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洪偌馨:2021新金融還有新故事嗎?

2021年01月05日17:23    作者:洪偌馨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 伊蕾

  新的一年,新金融行業將向何處去?

  最近和每個朋友見面時,都會討論到這個問題。

  坦白講,哪怕疫情沖擊漸行漸遠,哪怕財報表現大幅復蘇,從業者們對于2021年的展望都難談樂觀。

  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以說是‘巨變’之年(傳送門:《2020,時間是最大的熔爐》),新金融行業遭遇監管收緊、全面肅正,而這所有的變化都需要一個消化和過度周期。

  這可能也是所有公司在2021年的第一份作業——內省、自查與合規。

  毫無疑問,無論如何定位自己,金融科技公司也好,數字金融服務也罷,一切金融創新都必須遵守金融監管的邏輯,一切金融創新都要回歸常識,這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但挑戰不止于此。

  疫情觸發了新一輪的周期波動,經濟、就業、消費……都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這一切也將對新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如果說2020年的‘金融讓利’在一定程度上‘修飾’了金融風險表現,那么2021年的一場化解風險‘硬仗’在所難免。

  一切過往,皆是序章。

  但序章過后,2021年,新的故事到底該怎樣講下去?

  1

  金融科技變局

  2016年,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討論為什么‘互聯網金融公司’都不見了,而‘金融科技公司’遍地開花。

  事實上,一個行業熱詞的迭代折射出的是監管風向、市場環境、資本偏好的變遷。

  回過頭去看,當時‘互聯網金融公司’成為過去式,其重要的背景是:監管部門下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后,to C的金融服務向左,to B的科技服務向右,行業轉向的‘分水嶺’正式到來,資本對于科技概念的追捧蔚然成風。

  相比之下,金融科技在2021年的發展則面臨著更復雜的局面。

  伴隨著2020年一系列監管新規的下發,以及螞蟻IPO延期后的‘余震’,一直以來作為市場先鋒的Bigtech們將率先放緩腳步。更重要的是,在去年最后一個月里,監管高調表態、整改動作頻頻,這都是顯著的信號。

  在2020年最后一天,銀保監會答記者問時也提到:

  中央金融管理四部委再次約談螞蟻集團并公布了重點內容,強調的突出問題和整改要求,不僅是個性的,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建議所有互聯網平臺都要對照自查,及早整改。特別是涉及網絡小貸、保險、理財、信托等業務的機構,更要抓緊,監管部門隨后會安排檢查。

  換言之,金融科技監管拳拳到肉、精細到點的趨勢不會改變。在新的一年,相比于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合規’被放在更優先的位置上,去年底各平臺主動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已經顯露出這樣的趨勢。

  除了監管收緊,金融科技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容樂觀。

  2020年,金融監管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上市平臺股價低迷,頭部平臺IPO暫緩、估值邏輯需要重新評估。

  就在2020的最后一天,上市公司宜人金科發布公告稱,與母公司宜信控股就業務重組達成最終協議,簡化公司業務線路,將公司定位為綜合性個人金融服務平臺,停止恒誠科技發展(宜人貸)經營業務,并向公司指定附屬公司支付現金人民幣6700萬元。

  而截止到最新股價,宜人金科總市值為3.08億美金,較巔峰時下降超過9成。

  2021年,無論是金融科技創業者,還是關注市場的資金必然都將慎之又慎。

  那么,市場活力還能從何而來?能被寄予希望的可能是持牌機構。

  2020年底,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匯金科’,招行系的拓撲銀行、郵儲系的郵惠萬家銀行兩家直銷銀行相繼獲批籌建,而在更早之前,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先后落地。

  金融科技回歸以持牌機構主導的趨勢愈發明朗,市場格局變遷之后,這些孵化于大型金融機構的子公司們能否在‘窗口期’打開新天地,短時間內似乎也很難看到答案。可以確定的是,新金融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當中。

  2

  創新回歸常識

  經歷了2020年的大變局之后,2021年新金融行業需要吸取的一個最大的教訓可能是:金融創新要回歸常識。

  去年底,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撰文指出:必須深刻汲取金融監管的歷史經驗。

  并著力強調了,貨幣經濟絕不能背離實體經濟、將本求利是商業活動的正常狀態、收益永遠和風險成正比、持續建設法治和誠信環境、把握好金融創新的邊界、管好貨幣總閘門、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緊緊抓住公司治理‘牛鼻子’——8個‘金融常識性’問題。

  大道至簡。

  這些說起來似乎是尋常的道理,但現實是,許多‘金融創新’本身都存在違背常識之處。

  細數2020年被監管‘重拳出擊’的細分領域:P2P徹底清退,租金貸風波,互聯網小貸新規征求意見稿出爐,互聯網保險監管新規落地,互聯網存款監管辦法開始起草……最底層的邏輯都是基于前述的金融常識性問題。

