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薛洪言復盤2019:互金離場 銀行“撞進”新時代

2019年12月17日08:20    作者:薛洪言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薛洪言

  科技,一直都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不夸張地說,無論哪個行業、哪個職業,唯有先與科技融合、和解,才有生存的權利。

  2019,互聯網金融退潮,十年繁華,夢幻一場。

  互金退潮,不少銀行松了口氣:少了它們“搗亂”,手握牌照和低成本資金,又有幾年好日子可過了。但是請注意,人生智慧提醒我們,“如果你擔心,你就不必擔心;如果你不擔?,你就要擔了。”

  形勢大好時,恰是危險迫近時。從來沒有歲月靜好,互金退場,只是為下一階段的殘酷競爭拉開序幕,更多不確定性正撲面襲來。

  用戶覺醒

  沖擊者離場,沖擊還在發酵。首要者,就是用戶覺醒。

  在傳統金融業務供需關系中,一直是銀行強勢主導,用戶被評估、被選擇,發言權有限。比如,貸款業務中,用戶申請,銀行審批;理財業務中,用戶被評估,銀行設置起購門檻;支付業務中,也有額度限制。

  金融業務不同于一般產品買賣,以錢為交易對象,與風險打交道,對專業性要求極高。一般產品交易,多是用戶主導;在金融行業,銀行與用戶在專業層面的鴻溝,足夠扭轉雙方的主導權,銀行占據了主導地位。

  但銀行的主導地位,不僅體現在風險評估等專業領域,還導致了其對市場的遲鈍和對用戶的傲慢。互金出現之前,用戶選擇權有限,即便用腳投票,也不過是“矮子里面拔將軍”。

  但長期的口碑抱怨和負面情緒,總要找到出口。互金入場,提供了這個出口,成就了自己,也“激活”了用戶。天平開始向用戶一側傾斜,當用戶慢慢站起來,銀行便只能俯下身去。

  (1)選擇自由

  十幾年前,用戶一邊吐槽大銀行的糟糕體驗,一邊乖乖做大銀行的用戶。原因很簡單——在那個看“網點”的時代,網點即真理,大銀行的網點無處不在,糟糕體驗能奈它何?畢竟,一切金融服務都在網點中進行,用戶只能在周邊三公里內的幾個網點就近選擇服務,沒有真正的選擇權。

  互聯網金融崛起后,通過金融APP,用戶有能力與成百上千個金融機構建立聯系,掙脫了線下物理空間束縛,獲得了選擇自由。

  有了選擇自由,才能用腳投票,這是用戶權利覺醒的第一步。

  (2)競爭賦權

  用戶選擇自由,加劇銀行競爭,而競爭,進一步給用戶賦權。

  一度,銀行間的競爭是很“羊性”的。網點,作為唯一聽得到炮聲的地方,KPI壓力雖大,競爭卻不激烈。方圓三公里內,幾家網點相互競爭,用戶兜兜轉轉,也不過在幾家之間做選擇。在這樣一個封閉的小圈子里,網點之間會不自覺結成隱性同盟,誰也不去做那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傻事,大家日子都過得去。

  現在不同了,用戶面對的是開放環境,一旦走了,就真的不回來了。此時,銀行只能俯下身來,拼命出血討好,還得滿臉堆笑。競爭越來越充分,越來越狼性。

  正如經典經濟學理論描述的,充分競爭讓商家利潤趨近于零,雖然競爭讓銀行服務水平普遍提升,用戶卻越來越挑剔了,銀行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差了。

  此時,佛系賺錢就行不通了。發力“場景”和“科技”,打通任督二脈,激活自身潛能,銀行走上轉型之路。

  場景入場

  銀行追著用戶跑,用戶追著場景跑,于是,銀行加速做場景,場景方也借著用戶的勢入場了。

  競爭沿著兩條線展開:場景巨頭,走的是“+金融”之路,實業上加金融,相對容易;銀行,走的是“+場景”之路,金融反向加實業,步步維艱。

  銀行“+場景”沒走通,便選擇了開放之路;場景巨頭“+金融”孕育出金融科技巨頭,也走上了開放之路。

  在彼此開放、交叉合作中,金融與場景融合趨勢愈發不可逆。

  這個時候,意外出現了。神仙干仗,以和解告一段落,卻逼死了一般的互金機構。那些既缺乏場景支撐,又不持有金融硬牌照的互金機構,開始與趨勢脫節,生存空間日趨狹窄,走上了異化和冒險之路。

  這里面,有P2P,有小貸公司,有支付機構,也有大數據服務公司、催收機構,甚至還有小的農商行、城商行,更有大量非持牌創業機構。它們,一心只想活下去,不愿離場,放下了普惠金融的夢想與榮光,一頭扎進現金貸的風口里。

  有了它們的參與,現金貸蒸蒸日上,高利貸、暴力催收也開始層出不窮,成為行業痼疾。

  花團錦簇背后,命運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這些機構,下場都不怎么樣:有些資金端被龐氏騙局自行撐破,有些死于下行周期,有些被強監管斬落馬下,還有些被迫轉型,看不到前路。

  互金機構,一旦忘記了普惠金融初心,就只能付出離場退出的代價,或許曾經風光無限,最終也不過成為金融科技大潮中的一段暗黑插曲。

  另一邊,金融與場景的融合還在加速。

  金融與場景的融合,背后是金融數據與場景數據的融合,數據重混產生化學反應,激活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則進一步加速金融業深化變革。

  科技崛起

  科技,一直都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不夸張地說,無論哪個行業、哪個職業,唯有先與科技融合、和解,才有生存的權利。

  1988年,法國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曾在《亦近,亦遠》中自問道:“你認為當今世界還有哲學的一席之地嗎?”他接著回答道,“當然有,但只有當哲學基于當今的科學知識與成就時才能立足”。

  哲學貴為科學之母(愛因斯坦語),尚需棲身于科學才能立足,何況是金融業呢?所以,我們在談論“科技是金融第一驅動力”時,究竟在說什么?

