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董崢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有部分銀行信用卡推廣人員,在街道組織的疫苗接種點擺攤,打出“打疫苗送福利”的旗號推廣信用卡,同時場地上有“打疫苗送1000元”的宣傳牌,包括有購物卡、話費卡、糧油禮品等不同價值的組合。在媒體采訪中,有擺攤發卡的員工宣傳說是與街道合作,而街道工作人員對這一說法則是完全否定的。
的確,在一些城市,街道組織打疫苗都會有一些禮品饋贈,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是一些食用油、洗衣液、牛奶、飲料等日常用品,有的還會提供一些現金補助。
但是從這個新聞中看到的,則是一些信用卡推廣人員渾水摸魚,利用辦卡提供禮品與打疫苗的禮品疊加的方式,將信用卡推廣和打疫苗故意混淆,以達到一些用戶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辦了信用卡。從新聞中提到,有的銀行提供金額不等的購物卡,而糧油制品等則應該是街道正常饋贈的接種禮物。即便是不接種疫苗,按照要求辦卡也能獲得相應的辦卡禮品。
推廣難是現在信用卡業務中不爭的事實,接觸到很多業務員都感嘆信用卡越來越難發,辦公樓陌拜進不去,超市擺攤如果提供一些辦卡禮品,還能有人問津,如果沒有禮品誘惑的話,恐怕連問的人都沒有。筆者也在早期文章中,針對市場辦卡現象的變化提到了“以前辦卡送禮品,如今看禮品辦卡”的提法,很多用戶辦信用卡則完全是根據禮物的份上。
借助一些場景,利用活動合作搞信用卡的場景營銷本身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信用卡的推廣工作,卻又要靠“混淆概念”的雕蟲小技方式誘使辦卡的話,就與“信用”二字背道而馳了。當年借鑒臺灣發卡經驗策劃出擺攤發卡模式之初,是為了通過這樣的方式,擴大客戶的接觸面,便于深入客戶的辦公區展開進一步營銷。
但是,近幾年隨著信用卡市場競爭白熱化,持卡數量在很多大中型城市中已經日趨飽和,信用卡的推廣工作的確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發卡銀行不得不通過加大辦卡獎勵的方式,以達到發卡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實際上也留下了很大問題,就是推廣人員越來越傾向于只會攀比辦卡送禮的價值貴賤,而不會再用心鉆研信用卡推廣技能的提升,總是會抱怨所推廣銀行的禮品價值不如其它競品,是導致自身業績無法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業務心態產生不平衡,同時也造成推廣人員頻繁跳槽現象極為普遍。
市場飽和、監管政策等一系列因素,都讓發卡難成為目前信用卡市場所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然而通過“砸禮品”獲客的方式,也很難真正黏住用戶,并為發卡銀行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殊不知,有多少用戶通過禮品辦卡后將信用卡棄置一旁,讓發卡銀行得不償失,但是為了完成業績又不得不以此方式而為之。
客觀地說,今天信用卡“發卡難”,已經不能單純地將問題推給營銷推廣人員。今天的信用卡早已經是“買方市場”,而市場的飽和,早就讓北上廣深,甚至一些一線、二線城市的增長空間變得非常狹窄。因此通過“砸錢”獲客的模式也只能是“打一針興奮劑”的效果,改變不了目前信用卡業務所面臨的現狀。
信用卡市場需要深刻變革,如何讓信用卡滿足當今要求越來越高的用戶需求,是攸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之所在。這就需要發卡銀行必須改變“產品、市場、營銷”相互脫節的問題,建立起“產品-市場-營銷”新型的產品理念,將是決定未來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才有可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這種利用接種點進行場景化的信用卡營銷推廣,本身并沒有太大問題,而問題的關鍵在于不要靠“噱頭”誤導甚至是誘導用戶辦卡,這完全有悖于“信用”理念。同時,發卡銀行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今天信用卡市場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銷售端的問題,而在于產品,更在于對信用卡業務的重新認識,以及與時俱進的意識與觀念上的轉變。
(本文作者介紹:信用卡行業研究人士,多年從事獨立的信用卡與支付產業研究)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