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永利
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發展,貨幣的跨境流動與支付清算日益頻繁,影響越來越大,涉及到支付清算方式的選擇、支付清算體系的運行、支付信息與資金清算的處理、外匯儲備的形成與管理、一國貨幣國際化的推進等諸多相關問題。其中,記賬清算的廣泛使用給貨幣跨境流動帶來深刻影響,由此帶來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給相關事務的管理帶來影響,亟需正本清源、消除誤解。
現金清算與記賬清算
貨幣支付清算,主要包括現金清算與記賬清算兩種方式。
現金清算是由付款方直接用貨幣現金支付給收款方的直接清算方式。
記賬清算是由付款方通知其開戶銀行,將應付款項從其存款賬戶中扣除,轉給收款方開戶銀行并計入收款人存款賬戶的間接清算方式。其中,收付款雙方的開戶銀行可能是同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不同的銀行。如果收付款雙方在不同的銀行開戶,則還存在銀行之間開立清算賬戶、聯通清算路線、完成資金清算的問題,具體包括銀行“對開賬戶、直接清算”與“集中開戶、中心清算”兩種方式。
“集中開戶、中心清算”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如同市、同省、一國內等)選定一個或多個清算中心(銀行或專門清算機構),其他銀行在清算中心開立賬戶,這一范圍內的資金往來均通過清算中心進行清算;超出這一范圍的資金往來,則由清算中心再交由上一級或相關的清算中心進行清算,直到實現清算賬戶完全聯通的方式。
由于清算賬戶的開立和管理要求非常高,包括取得和檢驗、登錄賬戶信息,保證賬戶真實性;設定賬戶使用范圍、透支額度并嚴格加以控制,保護資金安全等,如果要求所有銀行都要與其他可能發生資金往來清算的銀行對開賬戶,則每家銀行都需要開設和管理很多的清算賬戶,將帶來很大的管理成本。所以,最佳的選擇就是: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實施“集中開戶、中心清算”方式,并實現支付清算規則的統一。
記賬清算帶來深刻變化
記賬清算不涉及現金的實際收付,而是以收付款雙方與清算銀行相互之間的存款賬戶增減登記(債權債務規模調整)實現貨幣所有權的轉移替代貨幣本身(現金)的轉移。這是貨幣支付清算方式的深刻變革,由此也給貨幣金融的運行帶來深刻影響。
從國內看,記賬清算可以帶來的變化主要包括:
1.大大減少貨幣現金的印制、投放、保管、收付檢驗、回籠銷毀等全流程的成本費用;
2.貨幣的支付清算需要經過清算機構,都會有相應的信息依據和賬務記錄,因此能更好地加強貨幣收付的合規控制與事后核查,避免像現金清算那樣基本上失去第三方的監控,容易在偷稅漏稅、商業賄賂、恐怖輸送等方面出現問題;
3.有利于將貨幣集中到清算機構(存款銀行),從而有利于支持存款銀行發放貸款、購買債券等派生出新的貨幣(增加新的存款),保證貨幣的充足供應,大大提高貨幣供應效率。
從國際支付上看,記賬清算就會產生更大影響。
例如,一家美國公司A向中國的公司C投資1000萬美元。在記賬清算下,其支付清算過程是:A向其開戶銀行BOA(美國銀行)發出付款通知;BOA據以從A的存款賬戶中扣除相應款項并向A發出扣款通知(A據以進行賬務處理:增加長期投資,減少銀行存款),同時將款項轉入C的開戶銀行BOC(中國銀行)在本行的清算賬戶并發出付款報文,相應進行賬務處理:增加BOC存款,減少A的存款;BOC收到BOA報文并確認真實后,據以登記增加自己存放BOA的存款,同時增加C的存款,并向C發出收款入賬通知;C據以進行賬務處理:增加銀行存款,增加實收資本,最終完成這筆貨幣支付清算業務。