  我們不是在強調科技很重要,科技一直對金融很重要,幾十年來從未改變,不需強調;我們實際上是在提醒說,科技驅動下的金融創新,已步入從量變到質變的躍遷階段,進入非常關口期。

  熊彼特曾說過一句名言:“無論你如何重組郵政馬車,你永遠不能因此而得到鐵路”。

  這句話實際上在講創新的兩個階段:重組郵政馬車,是現有模式的優化完善,不妨理解為“量變”,彼此屬于同一層次的競爭;鐵路和火車,則屬于顛覆性創新,可以理解為“質變”,相比馬車已可降維打擊。

  馬車跑得再快,也跑不過火車。火車出現后,馬車退出舞臺只是時間問題,這個時候,修馬路不再重要,修鐵路才關系長期競爭力。而當前金融科技的創新,便不啻于從“郵政馬車”到“鐵路火車”的躍進。

  原因在哪里呢?十年前的金融科技,是設備和系統層面的;近十年的金融科技,受益于金融場景化的數據積累和人工智能的突破性進展,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實現了全面突破。一如紡織機取代紡織女工,金融AI賦能下的金融新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漸漸具備了碾壓優勢。

  這對金融業而言,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短短數年間,鳥槍換炮,賽道變了。傳統模式下的業務流程、機制文化,從經驗優勢變成轉型累贅,傳統金融服務和產品,與傳統流程模式自洽,在金融科技驅動的新模式下,則顯得格格不入。

  “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一個時代過去了,一個時代正加速走來。金融機構面對的,便是這種時代的變遷,搶不到新時代船票的,沒有出路,只能湮沒在行業周期變動的長河中。

  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應對時代變遷,過往五年、十年的經驗都沒用,我們需要在歷史長河中尋找應對智慧。

  1894年,干支紀年甲午年,中日爆發海戰,史稱“甲午戰爭”。大清在這場“國運之戰”中敗北,從此一蹶不振,日本則一躍而起,躋身強國之列。

  在國內,甲午戰爭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僅僅照搬西方物質層面的“船堅炮利”,不能救中國。一如梁漱溟先生的批評:“他們以為西洋這些東西好像一個瓜,我們僅將瓜蔓截斷,就可以搬過來!如此的輕輕一改變,不單這些東西搬不過來,并且使中國舊有文化的步驟也全亂了”。

  之后,中國救亡圖存從“西洋制械練兵之術”轉向變法之路,廢科舉、興學校,改良派主導了“戊戌變法”;變法被慈禧太后扼殺后,守舊派回光返照,義和團興起,“扶清滅洋”卻以卵擊石,以八國聯軍入侵告一段落,大清付出了4.5億兩白銀的代價(史稱庚子賠款)。

  之后,社會目光轉向政治制度變革,有立憲和革命之爭,終于孕育出“辛亥革命”。

  再之后,大總統袁世凱復辟帝制,大家醒悟——原來改變政治制度也不徹底,又開始著眼于文化變革,有了“新文化運動”,想要喚醒大多數民眾,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落地生根改善土壤環境。

  一如當時新文化運動領袖陳獨秀先生在《吾人之最后覺悟》一文中所言:“今之所謂共和所謂立憲者,乃少數政黨之主張,多數國民不見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蓋多數人之覺悟,少數人可為先導,而不可為代庖;共和立憲之大業,少數人可主張,而未可實現。”

  之后,中國革命之所以勝利,果然也源于喚醒了大多數民眾。

  回顧這段歷史不難發現,往昔崢嶸歲月,種種曲折艱辛,皆因最初未能認識真正的挑戰在何處。沖擊下的轉型不易,找到真正的挑戰,尤其不易。

  把視線轉回到當前的金融業,面對金融科技沖擊,金融機構看到的,何嘗不是金融科技的“船堅炮利”。看到了場景、數據和科技,于是,也去建場景,也去拓數據,去招聘科技人才,去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去進行系統改造,推動IT敏捷轉型。

  但這些就夠了嗎?顯然不夠。

  金融機構真正的挑戰并非科技本身,而是能否創造金融科技自生自長的土壤環境。否則,一味著眼于科技,也只是“把瓜蔓截斷,摘了幾個瓜回來”,絕非真正的金融科技轉型,恐怕在未來某個時點,依舊會輸掉關系自身命運的“甲午戰爭”。

  有沖突,才有活力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你只能擁抱它。

  舞臺上熱鬧非凡,舞曲卻不停變換。于是,總有沖突與混亂,但終究,人們會隨著新曲跳舞,畢竟,怎么跳不重要,一直跳下去,才是目的。

  在《歷史的教訓》中,威爾?杜蘭特總結道:“老年人抵制年輕人,與年輕人刺激老年人,都是對的。經過這樣的對抗,就像兩性沖突和階級斗爭一樣,才能產生充滿張力的創造性力量,才能帶來富有活力的發展,才能產生整體隱而不彰的基本統一與運動。”

  你看,守舊與創新,都沒有錯;有沖突,才有活力。

  2019,是值得我們記住的。互聯網在這一年退潮,新時代也在這一年開啟。機構進進出出,生死流轉,行業變遷,從未停下腳步。

  挑戰,一直都在。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王進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科技 互聯網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