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者 夏春
在11月15日東盟十國與中日韓澳新五國簽署RCEP,也就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之時,我們就堅定相信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將在年底前簽署。實際上,身兼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原計劃在今年9月舉行的27個歐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及中國領導人參加的中歐峰會上簽署中歐投資協定。因為疫情及其他原因,計劃未能完成。
隨后協定進展順利,不斷取得突破的消息頻頻傳來。即使不留意這些進展本身,從英國和歐盟在25日達成脫歐協定,也可以估計中國和歐盟完成最終談判只是時間問題。
最新消息中歐投資協定將在北京時間12月30日20時正式簽署,這為2020年中國的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布局畫上圓滿的句號,中歐雙方將以更加緊密的合作迎接2021年的到來。
從2013年末開始,中國和歐盟已經就投資協定進行了7年的談判,前幾年雙方基于各自利益考慮,談判進展緩慢,也并未將投資協定作為重要事項來推進。當時,歐盟的頭等大事是與美國進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而中國更加重視美國和亞太市場,也期待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可以順利進行。
隨著TTIP談判事實上失敗,以及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開始進入到快車道。單純從經濟利益考慮,中國與歐盟有大量的投資關系,達成協定是雙贏:一方面中國希望進入歐盟市場以對沖與美國的摩擦,特別是通過投資收購等方式快速改善自身的技術短板,并且進入到歐洲的能源市場;另一方面,歐盟也希望能以更少限制進入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
中歐投資協定雖然不涉及關稅增減的問題,但與RCEP投資部分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以“負面清單”來處理跨境投資問題。中國已經將限制外國公司的實體列表從2019年的131個領域縮小到現在的123個。中歐投資協定消除了歐盟某些行業在中國的投資壁壘,包括新能源汽車、云計算服務、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等。此外,中國還在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環境、可持續發展以及爭端解決四個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實質性承諾。
當然,如此重要的雙邊協定不可能一帆風順,除了中歐雙方在經濟利益上的競爭產生的摩擦,以及非經濟因素產生的外交爭執以外,美國也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展的主要障礙。特朗普領導的美國鷹派政府為遏制中國的發展,試圖拉攏歐洲等傳統盟友,不斷營造壁壘分明的冷戰格局希望全方面孤立中國,這一度令中歐關系陷入僵局。
但歐盟能在中美角力和美國施壓下最終決定與中國簽署投資協定,說明歐洲的政治精英在經貿和投資問題上并不想跟隨美國步伐以冷戰思維去處理中歐關系,而是基于國家利益來進行談判。
實際上,在2019年底RCEP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并極大可能將在2020年底簽署之后,歐盟就開始把中歐投資協定作為頭等大事進行推進。而疫情后中國經濟的表現一枝獨秀,更加令歐盟感受到與中國加強貿易和投資關系的重要性,畢竟中國的崛起無法阻擋,而且因為應對疫情的差異,中國的實際GDP可能在2028年就會超越美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早在2014年就實現了超越)。
雖然2019年歐盟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歐盟與中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為5596億歐元,但是雙方的直接投資金額卻微不足道。
中國2019年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金額為117億歐元(對全球的直接投資金額為1170億美元。
),相比2018年的174億歐元下降了33%,這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規模。在2016年高峰期直接投資金額為373億歐元。這也符合中國對全球直接投資的倒V型變化模式。
中國對歐盟2019年的直接投資集中在北歐,占比52.7%,其次是英國的29.8%,第三是南歐的6.6%。而中國對德國和法國的直接投資僅分別占比3.9%和0.9%。
不過,從2000-2019年的累計直接投資金額來看,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英國的503億歐元,德國的227億歐元、意大利的159億歐元和法國的144億歐元。
而歐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同樣不高。2019年僅有73.1億美元,相對2018年的104.3億美元還同比下降近30%。與貿易來往的火熱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中歐投資協定生效之后,雙方的直接投資有望迎來煥然一新的局面。
在外交層面仍然不時發生爭議的背景下,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快速進展,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在于歐盟對于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及其遺產的擔憂。
特朗普政府在2018-2019年對中國挑起貿易沖突的同時,也與歐盟就“不公平補貼”與“歧視性關稅”展開貿易拉鋸戰。今年8月,特朗普公開宣布將繼續維持此前針對歐盟輸美產品的懲罰性關稅不變。這就意味著自2019年10月WTO裁決美國可以就歐盟對空中巴士的“補貼”加征報復性關稅的裁決以來,歐美圍繞這一貿易爭端進行雙邊協商徹底失敗。
不僅如此,同樣在8月,美國強力施壓德國放棄北溪2號項目,轉而夠買價格至少高出俄羅斯輸歐天然氣50%的美國液化天然氣。遭到拒絕后,惱羞成怒的特朗普直接下令對所有參與北溪2號項目建設的歐洲企業實施全面制裁。
除了“美國優先”的主張,特朗普不顧與歐洲的盟友關系一味打壓,也是出于選舉的考慮。只不過特朗普打造的硬漢形象不僅導致疫情的不斷惡化,也無助于挽救選情。美國大選前的民調顯示歐洲國家的民眾和領導人均大比例支持拜登當選。
在拜登勝選之初,歐盟一度期盼拜登能夠在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上“撥亂反正”。但是拜登在競選期間對重振美國制造業的全力承諾,并決定暫時延續特朗普的貿易遺產后,歐盟就明白雙方的關系很難回到從前。
在歐美之間就針對互聯網巨頭的“數字稅”長期爭論不休之后,歐盟在12月15日頒布限制美國互聯網巨頭不公平市場競爭行為的《數碼市場法》與《數碼服務法》,顯示雙方在如何引導數字產業有序發展,以及如何保障網絡安全方面,依然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乃至對立。
盡管拜登表明要改善歐美關系,但與美國一道遏制中國并不符合歐盟自身的利益。歐盟與中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意識形態和外交層面,在經貿投資關系、安全問題、遏制氣候變暖等方面,雙方反而比較和諧。
此外,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既然美國可以和中國在今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與歐盟爭奪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歐盟當然可以從自身利益出發與中國簽署投資協定。協定簽署后,歐洲企業將在中國享有比美國企業更優惠的投資環境,特別是在電信、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這份協議也得到了在華歐洲企業的大力支持,因為它將取消歐洲企業與中方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和技術轉讓的相關要求。最關鍵的是,中歐投資協定盡快簽署可以最大程度對沖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和遺產給歐盟核心利益帶來的風險。
特朗普恐怕完全沒想到,在他挑起全面貿易摩擦,和歐美應對疫情失敗之后,中國會和亞太,歐盟走得越來越近。美國期待盟友與中國脫鉤,然而事與愿違,真正面臨脫鉤壓力的反而是美國自己。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需要擺脫特朗普遺產的束縛,重新思考美國的政治經貿和投資戰略。
(作者是諾亞控股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本文作者介紹: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