  事實上,這也并非是市場第一次呼吁金融歸回常識與邏輯。

  去年,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在回顧中國金融40年改革和發展成就時也提到:

  我們在實踐中不斷背離金融的常識,破壞金融正常的規律,所以,理解‘金融是什么’這個常識就變得特別重要。只要你尊重常識,社會就一定會前行,也就是說社會進步力量來自于尊重常識。

  但這也是商業世界的吊詭之處——我們總是在風險爆發之后才學會反思,然后很快又陷入同樣的循環。

  果然,如哲學家黑格爾的名言: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3

  消費金融圍城

  說到今年新金融市場上最大的‘灰犀牛’,消費信貸肯定是其中之一。

  從監管趨勢與行業內部發展來看,2020年頒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貫徹落實,網絡小貸新規征求意見稿下發,利率紅線逐漸收緊,還有監管部門近乎洗腦式的反復提示:警惕過度借貸。

  始終處于調整狀態中的行業很難重回高增長時代。事實上,在從外部環境的動蕩之下,保持高速增長也并不現實。

  疫情‘黑天鵝’依然在全球范圍內蔓延,是否會再一次煽動翅膀尚未可知,但其所觸發的新經濟周期已然到來。疫情改變了經濟增長曲線,也帶來了就業環境、居民收入、消費習慣的變化,而這些都放大了整個行業所面臨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在監管趨嚴的形勢下,一大批消費金融玩家正在退出或收縮。

  典型如互聯網小貸公司,因為要重新進行準入,越來越的公司萌生了退意。比如,近期唯品會、華潤、奧馬電器等皆開始轉讓或剝離旗下的小貸公司。

  市場供給突然收縮,必然會加速整體風險的暴露。過去借新還舊、平臺拆借的方式行不通了,資產質量的惡化速度會加快。更重要的是,只要身處其中,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

  如果說2020年‘金融讓利’的口號之下,免息、延期等政策的出臺使得逾期攀升、利潤下滑都有了合理的出口,那么2021年,平臺們是否會扎扎實實地來一次硬著陸呢?

  以信用卡行業為例,這可能是目前客群質量最好、合規與風控策略最為嚴格的市場玩家之一。

  但根據央行數據,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嘗信貸總額為906.63億元,環比增長6.13%,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17%,較上季度增長0.0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三季度銀行卡應償信貸余額增速只有3.54%。

  換言之,在看似逐漸復蘇的市場環境下,信用卡逾期壓力只增不減。相形之下,消費市場上那些‘次貸’玩家挑戰就更大了,業務規模增長乏力和不良急速攀升的雙重壓力,可能將驅使消費金融行業進行一次關于風險的徹底清算。

  這個市場就像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卻想沖進去。

  畢竟,消費信貸業務依然是利潤可觀的‘現金奶牛’。從2020年互聯網平臺布局與新牌照下發的趨勢來看,‘圍城’外的人依然對消費金融趨之若鶩。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公司搶著給用戶借錢的‘盛況’在2021年可能仍將繼續。

  4

  誰能穿越周期

  要接受周期考驗的不只是消費金融行業。

  零售金融所涉及的個人信貸、小微金融都是如此,降息潮下,息差空間不斷被壓縮,而逾期風險則不斷攀升。在‘去剛兌’的趨勢下,大眾對于風險的認知也將重新調整。

  此外,過去金融機構、國企央企等都是高信用的代名詞,而這些也都在2020年被一一打破。

  中金公司在新年展望中提到2021年的十大預測,其中一條就是‘信用風險仍是2021年的風險之一 ’。 

  去年11月,銀保監會網站發布的公告顯示,原則上同意包商銀行進入破產程序。至此,包商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經由司法破產程序完成清算并退出市場的商業銀行。此外,去年底還有幾家村鎮銀行宣布關閉。

  2020年12月22日,四川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四川信托風險處置,四川銀保監局將聯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組,加強對四川信托的管控。除四川信托外,其四名股東也被采取強制措施。

  原有的信仰被打破,市場的秩序在重塑。在新的經濟周期到來時,一切清算雖遲但到。

  穿越周期是金融機構不得不面對的事,但它的好處在于,每一次周期波動也是一次機構自我進化與迭代的機會。

  就像2020年的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前所未有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金融領域的風險與挑戰也與以往不同,要化解數字時代的風險也需要數字化的手段,要探索新的發展方式與市場空間,也需要新的嘗試與突破。

  一切言語在現實面前都是無力的,穿越周期,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金融科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