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A向C投資1000萬美元,并沒有將1000萬美元現金真正交給C,再由C將收到的美元存放給BOC,BOC又把美元送回到美國存放在BOA這樣的操作,而是通過銀行報文傳送與賬務處理將1000萬美元的所有權轉給了C。由此,在美國,BOA由對A的負債(內債)轉為對BOC的負債(外債),其流動性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在中國,BOC由此增加了對BOA的美元債權(海外資產)和對C的美元負債。
反映到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在中國,一方面資本項下增加了1000萬美元收入,另一方面又在金融項下增加了1000萬美元的支出,總體是平衡的;在美國,收支方向與中國相反,也不會由此打破國際收支的平衡。這就有效避免了原來金屬貨幣(包括金屬本位制紙幣)和現金清算下,一國增加對他國的投資或進口,就需要將貨幣現金運送給對方,減少國內貨幣數量,進而帶來投資貿易嚴重失衡必然造成貨幣供應嚴重失衡、甚至容易由此引發相互戰爭的問題。這也使“特里芬難題(悖論)”在美元與黃金脫鉤、國際支付普遍運用記賬清算之后得到有效化解。
清算結束后,如果C將美元結匯給BOC,也只是將BOC對C的美元負債轉變成人民幣負債。如果BOC將美元賣給央行變成國家(央行)外匯儲備,也只是將其對BOA的美元債權轉化成對央行對人民幣債權,同時,央行增加對BOC的人民幣債務以及對BOA的美元債權。如果央行將存放在BOA的款項轉為購買美國國債,也只是將其對BOA的債權轉變為對美國聯邦政府的債權。所有這些變化,都不會造成美元真正流出、流入美國,美國不會因為增加對外投資或進口而造成美元流動性短缺。
這樣,因記賬清算的運用,就使貨幣跨境流動產生一系列超乎想象的新變化:
1.所謂美元的流出、流入,實際上是美元所有權的流出、流入,而不是美元真正的流出、流入,美元依然會滯留在美國;
2.從美國流出的美元所有權越大,境外擁有的美元儲備越多,美國的美元外債就會越多,美國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就越強,不會由此造成美國貨幣流動性短缺;
3.美元(所有權)全球流動,但美元發行或供應的源頭在美國,美元全球清算總中心在美國,這為美國打造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中心創造了重要條件;
4.各國擁有的外匯儲備,主要存放在貨幣發行國,外匯儲備只能用出去(投資、進口、捐助等),不能拿回來。
美元的跨境流動是如此,其他國家貨幣的跨境流動同樣如此。
透過記賬清算破解貨幣跨境流動迷思
記賬清算的廣泛應用,使得貨幣跨境流動超出了很多人的一般認知。只有準確把握記賬清算的原理,才能準確破解很多令人費解的相關問題。比如:
1.我國怎么會從上世紀90年代外匯嚴重短缺時就成為“海外凈投資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還在實施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并鼓勵出口創匯時,國際收支平衡表就顯示出中國已經成為“海外凈投資國”,這讓不少人深感困惑,我們既然嚴重缺乏外匯,急于招商引資,怎么又成了海外凈投資國了呢?
實際上這主要就是受記賬清算的影響:我國接受海外投資的外匯資金,只是獲得了外匯的所有權,而外匯只能存放海外,不會真正拿回來;凈出口增加的外匯收入也要存放海外。這樣,即使招商引資形成的國際收支實現平衡,貿易順差所增加的外匯存放海外就會增加海外凈資產(投資)。
同樣道理,盡管美國對外投資規模很大,但由于其美元投資的貨幣仍然滯留在美國,對其國際收支的影響不大,但美國保持著巨大的國際貿易逆差,其應該支付的美元主要表現為美國對外負債,所以在國際收支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凈債務國”。
2.為什么中國擁有2萬億美元海外凈投資,但每年海外凈收益卻是負的數百億美元,而美國擁有數萬億美元海外凈負債,每年卻有數千億美元的海外凈收益,我們是不是在嚴重貼補美國,是不是應該大幅壓縮外匯儲備?
