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東方金誠 王青 高級分析師 馮琳
2021年6月金融數據點評
央行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6月新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2.12萬億,環比多增6200億,同比多增3100億,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12.3%,較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
6月新增社融3.67萬億,環比多增1.75萬億,同比多增2019億;6月末存量社會融資規模301.56萬億,同比增長11.0%,增速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7個百分點。
6月末,M2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5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5.5%,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個百分點。
主要觀點:
總體上看,6月人民幣貸款規?;厣?,社融增速實現4個月以來的首度企穩, M2增速連續兩個月反彈。這些數據表明,6月“緊信用”過程如期進入尾聲階段。另外數據顯示,盡管上半年社融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對實體經濟融資占比有所擴大,而且伴隨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高成本融資收縮、占比下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在下降。這意味著上半年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6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3100億,超出普遍預期,主要原因是非金融企業貸款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政策支持下,同比大幅多增近5000億。6月房地產調控升級,以及多地房貸利率上調,導致按揭貸款增長受到抑制,當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193億,為連續第二個月同比少增。
6月社融環比、同比多增,主要受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拉動,同時,企業債券融資明顯回暖,也對社融環比多增有較大貢獻。6月表外融資則延續壓降態勢,其中,表外票據融資同比多減2410億,成當月社融同比最大拖累項。
6月末M2增速延續小幅反彈,直接原因是當月貸款增速回升,以及財政存款同比少減。6月末M1增速小幅下滑0.6個百分點,當月房地產市場降溫是直接原因,同時受部分地區疫情反復等原因影響,實體經濟活躍程度可能也有所下降。
展望未來,央行已宣布7月15日實施降準,這無疑會對銀行信貸產生直接的激勵作用。我們判斷,7月人民幣貸款盡管會季節性環比下滑,但同比有望延續多增,社融增速出現反彈的可能性較大。我們也認為,7月降準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全面轉向寬松,未來M2和社融增速在現有水平上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很小,接下來 “有保有壓”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將是主要發力點。
具體分析如下:
一、6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3100億,超出普遍預期,主要原因是非金融企業貸款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政策支持下,同比大幅多增近5000億。6月房地產調控升級,以及多地房貸利率上調,導致按揭貸款增長受到抑制,當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193億,為連續第二個月同比少增。
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12萬億,環比多增6200億,符合季末沖量的季節性規律,同比多增3100億則超出普遍預期。這也帶動月末各項貸款余額增速結束了此前三個月的連續下滑,較上月末小幅反彈0.1個百分點至12.3%。
從結構上來看,6月信貸同比超預期多增,主因非金融企業貸款同比多增近5000億。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019億,已為連續第16個月同比多增。這一方面反映制造業PMI持續處于景氣區間,企業對未來的經濟形勢仍然比較樂觀,中長期信貸需求仍較為旺盛;另一方面也因政策層面鼓勵銀行加大對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顯現。
值得關注的是,6月新增票據融資2747億,同比多增4851億。我們認為這可能反映在涉房貸款額度受限的情況下,銀行騰挪出更多額度為企業提供貸款,所以存在利用票據沖量的情況。同時,6月票據利率穩定在年內較低水平,對企業貼現需求也有所支撐。另外,6月企業短貸環比雖季節性多增3735億,但同比少增960億,或與票據融資放量對短貸形成替代以及到期量可能較大有關。
6月信貸結構的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房地產調控升級對居民貸款的影響進一步顯現。繼上月出現年內首度同比少增后,6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1193億,少增規模較上月明顯擴大,主因涉房貸款監管力度不減,以及多地房貸利率上調,導致按揭貸款增長受到抑制。這也與近期商品房銷售熱度持續降溫相印證。另外,6月居民短貸繼續回暖,環比多增1694億,同比也恢復增長,小幅多增100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個人購房按揭貸款業務受到嚴監管影響的情況下,銀行為緩解零售業務壓力,加大了對消費貸產品的推廣力度。
二、6月社融環比、同比多增,主要受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拉動,同時,企業債券融資明顯回暖,也對社融環比多增有較大貢獻。6月表外融資則延續壓降態勢,其中,表外票據融資同比多減2410億,成當月社融同比最大拖累項。
