具環比下降0.4%,5月汽車銷量在前期降價促銷和節日影響下出現了回暖,因此從環比價格看降幅較上月收窄。通信工具環比下降0.8%,降幅較上月擴大,居民對通信類消費品的需求仍顯不足。
其他消費品整體回暖。衣著價格在上月出現反季節下跌后,本月重回環比上漲0.4%;中藥環比上漲0.6%,西藥環比下降0.1%;由于整體生活用品與服務大類價格環比持平,若剔除家用器具的下降影響,可以判斷家庭日用快消品價格已轉為環比上升。
服務類價格因節日因素消退出現環比回落。5月服務價格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0.9%。節日過后旅游服務下降是主要原因,5月旅游價格環比下降0.6%,飛機票和交通工具租賃費價格均下降7.2%。其他服務表現平穩,除通信服務環比小幅下降0.1%以外,家庭服務、郵遞服務、教育服務環比均持平,醫療服務環比小幅上漲0.1%,其他用品與服務環比上漲0.2%。
整體看,5月CPI同比小幅回升,符合市場預期。其中食品季節性回落但環比降幅收窄,能源主要受國際價格傳導保持低位。節日因素消退導致服務類商品價格回調,耐用消費品保持弱勢,市場期待的核心CPI回暖仍需等待。不過家庭快消品以及除旅游外的其他服務業表現穩健,對CPI形成了支撐。當前供給充沛和需求“穩而不強”是主要特征,需要政策繼續保持促內需的力度。
5月PPI同比下降4.6%,環比下降0.9%,基本符合預期
5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預期、美國債務上限擔憂等負面沖擊下整體保持低迷,原油、天然氣價格保持低位振蕩,主要金屬價格普遍回落。國內工業品價格一方面受國際大宗商品傳導影響,另一方面受外需持續回落影響保持整體弱勢。
生產資料上游壓力大于中游。5月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5.9%。其中,采掘類環比下降3.4%,降幅有所擴大,從結構看能源和黑色金屬降幅較大,石油與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分別環比下降2.1%、5.2%和3.9%,有色與非金屬采選業降幅相對溫和。原材料價格環比下降1.5%,其中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化工原料類環比降幅較大,化纖、塑料和非金屬降幅相對較小。加工類價格環比下降0.9%,通用設備、汽車制造、其他運輸設備、電子設備等降幅相對溫和。
下游生活資料環比收窄,除耐消品外需求有一定企穩跡象。5月生活資料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2%,較4月收窄0.1個百分點。食品環比下降0.3%,較4月降幅收窄,一般日用品轉為環比上漲0.1%。衣著類環比下降0.1%,耐用消費品環比下降0.4%,兩者增速均較上月回落。
5月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下降5.3%,降幅超出廠價格0.7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低于PPI同比。環比下降1.1%,降幅也高于PPI環比,反映上游價格下行壓力更大,有利于企業盈利改善。
整體看,當前PPI呈現繼續探底趨勢,且價格呈現上游弱于下游,生產資料弱于生活資料,耐用品弱于非耐用品等特點。外部通脹緩解帶來的上游成本下行壓力逐步向下傳導仍是主要因素,下游除耐用消費品外的需求端則有一定企穩跡象。
通脹展望:“類通縮”還會持續多久?
當前我國物價形勢整體偏弱,出現“類通縮”特征,主要源于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外部通脹壓力持續下行。當前各國普遍收緊貨幣政策超過一年,對需求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步體現,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落,全球通脹由高點回落也持續半年以上。從歐美國家通脹形勢來看,目前通脹下行趨勢逐步由前期的能源食品向核心通脹傳導,未來仍將保持下行態勢。因此我國通脹面對的外部壓力在不斷減輕。
二是以豬肉、鮮菜為代表的食品價格在周期性、季節性上表現偏弱。其中豬肉價格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下跌,從周期看源于前期豬肉產能的提升。同時,盡管當前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但在規模化養豬趨勢和市場對未來價格仍有期待的情況下,產能去化不及預期。鮮菜方面,今年以來天氣晴好,疊加季節性因素供給充沛,也使得菜價保持較低水平。
三是核心CPI中消費品和服務品出現分化。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溫和復蘇,其中服務業和線下消費成為主要動力,但消費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需求恢復不及預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疫情導致的“疤痕效應”仍然存在,再加上失業率尤其是青年人口失業率有所反彈,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修復受到干擾。此外,也有房地產復蘇偏弱導致建材、家具、家電等需求放緩,汽車購置稅減退和前期刺激政策導致需求提前釋放等擾動因素。
未來短期內我國“類通縮”的狀態可能仍將持續2-4個月(不排除出現極短期的CPI為負現象)。一是外部輸入型通脹壓力持續回落,二是豬肉產能去化較緩,短期難以看到明顯反彈。三是耐用消費品仍將保持弱勢,拖累核心CPI的回暖。四是未來幾月對應去年基數仍然偏高,會壓低CPI同比增速。
不過以上因素預計在四季度將逐步改善,從大方向看我國“類通縮”現象將出現邊際好轉,屆時我國CPI有望小幅回升,PPI降幅則有望自下半年開始明顯收窄。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