有人認為,中國以20%-30%的回報率對外招商引資,所獲得的美元交給銀行,銀行又以2%-3%的回報率存放美國金融機構或購買美國國債,表面上是海外投資了中國,實際上是中國大規模補貼了美國;中國盡管擁有2萬億美元海外凈資產,但每年海外凈收入卻基本上是負的數百億美元。
美國盡管擁有5萬億美元上下的海外凈負債,每年卻能獲得數千億美元的海外凈收入;中國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巨額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并存放在美國,還將承受美元降息和貶值的壓力,其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國對中國的關系,完全是得不償失的,應該將外匯儲備拿回來用到國內,或者大幅壓縮外匯儲備。
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是對記賬清算缺乏足夠的認知。因為在記賬清算下,外匯儲備的貨幣從一開始就只能存放海外,只能用出去,不能拿回來。中央銀行或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一般只能存放海外大型銀行或購買國債等高質量債券,其收益率一般較低。但中國招商引資屬于股權投資,而且不只是引進資金,更重要的是引進設備、技術和管理,培育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和產業人才隊伍,如果招商引資實際產出(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遠超過其對投資人的投資回報,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所以,招商引資的回報率不應該與外匯儲備的回報率相比,而應該與投資的實際產出率相比。如果實際產出率達不到目標要求,則應該提高招商引資門檻。由于中國與美國的海外資產與負債存在很大不同,中國擁有海外2萬億美元凈資產卻實現海外凈損失,美國擁有5萬億美元海外凈負債卻實現海外收益并不是不可能的。中國要提高海外資產凈回報率,還需要在科技領先、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方面增強能力。
需要指出的,一個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在吸引國際資本和擴大出口上沒有足夠的競爭力,要增加外匯儲備是非常困難的,撇開現實條件提出的各種所謂“國家外匯儲備合理規?!睂嶋H上并不存在。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中國改革開放、增強國際資本吸引力和出口競爭力的重要成果,是中國抵御國際資本沖擊、維護人民幣匯率以及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法寶(“金融核彈”),是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類似美國崛起過程中,全球黃金大量流入美國,形成美國高達2.3萬噸官方黃金儲備(占全球官方黃金儲備三分之二以上),成為美國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在廢棄金本位制后,要擴大黃金儲備已經不容易,一個國家國際影響力的增強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其外匯儲備的擴大。
央行外匯買賣會相應增加或減少基礎貨幣投放,可以采取靈活的調控方式有效控制貨幣總量變化(中國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并不會因此而喪失貨幣主權或貨幣政策自主性。
可以說,只要不是依靠擴大外債增加的,外匯儲備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當然,隨著外匯儲備的擴大,需要不斷完善外匯儲備的管理,更好地平衡好外匯儲備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關系,努力擴大外匯儲備的綜合效益,但絕不能輕言外匯儲備太多,并急于草率動用和大規模壓縮外匯儲備規模。
3.為什么人民幣走出去(國際化)的工作重心不應放在離岸,而應該是在境內?
在我國推動人民幣走出去(國際化)的過程中,曾經不自覺地認為將帶動大量人民幣現鈔流出國境,因此準備在海外設10個人民幣現鈔庫予以支持,并沒有認識到貨幣跨境流動已經是記賬清算了,不能再鼓勵現金走出去了(相反,應該嚴格控制人民幣現金走出去),結果,海外現鈔庫在籌備了一段時間后,最終只能停止實施。同時,這一過程中也一直把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作為重點推動,卻沒有充分認識到,記賬清算下,人民幣走出去是所有權流出,人民幣仍應在國內,全球人民幣清算總中心和交易總中心應該在境內而非在海外,人民幣國際化的工作重心應該是在岸而非離岸,應該積極向境外擁有的人民幣開放境內金融市場,大力發展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的各類金融交易市場,加快國際金融交易中心建設,增強人民幣在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綜合比較的相對優勢與國際競爭力。
可見,記賬清算的廣泛運用,使貨幣金融運行,特別是貨幣跨境流動與運用發生了深刻變化,存在不少魔幻,需要深化認識準確把握。
(本文作者介紹:前中國銀行副行長)
責任編輯:范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