6月新增社融3.67萬億,環比大幅多增1.75萬億,分項中,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融資是環比增量的主要來源。同比來看,6月社融同比亦多增2019億,主要原因是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4131億,而當月表外票據融資同比多減2410億,成為社融同比最大拖累項。受新增規模高于上年同期支撐,6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結束了此前三個月的連續較快下滑,持平上月末于11.0%。
如前所述,除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外,6月社融環比大幅多增還受到債券融資放量的較強拉動,尤其是企業債券融資。由于“補年報”效應影響減退,前期發行監管政策收緊造成的謹慎和觀望情緒緩和,加之5月被抑制的發行需求集中釋放,6月信用債一級發行明顯回暖,凈融資額大幅回正。當月新增企業債券融資3702億,環比多增5038億,同比則大致持平。6月政府債券發行量環比多增774億,同比也大致持平。
表外融資方面,6月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延續穩定壓降態勢,環比、同比變動不大。6月表外票據融資也持續收縮,雖環比少減706億,但同比大幅多減2410億,對當月社融同比拖累明顯。這固然與票據貼現增多帶動更多票據融資從表外轉向表內有關,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6月企業開票需求并不弱,與上月相比,開票量增加金額甚至超過貼現量,這也指向當月表外票據融資負增可能更多與到期量較大有關。
回顧今年上半年,新增社融累計17.7萬億,同比少增3.1萬億,6月末社融存量增速也較上年末下滑了2.3個百分點,整體看,“緊信用”態勢較為明顯。結構上則表現出如下特征:一是由于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大幅縮量,上半年對實體經濟融資新增規模在新增社融中的比重實際上有所提升,從去年同期的78%提高至81%。二是對實體經濟融資中,上半年企業債券和非標成主要拖累項,前者與市場利率回升以及債券發行監管、尤其是指向發債大戶城投平臺的發行監管政策收緊有關,后者則體現了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對非標的壓降要求,但與此同時,上半年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和股票融資則同比分別多增6114億和2493億。我們認為這種融資結構變化一方面體現了“防風險”的政策訴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企業融資結構的穩定性,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整體上看,上半年“緊信用”態勢雖較為明顯,但融資收縮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門、城投和地產等債務風險較大的主體,以及非標這類高息、高風險品種,而實體經濟的信貸融資支持力度則進一步增強,體現了“有保有壓”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導向。
三、6月末M2增速延續小幅反彈,直接原因是當月貸款增速回升,以及財政存款同比少減。6月末M1增速小幅下滑0.6個百分點,當月房地產市場降溫是直接原因,同時實體經濟活躍程度可能也有所下降。
6月末,M2同比增速較上月末小幅回升0.3個百分點至8.6%,高于市場預期,也是連續第二個月增速反彈。直接原因是當月人民幣貸款增速回升,存款派生相應加快。另外,6月財政存款負增約4000億,符合季節性規律,但較去年同期少減2100億,也對M2增速上行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本月M2同比增速連續第二個月低位回升,表明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開始觸底反彈,也是前期“緊信用”過程整體進入尾聲階段的一個標志。
存款方面,6月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居民存款環比大幅多增而非銀存款下降,符合銀行季末考核的一般規律。當月企業存款由降轉升,且同比多增規模較大,則與當月企業信貸多增、信用債融資回暖直接相關。
6月金融數據整體回升中的唯一例外是M1增速較上月下滑0.6個百分點,已處于明顯低位水平。我們認為,一個直接原因是當月房地產市場顯著降溫,30城新房銷量同比由正轉負。歷史數據顯示,M1增速與房地產市場熱度存在較強關聯。另外,受廣東部分地區疫情反復影響,6月官方制造業及非制造業PMI均現不同程度回落,特別是服務業PMI降幅較大,表明近期實體經濟活躍度受到了一定影響,也是拖累M1增速下行的部分原因。
總體上看,6月人民幣貸款規模大幅回升,結構改善;社融增速則實現4個月以來的首度企穩, M2增速連續兩個月反彈。這些數據表明,6月“緊信用”過程如期進入尾聲階段。背后是當前貨幣投放增速已與今年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今年有望順利實現穩定宏觀杠桿率目標,由此“緊信用”壓力相應緩解。
展望未來,央行已宣布7月15日實施降準,這無疑會對銀行信貸產生直接的激勵作用。我們判斷,7月人民幣貸款盡管會季節性環比下滑,但同比有望延續多增,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有望小幅回升。加之伴隨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提速,7月政府債券融資有望實現同比多增,以及企業信用債融資繼續回暖,7月社融同比也有望實現多增,社融增速出現反彈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我們也認為,7月降準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全面轉向寬松,其中一個標志是年內實施連續降準的可能性不大,央行也不會下調政策利率。后期監管層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未來M2和社融增速在現有水平上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很小,下半年更可能是從前期的“緊信用”轉入一個“穩信用”過程。另外,正如本次降準主旨在于支持小微企業那樣,下半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將是結構性的“有保有壓”。其中“保”的重點是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企業中長期貸款將延續同比多增勢頭;“壓”則主要指向房地產金融和城投平臺融資,預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的態勢將延續下去,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